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众层面,对地理信息的要求都在提高。这对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的完整性要求逐渐增加,精确地要求也提高。作为优化和提升地理信息的基本工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本文以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监测内容、监测特点,简要研究其质量控制的要点,提出控制策略,保证监测效果。
关键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
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针对国家复杂治理环境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将基层民情利用数字量化的方式,直观的体现在人们面前。
1、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监测自然环境情况全面调查;监测地区内地形地貌、资源矿藏、人文风情细致调查;对调查区域内自然分布情况充分掌握等。在收集基础数据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较为靠近实际情况的结果,以此作为依托,得到监测区域内的综合情况。形成数据库,并不断修正更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可信度。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对国家制定战略发展规划、防灾救灾指导、资源合理调配、环境保护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保证国家重大决策和应急能力的关键,也是相关行业开展技术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无处不在,其不仅是公共生活服务质量的体现,更是政府公信力最直接的映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也决定着这些新兴行业能走多远,能否成为经济新动力。
二、质量控制策略
1、基础性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
为了保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必须做好基础性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工作。作为地理监测工作的基础,数据收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监测质量,无论是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是后期数据利用,数据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数据生产工作而言,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即地形、人员素质和设备状态。按照顺序和层级,可将工作分解为四部分,即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基础性地理国情生产元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和外业调绘。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主要依托于GPS、GIS和RS技术,由整体到局部,不断细化地理信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系统之间的独立工作和配合工作都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每个层级的工作由不同的技术系统支持完成,数据生产的具体步骤如下:
2.1基本要求
(1)数学基础选定
一般来讲,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的坐标系有四种,即西安80、CGCS2000、北京54和DB09。其中最常使用的是CGCS2000和西安80,利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对监测区域实施影像摄影。
(2)数据内容
整景影像数据包括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融合影像和元数据;1m 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按照1∶25000 分幅,2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按照1∶50000分幅。
(3)数据格式
整景影像以IMG 格式存储;分幅影像为RGB色彩模式、非压缩的TIFF格式存储。投影信息文件采用OGC的WKT格式,以XML文件格式存储。元数据按景和1∶50000 图幅填写,一景和一个图幅对应一个元数据文件,按照XML格式存储。
(4)影像覆盖范围
对于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可进行整景影像满幅生产。对于目标范围较大的监测任务,可采用多次测量,后期拼接的方式,将待测区域分割为多个任务块,任务块之间利用经纬度或者地物重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保证拼接影像的精确度和完整性。对于不规则待测区域,应当对超出观测范围的部分进行二次观测,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整性。
(5)精度要求
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应控制在5 个像素以内;特殊情况下,应控制在10 个像素以内。地表覆盖分类精度:在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中的图斑应至少保证符合上一级类型的归类要求。分界线明显的图斑,需严格按照归类要求正确归类。数据整体的分类精度,需满足质量检验的合格标准;长度、宽度、高程、面积等均采用米制单位。获取的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数量单位以及值域范围应符合本规定中各具体属性项的要求,并与地物实际属性相符。
2.2外调测绘
外调测绘实施的前提是内业采集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的辅助手段,因此,在外调测绘开始前,必须做好内业采集的相关工作,保证内业采集工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需要外调测绘的,必须反复校正,若确定需要外调测绘,则需要做好测绘区域的资料收集的整理工作。
外调测绘开始前,根据测绘点周围的地形地貌,要制定合理的测绘方案,保证测绘工作的高效性。外调工作必须以上一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保证外调数据能够较好的与现有资料相匹配,真正达到修正的目的。同时,需要利用多重技术手段,不断细化样本的数据特征,确保精确度。
外调测绘工作,从准备到选点到测绘再到确定测绘结果,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备案,形成永久性资料,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除了必要的工作纪要和数据资料外,还需要对外调测量的轨迹、图像资料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进一步完善工作过程。一般来讲,外调测绘的数据资料经过反复校验,需要存至数据库,并且该数据库必须具备共享功能,便于相关行业单位及时有效的获取数据。数据更新时效性要有保证,在外调测绘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更新基础性地理国情数据,不断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公信度。
样本拍摄与外业调查合并,开始外业工作前,内业采集基本结束,并且分析出需要采集的样本的要求和分布,外业调查时有目标的完成。尤其是新变化图斑至少需要一个符号要求的样本,所以外业调查路线要能覆盖图斑类别。
三、质量控制管理原则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应当坚持“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进行监测工作前,要充分参考原始数据和上一年度监测结果,针对重点问题重点监测,保证监测的准确性,达到监测工作的预期目的。
在内业采集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采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始工作前,应对参与数据采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避免反复作业和精度误差的出现。对于内业采集过程中发现的不同点,要严格执行外业核查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确定的监测结果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外业核查量。为了保证内业采集的准确性,对于通过观察影像内业无法准确判别的图斑和地理国情要素均设置为疑问要素,外业核查时需一一重点核实,对于有相同纹理和分布规律相似的较多疑问图斑可选取少量具有代表性且容易到达的作为外业核查图斑,外业核查后根据核查结果判定其他相同要素的属性。
结语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十分必要,其对国家基础建设、经济发展、战略部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在技术和精度上的要求决定其技术含量较高且工作量较大,实际工作中,要合理规划任务,保证工作量降到最低。同時,要保证监测质量,尤其是针对重点区域的监测质量,对于外业核查的地点,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反复确认,完善数据体系。为保证地理国情监测质量,各工作人员应当提升专业素质,不断优化技术,从而达到整体质量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强.浅谈山西省阳泉市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制作[J]中国电子科技.2018(6).
