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鹰一样展翅、采食、彼此搏斗,
  千个玩伴抓紧线条,
  我们便是黑夜里冥想的五线谱。
  聆听大雪勾销黄蒿的绿
  与马兰菊的白瓣——
  眺望枯叶叼在柳枝间,
  它时常思索 我,一个生灵;
  还能为这片田园留下什么?
  秋分将至,意味着骄阳短促;
  同僚随即低至几十。
  对于一只挺过两个冬季的麻雀,
  正在忧虑:生存怎奈何这般低微。
  划过的燕群,她的高冷,
  只因不去窃食谷物吗?
  迁向南方的候鸟,不单抛下期盼,
  还有她搁置庙宇的巢穴。
  他的领会:华丽,
  即是摒弃杂草、散布,
  衔来绒羽和海藻——
  这不干若是化为执念,
  势必咬破唇角,
  也只能把褐色羽毛、黑色纤维
  涂成淡红。
  逐个环节都过于雕琢,
  每次加添皆是彷徨;
  撑持躯壳的,必然是妄图的赤色宫阙。
  涂鸦一周、两周的轮廓屡次擦除,
  堆砌在早秋月份的围墙,
  虫蚁的一吱:不似!
  就搞毁,重新筹划。
  于白桑树洞中端详
  佛陀头顶的横木,
  要在青石间的菩提叶尚未腐化,
  柳枝跌下前落成新宅。
  它把嘴巴插入翅膀的羽毛里,
  耳边忽来了喝彩,
  眼角怎就越显模糊,
  这幻听也渐长。
  仅用半刻便脱尽灰土,
  为染成蓝黑的袍,我被冰雪恐吓。
  在那乏味冬日,
  它是个失败的虫儿,
  倘使不能闭眼追逐爱巢,
  那就衔片榆叶搁于眉间,
  誰又能看懂我的丑颊生于何家。
  古街
  山脚东北的景致,
  分明是新建的古城。
  牌匾上的小篆
  是机械手的精品,
  似轮椅上端坐的老翁。
  我的抄写,
  像极了一个外科实习生,
  在垂危之人体内
  终末的操练。
  对于敬畏的变更,
  又何来腻烦。
  瓦檐石砌的爱慕,
  要起源几千年漂泊的血脉。
  那血液在深巷间勾留,
  在厢阁下的天井里浸洗,
  他坐塔中惶恐
  ……
  泥土之上处处泄露现代技术,
  这撮合一时卓越、偶尔稚拙;
  我的躯体又未尝不是,
  对古街的亲近也就悠然而起!
  观一堵堆砌的空隙古墙,
  青石的深沉,
  缝隙间洞晓百态,
  窥察沉积岩经不了
  三百年风化和她的含蓄。
  取一片竹叶,
  坠入水中,
  你,
  乘一叶扁舟飘荡,
  看遍繁华。
其他文献
交流  今夜的風转了个弯  男人自觉地放下高深的学问  女人随意地啜着酒  想说什么就说,想笑就大声笑吧  墙,悄然坍塌  坐在身边的似乎是另一个自己  白色的酒映着脸上盛放的莲花  风中,似乎有种沉重被放下时  轻快的响声  晨雨  雨,突然铺天盖地  她站到一个屋檐下避雨  她紧紧收住身子  恨不得将自己挂到墙上  墙上的窗户紧闭  屋内的灯光冷冷地透出玻璃  照得她的脸色更加苍白  “如果窗
当下的诗歌评价体系混乱,大家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主义和主张。对同一位诗人的评价在不同的人那里往往天差地远。在对当代诗歌的整体判断上也是意见纷歧,莫衷一是:甲说现代汉语诗歌比盛唐时期还丰富多彩,乙言当下汉语诗歌处在最乱糟糟的时期,丙说现在是诗歌的春天,丁言如今诗歌已經属于小众……2016年8月,笔者曾在《诗刊》中围诗歌阅读馆同树才、朵渔、泉子、黄礼孩和唐不遇等就诗歌的标准等问题进行对话,与会诗评家
没有什么光亮超越现在这样的通透和成熟  带着干净的魂下来 看似浓烈却不火热  阳光房的花草酣睡在沉醉的光里 四肢舒展  金黄像恋人融化了绿色  这不暖不冷的时节 躺在恰如其分的风里  每片嫩叶 都活出生命的旺盛  仿佛成为这些草木中一株盆栽的树  偷闲的时光 给了暂时的清静  悠然和自由是一生努力的境地  现在 倦累的骨头正调整着负重的钟摆  一些窸窣的声音打扰和窥视  微风 不知从哪个爱的缝隙唱
