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u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是其工作重点之一。什么是学生地归属感呢?培养学生地归属感有何作用呢?怎样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本文逐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班集体 归属感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应细致入微,把班级的组织管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和风细雨式的疏导,从中寻求双方交流思想信息的契机,以真诚坦率的交流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增加理解、取得信任,在这种基础上施以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所谓学生的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学校集体的成员并对学校班级产生一种寄托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认为,人在满足胜利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关心爱护。学生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从而希望在所在班级获得这种归属感。如果学生形成了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对学校、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将自己的言行和学校班级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内和班级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必须首先要明白建立学生归属感的作用。具体说来,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突出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教育系统中学校的主导作用,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年代,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犯罪率和问题行为都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上的各种诱因,如网络、黄色书刊、毒品等的影响;其二是有的家庭缺少温暖,如父母离异或粗暴家庭教育方式等,造成学生对家庭的反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在学校没有获得真正成长的机会和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逃学、逃课。在改革开放形式下,各种思想言行良莠并存,冲击社会生活,也冲击着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将学生的心牢牢地贴近学校集体,对学校采取认同、趋近、参与的态度,形成集体强大的内聚力。这样,不仅能预防青少年犯罪与问题行为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校班集体为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阵地的主导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向心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没有在心理上产生对班级的向心力,那么,他们可能对班集体产生冷漠的感情,在意识上没有将自己看成是班集体的一员,这样,无法将自己与班集体融合在一起。只有建立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感到教师与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才有可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不但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爱护集体荣誉,还可以使学生将班集体看成自己生活的环境,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归属感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能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形成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归属感不仅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需要,而且也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向班级和学校趋近、靠拢,使班集体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园地。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呢?一般说来,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够消除课堂上严肃紧张的气氛,突破课堂所受的时空限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时,能意识到自己是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从而使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建立。但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如兴趣小组、义务劳动、参观等,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在参与活动时能全身心投入。要保证有明确的目的,一种活动不论具体目的是什么,教师都应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感情作为经常性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成就感,如果课外活动不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智趣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信任,而使学生屡遇失败的话,学生不仅不愿为集体出力,不愿向集体寻求帮助,反而会寻找各种借口逃避集体活动。
  2、适当帮助学生设计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
  归属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与所能发挥的作用。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内的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到自己学习所努力的方向。二是课外活动中应特别强调人尽其能,让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便可以对集体产生归属感,树立自信心。一个没有自尊心的学生很难将自己归于某一集体,对此,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常采取以情感人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真情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趋近靠拢的催化剂,对缺乏家庭温暖、有缺陷受人歧视的学生,教师的爱心尤为重要。同样,教师的爱也能促进优秀学生更完美的学习追求与道德修养。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应建立在对学生真心、真爱、真情的基础上。
  4、重视节假日向心力的培养
  除星期六、星期天外,学校假期主要是节日性假期和寒暑假。寒暑假一般较长,最易疏远学生对集体的感情,也易使学生受外界干扰。为此,班主任教师应组织定期聚会(有条件的地方)。一方面检查假期作业的进展,另一方面又可交流假期生活的体会,诸如做家务的感受、旅游的见闻之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又使学生不至于“乐不思蜀”,忘了学校生活。
  总之,学生的归属感的培养在当前学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的思想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养,这样根植于学生原有的心理基本的理想,才易于成长。因此,班主任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作者单位:625000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进步,班级有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但是,每个班级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违纪情况发生,总会有老师对学生的缺点和过错进行批评教育。那么,怎样批评学生才能被学生接受,给学生以良好的促进作用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控制情绪,谨防过激的言辞批评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纪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性格顽皮,我行我素,给人一种调皮捣
期刊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是师生交谈、互动,不仅是师生互动,而且可以是生生互动。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过程。新教材要求课堂应该互动的、充满生机活力。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我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与实践: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    生活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
期刊
教学中,教师为了便于组织教学,便于提问、统计、记录,给班级的学生依次编号,这就是学号。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学号重新编排、定位,这种做法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有利于开展竞争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一、学号编排方法    根据以往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分配到四人小组后,在分组前成绩排榜中将成绩最好,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学生编排成小组中的1号同学;然后,将小组排榜中
期刊
一、挖掘资源性的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首先就要关注教学中值得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并有效地挖掘资源性的教学细节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现。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例子。结果,有的学生说扑克牌中的“J”表示的是11,“Q”、“K”分别表示的是12、13.但是‘CCTV’’KFC’……中的字母都不表示一个数。实际上,我听了很多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误以为扑克牌中的“J”
期刊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提问频繁且显得随意,常常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提问应促进数学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已经不局限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渡,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
期刊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中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内容,当然离不开平常的培养与积累,所以培养是关键。下面是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遇到和运用的一些方法:  一、博览群书,胸有成竹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对经典范文不仅要精读,更要深读、体会、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以阅读促进积淀,以积淀带
期刊
【摘要】本文分为三大块,以愉快教育为中心,阐述了愉快教育的内涵是教育者用各种正确的手段,营造主动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自主地以最佳状态学习,愉快教育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实行素质教育时期。文章重点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愉快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乐教 因材施教 创设情境 乐中学 素质教育 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诸子百家就提
期刊
期中考试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初一班主任要求他班上的一位同学放弃参加学校篮球队训练,一心一意搞学习。那位成绩尚好(全年级排前十一名),十分喜欢打篮球的同学非常伤心。为此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发生争执,结果不欢而散。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鼓励学生在打好篮球的同时加强学习。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需要教师、家长改变成才观    现在中专、职高不分工,大部分教师、家
期刊
强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实现有差异发展。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内化的过程,而伴随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活动,将是操作——表达——抽象——概括,那么,怎样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呢?    一、让学生动手凭直观获得感知    
期刊
几千年前,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和无能为力。而是不亡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有为而为之,是应出自事物之自然,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化而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