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登玖散文两篇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ABC
  儿子儿媳,孩子未满周岁就离婚了。因为孩子太小,法院判给母亲抚养。
  孙女是我一手抱大的,而且与我特别投缘,那种感情无法言表。因此,我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孙女,晚上做梦都在梦她。可是离婚带来的悲剧就是这样,骨肉分离,各在一方,要看一次也很不方便。
  前段时间儿子把孙女接了回来,快到期限,我跟儿媳微信上商量:“让她在这多玩几天吧,我退休了也没啥事,她也难得来一回。”儿媳却说:“我分分钟都离不开她,请你理解一个母亲的心情。”我气愤难平,立马回道:“她才来三天你就喊受不了,那她离开我们那么久,我们好过吗?”没想到,儿媳竟然说:“我才是她的监护人!”
  我一看更加生气,心里埋怨儿媳不通情理。我知道她很爱女儿,可是我对孙女的感情也不遑多让,两者都亲同一个人,彼此之间却如此生分!
  唉,数学上,如果A等于C,B也等于C,那么A和B也必定相等。可在生活中,这个等式咋就那么难成立?
  远亲不如近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其中的道理,不必赘述。
  可是,自从人们住进了楼房,往往两隔壁都不走动,有的甚至好几年,一家还认不得一家。针对这种现象,有人说也难怪,现代人都很忙,各有各的事。但实际上,都是借口,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都在忙碌,不过在家看电视、睡大觉而已。只是,我们懒得去走,或者生怕打扰了别人,也怕被别人打扰,以致隔壁邻居就像有什么万年隔阂,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状况实在不好。邻里之间都不搞好关系,万一有个紧急情况如何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吧,要是没有邻居的提醒,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今天,我在家睡觉,隐约听到有人敲门。睡得正香,实在不想起,可是敲门之声不绝,没办法。开门一看,面貌完全陌生,心下不悦地问:“什么事?”
  那人客气道:“没什么事。这钥匙是你家的吧?我看插在门上,怕人取走了。”说着又用手指指,道:“我就是隔壁家的。”
  啊?隔壁的?隔壁家我只认得两个老的,但也仅仅认得罢了,从来没去打过交道。听他这么一说,认真瞧去,是有点跟他爹相像。一时间,我心里又是感激又是惭愧,不住地说:“谢谢,谢谢!”
  原来,那是儿子的钥匙,不知怎么搞的,不但进屋时忘记取下,出去也还没有察觉。你看这个,要是没人在家,真不知道会是怎样。现在,钻入小区的什么人都有,门上、墙上到处都被贴满了广告,什么开锁的,掏下水道的,抹玻璃的……钥匙忘在匙孔,万一被小偷开门进来咋办?就算有人在家,忽然骨碌碌进来个陌生人,也要被吓个半死!
  今天的事,一方面让人感到后怕,而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邻居的重要,有什么情况大家吱一声,这便是邻里的好处。再说,“十年修得同船渡”,人们从不认识到成为邻居,那就是缘分,应该珍惜!
  作者简介:龙登玖,1965年生人,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員。作品散见于《名家名作》《散文百家》等期刊。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庚子新年已过,心陷其年还未曾拔出,恍然已入仲春初日,龍角星跃出东方地平线,苍龙抬头,万物复苏。原本,一片春波律动,绿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踏青寻梅,美哉悠哉,却因疫情,诸事不能出行,只得闲置室内足不出户。因不愿惶惶中胡言乱语,便潜藏于自己的字里行间,自我徜徉,歇而不误,疲乐两随。寂寥时,便入网络与友人隔空相望,同衷共喜。  流年似水,瞬息万变,再回首,一瞥无言,恍如隔世,身后落下一地鸡毛,曾经的几
期刊
走在故乡的风景中,我把怀旧的敞篷车搁置在湿地大洋湾的淺滩,一路披着阳光,与微风同行,造访着新洋河畔的伊甸园。  大洋湾,与许多人工雕刻的风景一样,让众多现代性元素涌入了这片休耕地,依托与南洋国际机场毗邻的优势,做足了“水、绿、古、文、秀”的文章。无人机从空中鸟瞰,新洋河在注入大海之前,顽皮地舞动腰肢,把两个连续的“V”字刻在了这畔水域,让魅力大洋湾成为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和度假休闲的养生堂。  大洋湾
期刊