主持人语  对于诗歌史来说,诗歌的标准问题,可能是一个永恒性的难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形成一场或大或小的争议。争议不仅会涉及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问题,也会涉及对标准本身的肯定与否定问题。如果没有标准,可能就无法形成一个现实中的诗坛,也无法构成一个稳定的诗歌史;而有了所谓标准,则此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普遍认同?则又成为难解的问题。要之,诗歌本身就是最具开放性和创生性的文体,可能任何单一标准都会压抑和
诗与永恒  时间似乎在日复一日的重现中带着我们往前去,而记忆时常提醒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如何不同?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大约公元680年后,满世界寻不见唐人刘希夷,他三十而没,他的诗歌《代悲白头翁》替他活着,且青春不老。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首名曰《弹歌》的诗,流传于上古时期的中国,即早于夏朝建立的公元前2070年以前。多么遥远的往昔! 创作了这首歌谣的猎人是谁呢?
外出  他们返回学院时身体还冒着热气  这是深秋,银杏树叶飘满天空  激情不断重临,恐惧尚未到来。  他们喝了几瓶啤酒,散乱的步子  开始踩寻浪漫的点儿。他们正往回走  方向没错,那儿永远播放着一首流行的赞歌。  他們牵手攀爬一座天桥,有人乞讨  有人坐在小板凳上眼巴巴地讨生计。  他们就要走到门口,影子忽近忽远  他们呆呆地愣在那儿,他们只是途经。  学院深处,饥渴的灵魂找不到可以拥吻的  地方
重力  雨带来了湿冷,湿冷带来了额外的温暖  ——不仅仅是毛衣和床;言语的关切  被筛选过的依稀可忆的爱  在远离家的安静的夜晚,耳朵替代了眼睛  想象替代了耳朵。在冰冷的硬币的  另一面,寒雨击打着香樟树摇摇欲坠的枯叶  而新叶几乎透明,像玩具刚被加工出来  像一个永不被察觉的欺骗:被说出的希望  你的舌头正在被重新锻造,明亮、热烈  岩浆般涌出对未来的赞歌  再给疲惫的大脑上紧无尽幻想力的发条
那些未见光的地方  墙上,那朵茉莉开了  静谧的露珠终于滚落  泥土,开始变得柔软  像突然爱上一个人  从内部深陷  一阵雨吹散了所有的透彻和深情  每一片空荡的脚印背后  是更為寒冷的洼地  经脉般分布于僵硬的泥土上  光线,大雾,追着树影  月亮的一只脚  立在那条悠远的长堤上  剩下那些未见光的地方  停着越来越多的“原住民”  等待奇迹  在裂声与噪声的对话中  舒缓的只有幻觉  我用一
1.写诗首先基于诚实——诚实地感受、诚实地写。诗的虚构更需要诚实。  2.诗人的感受来自对生存的感受、对宗教和哲学的感受,对语言和诗的感受。只有当你感受到,思考才成为可能。思考首先是对感受的思考。当然,思考也会触发感受。可只有当感受开始感受自身,此种感受才来到自觉。  3.感受的深度决定一切。  4.诗意是相对的。此刻你觉得一个隐喻、一首诗有诗意,或许明天会觉得它仍然只是表象。或许,十年后才会有此
7月末,正值学生们紧张的期末备考中,中国药科大学举办了一场生化歌曲大賽,即把生物化学繁杂的知识点改编进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大家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就轻视这个活动,而是将它作为一个学习生物化学的契机,认认真真地准备了起来。  中国药科大学,有“四大名补”课程,这四门课学科,因为课程难度较大、不易掌握、补考率高,被调侃为“四大名补”,生物化学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称这次生化歌曲大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