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语文教师的一种挑战,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学生视野相对狭窄,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综合性学习开展相对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同样也能够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实践综合性学习
  文本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利用好文本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1.利用教材资源
  综合性学习的“文本”虽然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文本,但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专题,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指引了方向。教师可根据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调整、补充和完善,从多渠道开发信息源,以获取源头活水。如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每个板块都有“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活动建议”对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策略和指导;“阅读材料”既是一种必要的补充材料,对教师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起着引领的作用。教材是资源之本,教师一定要用好这一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拓展延伸课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语文教材,又要跳出语文教材教语文,以课文为“经”,以相近主题的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在学语文中用语文,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学习的课文,有的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有的课文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篇,有的课文像一支轻声吟唱的歌曲,有的课文则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部分课文开展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学习了《穷人》,让学生续写《穷人》的故事;学习了《将相和》,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了《巨人的花园》,让学生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3.挖掘教材信息
  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新教材的每个栏目,像“课后练习”、“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选做题”等都是综合性学习的好素材,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如《妙极了和糟透了》课后选做题,是这样拓展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赞扬与批评?和同学交流,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虽然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较为小型,但是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从简到难的过程,这里的“小”是为后面的“大”积累经验,积淀能力。
  4.巧借习作训练
  《新课标》提出并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反映活动,而任何反映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的源泉,也不会有思维的源泉。因此,可以巧借习作训练,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如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要求写环境调查报告,可以利用习作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调查周围环境》,学生把自己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活动过程加以梳理就是一篇调查报告。类似这样的习作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在活动中有效地实践了综合性学习。
  二、利用学科整合,激活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行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还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西师版五年级下册《家乡的桥》一课,我们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活动程序:①“知桥”。多渠道搜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②“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③“造桥”。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④“颂桥”。写一篇赞美桥的文章。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熔铸了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新综合性学习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乡土气息浓,最富有特色,收集起来非常便易,也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1.关注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动
  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指学校所在地的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如民歌民谣、民风民俗、民族舞蹈、民间故事、家乡名胜、家乡美食特产、本地名人成长足迹、本地历史上的大事、民间语言搜集整理研究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本地特色,就地取材,选择主题开展活动,这些为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自然、走向社会,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学校有几位老师放弃了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满天飞雪中,让孩子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享受。之后开展了以《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读雪的课文,背雪的诗篇,唱雪的歌曲,说雪的谚语,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课程资源处处存在,课程目标的开放性,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历史进程的时代特色较为鲜明,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不同时期的法治路线、方针、政策依据,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夯实基础.
在短篇小说《一只白色的苍鹭》中,出现了一奇怪现象——猎人没有名字,及Silvia家庭男性的不在场,本文通过文本内外结合的方式,使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这一现象。 In the
在“小学生生活化德育教学”的课题实验中,我们努力探索品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展开实验,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体验中获得发展,使学生犹如源头活水般融入生活,感悟生活,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  一、强化科研意识,明确课题理念  我们围绕“小学生生活化德育教学”实验的总目标,采取“一学习、二建立、三培训、四落实”强化课题研讨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升温和孔子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全球的汉语教学也不时地出现一些问题,在布隆迪的汉语教学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语言
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法,它是一种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浸入式教学产生的背景、浸入式教学的特点与原则以及浸入式
摘 要:目前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落后。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教学过程多还停留在教学方面只管“讲”,学习方面只管“听”与“背”的模式上。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缺乏认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不能适应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直接面对基础教育老师必须对教学法进行探索,积极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兴培养  学生们
很多知识都来源于阅读,人生如此,小孩子尤其如此。特别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求“以读为本,读中积累”,“读出情,读出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又不尽入意。学生有时表现出的是不愿读或是泛泛地读、完成任务地读、有口无心地读、被迫要求地读。因此,教学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春风吹进以来,我便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师的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观念投入教学。  我通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
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说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需要课堂管理,它对于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进行
近年来,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各地规制手段层出不穷,但也只是短期内“止痛”,难以是实现规制目标.城市交通拥堵规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套“组合拳”,寄希望于一项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