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的“五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语文有她自己丰富的学科特点和魅力,古诗更有她无尽的内涵和高远的意境,古诗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博大精深,体会诗歌的美妙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要达到教学目的,却少不了阅读教学。本文笔者以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五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古诗教学中,我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五读法”,即默读——寻读——朗读——诵读——默读,在“五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不同的美,进而使他们理解诗歌,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下面我以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
  一、默读全诗感受美
  语文学习中如果一接触文本就大声朗读,或者老师要求学生刚接触文本就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显然是不够妥当的,特别是古诗学习,都用一类“抑扬顿挫” 的腔调去朗读,其实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在古诗学习的开始,对全诗要有轮廓性的认识,完成对诗歌的初步认识 ,因此进行从头到尾连贯的默读十分有必要。这是课堂上动静搭配的有效组合,先静——静静读思;再动——书声朗朗,以至议论纷纷,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带有感情地朗读才可能做到。教学前的默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美,使他们“大抵观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开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环节: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默读时间后,学生们定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首诗写的是荷花。”……学生各抒己见,并结合图片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及意境美。默读让学生神情专注,初步品味,感受诗歌美。
  二、寻读诗句探求美
  在语文教学中,寻读是一种速读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质疑寻答阅读方法。古人言:“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会读书的人,总是在辩难释疑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在阅读课上,当学生对文章有了一般性的理解之后,教师若能抓住值得探讨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的思考并积极阅读,那么他们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和分析问题,这就需要用到一种阅读方法——寻读。不管是篇幅较长的文本,还是短小精悍的古诗,都适合这种阅读方法,因为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能抓住重点,并从阅读材料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课时,我们可以借助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荷花图,在学生对这幅图发表议论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诗人通过这首诗,写出了六月西湖的荷花,你能找出相关的诗句吗?”寻读让学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探求诗句美。
  三、感情朗读享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特别是感情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更有着独特功能,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是有效的感情朗读方式。先出示六月西湖景色的图片及荷塘景色的图片,配乐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语言渲染:“西湖固然美丽,但六月西湖的荷花更是西湖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了图片后,你也来夸一夸荷花吧?”生:“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着,还有的快要凋谢了。”(师:读出荷花的千姿百态吧!)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读出小荷对大自然的热爱吧!)……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在真切地感受艺术形象、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分别安排各种读的形式,个别读,齐读,分小组读,同桌对读,男女生赛读。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常读常新。围绕“读”引导学生融情入景,巧思妙说,往往能使他们达到情感的升华。朗读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享受诗歌美。
  四、诵读延伸想象美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感情朗读古诗后,我通过让学生诵读的方法来进行想象。我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可朗朗出声地诵读,可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加上动作诵读。想象入境法是一种很好的诵读方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这便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情传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我们要用自己的情来扣击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接着通过语言再创情境,让诵读成为一首连贯的、抒情的美妙音乐。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清晨,当你和友人从寺中走出,一池娇艳欲滴的荷花映入眼帘时,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微风吹来,一湖的荷花翩翩起舞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在阳光的映衬下,忽见湖池中的荷花如此晶莹剔透时,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片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诵读让学生自主感受,入情入境,想象意境美。
  五、默读提升追求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再次回到默读,已“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实现了“感知”与“内化”的和谐,“欣赏”与“感悟”的共生。学生们沉浸在古诗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得到提升。在静静的读书场中,默读让学生们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细细咀嚼,领悟诗歌的内涵。然后提升文本,抛出问题:“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你们在静下心来好好默读一番,能说说原因吗?”充分的阅读理解后,学生在静静的默读中有了自己的理解: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也可能觉得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
  在古诗教学中,多“读”而不“毒”。古诗中的“五读”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学生不再为古诗词阅读而头痛,而能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理解出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你想成为发明小达人吗?快来看看达人的创意档案,“偷学”几招吧!  姓名:刘乃熠  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上古林小学  出生日期:2008.11.2  绰号:金头脑  用三个词形容自己:自信、阳光、动手能力强  个人作品:伸缩式垃圾桶架子、一变五式插座、窗户滑道清洁器  曾获荣誉:天津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創新项目二等奖、天津市滨海新区第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创新项目一等奖  创新小
【摘要】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应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人文内涵;吃透文本,深刻理解内涵;训练学生筛选、加工信息能力;避免学术性教学。  【关键词】说明文;态度;兴趣;内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说明乃至表述抽象事理的文体,它没有小说生动曲折的情节,没有散文充满生活情趣的感情,也没有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提到它,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枯燥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语文的应用能力。本文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应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得轻松愉悦。究竟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追求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开始要求独立自主,抓住这个机会,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能顺其自然,赢得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又能够实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拟从爱好激发自主学习意图、方法促进自主学习质量、助手构建自主学习管理等三个步骤,阐述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本文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高压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