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大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素质、获取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学校、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原因,目前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出现兴趣不高、认识不足、满意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可从加强学校指导服务、提升大学生自身阅读意识、改变社会风气三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课外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阅读书报等进行学习的形式,在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课外阅读受到各界普遍重视,各高校纷纷创造条件以满足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大学生参与阅读的人数和次数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对青岛农业大学在校生做了相关调查。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内容涉及课外阅读的时间、目的、阅读的方式和习惯、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等。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占41.9%,女生占58.1%,涵盖4个年级,并兼顾到城市、农村的生源结构及文理学科结构。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六大特点。
1.课外阅读参与率较高,但年级分布失衡
调查中61.6%的学生表示喜欢参与课外阅读,表示不喜欢的只有14.0%,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课外阅读。但同时也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增长,学生课外阅读参与率降低,在喜欢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中,高达45%的学生为大一新生,大二学生为37.5%,大三、大四学生合计的比例不到20%,大三、大四学生参与的热情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可能与大一、大二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参与课外阅读有关。随着年级的上升,毕业的日益临近,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加,课外阅读参与的精力自然不足。
2.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存在盲目性
对参与课外阅读必要性,只有16.1%的人认为应该“参与阅读”,而高达47.1%的学生认为“参不参与课外阅读一样”,另有36.8%的学生认为“读那么多没用,各种考试通不过还是白搭”。这说明仍有很多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价值缺乏了解。
而在问及“课外阅读的目的”时,只有16.6%的学生是本着“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进行阅读的,高达39.4%的学生只是本着“消遣娱乐”的目的来阅读的,还有10.9%的学生是本着“缓解精神压力和情感失衡”的目的进行阅读的,其他目的的占33.1%。访谈发现很多大一新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很迷茫,他们的阅读很多是在周围环境或同学的影响下,抱着一种跟风的态度进行阅读,参与存在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也为日后多数高年级学生阅读参与率下降埋下了隐患。
3.参与课外阅读投入时间不足
调查中,只有22.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充足,77.7%的人则认为时间不够。其中,48.2%的人每天阅读1小时以下,每天阅读1~4小时的占31.2%。近半数的大学生每天阅读不到1小时,这说明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时间投入不足,而时间的不足可能进而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影响大学生对知识的汲取。
4.网络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
调查中,选择网络阅读的人占62.9%,纸质阅读的占34.0%,其他的人仅占3.1%。可见,网络阅读越来越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时间上,网上阅读大于纸质阅读的人占了50.3%,纸质阅读大于网络阅读的人占了39.4%,网上与纸质阅读差不多的人占了10.3%,这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网络化、电子化趋势明显,传统纸质阅读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新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逐渐降低。调查发现仅有20.2%的人经常去图书馆,35.2%的人偶尔去,而几乎不去的人占44.6%,这也是新形势下课外阅读新变化的反映。
5.阅读习惯不够科学,阅读时动笔少,阅读后交流的也不多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保障。但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喜欢摘抄的仅占9.1%,喜欢写提纲的占了11.1%,喜欢写批注的占了10.8%,喜欢写心得的占了15.7%,喜欢思考的占了24%,而不动笔的人占了29.3%,这说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阅读后近一半(44.1%)的同学不与人交流,很少与老师、同学、家长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阅读之后缺乏交流的状况阻碍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发展,也应引起广泛重视。
6.课外阅读取向差异明显
调查显示,17.6%的人喜欢阅读文史类读物;喜欢阅读娱乐消遣类读物的占38.9%;喜欢阅读应用技术类读物的占15.0%;对专业类读物情有独钟的占23.8%;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占4.7%。可见,大学生喜欢阅读娱乐消遣类读物的比例最大,专业类、文史类、应用技术类、科普读物分列其后。大学生对消遣娱乐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类书籍上。阅读专业类书籍占到了23.8%,说明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仍是比较大的。而作为人类科技文化结晶的文史类、科普类读物却少有人问津。
二、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1.就学校而言
第一,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老师在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应发挥一定的作用,调查中61%学生也明确表示需要老师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相关指导。但目前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课堂内容的讲授,多数教师除上课外,与学生接触不多,更谈不上指导。极少数教师能利用课堂或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谈论阅读话题,但缺乏系统指导。第二,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保证不到位。虽然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很大,但因资金紧张,很多图书破旧,内容老化,近年来所进新书多为专业书籍,学生喜欢的娱乐、文史类图书数量有限。且图书借阅不方便,尤其是丢失、损坏需承担的代价很大,使很多大学生基于各种因素考虑,不愿选择在图书馆中借阅图书。调查中只有11.6%的人从图书馆中借书,12.5%的学生选择租书,43.8%的同学选择网络下载。网络下载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来源,而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或好或坏影响。 2.就大学生自身原因而言
第一是认识不到位。课外阅读能让大学生收获更多的社会经验并提升其个人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体能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课外阅读,仅把课外阅读作为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方式,而没有把课外阅读当做提升个人素质的方式。第二,面临各方面压力较大。如学习上的压力。由于面临评奖评优等一系列的评比、考核,很多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是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第三,就业压力大。残酷的现实令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此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求职准备上。还有部分学生家庭困难,空闲时间多被兼职和打工占据。
