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课在现今信息时代发展的环境下,逐渐被重视起来,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具体形式之一。新颁发的《美术课程标准》把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不仅"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还强调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能“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多年的美术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深刻体会到,在学生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上,与鉴赏力、创造力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着不协调的发展,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一定的动手能力就可以了。这种以技能训练内容,来代替整个美术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这种片面的追求美术效果,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是不利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发挥到极致,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兴趣和引导入手。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美术作品和创作形式中奥妙的动力。我们应从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理解,让他们体会到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当中那种奋发向上,陶冶情操的教育意义,培养了正确的欣赏观点,随着艺术素养的提高,就愈能深刻地体会艺术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美术欣赏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只是这种认识活动具有他的特殊性。那就是观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思想活动,来正确地认识艺术作品。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专题时,借助于《高山流水》、《雪山春晓》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适合于当时创作作品时的心境。
2.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的启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例如:毕加索的著名画作《牛的变形过程》是最容易使学生理解点线面艺术语言的构成,也是最容易让大家理解抽象绘画艺术魅力的作品。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思索的过程,更是审美、创作的蜕变。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作品时,我让学生把这十幅图一一对比,找出不同,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画家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变形”,“在这个变形过程中画家要强调的是什么”,“这样的变形体现的画家内心怎样的状态”……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是浅尝辄止的,但是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了毕加索不同时期画作的风格,同时也对《牛的变形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决不能板着面孔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道德训诫,应以课堂气氛活跃,讲解生动有趣为中心。教师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专注于理解。如: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多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用眼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用手表达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正确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通过美术欣赏课这种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年的美术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深刻体会到,在学生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上,与鉴赏力、创造力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着不协调的发展,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一定的动手能力就可以了。这种以技能训练内容,来代替整个美术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学生艺术美的熏陶。这种片面的追求美术效果,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是不利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发挥到极致,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兴趣和引导入手。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美术作品和创作形式中奥妙的动力。我们应从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理解,让他们体会到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当中那种奋发向上,陶冶情操的教育意义,培养了正确的欣赏观点,随着艺术素养的提高,就愈能深刻地体会艺术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美术欣赏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只是这种认识活动具有他的特殊性。那就是观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思想活动,来正确地认识艺术作品。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专题时,借助于《高山流水》、《雪山春晓》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适合于当时创作作品时的心境。
2.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的启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例如:毕加索的著名画作《牛的变形过程》是最容易使学生理解点线面艺术语言的构成,也是最容易让大家理解抽象绘画艺术魅力的作品。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思索的过程,更是审美、创作的蜕变。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作品时,我让学生把这十幅图一一对比,找出不同,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画家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变形”,“在这个变形过程中画家要强调的是什么”,“这样的变形体现的画家内心怎样的状态”……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是浅尝辄止的,但是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了毕加索不同时期画作的风格,同时也对《牛的变形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决不能板着面孔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道德训诫,应以课堂气氛活跃,讲解生动有趣为中心。教师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专注于理解。如: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多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用眼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用手表达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正确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通过美术欣赏课这种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