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成为读书种子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不识几个字。记得拿到唐河四中录取通知书那天,前后院的老少爷们儿都高兴得跟过大年似的。坷垃窝里出个秀才,那真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唐河四中是全县的重点初中,学校就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孔庙里。状元门、状元桥、工字房、梧桐树、重檐歇山琉璃瓦的大殿,一下子就把我镇住了。我暗暗铆足劲儿,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谁知1966年暑假过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就乱了起来。把校长揪上大殿批斗那天,我吓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儿。接下来是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一个也没能幸免。现在回想起来,那位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教导主任,当时也就30多岁。他被批判是因为他的名字。人民至高无上,他竟然敢叫“蒋超民”。简直就是“罪大恶极”。后来他发表声明,改名“蒋益民”,就没人再找他的事儿了。
  1968年复课,干了一年多农活的我高兴坏了。听人说上高中不用考试了,按比例推荐,谁表现好推荐谁。为了能被推荐上高中,我天天扫地、擦黑板、帮同学洗衣服,还和一位女生搭伴儿,每天天不亮去半里外的三眼井抬水,倒满两户孤寡老人的水缸。可三个月后,推荐上高中的名单里还是没有我。我心里像灌了沙,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连晚饭都没去吃。窗户暗下来时,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是代了三个月语文课的蒋益民老师。他拍拍我的肩膀,声音沙哑地说:“曲令敏啊,你是个好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没推荐上不要紧,只要你愿意学,老师永远都愿意教你!”我忍不住哭了起来,他稍稍提高嗓音,郑重地对我说:“不要哭,勇敢的人流血不流泪!走,跟我到家里去,我送给你两本书。”
  蒋老师家就在教室后面那排平房里,我在窗前的桌边儿怯怯地坐下。蒋老师悄悄对师娘使个眼色,师娘转身盛了半碗炒白菜,放两个白馍端过来,我吃饭的时候,他们像慈祥的双亲一样,跟我说了许多暖心话儿。临走时,蒋老师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一本是《鲁迅选集》。出门又切切叮嘱:“记住,曲令敏,不管你将来到哪儿,都要读书,好好读书,有一天肯定能用得上。”半年后,公社办高中,大队里分到两个名额,我和另外一个男生被推荐上了。
  高中毕业后,在长达7年的农民生涯里,蒋老师送给我的书和他对我说的话,一直温暖着我,是我生活中的目标和希望。读书成了我不可或缺的日课。《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逮着啥看啥。有一年大年初一,听说邻村的一个熟人借到一本《战斗的青春》。这本小说我看过,可还是求到人家身旁蹭着看,连中午饭都没回家吃。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看完了,发现和我看过的那本结局不一样,女主角许凤在刑场上被李铁救了,我高兴得发疯。
  那时候喜欢写日记。无论白天干活多累,晚上我都凑着祖母纺线的煤油灯,把在书上看来的、在地里干活见到的,都写下来。慢慢地,笔底功夫练出来了。有人找我写讲话稿,写总结,写典型材料,有篇文章还登在《河南日报》上。后来被借到县文化馆写剧本,我在那里认识了儒雅的夏老师和申老师。他们觉得孺子可教,就借世界名著给我看。莱蒙托夫的《童僧》、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莎±比亚的《哈姆雷特》、惠特曼的《草叶集》等,那感觉就像是鱼儿游进了大海,知道了啥叫海阔天空!有两三年时间,我就这样泡在名著里。记得有一天,我从申老师那儿借到了马克·吐温的《一个败坏了哈德勒堡的人》,出县城就开始看,一边看一边笑。到河边也不上船,干脆坐在沙岸上看起来。撑船的大叔眼看晌午过了,就上岸叫我:“你到底看啥书?都看成傻子了!”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大学。记得进校第一天,坐在高高的上铺,靠着墙,我用南阳话,对着全屋女生背诵莱蒙托夫的《帆》,把一群城市姑娘惊得目瞪口呆!
  蒋老师送我的两本书,我一直保存着,到现在还在书架上。算起来,蒋老师如果健在,也该是耄耋老人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路子对你说
  
  日本文学名著《枕草子》开篇描述春天的句子饶有情趣:“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枕草子》完成于11世纪初,其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才女。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看到本期杂志的时候,已经是新一年的春天了。想到我们绝大多数的读者正处于人生之春的破晓时分,不自觉地就感到振奋,好像时时可以受到你们身上蓬勃生机的熏染。
  无论任何人,青春只有一次,青春时代的快乐、振奋、烦恼、忧伤……都是有限的,甚至转瞬即逝。本期选介给读者的第一组文章《青春功课》,是一些和青春有关的“切片”,推荐给大家,不是为了教大家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提供一些“青春后”的反思,让大家的目光放得更远。我读到《托尼,有空给我打电话》一篇尤其感动。这是两个人回望青春的故事,昔日的强者变成了弱者,弱者成为强者,岁月残留的仇恨却渐渐消解。这就是成长。我相信,是两个人对共同拥有的青春时光的珍惜,化解了仇恨,至少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岁月像一只筛子,留下的许多东西都是很有价值、很值得珍惜的。对个人是这样,对文化也是这样。我们常常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是由很具体的物质、精神产品组成的。如果你读了《文明之光》这组文章,增长了一些原先不熟悉的知识,就算我们送的小小新年礼物吧!
