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拥有独立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而且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们受益终生。小学生拥有自主阅读能力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更注重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阅读方式。但是,我国存在大部分小学生对于自主阅读毫无兴趣的现象,虽然这其中既有小学生主体的因素,也有环境造成的因素。但是无论怎样,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上的指导以及影响是最大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让小学生们从书中获取感悟,获取知识,获取人生观念。
一、让小学生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
要注重小学生对于独立阅读的习惯,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只有学生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才能做到自我解读,慢慢地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产生独到的阅读见解,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小学生们把养成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保持下去,就会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知识带来的快乐,在思维上也能进行个性化发展,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感受到读完一篇文章、一本杂志、一本书之后的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重点讨论“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或者“蝌蚪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等一列问题,让学生们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利用这种方法锻炼学生,因为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非常有效。通过利用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领他们逐渐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不仅能让学生们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还能培养他们多读书、多质疑、勤于动手的习惯。
二、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延伸阅读,语文教师必须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懂得读书带来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多鼓励小学生读课外书,把课内文章读懂之后,还要把课外的文章读好;也可以在班级里创立“图书角”或者“阅读课程”,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们多多参加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对于大力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图书角”和“阅读课程”可以加强班学生之间的知识互换,从而满足了学生们广泛讨论知识的要求。教师要让每一个小学生接触到自己世界之外的知识,从而扩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避免出现因为多读了几本书而沾沾自喜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浓厚的阅读氛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甚至還能够把一篇好文章同时分享给几十位学生。
三、通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除了让小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响亮的声音进行阅读外,还要学会其他的阅读方式:精读,细读,浏览,跳读。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情感,无论是古老的诗词还是优美的散文,都有着各自的韵味,想要领悟文章的内涵,就要用适当的阅读方式来阅读。通过大量的文章来培养他们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们今后做阅读题时的语感。在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的阅读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一位小学生选择的阅读方式都不相同,教师不可以强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阅读方式阅读同一篇文章,这样会打消学生在自主阅读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思考能力。陶行知说过:“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好的习惯开始慢慢培养。
四、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测量大象体重的办法?”或者在学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问题:“大家是否还有其他的救助办法?”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只有问题才能激起思考。只有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才能让学生们不断地回味文章,解决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只要学生能解决阅读中产生的问题,那便是成功的,这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体现,也体现了学生拥有了足够的阅读深度。学生在文章中产生疑问的行为证明学生在积极与文章互动,有足够的能力展开自主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在阅读中发出疑问,即使是名家名作,也可以听到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声音。
五、结语
想要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需要足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以及教师和家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对于那些语文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加强他们对于语文的感知,激发这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这样既达到了家长对分数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通过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充分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不仅可以高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信念,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责编
一、让小学生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
要注重小学生对于独立阅读的习惯,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只有学生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才能做到自我解读,慢慢地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产生独到的阅读见解,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小学生们把养成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保持下去,就会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和知识带来的快乐,在思维上也能进行个性化发展,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感受到读完一篇文章、一本杂志、一本书之后的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重点讨论“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或者“蝌蚪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等一列问题,让学生们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利用这种方法锻炼学生,因为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非常有效。通过利用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领他们逐渐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不仅能让学生们养成并保持自主阅读的习惯,还能培养他们多读书、多质疑、勤于动手的习惯。
二、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延伸阅读,语文教师必须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懂得读书带来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多鼓励小学生读课外书,把课内文章读懂之后,还要把课外的文章读好;也可以在班级里创立“图书角”或者“阅读课程”,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们多多参加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对于大力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图书角”和“阅读课程”可以加强班学生之间的知识互换,从而满足了学生们广泛讨论知识的要求。教师要让每一个小学生接触到自己世界之外的知识,从而扩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避免出现因为多读了几本书而沾沾自喜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浓厚的阅读氛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甚至還能够把一篇好文章同时分享给几十位学生。
三、通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除了让小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响亮的声音进行阅读外,还要学会其他的阅读方式:精读,细读,浏览,跳读。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情感,无论是古老的诗词还是优美的散文,都有着各自的韵味,想要领悟文章的内涵,就要用适当的阅读方式来阅读。通过大量的文章来培养他们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们今后做阅读题时的语感。在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的阅读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一位小学生选择的阅读方式都不相同,教师不可以强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阅读方式阅读同一篇文章,这样会打消学生在自主阅读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思考能力。陶行知说过:“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好的习惯开始慢慢培养。
四、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测量大象体重的办法?”或者在学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问题:“大家是否还有其他的救助办法?”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只有问题才能激起思考。只有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才能让学生们不断地回味文章,解决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只要学生能解决阅读中产生的问题,那便是成功的,这是学生自主思考的体现,也体现了学生拥有了足够的阅读深度。学生在文章中产生疑问的行为证明学生在积极与文章互动,有足够的能力展开自主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在阅读中发出疑问,即使是名家名作,也可以听到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声音。
五、结语
想要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需要足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以及教师和家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对于那些语文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加强他们对于语文的感知,激发这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这样既达到了家长对分数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通过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充分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不仅可以高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信念,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