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使他们往往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意向外人透露,特别是不能在学生面前透露。然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质量,而且很容易转移到学生身上。个别教师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学生乃至学校的安全。如果说,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的是一个家庭、几个孩子,那么一个教师的心理状态影响的学生可能是成百上千。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评、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竞聘上岗等诸多挑战,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交际范围窄。同时,社会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理解程度并不高,家长对教育乱收费认识不全面,这也让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易于激发不良情绪,形成不良心态。
2.学校管理的因素
从观念、制度、设施等方面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事实上许多学校更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等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致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并且不少学校教师超编和人事制度改革导致学校实行竞聘上岗,这些更加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此外,学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成为诱发教师不良情绪的原因。
3.社会环境的冲击
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提高,但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一部分教师的待遇偏低,远远赶不上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龄人,致使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心理负担重。这种对比与差异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
4.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等价,有些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学生的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等,很容易使教师陷入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之中。
5.其他方面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等等都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学会自我调节
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认真分析原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调控,或者自我进行调节,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主动向人沟通,说出心里的不愉快,将自我调节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2.多交往多谈心是一个心理保健积极行动的过程
如多读一点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将知识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外界与变化,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了人的责任感,调节了个人的情感,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高尚和平衡,师生、同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还可以使人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能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
4.教师要欣赏自己
工作中教师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一些教师为追求完美,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与不足,这样做虽然有利于不断进步,但是也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其实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紧张,让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5.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
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遇事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衡;被误解,则要胸怀坦荡,克制、容忍。
6.进行心理咨询
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自我调节就能得到解决,当心理问题较严重,自我调节无效,要像对待感冒等身体疾病一样,及时诊治。诊治的途径主要包括:书信、互聯网、电话咨询和心理门诊等。
7.学会掌握“度”的把握
无论是追求、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都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失之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情况在教师中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8.平常心理失衡,是现代不少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与差别
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待遇与他人的差别;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9.社会各界的关注
不仅是教师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也应该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多一些目光关注我们的老师,多一些理解体谅我们的老师,全社会应给予老师更多的爱。
10.教师要养成八小时以外的工作习惯
教师八小时工作的内外界限常常是不分明的,很多工作要回家去做。如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因此,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健康的要求。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评、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竞聘上岗等诸多挑战,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交际范围窄。同时,社会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理解程度并不高,家长对教育乱收费认识不全面,这也让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易于激发不良情绪,形成不良心态。
2.学校管理的因素
从观念、制度、设施等方面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事实上许多学校更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等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致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并且不少学校教师超编和人事制度改革导致学校实行竞聘上岗,这些更加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此外,学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成为诱发教师不良情绪的原因。
3.社会环境的冲击
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提高,但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一部分教师的待遇偏低,远远赶不上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龄人,致使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心理负担重。这种对比与差异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
4.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等价,有些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学生的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等,很容易使教师陷入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之中。
5.其他方面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等等都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学会自我调节
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认真分析原因,运用合理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调控,或者自我进行调节,如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学会幽默,主动向人沟通,说出心里的不愉快,将自我调节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2.多交往多谈心是一个心理保健积极行动的过程
如多读一点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将知识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外界与变化,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了人的责任感,调节了个人的情感,使人的情感更加丰富、高尚和平衡,师生、同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还可以使人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能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
4.教师要欣赏自己
工作中教师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一些教师为追求完美,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与不足,这样做虽然有利于不断进步,但是也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其实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紧张,让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5.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
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遇事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衡;被误解,则要胸怀坦荡,克制、容忍。
6.进行心理咨询
大部分的心理问题一般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自我调节就能得到解决,当心理问题较严重,自我调节无效,要像对待感冒等身体疾病一样,及时诊治。诊治的途径主要包括:书信、互聯网、电话咨询和心理门诊等。
7.学会掌握“度”的把握
无论是追求、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都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失之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情况在教师中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8.平常心理失衡,是现代不少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与差别
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待遇与他人的差别;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9.社会各界的关注
不仅是教师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也应该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多一些目光关注我们的老师,多一些理解体谅我们的老师,全社会应给予老师更多的爱。
10.教师要养成八小时以外的工作习惯
教师八小时工作的内外界限常常是不分明的,很多工作要回家去做。如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等,因此,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健康的要求。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