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丁虫,又称爆皮虫,是鞘翅目吉丁甲科昆虫的总称。成虫颜色有绿色、蓝色、紫色、红色、古铜色等,一般体表具多种颜色的金属光泽;幼虫钻蛀林木、果树的枝干或根部危害,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寄主种类多、危害普遍等特点,是重要的林(果)业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用药量大,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成本高,天敌自然控制失衡,造成木本粮油、果品等农林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田间面源污染,危及食品和生态环境安全。笔者根据吉丁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特点,通过研究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探索出其绿色防控技术,供参考。
一、主要种类
全世界吉丁虫约有15 000种,我国已知的约有450种,下面介绍危害较为普遍、严重的7种。
1. 白蜡窄吉丁
白蜡窄吉丁,又称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成虫体长8.5~13.5毫米,体铜绿色,具金属光泽,楔形;头扁平,顶端盾形;复眼肾形,古铜色;前胸横长方形,比头部稍宽;鞘翅前缘隆起呈横脊,表面具刻点;尾端圆钝,边缘有小齿突。卵长1毫米,米黄色,扁圆形,中央微凸,向边缘有放射状皱褶。幼虫体扁平,带状,老熟时体长26~32毫米,乳白色;头小,褐色,缩于前胸,前胸膨大,中后胸较狭,中胸具气孔;腹部10节,分节明显,每节前小后大,末节有1对褐色锯齿状尾针。蛹体长10~14毫米,乳白色,腹端数节略向腹面弯曲。
2. 杨锦纹吉丁虫
杨锦纹吉丁虫,是杨树人工林中一种常见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3~20毫米,体扁平,纺锤形,紫铜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11节;复眼大,肾形;前胸背板有刻点,宽长方形;每鞘翅上有10条纵沟。卵长1毫米左右,乳白色,椭圆形。幼虫体扁平,老熟时体长25~30毫米,分节13节;头小,多缩入前胸内;前胸特别膨大,背面有“A”形痕迹。蛹为裸蛹,长13~18毫米,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
3. 杨十斑吉丁虫
杨十斑吉丁虫,是多种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1~23毫米(雄虫瘦小,雌虫肥大),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金属光泽;额前缘有黄色绒毛,后缘有细小刻点;复眼肾形;触角锯齿状,11节;前胸背板紫褐色,具古铜色光泽,有小刻点;腹部5 节,末节两侧端各有1小刺;鞘翅上各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个,故称杨十斑吉丁虫。卵长约1.5毫米,椭圆形,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色。幼虫体长17~27毫米,淡黄色,扁平状;头黄色,口器黑褐色;前胸膨大扁平,中后胸窄细;前胸背板黄褐色,中间有倒“V”字形沟纹,腹部12节,念珠状,无足。蛹为裸蛹,长11~19毫米,淡黄色,头向下垂,触角向后,胸足3对,翅芽2对,腹部可见9节。
4. 苹果小吉丁虫
苹果小吉丁虫,又名金蛀甲等,属国内检疫对象和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成虫体长5.5~10毫米,体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密布小刻点。头短而宽,复眼肾形;触角锯齿状,11节;前胸背板横长方形;鞘翅基部凹陷,鞘翅尖削,近端部合攏处有2个淡黄色绒毛斑;腹部背板6节;后足胫节外缘有1列刺。幼虫乳白色,体细长扁平;头褐色,较小,缩入前胸;前胸宽大,中后胸小;腹部11节,第七节近端宽,以后渐小,末节端部有1对褐色骨化尾铗。
5. 六星吉丁虫
六星吉丁虫,又称六星铜吉丁虫。成虫体宽大,长10~13毫米,黑色,有紫铜色金属光泽;复眼椭圆形,黑褐色;触角11节,呈锯齿状,紫褐色;前胸背板前狭后宽,近梯形;鞘翅上各有3个金黄色近圆形星坑。卵椭圆形,长约0.9毫米,初期乳白色,后为橙黄色。幼虫体扁平,老熟时体长15~18毫米,头黑色;前胸背板横椭圆形,后方有叉状纵沟,中后胸节窄小;腹节圆筒形。蛹长10~13毫米,初为乳白色,后为酱褐色。
6. 梨金缘吉丁虫
梨金缘吉丁虫,又称金缘吉丁虫等,是果树上一种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3~17毫米,呈纺锤形,体翠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部额面有粗刻点,中间具倒“Y”形纵纹;触角黑色,锯齿状;复眼肾形,褐色;前胸背部有5条蓝黑色纵纹;鞘翅上有10余条蓝黑色断续的纵沟,翅端锯齿状;雄虫腹末端深凹,雌虫浑圆。卵扁椭圆形,长约2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幼虫扁平,体狭长,黄白色,老熟时体长30~36毫米;无足,前胸宽大;头小,红褐色;背板黄褐色,中间有“人”字形凹纹。蛹长15~20毫米,纺锤形、稍扁平,初为黄白色,后变绿色。
7. 核桃小吉丁虫
