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挺不喜欢我爸的一个习惯:每天早上醒来,穿了衬衣,靠在床头,盯着电视机发呆。
电视机是关着的,他就那么坐着不动,也不起,足有半个小时之久,等到我妈把饭菜端上桌子,一遍遍说菜都凉了,他才起身。
我问老爸:“每人早上起床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猜了刷牙洗脸叠被甚至穿鞋,我说:“通通不对,是睁开眼睛。”老爸笑了:“我睁开眼睛半小时还没起床呢!”我摇着小脑袋叹息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走开了。
不意十多年后,我也有了这习惯,而且是老爸的升级版。老爸还要先坐起来,穿上衬衣或毛衣,我却除了眼睛睁着外,一切和赖床没有任何区别。
室友说:“一个人两三年的成就,看白天八小时;十年的成就,看晚上两小时;一辈子的成就,看早上一小时。”可惜他不是名人,不然,我敢打赌这话会成为经典。
按今天城市人的生活节奏估算:每天睡觉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吃饭三小时,通勤两小时,刨开以上,剩下三小时,刚好可以早上一小时,晚上两小时。可我问周围人,早上有空吗?几乎清一色没有。不过,也有例外。某甲,早上有四十分钟,遛狗。这相当于晨练吧,但鉴于北京的空气,效果就不好说了。某乙,早上有一小时,打坐。某丙,早上有半小时,看书。我听了很敬佩,再仔细问才明白,他看书并不是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而是因为肠道不好,如厕时间太久,以至于无聊。其他朋友,都是闹钟一响,如厕穿衣洗漱,路边买煎饼果子和豆浆,就进入早餐时间了。
英语中的早餐叫breakfast,fast是斋戒、禁食的意思。一天之中,首次打破斋戒,就是早餐。这里隐含一个意思:早餐前必然要做点事情,不然一觉睡醒就吃早餐,就无所谓“开斋戒”了。
在这点上,东方也不与西方矛盾。《红楼梦》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早上四更起来理事,一天的大小事宜都安排妥当了,才吃早饭。很有意思,这不是古代人的节奏,而是CEO的节奏。比方说今天,马化腾也这么干。据圈内人士说,马化腾常常亲自回复普通员工的邮件,腾讯员工有一万余人,马化腾的邮件通常是在凌晨三点之后发出,持续到早上七点。腾讯九点上班,上班之后,员工刚好看见领导指示,就可以直接干活了。
我小时候去乡下玩儿,他们也有类似的生活节奏:早上四五点起床,下地干活,天还没亮,干到七点多天大亮,回家做早饭。——白天太热,早上下地凉快,而且刚睡了饱饱的一觉,精力充沛,干起活自然事半功倍。陶渊明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常常让我想起农人的作息习惯。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早餐前的时间也是极其重要的。我的工作是写稿,写稿这事,既是体力活,又不是体力活。说是体力活,是因为脑子里有了东西之后,再形成文字只需要费些敲出来的功夫。但脑子里怎么有东西,却不是体力活。我早上醒来盯着天花板,脑子里思绪纷飞,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若不能用,我就任它飞走;若能用,我随即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再打开文档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句子,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初稿就出炉了,基本不会有问题。极偶尔的时候,会有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光顾,一旦光顾,我就抓住它,腾地坐起,翻身起床,牙不刷脸不洗,披了睡袍打开电脑一气呵成。否则再写就难了,因为跑掉的不是想法,而是当时的感觉和冲动。常常白天对着电脑冥思苦想一篇文章如何写,想了一天,勉勉强强敲出来,再看看,还是不行。文章没有想法,语言再怎么修饰,都不会好。
昨天吃饭,和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的朋友聊起这事,他告诉我,他们圈里许多人都有早餐前思考产品的习惯。做产品,最重要的是idea,白天诸事繁冗,淹没在各种事务性的工作中,很难有idea。晚上又吃饭聊天看电视,也不行。唯独早上,灵感最容易造访。
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可早餐前的总时间,有人是零,有人是半小时,有人是一小时或者更多。其间的差异,就将不同人的效率显著区分开来。大家都有好钢,却不是每个人都用在了刀刃上。
我向大家推荐我的方法,即睁开眼睛赖在床上思考。需要强调的是,睁着眼睛很重要,不然,思考着思考着,就变成回笼觉了。
