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描述】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有时刚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就知道了”;有时老师的话刚开了头,学生就把后面的内容讲了出来;有时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学生却提不起劲;有时满以为学生都会了,可是学生的作业却又错误百出;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点滴思考】
教学的起点是什么?终点又是什么?古人云:“圣人施教,各因其材”“以其知之,喻其不知”。可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使教学以教其不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为目的和归宿,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有效。
【实践探索】
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一下子很难做出准确的把握。不同学生对不同生活事件的感受、理解、深入程度都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起点也不同;即使同一个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的任教老师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时认知起点上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有心人——课前调查,了解学习起点
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和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情况怎么样?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在教学百分数一课前,为了解没有学习百分数以前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情况,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1.你知道百分数吗?
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百分数?
3.你能提供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基本上对百分数有所了解,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不能被教材束缚手脚,而应让知识进入学生的活动与经验中,依赖于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认知交流,让学生大胆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系统的理解。
在调查中我们还应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明确的认识:有些是可以直接拿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人民币、时间等内容时,学生便有不少生活经验可以直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有些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什么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汉字的结构变化作比喻引入“倒数”。只有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当好用心人——课堂观察,发现学习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教师可能先选取一个点切入教学教程,但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就会出现课堂教学的“新起点”,从而使实际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中的情况有所偏差,那就造成教师无法照搬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无法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此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想法,及时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发现新的学习起点,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2时安排学生先行探究:
1.画图表示出题意。
(交流中,要关注学生如何把握画图的简洁性与表达题意的完整性)
2.题目一下子要求两个未知量,怎么列方程?试试看。
(这个是新知转为旧知的转化点,及时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以调整后面的教学重点)
3.方程的检验中有几个关注点?
(这里方程的检验既要关注是否有3倍关系,也要关注是否合计290公顷)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状况展现出来,让他们面对新知识时,自己能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探究的需求。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来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选取教学环节,把握学习起点,及时调控课堂教学,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
三、成为尽心人——课后反思,提升学习起点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特点,往往上一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学生错误的信息中把握学生后续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学生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作业如果是老师读了题的正确率就高。教师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认得字,后来字认多了,还是这样。通过分析最后发现原来是学生对信息输入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存在问题,找到了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因此,教师要做个尽心人,从平常的作业批改中及时搜集作业中透露出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责编 金 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有时刚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就知道了”;有时老师的话刚开了头,学生就把后面的内容讲了出来;有时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学生却提不起劲;有时满以为学生都会了,可是学生的作业却又错误百出;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点滴思考】
教学的起点是什么?终点又是什么?古人云:“圣人施教,各因其材”“以其知之,喻其不知”。可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使教学以教其不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为目的和归宿,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有效。
【实践探索】
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一下子很难做出准确的把握。不同学生对不同生活事件的感受、理解、深入程度都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起点也不同;即使同一个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的任教老师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时认知起点上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有心人——课前调查,了解学习起点
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和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情况怎么样?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在教学百分数一课前,为了解没有学习百分数以前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情况,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1.你知道百分数吗?
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百分数?
3.你能提供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基本上对百分数有所了解,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不能被教材束缚手脚,而应让知识进入学生的活动与经验中,依赖于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认知交流,让学生大胆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系统的理解。
在调查中我们还应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明确的认识:有些是可以直接拿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人民币、时间等内容时,学生便有不少生活经验可以直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有些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什么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汉字的结构变化作比喻引入“倒数”。只有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当好用心人——课堂观察,发现学习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教师可能先选取一个点切入教学教程,但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就会出现课堂教学的“新起点”,从而使实际的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中的情况有所偏差,那就造成教师无法照搬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无法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预设方案进行教学。此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想法,及时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发现新的学习起点,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2时安排学生先行探究:
1.画图表示出题意。
(交流中,要关注学生如何把握画图的简洁性与表达题意的完整性)
2.题目一下子要求两个未知量,怎么列方程?试试看。
(这个是新知转为旧知的转化点,及时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以调整后面的教学重点)
3.方程的检验中有几个关注点?
(这里方程的检验既要关注是否有3倍关系,也要关注是否合计290公顷)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状况展现出来,让他们面对新知识时,自己能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探究的需求。同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来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选取教学环节,把握学习起点,及时调控课堂教学,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
三、成为尽心人——课后反思,提升学习起点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特点,往往上一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学生错误的信息中把握学生后续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学生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作业如果是老师读了题的正确率就高。教师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认得字,后来字认多了,还是这样。通过分析最后发现原来是学生对信息输入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存在问题,找到了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因此,教师要做个尽心人,从平常的作业批改中及时搜集作业中透露出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