梦想是心灵的花园。花团簇拥是一种温暖的姿态,一种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姿态。高低不一的层次感和视觉撞击成为触动心灵的姿态。所以,我喜欢花,因为它给人一种温馨,一种惬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人一种对爱的渴望。它能渲染你的感受,它让甜蜜更加甜蜜,快乐更加快乐,喜庆更加喜庆,希望更加希望。将一朵花呈给爱人,让爱情升华;将一朵花呈给长辈,让亲情更浓密;将一朵花呈给朋友,让友情更珍贵;将一朵花呈给病人,让
期刊
一直以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默契的,循规蹈矩的两点一线,在车来车往的节奏里摸爬滚打,偶尔也会生出百无聊赖的惆怅。也许内心的叛逆细胞一直都有,于是心念转动之间,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云南之行。  站在昆明的土地上,正是阳光绽放的早上九点钟,一城的阳光正值明媚时分。第一次看到漫天飞舞的海鸥,那灵动轻巧展翅欲飞的身段,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我挑剔的眼光。妖娆的郁金香,对我这个不速之客也有着极好的耐心,在阳光炫
期刊
大学毕业走进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找到几个整天能和自己抢一包零食、吃同一锅饭菜、睡同一窝的朋友了。后来的人没有那么熟悉,也不曾那么亲密。  还清楚地记得大学里四个人住一间宿舍,那时候我们住的宿舍楼还比较陈旧,白色的墙壁、灰色的水泥地面,有四张单人床,上面是床位,下边是座位的那种木板床,房间仅有一个独立卫生间和一个悬挂式的小风扇。除了电灯和小电扇之外,宿舍不允许私自使用其他大功率的家用电器,
期刊
古邑连州,风光旖旎,被誉为“路通西北八千里,景占东南第一州”。在钟灵毓秀的连州境内,有一座号称“广东省第三高峰”的名山——大东山。大东山属南岭山脉广义莽山的一部分,在连州的部分主要位于龙坪镇朝天村的原始森林中。陌上花开,时光清濯,走进古村朝天,雾海、奇峰、古松、秀木、溪水、温泉随处可见,一片古朴宁静。  大暑时节过后,便到了立秋时节,立秋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既是暑去凉来的过渡,也是禾谷成熟的
期刊
作者简介:林莹,1981年生,历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工作于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宣传部。系福建省写作协会会员、省传播学会会员、省口才与演讲协会常务理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报刊上发表散文、通讯等20余篇。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谁能说清楚,姑苏是什么?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汹涌大潮当中,在不断更替的豪侠与墨客之中,在一个又一个神圣的豪情与
期刊
去年国庆节前夕,秋分刚过天渐冷了,雨不紧不慢下了三天。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我拉开窗户,看见外面的路面被雨水洗刷得水亮水亮的,疾驰而过的车辆,像照镜子似的在路上显出清晰的车影。  想起昨夜,雨一直下个不停。起初,伴着哗啦哗啦的雨水声听了一会,想象一番“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情画意,后来却怎么也睡不着,忽地想起了父亲,想起小时候爱听他均匀的呼噜声。  那时,家旁的叔叔婶娘们总爱戏谑地说“老
期刊
对于渔舟来说,没有顺流逆流,只有港湾和渡口,随着潮汐变化,不停穿梭。  把“嘟嘟嘟”的马达声揉进渔人生活,并把鲜美送上百姓餐桌。  我站在岸边,听风的温和,看黝黑的皮肤,享受蔚蓝的心情,这让我想起舢板船,想起父亲摇着橹,慢悠悠,“咯吱咯吱”唱着渔歌。  那时童年,秋肥的喜悦和现在一样,就像浪花一朵朵。  网鱼虾,捡蛤蜊,吹海螺……  那时的梦就挂在桅杆上,海鸥偶尔贴近,而后衔去远方,任凭它迎着晨光
期刊
是你设好了这相思的局吗?让我傻傻地奔了过去,然后画地为牢,把自己陷在这一片思念的沼泽地,无法全身而退。  是你摆好了这相恋的棋吗?专等我把爱打磨成一枚棋子,然后落入你的棋盘中央,一子既落,便是入了你的围,无法逃脱。  一直以为爱是甜蜜的,但经历才知道,爱里面也纠结着疼痛与无奈。爱到深处,如何做才能没有疼痛,如何做才能免去彼此受伤。为何明明爱着,却又穿戴起厚厚的盔甲,抵御着你的靠近。为何明明想念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