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研究对于《建筑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7599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千城一面”的城市空间中,为了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个性与独特魅力,从地域视角来探寻建筑的形态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体现个性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历史文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如何应用以及用何种手法表达,是值得当今设计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设计、课程研究
  1、地域主义设计理论
  地域主义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创作时,对现代主义建筑重新思考和定位,加入地方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元素,并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它认为,应当吸收自然环境的特征和民族民俗的传统并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以体现独特的地方风格。
  地域性建筑是某个特定地区的建筑形式、空间美学、当地的材料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它是能反映某特定地区文化特色的建筑。地域性建筑是一种创作主张,是人、建筑和生态的结合,讲究“此时、此地、此情”,是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方向。
  “地域性建筑的特点就是时间、活动、程序、技术、文化在某一地区空间形态上的反应。”
  2、地域主义的诞生
  随着工业文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语言。但到1960年以来,人们渐渐开始产生反思和质疑,因为现代主义建筑给我们带来了千城一面的感觉。
  同时,地域主义开始逐渐得到了各地区建筑界的认同,因其一直都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情感对抗着“国际式”建筑。
  其中的代表建筑师——赖特,他的作品吸收了美国的殖民地居住方式和传统的土著文化特点,他设计的代表作品是那座独具地方特色的流水别墅。
  3、地域主义的延续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芒福德最早提出了地域主义的理论,当时理查森的作品还不为人所知,但是他把周围美国东部建筑的设计解释为地域主义。理查森的设计注重立面,坚持通过地域主义的设计方式来实现建筑的社会性,芒福德称赞其為拒绝学院派的先驱。这也是关于现代最早的关于地域主义的建筑理论。”
  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战前的现代建筑单一、纯净的风格特点在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多元化的趋势下受到严重的冲击。
  比如以丹麦的菲斯克尔、芬兰的阿尔托(图2)、和瑞典的厄斯金为代表的北欧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时,特别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已触及到地域性建筑思想的本质。
  4、场所精神
  场所理论研究开始于现象学与自然地理学。场所精神和地域文化之间有很多必然的关联,他们同时具有几个特点:针对某个地点、具有独特性、具有不可复制性,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场所或地域。
  谈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我们将不可不涉及到具体的场所,其含义不仅在物质形态和空间组成的属性上,这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突出该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城市文脉,并用显式或隐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场所精神是逐渐发展和积累起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过去。一个场地如果能让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通常它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或文化特征,从而容易给人留下难忘印象。因此,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应该尊重场所精神,扎根与场地之中,以传承历史文脉。
  5、文脉延续理论
  “‘文脉’一词最早是来自于语言学,1971年舒玛什将文脉延续解读为城市不断建设、更新中所保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为了使城市的历史得以延续,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痕迹作为城市一部分,融入到新的城市有机体的整体当中去。”
  地域文脉的延续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而不是对地域文化的简单再现。城市文脉能够为新时代的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但并不是所有文化形式,都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以延续下去,这里面只有先进的、能够经受住考验的文化才是充满活力的,并能一代代传承下来。
  文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可以离开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如果建筑设计背离“文脉延续理论”,就变成只是一个空壳,没有灵魂,所以,本文的研究必定离不开文脉理论。
  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创作可以从多个方面获得灵感,比如地域文脉中传统的语言和历史的片段,从而使地域文脉能够在历史的发展中延续下去。
  6、当代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中华主流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发扬过程,就是不断吸纳和升华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的过程。地域文化(图3)是中华主流传统文化的多样绽放,也是其大系统下面的子系统,更加是中华民族精神可以不断培育和塑造的不竭源泉。
  地域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具有双向互动、相辅相成的作用,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薪火相传、永续常新的内驱力所在。中华主流文化对地域文化具有规范、导向和凝聚的作用,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则给中华主流文化不断提供丰富的养料和能量。“中华民族精神正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及以之为基础的中华传统主流优秀文化的人文结晶。”