核桃小吉丁虫,又名黑小吉丁虫。雌成虫体长5~7毫米,雄成虫体长4~5毫米;体黑色,有金属光泽,呈梭形;头中部纵凹陷;触角锯齿状,复眼较大,黑色;前胸背板中部隆起;头、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布小刻点。卵椭圆形、扁平,长约1.1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黑色。幼虫体长13~15毫米,扁平,乳白色;头部棕褐色,缩入前胸内;前胸扁平宽大,中后胸较狭,背面中间有1条褐色纵线;腹部10节,臀节有1对褐色尾刺。蛹为裸蛹,长约6毫米,初为乳白色,羽化时黑色。
二、发生特点
1. 白蜡窄吉丁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绒毛白蜡、水曲柳、花曲柳等阔叶树种。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坑道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下旬开始化蛹(末期为6月中旬),5月底成虫开始羽化(末期为7月中旬);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10月中旬开始在坑道内越冬。
③危害特点
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常就近产卵;林缘、孤立木、树干2米以下受害重;幼虫蛀入树干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危害,皮下蛀道扁平,宽扁形横向弯曲;蛀入边材后,蛀道加长、加宽,充满褐色粪屑,树皮出现纵裂;成虫羽化孔呈“D”形。 2. 杨锦纹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青杨、小青杨、小叶杨等青杨派杨树。
②发生规律
3年1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边材部位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树液流动时开始取食,5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蛀扁圆形蛹室化蛹(蛹期18天左右),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成虫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卵期12~15天)于树皮缝、枝节和伤口处,6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
③危害特点
雌成虫喜选树皮缝、轮枝节及伤口处产卵,常有卵壳残存;初孵幼虫蛀入皮层后,枝干上有侵入孔,随龄期增加,依次进入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危害,蛀道弯曲扁平;受害树皮表面有油渍样指甲大小的圆斑,黄褐色。
3. 杨十斑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杨柳科植物。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枝干内越冬。翌年 4 月中旬开始化蛹, 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交尾3~4 天后开始产卵(卵期13~18天),5月底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20天后蛀入韧皮部、木质部之间危害,7月转入木质部危害,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冬。
③危害特点
成虫喜光趋温,飞行能力强;雌虫多产卵于向阳面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初孵幼虫直接蛀入树皮内危害,多在近地面25厘米处危害,随龄期增加进入木质部危害;虫道多数似“L”形,长2~3厘米;生长不良树、衰弱木受害重,疏林、林缘树受害重,树皮粗糙的树种受害重。
4. 苹果小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有苹果、沙果、海棠、山楂等。
②发生规律
多为1年1代,以低龄幼虫在枝干皮下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幼虫开始危害;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2~20天),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取食叶片补充营养后,在向阳面的树杈、隐芽、皮缝等处产卵(卵期10~13天);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层深处危害,老熟后蛀入木质部3~5厘米,作蛹室化蛹;低龄幼虫10月底开始越冬。
③危害特点
初孵幼虫蛀入皮层后,皮表变黑褐色,随虫龄增大,逐渐向深层危害;在粗大枝干内危害,蛀成弯曲状不规则的蛀道,外部形成坏死伤疤。
5. 六星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有苹果、梨、桃、李、杏、枣、樱桃、核桃、板栗、柑橘等多种果树,以及杨树等用材树及绿化树。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作蛹室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6月成虫羽化,取食嫩枝皮及叶片后交尾、产卵,卵孵化后幼虫蛀入皮下边材危害,秋后开始越冬。
③危害特点
雌虫喜选树干下部、衰弱木的皮缝产卵,蛀道弯弯曲曲,受害部位常流出红褐色树液。
