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普高热的出现以及普通高中的扩大招生,许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流向高中。同时学生和家长轻视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也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相差悬殊,不少学生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整体素质偏低,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习障碍。
一、中职生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难懂,解题困难,普遍产生畏惧心理。这些课程较抽象,面对一大堆公式和定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导致许多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平时抄作业,考试想方设法作弊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2.行为习惯差,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许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不注重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详细讲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内涵,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只是死背公式,做习题时硬套公式,喜欢对答案,或者直接抄袭。答案对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复习巩固,一旦题目略有变化就没有办法了。
(2)不善于寻找、选择和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思考问题肤浅而不深刻,课堂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缺乏完整性和层次感。
(3)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必要的反思过程,不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常常表现为无法掌握知识要点却又提不出问题,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差,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浅见
1.激发兴趣,提高信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兴趣的第一步是鼓舞学生的士气,为了树立信心,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必须教给他们一定的分析方法及步骤。对于有点进步的学生,在课堂上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基础后,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奇且有“刺激”的方式开展教学。如遇到跟实际生活贴近的应用问题时,让学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编写跟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解答。比如,函数的应用问题,数列的应用问题等。这样做不仅给予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也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学习中加快了学习知识的速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因材施教,施行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同时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较高要求和基础较差学生的较低要求;学生在课堂听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而基础较差的则有“吃不了”的困惑。传统职业教育的群体化培养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职业教育的普通文化课程应该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要求,供学生和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选择。只有这样,学生的才华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和探索。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上以完成基本内容为目的,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数学理论,具备后继课程所需的数学基本知识;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讨论——讲授——自学为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尽量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B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较差,对这部分学生除了使用统一的国家规划教材外,还要复习和巩固初中的知识,降低教学要求,弱化理论,采用启发——讨论——讲授——复习巩固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不断拾遗补缺,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数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由于所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所能解决的,因此,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讨论。能培养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些原来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同学,也逐渐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有所增强。
3.指导学法,注重能力的提高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强化三个过程:自我指导就是在学习活动前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作好学习准备;自我监控是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反思和调整;自我强化是在学习活动后进行总结以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铺垫、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即首先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并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2)建立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设计具有争论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主题研究项目,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个人或小组进行研究活动,通过相对独立的调查、实验、信息搜集、数据分析和加工处理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转变观念,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中职学校中,其实好多“差生”是很聪明,很活泼的,只是调皮、好动,不肯下功夫学习。在目前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运用的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而成为“差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改变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表情、目光、行为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深刻的影响。这样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视的严师。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就会有良好、民主的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只是课堂中知识的传播者,在生活中更是自己可敬的长者或能帮助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疑问敢向老师提出,敢于自己去寻求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5.加强合作,为专业课服务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的重要教育门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职业能力,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应用和基层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以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点要求进行授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武之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与专业课教师加强合作和交流,把数学教学真正变为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
总之,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了解中职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加强情感投入,重视课堂教学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唯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尤溪职业学校)
一、中职生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难懂,解题困难,普遍产生畏惧心理。这些课程较抽象,面对一大堆公式和定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导致许多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平时抄作业,考试想方设法作弊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2.行为习惯差,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许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不注重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详细讲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内涵,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只是死背公式,做习题时硬套公式,喜欢对答案,或者直接抄袭。答案对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复习巩固,一旦题目略有变化就没有办法了。
(2)不善于寻找、选择和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思考问题肤浅而不深刻,课堂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缺乏完整性和层次感。
(3)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必要的反思过程,不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常常表现为无法掌握知识要点却又提不出问题,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迁移能力差,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浅见
1.激发兴趣,提高信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兴趣的第一步是鼓舞学生的士气,为了树立信心,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必须教给他们一定的分析方法及步骤。对于有点进步的学生,在课堂上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基础后,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奇且有“刺激”的方式开展教学。如遇到跟实际生活贴近的应用问题时,让学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编写跟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解答。比如,函数的应用问题,数列的应用问题等。这样做不仅给予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也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学习中加快了学习知识的速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因材施教,施行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同时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较高要求和基础较差学生的较低要求;学生在课堂听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而基础较差的则有“吃不了”的困惑。传统职业教育的群体化培养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职业教育的普通文化课程应该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要求,供学生和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选择。只有这样,学生的才华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和探索。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上以完成基本内容为目的,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数学理论,具备后继课程所需的数学基本知识;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讨论——讲授——自学为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尽量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B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较差,对这部分学生除了使用统一的国家规划教材外,还要复习和巩固初中的知识,降低教学要求,弱化理论,采用启发——讨论——讲授——复习巩固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不断拾遗补缺,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数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由于所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所能解决的,因此,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讨论。能培养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些原来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同学,也逐渐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有所增强。
3.指导学法,注重能力的提高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强化三个过程:自我指导就是在学习活动前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作好学习准备;自我监控是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反思和调整;自我强化是在学习活动后进行总结以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铺垫、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即首先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并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2)建立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设计具有争论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主题研究项目,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个人或小组进行研究活动,通过相对独立的调查、实验、信息搜集、数据分析和加工处理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转变观念,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中职学校中,其实好多“差生”是很聪明,很活泼的,只是调皮、好动,不肯下功夫学习。在目前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运用的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而成为“差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改变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表情、目光、行为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深刻的影响。这样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视的严师。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就会有良好、民主的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只是课堂中知识的传播者,在生活中更是自己可敬的长者或能帮助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疑问敢向老师提出,敢于自己去寻求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5.加强合作,为专业课服务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的重要教育门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职业能力,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应用和基层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以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点要求进行授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武之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与专业课教师加强合作和交流,把数学教学真正变为专业学习的坚实基础。
总之,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了解中职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加强情感投入,重视课堂教学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唯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尤溪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