其他文献
提醒  本部刊庆征文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想要参加“我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征文的朋友,可利用暑假的时间大显身手了。如果你真心喜欢这份刊物,一定要写出来,好让编刊物的我们知道哦。征文启事刊登在本刊第1—6期《阅读特区》栏目,请注意征稿要求,留意截稿时间,认真写下你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故事,用最安全快捷的方式发来。别忘了文后一定要加上详细的通联方式哦。  关于征文活动的补充信息  1 “我与
期刊
一张记事卡片躺在教室的地板上,记事卡片上红色的字很醒目:不要忘记。  我有点儿好奇:不要忘记什么?我捡起了这张记事卡片。“不要忘记”这几个红字下方,用铅笔写着三项内容:  1 雪豆  2 莎士比亚  3 桑德拉·科曼尼  我盯着第三项,感觉背上冷飕飕的。我的姓名怎么会出现在别人的记事卡片上?这个人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我,他到底想干什么?  毕竟,严格地说这里还没有人认识我。我在纽约长大,刚随父母搬来
期刊
【典子的话】  针对漫画中三位拳击选手的神态,同学们作了精彩解读,看得典子双眼放光!大家聊得最多的是: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受的伤越多,名次越靠前。也有些人另辟蹊径:有人读出了冠军的忧伤,认为他只注重成绩,却失去了快乐;有人想要荣誉和快乐兼得;也有人认为季军在得意自己受伤最少……  本期“高手高手之高手奖”,典子要授予来自河南鲁山县辛集一中七(2)班的郑林丰同学。典子喜欢她一针见血的点评和乐观的看法,
期刊
小心你选择的环境,因为它会塑造你;小心你选择的朋友,因为你会变得跟他们相像。  (选自美国读者文摘版权《普知》的微博)  这句格言使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中西文化的精髓有些是相通的。只不过中国的老话简约而形象,西方的格言警策而鲜明。两句话讲的都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只能是环境的产物。只不过在环境面前,人并不是完全被动的,相反,选择的权利,在相当大的程度
期刊
“微笑服务”已蔚然成为风景,走进大酒店大超市,扑面笑容真如百花盛开。  然而在被称为“温馨港湾”的家庭。似乎还没有看见过这种风景。  这是一个很老的“问题”了。是的,是很老了。几千年前孔子关于孝道回答子夏时哀叹过“色难”,说子孙对老人脸色难看。到了今天似乎还未见好转,很可能还会“色难”下去。  孔子说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态度上。父亲卧床养息,儿子下班进屋,父亲说要喝杯水。儿子就倒了一杯水,一言
期刊
我是一只蜥蜴。就是那个一到夏天就在地上到处爬的家伙。知道我的本事吗?断了的尾巴还在动啊动的,我就从敌人眼皮底下逃之夭夭了,这事儿可是出了名的。这是连人类也知道的最普通不过的常识,但我的本事可远不止这个。其实我身怀人类都不知晓的本事呢。  尾巴就是我内心的标志,尾巴一断心就跟着受伤了,但并不是断了就一切都完了。  有一次,一只过路的猫对我说:“你这家伙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我,永远是这么个小不点儿。”  
期刊
在心智的各种能力当中,有一种能力在许多儿童与艺术家是得来自然,而且既曾得之,便终身不应失去。这就是那种对一件事物,乃至对每件事物感到喜悦的能力,之所以感到喜悦,并非因为此物是达到某种别的目的的手段,而只是由于它的本身,这正像一个情人觉得他所喜爱的对象真是十全十美一样。一个心智上完全健康的儿童,也许会把他的手放在夏天的草地上,抚摸它,觉得坚实的大地也有点弹性,因而内心感到欣喜。他倒没有考虑这草地对人
期刊
家有一坐头,绝低矮。迂公每坐,必取瓦片支其四足。后不胜烦,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楼上坐。及坐时,低如故。乃曰:“人言楼高,浪得名耳!”遂命毁楼。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解说 迂公家里有个矮凳子,他坐的时候,得用瓦片把四只凳子脚支起来,麻烦得很。后来他忽然想出个主意,叫家里的用人来,把凳子搬到楼上去,然后自己再上楼坐下。凳子还是很低,坐着还是很不方便。迂公于是很不满意:“人都说楼高,楼这东西也
期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期刊
中午时分,市民之家餐馆,我正埋头看菜单。  “打扰您了!”突然,有人对我说。我抬头一看,—位相当漂亮的女士正站在我的面前。  “您是罗杰吗?”她问我。  “是的。”我答道,同时疑惑地看着她。我敢肯定,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这位女士。  “我叫芭芭拉,我的丈夫叫托尼。”她说,然后指着离我较远的一张桌子。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但我不认识独自坐在餐桌旁的那个男人。  “对不起。我,嗯,我有点糊涂。我想我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