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的核心素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丰富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客观性
   众所周知,生活空间越大,学生想象力必然越丰富。而语文涵盖着生活,生活中也有语文,要使学生具备想象力,就必须使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生活。为此,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彩缤纷的生活,写好观察日记,大量积累感知材料,根据认知规律,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丰富的想象。如,走进柳叶吐翠的春天,看到美不胜收的景象,必然会触景生情,浮想联翩;闻到鲜花嫩蕊吐出的芬芳,必然会惬意舒畅,展开浪漫的遐想。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场景:或小溪旁,或高坡上,或田头,或树下,或花丛中,或黎明的校园,或月光下的村庄,或夕阳下的草坪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静思想象,放飞心情。使他们的想象像一匹匹骏马驰骋草原,像一只只雄鹰翱翔蓝天,无拘无束,恣意奔腾,想得深、想得远。使学生意识到想象是如此的神奇,激发学生留意生活的兴趣。
   二、激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思维没有定势,思维也不是唯一的,发散思维尤其具备多元性。为此,可要求学生展开各自的想象和联想,并常以课文导入。如,《天上的街市》既运用了想象,又运用了联想,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再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想到了陈列的物品,想到了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反千古神话传说,眼前呈现出一个美丽的神话般的想象世界。还可以借题发挥,再启发想象,让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牛郎和织女每年“七夕相会”的场面,演绎一个个“牛郎织女”的新版本,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延伸、拓展了课文的内容。
   三、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有怀疑才会批判,有怀疑才有创新。质疑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有时学生的想象、见解会一鸣惊人,不同凡响,甚至别出心裁。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思维的批判性就是表现在不唯书、不唯上,能同传统习惯保持距离或异议,能对传统已有的甚至被认为是权威的结论提出怀疑。如,在《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句话表示异议,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部分人家中养着兔子,对兔子的习性有所了解,这些学生就提出了雄兔、雌兔没有“扑朔”和“迷离”这个区别,打破了参考书上的传统解释。又如,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主题,学生见解不一,发言热烈,他们基本上都认为这篇文章写出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现在的生活背景下,他们的认识可能就是在这个层面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提高,再回头学习这篇文章,他们必将会有更新的理解和认识,而他们那种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不随便附和已有的或书本上的观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四、推陈出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部分指出:“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文笔固然重要,但更可取的还是素材要新颖。如,有一篇作文题为《记一件新鲜事》,结果很多学生在叙事表达上都较好,都写得比较生动,就是没有突出“新鲜”两字,缺乏创新精神。但也有少数学生写出了“我奶奶穿上了新裙子”、“爷爷迷上了迪斯科”等闪亮鲜嫩的新鲜事,素材新,含义深,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用这样的事例教育学生,作文时要展开思维,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新颖独特的好文章。
   五、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思维的审美性
   思维想象,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大量的感知材料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人又是情感的,不同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思维。为此,教师有必要紧扣学生的情感,因情而发,因情而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审美性。对此,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以情定景,借景想象。如,兴趣小组活动、文学欣赏、远足、下令营等,有意识地介绍一个景点、推出一幅画、欣赏一只名曲、播放一段录像、出示一张照片等,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步入美妙无比的境地。或者找来一幅无题漫画、一个会徽思索其寓意,或者以大树、小草、蓝天、彩云、花卉、春风、晨雾、灯火等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无穷的遐想,形象思维,妙不可言。这样,让他们逐渐养成了爱思索、爱想象的习惯,学生的思维就更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就成为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其他文献
目前四川语文高考试题的现代文阅读命题,一般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试题。一般地说,学生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得分情况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的高考成绩。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答现代文的阅读试题呢?   一、读懂材料   “读懂材料”就是要读懂试卷提供的文字材料,把握文章主题。其步骤为先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接着了解全文的概貌,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
期刊
一、对初中学生作文模式化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个性化写作正是作文的关键所在。作文有了个性,才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产生感人至深的力量。然而,反观当今的初中学生作文,模式化现象非常严重。   二、个性化写作的
期刊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文章的组织细胞,理解把握词义是进入阅读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学习词语,掌握词语,是跨进作文王国的重要阶梯。可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很怕学习词语,一学习词语就觉得枯燥无味,越学越没劲。为此,必须改进词语学习的方法,彻底解决词语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   学习词语要认识词语解释的本质,正确对待词语解释,避免死记硬背词语解释。教学中,词语解释其实就是换一种说法。日常生活中,当一个
期刊
一、要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等的文章的语言表达要求为: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语言又分为华丽和朴实的风格。究竟语言的形式要求华美还是朴实?其实,这并不重要。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强调,那就是语言要讲究锤炼。   二、要引导学生习惯于积累语言   苏轼有一句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显然强调了“积”的重要性。
期刊
见过一位特别的执事,是一个标本式的农民。当他接过话筒时,我心底超乎寻常的不以为意——恐怕连千篇一律也克隆不来啊。一开口,大不寻常。声如洪钟,热情洋溢:“今天,婚庆公司在搭台时,让东家用一颗40瓦的节能灯替换了100瓦的电灯泡。正是这份贴心,让这个起步不久的小公司小几年的功夫成为竞争十分激烈的主持界的大牌,我们一起赞一个!今天的东道主自入赘本地以来,用枝江人的聪明、长阳人的勤劳、自身的朴实,立德、立
期刊
日月如梭,时光如箭,转眼之间我已经正式投入教育行列17年了。学习了习主席的讲话,回顾过去的17年,重新审视自己,觉得其实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追求,新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呢?   首先,要爱生。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要做到从心底来爱护他们,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
期刊
梦想是花,播下种子,需要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是树,种下小苗,需要用耐心去呵护,总有一天,花会绽放,树会成长。   梦想,潜移默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不曾疲惫,不曾停下。   追逐梦想的路在哪里?并不知道,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已踏上这条漫长的路。人生路上,注定会为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奋斗。喜欢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小时代》,喜欢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这些作品也是朋友的挚爱,郭敬明和韩寒是
期刊
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高雅的审美情趣要靠有效的美育来培养,而美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它的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而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于是缺乏美感的教
期刊
名著是文学的精华,是经历史的筛选沉淀下来的人类最优秀、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要提高文化素养,就一定要阅读名著,而且要读世界公认的经典名著。   一、以影视资源为出发点。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动感较强的视屏。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读名著,但对由名著演绎成的电视剧或电影会感兴趣。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适当地引入有关名著内容的视频片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使学生对视频
期刊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的语文课,谁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如何才能做好语文积累这篇大文章?从作文教学层面来看,可从积累思想、积累生活以及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进行操作。   1.积累思想观点。大家都知道,写作最头疼的是肚中无物、无话可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或者也就是经常有专家说的,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要想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