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全椒吴敬梓纪念馆,占地广阔,内有亭榭长廊,苍松翠竹点缀其间,仿古建筑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状极恢弘。纪念馆大厅前,有吴敬梓铜像耸立,高达七米,令游人仰视,大厅内有其坐像一尊。两尊铜像皆神情冷峻,有冷眼观世之态。无论古今,有如此深广庭院者,必大富大贵之人。
然而吴敬梓晚年却是穷困潦倒,平时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乃其自况之语。他53岁而殁,死后家无余财,由朋友向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求助,由卢承担一切费用,方得以安葬。这位杰出的作家,生前似不曾得到清政府的任何关心和重视,全椒县衙的官老爷也根本不知当地有此人。即使知道,恐怕也会视之如草芥,不会过问其死活。我参观过后,忽有感慨:吴先生可谓当代的弃儿,后世的荣耀。
中国历代,似吴敬梓之命运者,何其多哉!
李白,号称诗仙,乃唐代文化人的杰出代表,后世的殊荣,诗人作家无人能及。但其一生却坎坷曲折。他直到33岁,仍求职无门,先是在长安与市井之徒胡混,后又在安陆白兆山筑石室,开荒种田,耕种读书度日。直到40多岁,才在老诗人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下,在宫中闹了个翰林供奉的闲职。但他只干了一年,就受到权臣的谗谤而呆不下去,上表请求还山,玄宗李隆基觉得他“非廊庙器”,顺水推舟,赐金放还。50多岁又因误上了永王李璘的贼船,被流放夜郎。后来幸被大赦,得以东归。但居无定所,生活无着,曾在金陵靠友人接济为生。后投奔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不久病死。
杜甫,诗圣也。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白齐名。但诗圣的一生,也十分坎坷,生活远不及当今的一个地市文联的长官。他客居长安十年,求职无门,生活贫困。直到40多岁,才得以任个级别极低的小官,是年,其幼子竟饥饿而死。55岁方得任左拾遗(负责谏诤的小官),后又因营救获罪的房琯而遭贬。几年间,杜甫生活困苦,曾在诗中写道:“厚 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他在成都郊外建的草堂,曾为秋风暴雨所破,饥儿老小,彻夜难眠,于是写下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希望有廣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苏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的成就,无人可以比肩。但苏轼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他先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遭诸臣构陷,卷入乌台诗案,在湖州任上被捕入狱,后经诸多元老上书营救,才免于一死,被贬往黄州。司马光任宰相后,他曾一度回京,但后又因反对旧党所为,再次被外放。等到哲宗上台,新党再度执政,他又被贬至广东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往海南的儋州。直到徽宗即位后三年,举行大赦,他才得以回京,不幸在北归途中于常州去世。
曹雪芹,清代的旷世才子,以其巨著《红楼梦》享誉后世,为当今出版界创利润无数。但他生前却生活窘迫,贫病至死。他少年时家道中落,随家人回到北京。曹家先是典房卖地,后遭盗窃,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曹雪芹年长后,不得不在京郊西山黄叶村盖一草庵,隐居著书,靠卖字画和亲友救济为生。“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便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他48岁时,幼子夭亡,因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于当年末病逝于北京……
纵观历史,命运如上述诸文人者多矣。他们或已享誉于当代,或以其杰作传世。但大多历经坎坷,或潦倒终生,或历经生死之劫。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至多得到一些亲友或文友的救助。有的人孤苦终生,无人过问其死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连一般的小官吏或商贾都不如。为平民者,地方政府对他们视而不见,官员拿他们不当回事;走上仕途乃至进入朝廷者,却遭到奸小的排挤谗陷,最终成了那个时代的弃儿。但这些当代的弃儿,却成为后世的荣耀,其出生或生活过的地方,为其修缮故居,大造纪念堂馆,务求豪华壮观,使其成为当地的景点,供游人观光瞻仰。像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那样的天才的确不世出,但出众的人才却是历代都有。当我们将杰出的先人引为荣耀时,也应该好好眷顾一下与我们同时代,就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才,是当代的人才荣耀于当代。
然而吴敬梓晚年却是穷困潦倒,平时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乃其自况之语。他53岁而殁,死后家无余财,由朋友向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求助,由卢承担一切费用,方得以安葬。这位杰出的作家,生前似不曾得到清政府的任何关心和重视,全椒县衙的官老爷也根本不知当地有此人。即使知道,恐怕也会视之如草芥,不会过问其死活。我参观过后,忽有感慨:吴先生可谓当代的弃儿,后世的荣耀。
中国历代,似吴敬梓之命运者,何其多哉!
