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人工智能炙手可热,人工智能正以“席卷之势”冲击着各个行业,包括法律圈。各大会议、论坛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层出不穷。从“互联网+法律”到“人工智能+法律”,科技的发展正在给法律行业带来更深远、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学科定位未有定论,但毋庸置疑,作为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与法律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吸引着更多的计算机、法学、逻辑学等方面诸多学者进入该领域。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挑战;机器人律师
2017年10月25日,机器人苏菲亚(Sophia) 25日在沙特阿拉伯未来创投展览会上,获颁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公民身分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又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她的出现让人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认识。
人工智能的问题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美国法学界注意到人工智能将对法律的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于1958年由Luden提出了法律科学的信息化处理,即建立法律文献或案例自动检索模型和法官裁量模型。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法律相结合的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当下,人工智能炙手可热,人工智能正以“席卷之势”冲击着各个行业,包括法律圈。各大会议、论坛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层出不穷。从“互联网+法律”到“人工智能+法律”,科技的发展正在给法律行业带来更深远、更彻底的变革。
一、国内法律人工智能前沿产品[1]
在我国,北京、江苏、山西、四川等全国多个省市基层政法机关已率先推出可以解答部分法律问题的“法律机器人”, 这些法律机器人主要是为帮助群众了解法律问题、协助执法办案、缓解“案多人少”等。
2016 年,法律谷推出服务于律师的一款产品。律师只需在法律谷上输入案情描述,便能查看到过往法院审理、判定的相关案例。例如,如果输入了“喝酒开车撞死了人”,法律谷便检索出“酒后驾驶造成一人死亡并逃逸”的案例。2016年 10 月,法律谷上线了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人工智能律师推荐工具。当事人用口语化的语言输入纠纷后,系统便会根据相似案例推荐出合适的律师,当事人在查看律师报告后觉得合适便可以联系律师。
2016年7 月,代号“206”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亮相。这是一套“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这套系统“要解决刑事案件办案中存在的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要“具有校验、把关、监督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证据中的瑕疵与矛盾,及时提示办案人补正或作出说明,确保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从而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防止冤假错案,减少司法任意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未来的 206 系统将具备证据标准指引、单一证据校验、逮捕条件审查、社会危险性评估、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查判断、非法言辞证据排除等 20 项功能,其中 13 项已经完成,还有 7 项功能正在开发中。
2016年 12月24 日,广西奎路律师事务所推出广西首个法律机器人 :南宁市刑期预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基于真实的判决书,结合各项案情要素进行比对,以大数据分析的方式预测案件的结果。
2017年9月27日,一款名叫“小崇”的法律机器人正式上线,该机器人为一款多功能应用型法律机器人,由成都市崇州法院自主设计,联合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目前,“小崇”机器人回答的领域主要为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劳动纠纷、民间借贷、买卖纠纷、物业纠纷等六大类案件。数据服务公司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9月27日“小崇”正式上线以来,最常用的功能是咨询,其次为评估报告和解决争议的建议。其中,咨询最多的在婚姻家事板块,占比30%,其次是劳动纠纷,占比15%。而在对法官提供辅助方面,除了减少法官解答咨询的工作量,法律机器人还做到了将案件诉非分流,分流率达到20%。
二、机器人律师能取代真正的律师,机器人法官真的能取代真正的法官吗?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专业性、精确性更强的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法律人,法律人的未来会不会很灰暗?[2]目前,人工智能的法律服务已初出茅庐,一个叫做“推之”的微信服务账号就可以实现对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分析,用户通过层层选择自己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系统预设好的答案。这种服务涵盖了大量常见的法律咨询内容,可以让律师免于简单法律问题的咨询。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加复杂的法律问题可能也不是法律人的优势了,那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将其放大呢?
