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除了应该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强交流合作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是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几项在初中教学中增强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协作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67-001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两大特征,交流与协作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小组协作学习的目的与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组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让所有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参与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的原则是教师根据学生性别、兴趣、性格、能力以及成绩的不同,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把一个班级的学生以5-7人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相互讨论与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协作学习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的第一项任务是进行分组,分组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协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把学生的数学基础作为依据,而是应该把乐意合作、有共同志趣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之中。为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性格等的特点划分。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尤其应该遵循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的意见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搭配,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协商,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小组进行适时调整,尽量使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数学基础与综合能力实现平衡,使得每一个小组在探索数学问题时能够和谐分工、团结协作,从而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作用,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2.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事实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合作的关系,所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和谐了,学习气氛和环境才会比较轻松自由,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身心健康才会得到发展。
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就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之前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小组内的成员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风气,为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也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在班集体中汲取营养。
3.形成小组内部紧密合作的学习模式
21世纪,是竞争更为激烈的世纪,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学生必须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合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协作教学中,尤其应该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所有的有利因素,使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协作的互动的学习模式。在同一个小组中,学生应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竞争性和合作性的讨论与学习,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设计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并且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相关信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解决各自的问题。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思路,学会理解别人的想法,学生之间应该学会相互争辩、相互接纳、相互赞赏和相互帮助,从而能够形成一种紧密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增进学生合作
数学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是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能否提出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有重要影响。教师如果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就能解决,就没有了合作的必要,合作学习的目的也不能达到;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小组同学之间就会进行激烈讨论和分析,历经艰难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正是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培养与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数学这种讨论的必要性比较强的学科更加注重学生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合理分组、营造良好气氛、形成合理的学习模式以及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问题等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容易适合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娟,詹国华.关于协作学习理论的思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2]余卫中.学生协作学习的合理分组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04)
[3]陈文亮.浅谈数学分组协作学习的实践[J].新课程(教师),2010(06)
[4]安蕾.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科技信息,2010(05)
[5]陈小莲.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策略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0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协作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67-001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两大特征,交流与协作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小组协作学习的目的与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组协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让所有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参与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的原则是教师根据学生性别、兴趣、性格、能力以及成绩的不同,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把一个班级的学生以5-7人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相互讨论与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协作学习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的第一项任务是进行分组,分组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协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把学生的数学基础作为依据,而是应该把乐意合作、有共同志趣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之中。为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性格等的特点划分。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尤其应该遵循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的意见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搭配,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协商,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小组进行适时调整,尽量使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数学基础与综合能力实现平衡,使得每一个小组在探索数学问题时能够和谐分工、团结协作,从而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作用,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2.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事实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合作的关系,所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和谐了,学习气氛和环境才会比较轻松自由,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身心健康才会得到发展。
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就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之前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小组内的成员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风气,为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也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在班集体中汲取营养。
3.形成小组内部紧密合作的学习模式
21世纪,是竞争更为激烈的世纪,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学生必须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合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协作教学中,尤其应该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所有的有利因素,使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协作的互动的学习模式。在同一个小组中,学生应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竞争性和合作性的讨论与学习,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设计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并且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相关信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解决各自的问题。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思路,学会理解别人的想法,学生之间应该学会相互争辩、相互接纳、相互赞赏和相互帮助,从而能够形成一种紧密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增进学生合作
数学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是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能否提出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有重要影响。教师如果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就能解决,就没有了合作的必要,合作学习的目的也不能达到;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小组同学之间就会进行激烈讨论和分析,历经艰难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正是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培养与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数学这种讨论的必要性比较强的学科更加注重学生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合理分组、营造良好气氛、形成合理的学习模式以及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问题等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容易适合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娟,詹国华.关于协作学习理论的思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2]余卫中.学生协作学习的合理分组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04)
[3]陈文亮.浅谈数学分组协作学习的实践[J].新课程(教师),2010(06)
[4]安蕾.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科技信息,2010(05)
[5]陈小莲.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策略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