6. 梨金缘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有梨、苹果、桃、杏、樱桃、山楂、沙果等果树。
②发生规律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皮层或木質部越冬。翌年4月开始继续危害,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为盛期);成虫取食叶片或嫩枝补充营养后,5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层下危害,9月以后转入木质部或在较深的蛀道内越冬。幼虫老熟后在蛀道内化蛹、羽化。
③危害特点
管理粗放、树势衰弱、伤口多的树木受害重。幼虫在枝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蛀道弯曲、塞满粪屑;被害处外表变褐色至黑色,后期纵裂;羽化孔呈扁圆形。
7. 核桃小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核桃树。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6~39天), 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底为末期),取食核桃叶补充营养后即交尾产卵(卵期约10天),7月初幼虫开始孵化蛀入皮下危害,秋后蛀入木质部作蛹室越冬。
③危害特点
雌虫多选伸出树冠外围长枝条上的叶腋及凹陷粗糙处产卵;幼虫在木质部、韧皮部蛀食形成螺旋形蛀道,细枝上可形成环道,褐色粪屑充满其中;受害部位常出现瘤状或指甲印状伤痕(有褐色黏液流出),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
三、绿色防控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工作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控,以降低虫源基数,提高防控效果。
1. 加强检疫
吉丁虫的卵、幼虫、蛹隐藏在树皮下,易随接穗、苗木、原木的调运远距离传播。生产上应加强检疫工作,严防传播蔓延。对带虫苗木、接穗、原木,需经剥皮、火烤或熏杀处理(用磷化铝进行熏蒸,3~5克/米3,密闭1小时),以防止传播和蔓延。
2.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
选用抗虫、树皮光滑裂缝少的树种造林,营造针阔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乔灌草复层林等,创造隔离条件。
②加强抚育管理,降低虫害基数
适当密植,促进林分及早郁闭,避免产生伤口和日灼;对受害轻的树木,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受害重的树木,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虫源木(枯枝、死树或被害枝条),于化蛹前集中剥皮烧毁,杀死其中的幼虫,减少虫源数量;刮除翘皮,保持树干光滑,减少成虫产卵或抑制卵的孵化;及时除草、合理修剪,创造不利于害虫活动的生态环境。
3. 物理防治
①诱剂诱杀
成虫发生盛期,在林缘空地距树林10~15米或大林窗(≥20米)中心,距地面1.5米处设置船形绿色诱捕器诱杀成虫,每15亩设置1套。 ②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成虫的喜光性,在其盛发期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减少虫源。
③饵木诱杀
根据吉丁虫成虫有趋光喜热的习性,于成虫羽化前,针对不同吉丁虫具体的寄主树种,选择生长不良树、衰弱木作为饵木,散放或堆放在没有树木遮挡的林窗和林缘外,引诱吉丁虫前往产卵危害,定期查看饵木上的卵、幼虫孵化情况,待羽化前集中销毁饵木,减少对活立木的危害。
④糖醋液诱杀
林间悬挂糖醋液罐(距地面1米)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糖∶醋∶水=2∶1∶3,或糖∶醋∶酒∶水=1∶0.5∶1∶1.5,另加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份。
⑤人工捕杀
5~7月成虫发生盛期,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早晨用木棒敲击树干震落成虫,并在树下铺塑料膜,以便于收集落地成虫,每3~5天捕杀1次。发现有叶片发黄、萎蔫,枝干有新虫孔、老翘皮时,及时人工掏挖或用铁丝捅杀幼虫,降低虫源基数。
4.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注重天敌的繁育和释放,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以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①保护利用寄生性天敌
吉丁虫卵期、幼虫期(2~3龄)和蛹期释放寄生蜂,虫、蜂比例一般为1∶3。如幼虫期释放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蛹的自然寄生率可达13.9%左右。另外,管氏肿腿蜂、茧蜂、寄生蝇等,对吉丁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②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
保护利用当地的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等益鸟,猎蝽、郭公虫等捕食性昆虫,利用其捕食吉丁虫的幼虫和蛹,灭虫效果良好。其中,大斑啄木鸟是控制杨十斑吉丁虫很有效的天敌。
