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知能转换,主动迎接挑战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高中学习,对教学大纲中的词汇、语法已全部接触或掌握,具备了一定的四会能力。一般说来,他们正处于从认得出到分析得出与运用得上这样一个理性化过程的交接点上。高考重点考查的是 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境化选择、阅读、表达的能力,总复习的任务是要将学生英语水平从知识为主的 层面提高到能力为主的层面上。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拓宽和加深,通过精练与泛练相结合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和协调身心状态等,可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在积极因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 转换。本文就这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以课本为线索,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的搭配、句型,归纳课文类别,跨册复习
  在高三上学期按句型结构引导学生归纳从初一到高三所学的典型句型;在高三下学期按 句型功能归纳了65组句型,并以此为内容进行听写、翻译和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句型的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表达初期,笔者按课文文体把高中课文分类。复习时,引导学生逐类掌握文章的特点,获得深层理解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方面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文章主旨等;戏剧类课文用于复习口语,提高交际能力;论说文是训练寻找主题句、整体理解文章和练习缩写的好材料。
  二、以教学大纲为线索复习高考的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能力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
  复习的方法是:自学—练习—讨论—再练习—建立错误档案。这个过程的关键有二:(1)精选练习。把语法 项目在课本中表现的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 挑选并打印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小结,做要点记录。(2)建立错误档案。经过精练精讲以后,教师应根据遗 忘规律,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生有错误而又不 能理解的,请教同学或教师之后抄写在卡片上或专用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又回头再阅读、思考、练习,巩固自 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错过的以后不再错或少出错。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实践的必要性, 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
  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和从最基础的地方讲起。教师应当深入研究 ,精心备课,有重点地讲深讲透,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形式是语法复习的核心,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掌握相应的 时间概念、结构形式和适用范围。笔者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复习,效果比较明显:
  1、指导学生连续分析几篇 课文中动词的用法;
  2、归纳、小结并做练习;
  3、讲练历年高考题中的动词小题;
  4、分析几篇书面表达中所用的 动词及其形式并做口头、笔头练习。
  三、以高考题型为线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让他们领会高考要求和英语试卷 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对于水平相同的学生,会不会答题,会不会抓住关键的解题信息 ,会不会加快速度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其结果是有差异的。专项强化训练的目的就是巧学、巧练、巧解,形成 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1、语音题。要求学生平时读准单词,善于利用读音规则帮助记忆,注意音近词、派生变音词和不规则读音词;答题时用原来的习惯读,不要受所给单词读音的影响。第一遍读题找不到答案时,就要再次默读,排除有把握读准而又能认定与题干相应部分读音不同的。
  2、单项填空。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环境,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找出正确答案。
  3、完形填空。根据文意决定用词,符合通篇的逻辑关系是提高答题正确率的关键。思路的正确性来自对全 文理解的正确性。
  4、阅读理解。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词,如but等,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观点一般出现在它的后面。要用作 者或命题人的观点来理解短文;对于科普类文章,引导学生尽量联系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
  5、补全对话要看习惯应答。
  6、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 指导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把握词义、词性、词形、搭配、时态、语态、指代、逻 辑关系等。
  四、精练与泛练相结合,促进知能转化,提高答题速度
  课堂上的精练是师生共同具体分析某一大题的答题思路,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和语境;课堂上的泛练是给学 生提供约三倍于精练的练习,让学生限时完成,或自行完成自对答案,教师随堂答疑。
  课外的精练是完成20到30分钟的高考某一大题型的练习,交教师批改,为课外辅导和下一节课的课堂讲评 做准备。课外泛练包括学生自觉完成新练习,准备问题争取教师辅导,学生翻阅订正过的旧练习、笔记和反复 背诵、默写、归纳、运用考纲词汇等。精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和答题技巧;泛练的目的在于获 得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快捷的反应能力。
  在总复习阶段,只要有时间保证,复习资料落实,练习的检查手段得当,学生便能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准》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方交流,多接触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喜爱交流和阅读中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 开放 感悟    记得在课程改革伊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
期刊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
期刊
课改以来,一段时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轻遮面纱、羞羞答答,朦胧了听说读写思的课堂实践,搞花样翻新的非语文活动,令人雾里看花,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未得到有效提升。在实践探索中,笔者常常思索:语文教育的特点究竟是什么,教师把握语文的特点怎样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阅读这则案例,轻轻掀起语文教学的面纱!  多年前,曾在语文期刊上读到一节美国四年级阅读课《灰姑娘》,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
期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
期刊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
期刊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初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初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下面笔者就在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教学成功所需要的不是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结构,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我们探索将建筑美术与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相结合,上一些较为生动活泼的美术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益。    一、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欣赏,陶冶情操    建筑美术属于视学造型艺术范畴,要更好地培养美术鉴赏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就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