责任编辑:张婷
电视机是关着的,他就那么坐着不动,也不起,足有半个小时之久,等到我妈把饭菜端上桌子,一遍遍说菜都凉了,他才起身。
我问老爸:“每人早上起床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猜了刷牙洗脸叠被甚至穿鞋,我说:“通通不对,是睁开眼睛。”老爸笑了:“我睁开眼睛半小时还没起床呢!”我摇着小脑袋叹息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走开了。
不意十多年后,我也有了这习惯,而且是老爸的升级版。老爸还要先坐起来,穿上衬衣或毛衣,我却除了眼睛睁着外,一切和赖床没有任何区别。
室友说:“一个人两三年的成就,看白天八小时;十年的成就,看晚上两小时;一辈子的成就,看早上一小时。”可惜他不是名人,不然,我敢打赌这话会成为经典。
按今天城市人的生活节奏估算:每天睡觉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吃饭三小时,通勤两小时,刨开以上,剩下三小时,刚好可以早上一小时,晚上两小时。可我问周围人,早上有空吗?几乎清一色没有。不过,也有例外。某甲,早上有四十分钟,遛狗。这相当于晨练吧,但鉴于北京的空气,效果就不好说了。某乙,早上有一小时,打坐。某丙,早上有半小时,看书。我听了很敬佩,再仔细问才明白,他看书并不是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而是因为肠道不好,如厕时间太久,以至于无聊。其他朋友,都是闹钟一响,如厕穿衣洗漱,路边买煎饼果子和豆浆,就进入早餐时间了。
英语中的早餐叫breakfast,fast是斋戒、禁食的意思。一天之中,首次打破斋戒,就是早餐。这里隐含一个意思:早餐前必然要做点事情,不然一觉睡醒就吃早餐,就无所谓“开斋戒”了。
在这点上,东方也不与西方矛盾。《红楼梦》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早上四更起来理事,一天的大小事宜都安排妥当了,才吃早饭。很有意思,这不是古代人的节奏,而是CEO的节奏。比方说今天,马化腾也这么干。据圈内人士说,马化腾常常亲自回复普通员工的邮件,腾讯员工有一万余人,马化腾的邮件通常是在凌晨三点之后发出,持续到早上七点。腾讯九点上班,上班之后,员工刚好看见领导指示,就可以直接干活了。
我小时候去乡下玩儿,他们也有类似的生活节奏:早上四五点起床,下地干活,天还没亮,干到七点多天大亮,回家做早饭。——白天太热,早上下地凉快,而且刚睡了饱饱的一觉,精力充沛,干起活自然事半功倍。陶渊明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常常让我想起农人的作息习惯。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早餐前的时间也是极其重要的。我的工作是写稿,写稿这事,既是体力活,又不是体力活。说是体力活,是因为脑子里有了东西之后,再形成文字只需要费些敲出来的功夫。但脑子里怎么有东西,却不是体力活。我早上醒来盯着天花板,脑子里思绪纷飞,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若不能用,我就任它飞走;若能用,我随即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再打开文档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句子,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初稿就出炉了,基本不会有问题。极偶尔的时候,会有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光顾,一旦光顾,我就抓住它,腾地坐起,翻身起床,牙不刷脸不洗,披了睡袍打开电脑一气呵成。否则再写就难了,因为跑掉的不是想法,而是当时的感觉和冲动。常常白天对着电脑冥思苦想一篇文章如何写,想了一天,勉勉强强敲出来,再看看,还是不行。文章没有想法,语言再怎么修饰,都不会好。
昨天吃饭,和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的朋友聊起这事,他告诉我,他们圈里许多人都有早餐前思考产品的习惯。做产品,最重要的是idea,白天诸事繁冗,淹没在各种事务性的工作中,很难有idea。晚上又吃饭聊天看电视,也不行。唯独早上,灵感最容易造访。
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可早餐前的总时间,有人是零,有人是半小时,有人是一小时或者更多。其间的差异,就将不同人的效率显著区分开来。大家都有好钢,却不是每个人都用在了刀刃上。
我向大家推荐我的方法,即睁开眼睛赖在床上思考。需要强调的是,睁着眼睛很重要,不然,思考着思考着,就变成回笼觉了。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