③以菌治虫
吉丁虫幼虫危害期,林间喷施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轮枝镰刀菌等微生物制剂,吉丁虫自然感病率达12%以上。使用浓度一般为:喷雾1亿孢子/毫升,喷粉2亿孢子/克(此处指使用浓度,即稀释后的浓度)。无人机防治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及防治质量。无人机喷雾用量为: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或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0~260克/亩。也可用喷粉专用无人机喷撒白僵菌粉剂防治吉丁虫,用量为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300~500克/亩(加3~5倍滑石粉或面粉稀释),此法覆盖面广、分布均匀,防治效果显著。
5. 化学防治
在虫情暴发或采取上述防控措施效果不显著时,针对吉丁虫不同虫态选择适当药剂,采取化学防治。
①飞机喷雾防治成虫
飞机喷雾防治具有防治效率高、成本低(3~7元/亩)、用药量少、环保节能、省工省力等优点。对面积较大的林区,于成虫羽化高峰期,采用直升机喷雾防治,药剂选用低残留、药效长,对天敌及环境影响小、对人畜安全的药剂,比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等。如机型选用罗宾逊R44型直升机,每架次载药液量为200~300千克,将配好的药液按330~550克/亩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飞防面积最多可达600亩/架次。药剂选用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时,每架次原药用量63千克(105毫升/亩),按1∶3~5的比例兑水稀释配成喷洒药液。药剂选用2%噻虫林微囊悬浮剂时,每架次原药用量36千克(60毫升/畝),按1∶8的比例兑水稀释配成喷洒药液。
②喷(封)干防治成虫
对虫害严重发生区域,于成虫羽化盛期,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或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200~400倍液(持效期40天左右),喷树干及基径5厘米以上枝条,毒杀成虫,减少产卵基数,防止成虫传播蔓延。
③树干涂白(泥)防治成虫
对虫害零星发生区域,于成虫羽化前,用涂白剂(生石灰∶硫磺∶水=1∶0.1∶4)对树干2米以下部分涂白,减少产卵量,降低卵的孵化率;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份加泥浆20份混匀涂刷树干,将成虫堵死在树体内。
④注药封孔防治幼虫
在低龄幼虫期,对吉丁虫幼虫蛀孔处用10%吡虫啉乳油200倍液注入毒杀幼虫并用黄泥封孔,或用50倍液浸泡脱脂棉球封孔熏杀幼虫;大龄幼虫也可用磷化铝毒签插孔毒杀。
⑤树盘埋施法防治幼虫
幼虫孵化高峰期,在树盘埋施3%噻虫嗪颗粒剂(每亩0.8~1.2千克,加细土5~10倍拌匀),让树体根系吸收后通过树液输送至树干皮层,从而杀死蛀干害虫。
⑥喷干防治幼虫
幼虫孵化高峰期,喷5%吡虫啉乳油 1 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 邮编:261200)
一、主要种类
全世界吉丁虫约有15 000种,我国已知的约有450种,下面介绍危害较为普遍、严重的7种。
1. 白蜡窄吉丁
白蜡窄吉丁,又称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成虫体长8.5~13.5毫米,体铜绿色,具金属光泽,楔形;头扁平,顶端盾形;复眼肾形,古铜色;前胸横长方形,比头部稍宽;鞘翅前缘隆起呈横脊,表面具刻点;尾端圆钝,边缘有小齿突。卵长1毫米,米黄色,扁圆形,中央微凸,向边缘有放射状皱褶。幼虫体扁平,带状,老熟时体长26~32毫米,乳白色;头小,褐色,缩于前胸,前胸膨大,中后胸较狭,中胸具气孔;腹部10节,分节明显,每节前小后大,末节有1对褐色锯齿状尾针。蛹体长10~14毫米,乳白色,腹端数节略向腹面弯曲。
2. 杨锦纹吉丁虫
杨锦纹吉丁虫,是杨树人工林中一种常见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3~20毫米,体扁平,纺锤形,紫铜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11节;复眼大,肾形;前胸背板有刻点,宽长方形;每鞘翅上有10条纵沟。卵长1毫米左右,乳白色,椭圆形。幼虫体扁平,老熟时体长25~30毫米,分节13节;头小,多缩入前胸内;前胸特别膨大,背面有“A”形痕迹。蛹为裸蛹,长13~18毫米,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
3. 杨十斑吉丁虫
杨十斑吉丁虫,是多种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1~23毫米(雄虫瘦小,雌虫肥大),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金属光泽;额前缘有黄色绒毛,后缘有细小刻点;复眼肾形;触角锯齿状,11节;前胸背板紫褐色,具古铜色光泽,有小刻点;腹部5 节,末节两侧端各有1小刺;鞘翅上各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个,故称杨十斑吉丁虫。卵长约1.5毫米,椭圆形,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色。幼虫体长17~27毫米,淡黄色,扁平状;头黄色,口器黑褐色;前胸膨大扁平,中后胸窄细;前胸背板黄褐色,中间有倒“V”字形沟纹,腹部12节,念珠状,无足。蛹为裸蛹,长11~19毫米,淡黄色,头向下垂,触角向后,胸足3对,翅芽2对,腹部可见9节。
