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年来的教改实践中,“尝试教学”一般只应用于数学等理科的教学实践,很少涉及语文等文科的领域。实际上,“尝试教学法”不仅使数学等理科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也能在文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放异彩。
众所周知,“尝试教学”是“尝试——讲解——尝试”的循环。就是让学生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先练后讲再练”的过程中学到和学懂知识,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是经常在“目标教学”实践中埋怨学生的自学觉悟低、自学能力差吗?不是经常感慨“认定目标”容易,而“导学达标”难吗?的确,由于语文科具有知识面广、思维弹性大、综合理解性强的特点。因此,许多人担心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于是就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入“满堂灌”的机械式教学课堂中去,导致我们的“目标教学”教改实践陷入“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境地。例如文言文教学,学生对于大部分知识点都是被动地接受,尤其是古诗文,更是“读读,背背”就不求甚解地不了了之了。
一直潜心进行“目标教学”课改实验的我,四年前突发奇想,在古诗文教学时,大胆地把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灵活地运用到“目标教学——导学达标”过程中,居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导学达标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不仅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许多在“目标教学——导学达标”过程中,由老师指导完成的内容也能由学生自行解决,从而使我们“目标教学”的课改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以初中语文第一册第25课为例,1、板书列出“教学目标”:(1)划分诗的节奏,表情朗读诗歌;(2)标出诗的韵脚;(3)把握诗的体裁、作者及主题;(4)释词与熟读、背诵诗歌;(5)律诗的修辞及对仗情况;(6)名句背诵与赏析。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朗读第一首诗《归田园居》,并尝试思考完成“学习要点”,进行第一次尝试。没想到以往“教师读后学生读,教师勾画学生记”的许多内容,70%以上的学生仅用15分钟便较准确地完成了对“学习要点”的掌握,仅在诗的韵脚、主题和对仗情况上难以把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集体朗读后作适当的点拨,即完成了对第一首诗的学习。3、解决第一次尝试的难题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次尝试学习的方法,去朗读与学习第二首诗《过故人庄》,继续尝试思考完成“学习要点”。第二次尝试就有85%的学生能在10分钟内把握了“学习要点”。4、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测评练习尝试,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训练,同时取得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偶然的惊喜激起了实验的激情,我从2002年3月起坚持不懈地进行此项教改实践。尝试教学质量效果如下:
2001-2002学年度七(7)班教学质量效果对照表
实践证明“尝试教学”为语文科的教学开辟了比“目标教学”模式更灵活、更适用的途径。一方面,由于学生真正地带着问题“举一反三”的训练,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难题,使“师生双边活动”真正地“活”了起来。另一方面,它弥补了语文学科“预习时间不足、预习效果不佳”的缺陷,为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与赏析理解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尝试教学”方法的广泛尝试与运用,也对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全面地深研教材,列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要点”(即“教学目标”),尤其是“要点”的深度和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水平;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预习、自学时间与限时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再次,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难点的点拨与解析技巧,努力使师生双边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俗话说“教无定法”,但“尝试教学”方法给语文科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途径。我坚信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因为有了“尝试教学”在“目标教学”中的综合互补与应用,我们的全科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因此而得到全面提高。
众所周知,“尝试教学”是“尝试——讲解——尝试”的循环。就是让学生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先练后讲再练”的过程中学到和学懂知识,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是经常在“目标教学”实践中埋怨学生的自学觉悟低、自学能力差吗?不是经常感慨“认定目标”容易,而“导学达标”难吗?的确,由于语文科具有知识面广、思维弹性大、综合理解性强的特点。因此,许多人担心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于是就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入“满堂灌”的机械式教学课堂中去,导致我们的“目标教学”教改实践陷入“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境地。例如文言文教学,学生对于大部分知识点都是被动地接受,尤其是古诗文,更是“读读,背背”就不求甚解地不了了之了。
一直潜心进行“目标教学”课改实验的我,四年前突发奇想,在古诗文教学时,大胆地把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灵活地运用到“目标教学——导学达标”过程中,居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导学达标难”的问题。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不仅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许多在“目标教学——导学达标”过程中,由老师指导完成的内容也能由学生自行解决,从而使我们“目标教学”的课改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以初中语文第一册第25课为例,1、板书列出“教学目标”:(1)划分诗的节奏,表情朗读诗歌;(2)标出诗的韵脚;(3)把握诗的体裁、作者及主题;(4)释词与熟读、背诵诗歌;(5)律诗的修辞及对仗情况;(6)名句背诵与赏析。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朗读第一首诗《归田园居》,并尝试思考完成“学习要点”,进行第一次尝试。没想到以往“教师读后学生读,教师勾画学生记”的许多内容,70%以上的学生仅用15分钟便较准确地完成了对“学习要点”的掌握,仅在诗的韵脚、主题和对仗情况上难以把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集体朗读后作适当的点拨,即完成了对第一首诗的学习。3、解决第一次尝试的难题后,让学生运用第一次尝试学习的方法,去朗读与学习第二首诗《过故人庄》,继续尝试思考完成“学习要点”。第二次尝试就有85%的学生能在10分钟内把握了“学习要点”。4、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测评练习尝试,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训练,同时取得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偶然的惊喜激起了实验的激情,我从2002年3月起坚持不懈地进行此项教改实践。尝试教学质量效果如下:
2001-2002学年度七(7)班教学质量效果对照表
实践证明“尝试教学”为语文科的教学开辟了比“目标教学”模式更灵活、更适用的途径。一方面,由于学生真正地带着问题“举一反三”的训练,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难题,使“师生双边活动”真正地“活”了起来。另一方面,它弥补了语文学科“预习时间不足、预习效果不佳”的缺陷,为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与赏析理解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尝试教学”方法的广泛尝试与运用,也对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全面地深研教材,列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要点”(即“教学目标”),尤其是“要点”的深度和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水平;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预习、自学时间与限时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再次,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难点的点拨与解析技巧,努力使师生双边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俗话说“教无定法”,但“尝试教学”方法给语文科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途径。我坚信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因为有了“尝试教学”在“目标教学”中的综合互补与应用,我们的全科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因此而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