  中国的土地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在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很可能存在不平衡性。因此,我们需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的特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推动地域文化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发展,并且不断地融入到中华主流文化当中,以帮助我们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激励与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套路”这个词属于现代新网络词汇,流行于现代社会。它的兴起与快速文化或者说社会现象相关。在古代文学著作和古代社会里未必没有套路,套路所代表的社会现象自有它的基础,貌似套路这个词都是有些贬义的,但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是在文学范围内文本遵循一种框架而没有新意,或者是一种精心策划而成的意思。本文将讲一些我所理解的套路,但我并不是一言以蔽之说套路,套路的流行自有它的必要性,但是也深深揭示了社会的一
期刊
【摘要】:在如今个性多元的时代,市场竞争愈加强烈,审美观点也日益变更,人们对工作、生活空间的审美要求也从简单适用过渡到更高品位的追求,因此装饰艺术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从装饰艺术设计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结合国内外装饰艺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作品为例,详细分析了装饰设计中的灵感构思以及采用的纤维材料和工艺,别样的造型设计、不同材料的碰撞和丰富的色彩搭配给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  【关键词】:装
期刊
推广传统吟唱,是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需要。然而,吟唱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方式,虽然使用了很久,但在清末年废弃科举制度之后,也只有很少的研究者对它进行分析探讨了,所以很难获得推广,到现在为止,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使用这种吟唱的方法的了。所以,如果我们再不加大传播和继承这个珍贵的文化瑰宝,以后后人极有可能就不知道这种方法了。尤其是在倡导国学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政府积极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当下,对传统吟唱的推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环境也逐渐有了新的要求,住宅区景观的设计就此成为了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舒适的生活空间、良好的的户外环境及其住宅区的景观设计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住宅区秉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的地形及其其他人文因素的考虑,营造出别出心裁的住宅景观,给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现代住宅区;
期刊
【摘要】:儿童户外游乐设施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密不可分的公共空间,它不仅给儿童提供了一个游玩的场地,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儿童户外游乐设施着手,分析了目前儿童户外游乐设施的现状,阐述了户外游乐设施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及户外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要素等,意在为儿童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户外游乐空间。  【关键词】:户外;儿童;游乐设施;设计  一、目前儿童户外游乐设施现状  随着我国经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绘画、书法和诗文等,虽然三者作为相互独立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唐宋以后,人们经常把这三者相提并论。由于文人画的兴起,绘画、书法和诗文逐渐融合性的发展起来,“诗书画三绝”成为当时对有书画和文学造诣的文人最高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中国绘画;诗意;诗画相通;诗画互补  一、诗画相通  (一)诗画本一律的提出  各类文化艺术的来源与发展无不受当时的社会环
期刊
【摘要】:邓以蛰(1892-1973),安徽怀宁县人,清代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父亲。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与同时代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享有“南宗北邓”的美誉。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他的书画美学思想有着较深的研究和极大的成就。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著有《画理探微》、《六法通铨》、《病余录》等。其论文集《艺术家的难关》于中华民国十七年二月在北京古城
期刊
【摘要】:基于互动式理念下的景观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景观形式与空间构成的巧妙处理,将人的被动式欣赏变成主观的能动参与,使人积极充分地参与到园林景观与环境中去,从而真正实现景观参与最大化,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的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互动式景观的概念、现状与形式,并分析其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互动式;景观设计;城市绿地  互动式景观设计,强调欣赏者的体验感受和设计的个
期刊
【摘要】:漆艺是中国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是室内设计艺术的重要源泉,装饰性和实用性集于一身。中国漆艺因其装饰语言和文化内涵,符合现代人室内设计的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要不断研究漆艺新材料、挖掘漆艺新技法,培养漆艺人才,将漆艺与室内设计紧密结合。  【关键词】:漆艺;室内设计;应用  一  漆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1978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期刊
一、乐舞图出土概况  韩休为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名相,京兆长安人,开元初年为虢州刺史,后转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韩休谥号文忠,追赐太子少师、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扬州大都督。韩休为官清廉正直,文采颇优,工于文词。其子韩滉,为唐德宗宰相,以绘画作品《五牛图》 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