4. 苹果小吉丁虫
苹果小吉丁虫,又名金蛀甲等,属国内检疫对象和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成虫体长5.5~10毫米,体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密布小刻点。头短而宽,复眼肾形;触角锯齿状,11节;前胸背板横长方形;鞘翅基部凹陷,鞘翅尖削,近端部合攏处有2个淡黄色绒毛斑;腹部背板6节;后足胫节外缘有1列刺。幼虫乳白色,体细长扁平;头褐色,较小,缩入前胸;前胸宽大,中后胸小;腹部11节,第七节近端宽,以后渐小,末节端部有1对褐色骨化尾铗。
5. 六星吉丁虫
六星吉丁虫,又称六星铜吉丁虫。成虫体宽大,长10~13毫米,黑色,有紫铜色金属光泽;复眼椭圆形,黑褐色;触角11节,呈锯齿状,紫褐色;前胸背板前狭后宽,近梯形;鞘翅上各有3个金黄色近圆形星坑。卵椭圆形,长约0.9毫米,初期乳白色,后为橙黄色。幼虫体扁平,老熟时体长15~18毫米,头黑色;前胸背板横椭圆形,后方有叉状纵沟,中后胸节窄小;腹节圆筒形。蛹长10~13毫米,初为乳白色,后为酱褐色。
6. 梨金缘吉丁虫
梨金缘吉丁虫,又称金缘吉丁虫等,是果树上一种蛀干害虫。成虫体长13~17毫米,呈纺锤形,体翠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部额面有粗刻点,中间具倒“Y”形纵纹;触角黑色,锯齿状;复眼肾形,褐色;前胸背部有5条蓝黑色纵纹;鞘翅上有10余条蓝黑色断续的纵沟,翅端锯齿状;雄虫腹末端深凹,雌虫浑圆。卵扁椭圆形,长约2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幼虫扁平,体狭长,黄白色,老熟时体长30~36毫米;无足,前胸宽大;头小,红褐色;背板黄褐色,中间有“人”字形凹纹。蛹长15~20毫米,纺锤形、稍扁平,初为黄白色,后变绿色。
7. 核桃小吉丁虫
核桃小吉丁虫,又名黑小吉丁虫。雌成虫体长5~7毫米,雄成虫体长4~5毫米;体黑色,有金属光泽,呈梭形;头中部纵凹陷;触角锯齿状,复眼较大,黑色;前胸背板中部隆起;头、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布小刻点。卵椭圆形、扁平,长约1.1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变为黑色。幼虫体长13~15毫米,扁平,乳白色;头部棕褐色,缩入前胸内;前胸扁平宽大,中后胸较狭,背面中间有1条褐色纵线;腹部10节,臀节有1对褐色尾刺。蛹为裸蛹,长约6毫米,初为乳白色,羽化时黑色。
二、发生特点
1. 白蜡窄吉丁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绒毛白蜡、水曲柳、花曲柳等阔叶树种。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坑道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下旬开始化蛹(末期为6月中旬),5月底成虫开始羽化(末期为7月中旬);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10月中旬开始在坑道内越冬。
③危害特点
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常就近产卵;林缘、孤立木、树干2米以下受害重;幼虫蛀入树干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危害,皮下蛀道扁平,宽扁形横向弯曲;蛀入边材后,蛀道加长、加宽,充满褐色粪屑,树皮出现纵裂;成虫羽化孔呈“D”形。 2. 杨锦纹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青杨、小青杨、小叶杨等青杨派杨树。
②发生规律
3年1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边材部位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树液流动时开始取食,5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蛀扁圆形蛹室化蛹(蛹期18天左右),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成虫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卵期12~15天)于树皮缝、枝节和伤口处,6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
③危害特点
雌成虫喜选树皮缝、轮枝节及伤口处产卵,常有卵壳残存;初孵幼虫蛀入皮层后,枝干上有侵入孔,随龄期增加,依次进入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危害,蛀道弯曲扁平;受害树皮表面有油渍样指甲大小的圆斑,黄褐色。
3. 杨十斑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杨柳科植物。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枝干内越冬。翌年 4 月中旬开始化蛹, 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交尾3~4 天后开始产卵(卵期13~18天),5月底幼虫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20天后蛀入韧皮部、木质部之间危害,7月转入木质部危害,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越冬。
