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想法和做法。通过我多年的教学思考,我认为初中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发散性思维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一)流畅性
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这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
(二)变通性
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约束,能产生新的构想,提出不同的新观念。
(三)独特性
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表现出独特的见解。
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二、 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营造愉悦的发散思维情境,大胆开放教学过程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中,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质疑,思维敏捷,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
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大胆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学生分析、研究过程中,我始终参与他们的分析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们发表新意见,提出新见解,尊重学生差异,充分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各层次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理想空间。教学过程的开放,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发挥聪明智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切勿忽视“双基”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仅必须准确无误和具有良好的巩固程度,而且要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握形式与实际的关系。如果在基础知识上有这样那样缺陷,当思维向各方发散时便会时时受阻,处处遇卡。
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方法,如对应、还原、假设、转化、等量代换等,这为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提供了多种途径的解决办法。
(三)注意从语言上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很多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于见过的题型能够轻松的答出来,但是只要遇到一些新的题型或者是一些原来的题目稍加变化,学生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说明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试着从语言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来对数学概念进行描述,或者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等。总之,就是希望通过语言的变化来刺激学生的变通能力,并且要学会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架构中,进而培养发散新思维能力。
(四)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先有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而猜想往往以联想为中介。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出发探讨内角和,从而得出猜想。
(五)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发散性思维是变通的,在教学中,对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调动一切做题手段,从各个侧面论证同一命题的真实性。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知道哪种方法灵活巧妙,具有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哪种方法呆板沉繁,具有思维的局限性。教师要通过一题多解的分析训练,让学生在普遍性中寻求规律性,融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于一体,优化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已知ΔABC,AB=AC,D是底边BC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于F,BG是AC边上的高,求证:DE+DF=BG(如下图)
分析提问:
1.这是属于哪一类题型的几何证明题(线段和差问题)。
2.常用证明方法是什么?( 截长补短法)。
3.可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证?( 添加辅助线)。
4.怎样添加辅助线?( 过D点画DH⊥BG)。
5.需要运用哪些性质来证明?(全等三角形性质和矩形性质)。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6.还有别的添线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维简单发散求异,分析出过B点作FD的垂线交FD 延长线于K。在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探索思路,抓住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一题多解,发散求异。)
(六)改变传统的习题模式
在传统的习题教学中,往往都是学生根据既定的条件来寻找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习题模式。例如,让学生把条件和结论倒过来,根据结论逆向推理出得到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类似这种逆向思维模式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思路活跃,思维敏捷,能使学生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建议,特别能指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双基”,努力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教学意识和方法上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发散性思维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一)流畅性
心智活动畅通无阻,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这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
(二)变通性
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约束,能产生新的构想,提出不同的新观念。
(三)独特性
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表现出独特的见解。
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二、 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营造愉悦的发散思维情境,大胆开放教学过程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中,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质疑,思维敏捷,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
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大胆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学生分析、研究过程中,我始终参与他们的分析与讨论,认真听取他们发表新意见,提出新见解,尊重学生差异,充分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各层次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理想空间。教学过程的开放,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发挥聪明智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切勿忽视“双基”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仅必须准确无误和具有良好的巩固程度,而且要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握形式与实际的关系。如果在基础知识上有这样那样缺陷,当思维向各方发散时便会时时受阻,处处遇卡。
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方法,如对应、还原、假设、转化、等量代换等,这为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提供了多种途径的解决办法。
(三)注意从语言上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很多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于见过的题型能够轻松的答出来,但是只要遇到一些新的题型或者是一些原来的题目稍加变化,学生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说明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变通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试着从语言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来对数学概念进行描述,或者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等。总之,就是希望通过语言的变化来刺激学生的变通能力,并且要学会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架构中,进而培养发散新思维能力。
(四)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先有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而猜想往往以联想为中介。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出发探讨内角和,从而得出猜想。
(五)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发散性思维是变通的,在教学中,对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调动一切做题手段,从各个侧面论证同一命题的真实性。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知道哪种方法灵活巧妙,具有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哪种方法呆板沉繁,具有思维的局限性。教师要通过一题多解的分析训练,让学生在普遍性中寻求规律性,融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于一体,优化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已知ΔABC,AB=AC,D是底边BC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于F,BG是AC边上的高,求证:DE+DF=BG(如下图)
分析提问:
1.这是属于哪一类题型的几何证明题(线段和差问题)。
2.常用证明方法是什么?( 截长补短法)。
3.可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证?( 添加辅助线)。
4.怎样添加辅助线?( 过D点画DH⊥BG)。
5.需要运用哪些性质来证明?(全等三角形性质和矩形性质)。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6.还有别的添线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维简单发散求异,分析出过B点作FD的垂线交FD 延长线于K。在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探索思路,抓住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一题多解,发散求异。)
(六)改变传统的习题模式
在传统的习题教学中,往往都是学生根据既定的条件来寻找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习题模式。例如,让学生把条件和结论倒过来,根据结论逆向推理出得到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类似这种逆向思维模式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思路活跃,思维敏捷,能使学生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建议,特别能指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双基”,努力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教学意识和方法上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