李白,号称诗仙,乃唐代文化人的杰出代表,后世的殊荣,诗人作家无人能及。但其一生却坎坷曲折。他直到33岁,仍求职无门,先是在长安与市井之徒胡混,后又在安陆白兆山筑石室,开荒种田,耕种读书度日。直到40多岁,才在老诗人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下,在宫中闹了个翰林供奉的闲职。但他只干了一年,就受到权臣的谗谤而呆不下去,上表请求还山,玄宗李隆基觉得他“非廊庙器”,顺水推舟,赐金放还。50多岁又因误上了永王李璘的贼船,被流放夜郎。后来幸被大赦,得以东归。但居无定所,生活无着,曾在金陵靠友人接济为生。后投奔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不久病死。
杜甫,诗圣也。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白齐名。但诗圣的一生,也十分坎坷,生活远不及当今的一个地市文联的长官。他客居长安十年,求职无门,生活贫困。直到40多岁,才得以任个级别极低的小官,是年,其幼子竟饥饿而死。55岁方得任左拾遗(负责谏诤的小官),后又因营救获罪的房琯而遭贬。几年间,杜甫生活困苦,曾在诗中写道:“厚 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他在成都郊外建的草堂,曾为秋风暴雨所破,饥儿老小,彻夜难眠,于是写下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希望有廣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苏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的成就,无人可以比肩。但苏轼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他先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遭诸臣构陷,卷入乌台诗案,在湖州任上被捕入狱,后经诸多元老上书营救,才免于一死,被贬往黄州。司马光任宰相后,他曾一度回京,但后又因反对旧党所为,再次被外放。等到哲宗上台,新党再度执政,他又被贬至广东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往海南的儋州。直到徽宗即位后三年,举行大赦,他才得以回京,不幸在北归途中于常州去世。
曹雪芹,清代的旷世才子,以其巨著《红楼梦》享誉后世,为当今出版界创利润无数。但他生前却生活窘迫,贫病至死。他少年时家道中落,随家人回到北京。曹家先是典房卖地,后遭盗窃,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曹雪芹年长后,不得不在京郊西山黄叶村盖一草庵,隐居著书,靠卖字画和亲友救济为生。“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便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他48岁时,幼子夭亡,因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于当年末病逝于北京……
纵观历史,命运如上述诸文人者多矣。他们或已享誉于当代,或以其杰作传世。但大多历经坎坷,或潦倒终生,或历经生死之劫。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至多得到一些亲友或文友的救助。有的人孤苦终生,无人过问其死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连一般的小官吏或商贾都不如。为平民者,地方政府对他们视而不见,官员拿他们不当回事;走上仕途乃至进入朝廷者,却遭到奸小的排挤谗陷,最终成了那个时代的弃儿。但这些当代的弃儿,却成为后世的荣耀,其出生或生活过的地方,为其修缮故居,大造纪念堂馆,务求豪华壮观,使其成为当地的景点,供游人观光瞻仰。像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那样的天才的确不世出,但出众的人才却是历代都有。当我们将杰出的先人引为荣耀时,也应该好好眷顾一下与我们同时代,就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才,是当代的人才荣耀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