③危害特点
成虫喜光趋温,飞行能力强;雌虫多产卵于向阳面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初孵幼虫直接蛀入树皮内危害,多在近地面25厘米处危害,随龄期增加进入木质部危害;虫道多数似“L”形,长2~3厘米;生长不良树、衰弱木受害重,疏林、林缘树受害重,树皮粗糙的树种受害重。
4. 苹果小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有苹果、沙果、海棠、山楂等。
②发生规律
多为1年1代,以低龄幼虫在枝干皮下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幼虫开始危害;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2~20天),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取食叶片补充营养后,在向阳面的树杈、隐芽、皮缝等处产卵(卵期10~13天);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层深处危害,老熟后蛀入木质部3~5厘米,作蛹室化蛹;低龄幼虫10月底开始越冬。
③危害特点
初孵幼虫蛀入皮层后,皮表变黑褐色,随虫龄增大,逐渐向深层危害;在粗大枝干内危害,蛀成弯曲状不规则的蛀道,外部形成坏死伤疤。
5. 六星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有苹果、梨、桃、李、杏、枣、樱桃、核桃、板栗、柑橘等多种果树,以及杨树等用材树及绿化树。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作蛹室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6月成虫羽化,取食嫩枝皮及叶片后交尾、产卵,卵孵化后幼虫蛀入皮下边材危害,秋后开始越冬。
③危害特点
雌虫喜选树干下部、衰弱木的皮缝产卵,蛀道弯弯曲曲,受害部位常流出红褐色树液。
6. 梨金缘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有梨、苹果、桃、杏、樱桃、山楂、沙果等果树。
②发生规律
2年1代或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皮层或木質部越冬。翌年4月开始继续危害,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为盛期);成虫取食叶片或嫩枝补充营养后,5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层下危害,9月以后转入木质部或在较深的蛀道内越冬。幼虫老熟后在蛀道内化蛹、羽化。
③危害特点
管理粗放、树势衰弱、伤口多的树木受害重。幼虫在枝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蛀道弯曲、塞满粪屑;被害处外表变褐色至黑色,后期纵裂;羽化孔呈扁圆形。
7. 核桃小吉丁虫
①寄主植物
寄主为核桃树。
②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6~39天), 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底为末期),取食核桃叶补充营养后即交尾产卵(卵期约10天),7月初幼虫开始孵化蛀入皮下危害,秋后蛀入木质部作蛹室越冬。
③危害特点
雌虫多选伸出树冠外围长枝条上的叶腋及凹陷粗糙处产卵;幼虫在木质部、韧皮部蛀食形成螺旋形蛀道,细枝上可形成环道,褐色粪屑充满其中;受害部位常出现瘤状或指甲印状伤痕(有褐色黏液流出),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
三、绿色防控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工作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控,以降低虫源基数,提高防控效果。
1. 加强检疫
吉丁虫的卵、幼虫、蛹隐藏在树皮下,易随接穗、苗木、原木的调运远距离传播。生产上应加强检疫工作,严防传播蔓延。对带虫苗木、接穗、原木,需经剥皮、火烤或熏杀处理(用磷化铝进行熏蒸,3~5克/米3,密闭1小时),以防止传播和蔓延。
2.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
选用抗虫、树皮光滑裂缝少的树种造林,营造针阔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乔灌草复层林等,创造隔离条件。
②加强抚育管理,降低虫害基数
适当密植,促进林分及早郁闭,避免产生伤口和日灼;对受害轻的树木,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受害重的树木,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虫源木(枯枝、死树或被害枝条),于化蛹前集中剥皮烧毁,杀死其中的幼虫,减少虫源数量;刮除翘皮,保持树干光滑,减少成虫产卵或抑制卵的孵化;及时除草、合理修剪,创造不利于害虫活动的生态环境。
3. 物理防治
①诱剂诱杀
成虫发生盛期,在林缘空地距树林10~15米或大林窗(≥20米)中心,距地面1.5米处设置船形绿色诱捕器诱杀成虫,每15亩设置1套。 ②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成虫的喜光性,在其盛发期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减少虫源。