[2]孙春光.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方法[J]勘探测绘.2017(27).
[3]潘树鹤.浅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J]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1).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信息测绘院)
关键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
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针对国家复杂治理环境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将基层民情利用数字量化的方式,直观的体现在人们面前。
1、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监测自然环境情况全面调查;监测地区内地形地貌、资源矿藏、人文风情细致调查;对调查区域内自然分布情况充分掌握等。在收集基础数据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较为靠近实际情况的结果,以此作为依托,得到监测区域内的综合情况。形成数据库,并不断修正更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可信度。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对国家制定战略发展规划、防灾救灾指导、资源合理调配、环境保护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保证国家重大决策和应急能力的关键,也是相关行业开展技术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无处不在,其不仅是公共生活服务质量的体现,更是政府公信力最直接的映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也决定着这些新兴行业能走多远,能否成为经济新动力。
二、质量控制策略
1、基础性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
为了保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必须做好基础性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工作。作为地理监测工作的基础,数据收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监测质量,无论是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是后期数据利用,数据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数据生产工作而言,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即地形、人员素质和设备状态。按照顺序和层级,可将工作分解为四部分,即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基础性地理国情生产元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和外业调绘。
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主要依托于GPS、GIS和RS技术,由整体到局部,不断细化地理信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系统之间的独立工作和配合工作都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每个层级的工作由不同的技术系统支持完成,数据生产的具体步骤如下:
2.1基本要求
(1)数学基础选定
一般来讲,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的坐标系有四种,即西安80、CGCS2000、北京54和DB09。其中最常使用的是CGCS2000和西安80,利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对监测区域实施影像摄影。
(2)数据内容
整景影像数据包括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融合影像和元数据;1m 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按照1∶25000 分幅,2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按照1∶50000分幅。
(3)数据格式
整景影像以IMG 格式存储;分幅影像为RGB色彩模式、非压缩的TIFF格式存储。投影信息文件采用OGC的WKT格式,以XML文件格式存储。元数据按景和1∶50000 图幅填写,一景和一个图幅对应一个元数据文件,按照XML格式存储。
(4)影像覆盖范围
对于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可进行整景影像满幅生产。对于目标范围较大的监测任务,可采用多次测量,后期拼接的方式,将待测区域分割为多个任务块,任务块之间利用经纬度或者地物重合的方式进行拼接,保证拼接影像的精确度和完整性。对于不规则待测区域,应当对超出观测范围的部分进行二次观测,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整性。
(5)精度要求
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应控制在5 个像素以内;特殊情况下,应控制在10 个像素以内。地表覆盖分类精度:在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中的图斑应至少保证符合上一级类型的归类要求。分界线明显的图斑,需严格按照归类要求正确归类。数据整体的分类精度,需满足质量检验的合格标准;长度、宽度、高程、面积等均采用米制单位。获取的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数量单位以及值域范围应符合本规定中各具体属性项的要求,并与地物实际属性相符。
2.2外调测绘
外调测绘实施的前提是内业采集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的辅助手段,因此,在外调测绘开始前,必须做好内业采集的相关工作,保证内业采集工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需要外调测绘的,必须反复校正,若确定需要外调测绘,则需要做好测绘区域的资料收集的整理工作。
外调测绘开始前,根据测绘点周围的地形地貌,要制定合理的测绘方案,保证测绘工作的高效性。外调工作必须以上一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保证外调数据能够较好的与现有资料相匹配,真正达到修正的目的。同时,需要利用多重技术手段,不断细化样本的数据特征,确保精确度。
外调测绘工作,从准备到选点到测绘再到确定测绘结果,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备案,形成永久性资料,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除了必要的工作纪要和数据资料外,还需要对外调测量的轨迹、图像资料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进一步完善工作过程。一般来讲,外调测绘的数据资料经过反复校验,需要存至数据库,并且该数据库必须具备共享功能,便于相关行业单位及时有效的获取数据。数据更新时效性要有保证,在外调测绘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更新基础性地理国情数据,不断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公信度。
样本拍摄与外业调查合并,开始外业工作前,内业采集基本结束,并且分析出需要采集的样本的要求和分布,外业调查时有目标的完成。尤其是新变化图斑至少需要一个符号要求的样本,所以外业调查路线要能覆盖图斑类别。
三、质量控制管理原则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应当坚持“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进行监测工作前,要充分参考原始数据和上一年度监测结果,针对重点问题重点监测,保证监测的准确性,达到监测工作的预期目的。
在内业采集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采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始工作前,应对参与数据采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避免反复作业和精度误差的出现。对于内业采集过程中发现的不同点,要严格执行外业核查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确定的监测结果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外业核查量。为了保证内业采集的准确性,对于通过观察影像内业无法准确判别的图斑和地理国情要素均设置为疑问要素,外业核查时需一一重点核实,对于有相同纹理和分布规律相似的较多疑问图斑可选取少量具有代表性且容易到达的作为外业核查图斑,外业核查后根据核查结果判定其他相同要素的属性。
结语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十分必要,其对国家基础建设、经济发展、战略部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在技术和精度上的要求决定其技术含量较高且工作量较大,实际工作中,要合理规划任务,保证工作量降到最低。同時,要保证监测质量,尤其是针对重点区域的监测质量,对于外业核查的地点,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反复确认,完善数据体系。为保证地理国情监测质量,各工作人员应当提升专业素质,不断优化技术,从而达到整体质量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强.浅谈山西省阳泉市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正射影像制作[J]中国电子科技.2018(6).
[2]孙春光.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方法[J]勘探测绘.2017(27).
[3]潘树鹤.浅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J]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1).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信息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