3.就社会方面而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娱乐媒体的出现, 很多青年人迷恋于网络游戏、视频、社交媒介不能自拔,根本没有兴趣进行阅读,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浮躁。受其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产生偏差,认为课外阅读无非是打发时间、娱乐消遣。这导致他们在这方面变得迷茫,缺乏目的性,阅读效果降低。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建议
1.就学校而言
首先,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老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进行专业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升他们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效果。其次,组织读书小组。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读书小组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读书小组,大学生可以跟同学、朋友交流读后感和看书的方法、体会。读书小组可以在课余时间请来专业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最后,学校要更新、丰富图书馆图书资源。图书馆采购书籍时应考虑读者群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情况,在专业书籍的采购中要兼顾到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特别是一些新设专业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英语、计算机等应试类书籍和学生需求量较大的小说等书籍的种类和复本数量,对于部分旧书适当加快更新速度。
2.就大学生自身而言
首先要转变观念。作为阅读的主体,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好处,加强阅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意识到:课外阅读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考取各种证书、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己的成长。其次是改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深度。要定期制订课外阅读目标,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可以通过学校的读书协会等相关学生社团,交流心得,彼此分享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最后应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确有益的阅读书籍。一方面,大学生要重视专业阅读,在专业学习的过程,有意识地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并利用各种图书资料扩大专业阅读的范围;另一方面, 重视非专业书籍的阅读,扩大课外阅读的范围,并加深阅读的深度,还可以积极参加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或者学生会、社团举办的有关阅读活动等。大学生应合理分配阅读书籍的时间,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3.就社会层面而言
其一,要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和阅读条件。社会尤其是媒体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给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甚至全社会的综合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二,家长要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课外阅读。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未来的很多行为,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阅读取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跟孩子对话的方式,教育孩子选择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汲取人类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邹育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唐 耶.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3](英)培根.读书的情趣与艺术[M].林衡哲,廖运范,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黄天一.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阅读书报等进行学习的形式,在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课外阅读受到各界普遍重视,各高校纷纷创造条件以满足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大学生参与阅读的人数和次数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笔者对青岛农业大学在校生做了相关调查。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内容涉及课外阅读的时间、目的、阅读的方式和习惯、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等。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占41.9%,女生占58.1%,涵盖4个年级,并兼顾到城市、农村的生源结构及文理学科结构。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六大特点。
1.课外阅读参与率较高,但年级分布失衡
调查中61.6%的学生表示喜欢参与课外阅读,表示不喜欢的只有14.0%,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课外阅读。但同时也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增长,学生课外阅读参与率降低,在喜欢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中,高达45%的学生为大一新生,大二学生为37.5%,大三、大四学生合计的比例不到20%,大三、大四学生参与的热情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可能与大一、大二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参与课外阅读有关。随着年级的上升,毕业的日益临近,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加,课外阅读参与的精力自然不足。
2.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存在盲目性
对参与课外阅读必要性,只有16.1%的人认为应该“参与阅读”,而高达47.1%的学生认为“参不参与课外阅读一样”,另有36.8%的学生认为“读那么多没用,各种考试通不过还是白搭”。这说明仍有很多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价值缺乏了解。
而在问及“课外阅读的目的”时,只有16.6%的学生是本着“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进行阅读的,高达39.4%的学生只是本着“消遣娱乐”的目的来阅读的,还有10.9%的学生是本着“缓解精神压力和情感失衡”的目的进行阅读的,其他目的的占33.1%。访谈发现很多大一新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很迷茫,他们的阅读很多是在周围环境或同学的影响下,抱着一种跟风的态度进行阅读,参与存在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也为日后多数高年级学生阅读参与率下降埋下了隐患。
3.参与课外阅读投入时间不足
调查中,只有22.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充足,77.7%的人则认为时间不够。其中,48.2%的人每天阅读1小时以下,每天阅读1~4小时的占31.2%。近半数的大学生每天阅读不到1小时,这说明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时间投入不足,而时间的不足可能进而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影响大学生对知识的汲取。
4.网络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
调查中,选择网络阅读的人占62.9%,纸质阅读的占34.0%,其他的人仅占3.1%。可见,网络阅读越来越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时间上,网上阅读大于纸质阅读的人占了50.3%,纸质阅读大于网络阅读的人占了39.4%,网上与纸质阅读差不多的人占了10.3%,这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网络化、电子化趋势明显,传统纸质阅读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新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学生对图书馆的依赖逐渐降低。调查发现仅有20.2%的人经常去图书馆,35.2%的人偶尔去,而几乎不去的人占44.6%,这也是新形势下课外阅读新变化的反映。