③饵木诱杀
根据吉丁虫成虫有趋光喜热的习性,于成虫羽化前,针对不同吉丁虫具体的寄主树种,选择生长不良树、衰弱木作为饵木,散放或堆放在没有树木遮挡的林窗和林缘外,引诱吉丁虫前往产卵危害,定期查看饵木上的卵、幼虫孵化情况,待羽化前集中销毁饵木,减少对活立木的危害。
④糖醋液诱杀
林间悬挂糖醋液罐(距地面1米)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糖∶醋∶水=2∶1∶3,或糖∶醋∶酒∶水=1∶0.5∶1∶1.5,另加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份。
⑤人工捕杀
5~7月成虫发生盛期,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早晨用木棒敲击树干震落成虫,并在树下铺塑料膜,以便于收集落地成虫,每3~5天捕杀1次。发现有叶片发黄、萎蔫,枝干有新虫孔、老翘皮时,及时人工掏挖或用铁丝捅杀幼虫,降低虫源基数。
4.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注重天敌的繁育和释放,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以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①保护利用寄生性天敌
吉丁虫卵期、幼虫期(2~3龄)和蛹期释放寄生蜂,虫、蜂比例一般为1∶3。如幼虫期释放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蛹的自然寄生率可达13.9%左右。另外,管氏肿腿蜂、茧蜂、寄生蝇等,对吉丁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②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
保护利用当地的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等益鸟,猎蝽、郭公虫等捕食性昆虫,利用其捕食吉丁虫的幼虫和蛹,灭虫效果良好。其中,大斑啄木鸟是控制杨十斑吉丁虫很有效的天敌。
③以菌治虫
吉丁虫幼虫危害期,林间喷施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轮枝镰刀菌等微生物制剂,吉丁虫自然感病率达12%以上。使用浓度一般为:喷雾1亿孢子/毫升,喷粉2亿孢子/克(此处指使用浓度,即稀释后的浓度)。无人机防治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及防治质量。无人机喷雾用量为: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或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0~260克/亩。也可用喷粉专用无人机喷撒白僵菌粉剂防治吉丁虫,用量为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300~500克/亩(加3~5倍滑石粉或面粉稀释),此法覆盖面广、分布均匀,防治效果显著。
5. 化学防治
在虫情暴发或采取上述防控措施效果不显著时,针对吉丁虫不同虫态选择适当药剂,采取化学防治。
①飞机喷雾防治成虫
飞机喷雾防治具有防治效率高、成本低(3~7元/亩)、用药量少、环保节能、省工省力等优点。对面积较大的林区,于成虫羽化高峰期,采用直升机喷雾防治,药剂选用低残留、药效长,对天敌及环境影响小、对人畜安全的药剂,比如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等。如机型选用罗宾逊R44型直升机,每架次载药液量为200~300千克,将配好的药液按330~550克/亩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飞防面积最多可达600亩/架次。药剂选用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时,每架次原药用量63千克(105毫升/亩),按1∶3~5的比例兑水稀释配成喷洒药液。药剂选用2%噻虫林微囊悬浮剂时,每架次原药用量36千克(60毫升/畝),按1∶8的比例兑水稀释配成喷洒药液。
②喷(封)干防治成虫
对虫害严重发生区域,于成虫羽化盛期,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或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200~400倍液(持效期40天左右),喷树干及基径5厘米以上枝条,毒杀成虫,减少产卵基数,防止成虫传播蔓延。
③树干涂白(泥)防治成虫
对虫害零星发生区域,于成虫羽化前,用涂白剂(生石灰∶硫磺∶水=1∶0.1∶4)对树干2米以下部分涂白,减少产卵量,降低卵的孵化率;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份加泥浆20份混匀涂刷树干,将成虫堵死在树体内。
④注药封孔防治幼虫
在低龄幼虫期,对吉丁虫幼虫蛀孔处用10%吡虫啉乳油200倍液注入毒杀幼虫并用黄泥封孔,或用50倍液浸泡脱脂棉球封孔熏杀幼虫;大龄幼虫也可用磷化铝毒签插孔毒杀。
⑤树盘埋施法防治幼虫
幼虫孵化高峰期,在树盘埋施3%噻虫嗪颗粒剂(每亩0.8~1.2千克,加细土5~10倍拌匀),让树体根系吸收后通过树液输送至树干皮层,从而杀死蛀干害虫。
⑥喷干防治幼虫
幼虫孵化高峰期,喷5%吡虫啉乳油 1 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 邮编: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