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是其工作重点之一。什么是学生地归属感呢?培养学生地归属感有何作用呢?怎样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本文逐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班集体 归属感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应细致入微,把班级的组织管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和风细雨式的疏导,从中寻求双方交流思想信息的契机,以真诚坦率的交流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增加理解、取得信任,在这种基础上施以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所谓学生的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学校集体的成员并对学校班级产生一种寄托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认为,人在满足胜利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关心爱护。学生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从而希望在所在班级获得这种归属感。如果学生形成了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对学校、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将自己的言行和学校班级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内和班级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必须首先要明白建立学生归属感的作用。具体说来,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突出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教育系统中学校的主导作用,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年代,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犯罪率和问题行为都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上的各种诱因,如网络、黄色书刊、毒品等的影响;其二是有的家庭缺少温暖,如父母离异或粗暴家庭教育方式等,造成学生对家庭的反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在学校没有获得真正成长的机会和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逃学、逃课。在改革开放形式下,各种思想言行良莠并存,冲击社会生活,也冲击着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将学生的心牢牢地贴近学校集体,对学校采取认同、趋近、参与的态度,形成集体强大的内聚力。这样,不仅能预防青少年犯罪与问题行为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校班集体为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阵地的主导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向心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没有在心理上产生对班级的向心力,那么,他们可能对班集体产生冷漠的感情,在意识上没有将自己看成是班集体的一员,这样,无法将自己与班集体融合在一起。只有建立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感到教师与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才有可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不但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爱护集体荣誉,还可以使学生将班集体看成自己生活的环境,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归属感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能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形成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归属感不仅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需要,而且也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向班级和学校趋近、靠拢,使班集体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园地。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呢?一般说来,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够消除课堂上严肃紧张的气氛,突破课堂所受的时空限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时,能意识到自己是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从而使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建立。但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如兴趣小组、义务劳动、参观等,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在参与活动时能全身心投入。要保证有明确的目的,一种活动不论具体目的是什么,教师都应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感情作为经常性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成就感,如果课外活动不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智趣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信任,而使学生屡遇失败的话,学生不仅不愿为集体出力,不愿向集体寻求帮助,反而会寻找各种借口逃避集体活动。
2、适当帮助学生设计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
归属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与所能发挥的作用。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内的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到自己学习所努力的方向。二是课外活动中应特别强调人尽其能,让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便可以对集体产生归属感,树立自信心。一个没有自尊心的学生很难将自己归于某一集体,对此,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常采取以情感人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真情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趋近靠拢的催化剂,对缺乏家庭温暖、有缺陷受人歧视的学生,教师的爱心尤为重要。同样,教师的爱也能促进优秀学生更完美的学习追求与道德修养。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应建立在对学生真心、真爱、真情的基础上。
4、重视节假日向心力的培养
除星期六、星期天外,学校假期主要是节日性假期和寒暑假。寒暑假一般较长,最易疏远学生对集体的感情,也易使学生受外界干扰。为此,班主任教师应组织定期聚会(有条件的地方)。一方面检查假期作业的进展,另一方面又可交流假期生活的体会,诸如做家务的感受、旅游的见闻之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又使学生不至于“乐不思蜀”,忘了学校生活。
总之,学生的归属感的培养在当前学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的思想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养,这样根植于学生原有的心理基本的理想,才易于成长。因此,班主任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作者单位:625000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中心校)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班集体 归属感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应细致入微,把班级的组织管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和风细雨式的疏导,从中寻求双方交流思想信息的契机,以真诚坦率的交流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增加理解、取得信任,在这种基础上施以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所谓学生的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学校集体的成员并对学校班级产生一种寄托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认为,人在满足胜利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关心爱护。学生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从而希望在所在班级获得这种归属感。如果学生形成了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对学校、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将自己的言行和学校班级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内和班级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必须首先要明白建立学生归属感的作用。具体说来,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突出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教育系统中学校的主导作用,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年代,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犯罪率和问题行为都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上的各种诱因,如网络、黄色书刊、毒品等的影响;其二是有的家庭缺少温暖,如父母离异或粗暴家庭教育方式等,造成学生对家庭的反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在学校没有获得真正成长的机会和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逃学、逃课。在改革开放形式下,各种思想言行良莠并存,冲击社会生活,也冲击着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将学生的心牢牢地贴近学校集体,对学校采取认同、趋近、参与的态度,形成集体强大的内聚力。这样,不仅能预防青少年犯罪与问题行为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校班集体为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阵地的主导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向心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没有在心理上产生对班级的向心力,那么,他们可能对班集体产生冷漠的感情,在意识上没有将自己看成是班集体的一员,这样,无法将自己与班集体融合在一起。只有建立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感到教师与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才有可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不但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爱护集体荣誉,还可以使学生将班集体看成自己生活的环境,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归属感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能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形成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归属感不仅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需要,而且也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向班级和学校趋近、靠拢,使班集体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园地。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呢?一般说来,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够消除课堂上严肃紧张的气氛,突破课堂所受的时空限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时,能意识到自己是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从而使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建立。但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如兴趣小组、义务劳动、参观等,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在参与活动时能全身心投入。要保证有明确的目的,一种活动不论具体目的是什么,教师都应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感情作为经常性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成就感,如果课外活动不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智趣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信任,而使学生屡遇失败的话,学生不仅不愿为集体出力,不愿向集体寻求帮助,反而会寻找各种借口逃避集体活动。
2、适当帮助学生设计在班级、学校中的位置
归属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与所能发挥的作用。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堂内的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到自己学习所努力的方向。二是课外活动中应特别强调人尽其能,让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便可以对集体产生归属感,树立自信心。一个没有自尊心的学生很难将自己归于某一集体,对此,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常采取以情感人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真情是促进学生进一步趋近靠拢的催化剂,对缺乏家庭温暖、有缺陷受人歧视的学生,教师的爱心尤为重要。同样,教师的爱也能促进优秀学生更完美的学习追求与道德修养。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应建立在对学生真心、真爱、真情的基础上。
4、重视节假日向心力的培养
除星期六、星期天外,学校假期主要是节日性假期和寒暑假。寒暑假一般较长,最易疏远学生对集体的感情,也易使学生受外界干扰。为此,班主任教师应组织定期聚会(有条件的地方)。一方面检查假期作业的进展,另一方面又可交流假期生活的体会,诸如做家务的感受、旅游的见闻之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又使学生不至于“乐不思蜀”,忘了学校生活。
总之,学生的归属感的培养在当前学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的思想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养,这样根植于学生原有的心理基本的理想,才易于成长。因此,班主任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作者单位:625000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