5.阅读习惯不够科学,阅读时动笔少,阅读后交流的也不多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保障。但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喜欢摘抄的仅占9.1%,喜欢写提纲的占了11.1%,喜欢写批注的占了10.8%,喜欢写心得的占了15.7%,喜欢思考的占了24%,而不动笔的人占了29.3%,这说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阅读后近一半(44.1%)的同学不与人交流,很少与老师、同学、家长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阅读之后缺乏交流的状况阻碍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发展,也应引起广泛重视。
6.课外阅读取向差异明显
调查显示,17.6%的人喜欢阅读文史类读物;喜欢阅读娱乐消遣类读物的占38.9%;喜欢阅读应用技术类读物的占15.0%;对专业类读物情有独钟的占23.8%;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占4.7%。可见,大学生喜欢阅读娱乐消遣类读物的比例最大,专业类、文史类、应用技术类、科普读物分列其后。大学生对消遣娱乐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类书籍上。阅读专业类书籍占到了23.8%,说明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仍是比较大的。而作为人类科技文化结晶的文史类、科普类读物却少有人问津。
二、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1.就学校而言
第一,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老师在指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应发挥一定的作用,调查中61%学生也明确表示需要老师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相关指导。但目前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课堂内容的讲授,多数教师除上课外,与学生接触不多,更谈不上指导。极少数教师能利用课堂或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谈论阅读话题,但缺乏系统指导。第二,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保证不到位。虽然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很大,但因资金紧张,很多图书破旧,内容老化,近年来所进新书多为专业书籍,学生喜欢的娱乐、文史类图书数量有限。且图书借阅不方便,尤其是丢失、损坏需承担的代价很大,使很多大学生基于各种因素考虑,不愿选择在图书馆中借阅图书。调查中只有11.6%的人从图书馆中借书,12.5%的学生选择租书,43.8%的同学选择网络下载。网络下载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来源,而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或好或坏影响。 2.就大学生自身原因而言
第一是认识不到位。课外阅读能让大学生收获更多的社会经验并提升其个人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体能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课外阅读,仅把课外阅读作为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方式,而没有把课外阅读当做提升个人素质的方式。第二,面临各方面压力较大。如学习上的压力。由于面临评奖评优等一系列的评比、考核,很多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是抓紧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第三,就业压力大。残酷的现实令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此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求职准备上。还有部分学生家庭困难,空闲时间多被兼职和打工占据。
3.就社会方面而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娱乐媒体的出现, 很多青年人迷恋于网络游戏、视频、社交媒介不能自拔,根本没有兴趣进行阅读,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浮躁。受其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产生偏差,认为课外阅读无非是打发时间、娱乐消遣。这导致他们在这方面变得迷茫,缺乏目的性,阅读效果降低。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建议
1.就学校而言
首先,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老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进行专业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升他们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的效果。其次,组织读书小组。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读书小组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读书小组,大学生可以跟同学、朋友交流读后感和看书的方法、体会。读书小组可以在课余时间请来专业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最后,学校要更新、丰富图书馆图书资源。图书馆采购书籍时应考虑读者群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情况,在专业书籍的采购中要兼顾到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特别是一些新设专业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英语、计算机等应试类书籍和学生需求量较大的小说等书籍的种类和复本数量,对于部分旧书适当加快更新速度。
2.就大学生自身而言
首先要转变观念。作为阅读的主体,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好处,加强阅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意识到:课外阅读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试卷上的分数、考取各种证书、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己的成长。其次是改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深度。要定期制订课外阅读目标,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可以通过学校的读书协会等相关学生社团,交流心得,彼此分享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最后应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确有益的阅读书籍。一方面,大学生要重视专业阅读,在专业学习的过程,有意识地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并利用各种图书资料扩大专业阅读的范围;另一方面, 重视非专业书籍的阅读,扩大课外阅读的范围,并加深阅读的深度,还可以积极参加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或者学生会、社团举办的有关阅读活动等。大学生应合理分配阅读书籍的时间,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3.就社会层面而言
其一,要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和阅读条件。社会尤其是媒体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给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甚至全社会的综合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二,家长要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课外阅读。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未来的很多行为,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阅读取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跟孩子对话的方式,教育孩子选择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汲取人类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邹育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唐 耶.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3](英)培根.读书的情趣与艺术[M].林衡哲,廖运范,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黄天一.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