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向前推进。新课改引发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系列变化,同时新课改将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更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介绍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幂的运算时,通过介绍“光年”这个长度单位,使学生了解到使用幂的运算的好处,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前进;在讲解平移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平移的实例。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一)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二)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三)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可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其实这就是要注重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例如在学习了弧长、扇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计算学校新操场的造价。同学们接到任务以后,由班长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与分工:一组(10人),负责查找图纸,找有关负责人进行询问:基础工程中,土压实、灰土、二灰、沥青(或水泥)四道工序的用料、单价、施工方案等问题;二期工程中,人造草皮的单价,使用寿命;三期工程中,塑胶的单价、使用寿命、注意事项。二组(10人),设计计算方案,预测所需数据;三组(20人),负责实地测量;四组(10人),完成总结报告。一个星期以后,课代表上交了一份完整的总结报告。课题、信息收集、数据测量、计算方案、计算过程、结论等都填写认真,科学准确外,最后用红笔加了“感想”。感想一:课本确实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不一样,让我学会了知识的许多实用方法。感想二:课本中弧形的长度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经过实际使用,使我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感想三:学习确实需要合作,没有合作谈不上成功。感想四:这一堂课,教会了我许多实用知识,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就会处理了。
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但学生得到的又绝非是课堂上能有的。它需要大家的分工,需要大家的有效合作,更需要大家的智慧,最终收获的又属于每一个参与者。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介绍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幂的运算时,通过介绍“光年”这个长度单位,使学生了解到使用幂的运算的好处,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前进;在讲解平移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平移的实例。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一)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二)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三)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可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其实这就是要注重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例如在学习了弧长、扇形面积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计算学校新操场的造价。同学们接到任务以后,由班长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与分工:一组(10人),负责查找图纸,找有关负责人进行询问:基础工程中,土压实、灰土、二灰、沥青(或水泥)四道工序的用料、单价、施工方案等问题;二期工程中,人造草皮的单价,使用寿命;三期工程中,塑胶的单价、使用寿命、注意事项。二组(10人),设计计算方案,预测所需数据;三组(20人),负责实地测量;四组(10人),完成总结报告。一个星期以后,课代表上交了一份完整的总结报告。课题、信息收集、数据测量、计算方案、计算过程、结论等都填写认真,科学准确外,最后用红笔加了“感想”。感想一:课本确实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不一样,让我学会了知识的许多实用方法。感想二:课本中弧形的长度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经过实际使用,使我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感想三:学习确实需要合作,没有合作谈不上成功。感想四:这一堂课,教会了我许多实用知识,今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就会处理了。
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但学生得到的又绝非是课堂上能有的。它需要大家的分工,需要大家的有效合作,更需要大家的智慧,最终收获的又属于每一个参与者。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