1.人类的情感。人工智能只是机械地运算、处理输入的问题,不会真正关心当事人的处境、情感,而法律人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在特殊情况下做出特殊的处理,即便处理的方法不是最优的。[3]
2.信任度。医生和律师是社会中评价最为两极分化的职业,律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时不时的负面新闻使律师的可信度大打折扣。[4]但是,当你面对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是愿意托付给人工智能机器人,冒着可能被黑客入侵的危险,还是愿意多参考律师的意见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相信的是,在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法律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市场的竞争会使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低下的律师渐渐退出。我对未来法律人的素质是充满信心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改变。正如今天支付宝、微信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法律人不应该固守传统的法律思维,应该勇敢地擁抱新技术,让其为自己的业务水平服务,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现阶段还没有凸显,但我们无法预知和评判未来,因此这些法律问题不容忽视。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环境法中的预防原则,为了避免环境损害,应该通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来检测环境和健康的危险而进行前瞻性计划,并在未得到损害的确定性证据前采取措施。[5] 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对此,可以加强相关法律规则的制定,从而加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的法律监督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让这项科技朝着有利于人类事业的方向迈进。
人工智能的未来,机器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在于人类自身,机器是由人类设计的,机器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于设计和制造机器的人。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如何去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设计者和制造者的行为。
[1] 于兴中. 当法律遇上人工智能(N). 法制日报. 2016-03-28
[2] Robotics and the Law: When software can harm you. Washington.edu/news/2015/07/13
[3] 吴汉东.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法制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4] 吴军. 智能时代(M). 北京. 中兴出版集团,2016
[5] 周玲敏. 关于人工智能及其法律问题的思考. 法制博览. 2016.06(中). P231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挑战;机器人律师
2017年10月25日,机器人苏菲亚(Sophia) 25日在沙特阿拉伯未来创投展览会上,获颁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公民身分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又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她的出现让人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认识。
人工智能的问题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美国法学界注意到人工智能将对法律的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于1958年由Luden提出了法律科学的信息化处理,即建立法律文献或案例自动检索模型和法官裁量模型。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法律相结合的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当下,人工智能炙手可热,人工智能正以“席卷之势”冲击着各个行业,包括法律圈。各大会议、论坛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层出不穷。从“互联网+法律”到“人工智能+法律”,科技的发展正在给法律行业带来更深远、更彻底的变革。
一、国内法律人工智能前沿产品[1]
在我国,北京、江苏、山西、四川等全国多个省市基层政法机关已率先推出可以解答部分法律问题的“法律机器人”, 这些法律机器人主要是为帮助群众了解法律问题、协助执法办案、缓解“案多人少”等。
2016 年,法律谷推出服务于律师的一款产品。律师只需在法律谷上输入案情描述,便能查看到过往法院审理、判定的相关案例。例如,如果输入了“喝酒开车撞死了人”,法律谷便检索出“酒后驾驶造成一人死亡并逃逸”的案例。2016年 10 月,法律谷上线了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人工智能律师推荐工具。当事人用口语化的语言输入纠纷后,系统便会根据相似案例推荐出合适的律师,当事人在查看律师报告后觉得合适便可以联系律师。
2016年7 月,代号“206”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亮相。这是一套“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这套系统“要解决刑事案件办案中存在的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要“具有校验、把关、监督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证据中的瑕疵与矛盾,及时提示办案人补正或作出说明,确保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从而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防止冤假错案,减少司法任意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未来的 206 系统将具备证据标准指引、单一证据校验、逮捕条件审查、社会危险性评估、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查判断、非法言辞证据排除等 20 项功能,其中 13 项已经完成,还有 7 项功能正在开发中。
2016年 12月24 日,广西奎路律师事务所推出广西首个法律机器人 :南宁市刑期预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基于真实的判决书,结合各项案情要素进行比对,以大数据分析的方式预测案件的结果。
2017年9月27日,一款名叫“小崇”的法律机器人正式上线,该机器人为一款多功能应用型法律机器人,由成都市崇州法院自主设计,联合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目前,“小崇”机器人回答的领域主要为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劳动纠纷、民间借贷、买卖纠纷、物业纠纷等六大类案件。数据服务公司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9月27日“小崇”正式上线以来,最常用的功能是咨询,其次为评估报告和解决争议的建议。其中,咨询最多的在婚姻家事板块,占比30%,其次是劳动纠纷,占比15%。而在对法官提供辅助方面,除了减少法官解答咨询的工作量,法律机器人还做到了将案件诉非分流,分流率达到20%。
二、机器人律师能取代真正的律师,机器人法官真的能取代真正的法官吗?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专业性、精确性更强的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法律人,法律人的未来会不会很灰暗?[2]目前,人工智能的法律服务已初出茅庐,一个叫做“推之”的微信服务账号就可以实现对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分析,用户通过层层选择自己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系统预设好的答案。这种服务涵盖了大量常见的法律咨询内容,可以让律师免于简单法律问题的咨询。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加复杂的法律问题可能也不是法律人的优势了,那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将其放大呢?
1.人类的情感。人工智能只是机械地运算、处理输入的问题,不会真正关心当事人的处境、情感,而法律人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在特殊情况下做出特殊的处理,即便处理的方法不是最优的。[3]
2.信任度。医生和律师是社会中评价最为两极分化的职业,律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时不时的负面新闻使律师的可信度大打折扣。[4]但是,当你面对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是愿意托付给人工智能机器人,冒着可能被黑客入侵的危险,还是愿意多参考律师的意见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相信的是,在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法律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市场的竞争会使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低下的律师渐渐退出。我对未来法律人的素质是充满信心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改变。正如今天支付宝、微信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法律人不应该固守传统的法律思维,应该勇敢地擁抱新技术,让其为自己的业务水平服务,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现阶段还没有凸显,但我们无法预知和评判未来,因此这些法律问题不容忽视。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环境法中的预防原则,为了避免环境损害,应该通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来检测环境和健康的危险而进行前瞻性计划,并在未得到损害的确定性证据前采取措施。[5] 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对此,可以加强相关法律规则的制定,从而加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的法律监督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让这项科技朝着有利于人类事业的方向迈进。
人工智能的未来,机器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在于人类自身,机器是由人类设计的,机器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于设计和制造机器的人。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如何去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设计者和制造者的行为。
[1] 于兴中. 当法律遇上人工智能(N). 法制日报. 2016-03-28
[2] Robotics and the Law: When software can harm you. Washington.edu/news/2015/07/13
[3] 吴汉东.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法制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4] 吴军. 智能时代(M). 北京. 中兴出版集团,2016
[5] 周玲敏. 关于人工智能及其法律问题的思考. 法制博览. 2016.06(中). P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