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扎特,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从小就显现出极高的音乐天分,他的创作数量之大,领域之广,包括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四重奏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基本形式。 其中,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十一岁时就开始写歌剧,一生创作多达二十多部各类歌剧。歌剧是莫扎特钻研最深的体裁领域,作为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剧在无形中改变着当时人们对歌剧的音色审美。他认为,歌剧创作中的歌词必须绝对服从于音乐本身,而不是拘泥于原剧本,使其通俗易懂且不失典雅和朴实。本文簡要的通过对莫扎特的喜歌剧创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莫扎特;喜歌剧;创作特点
  莫扎特作为古典音乐大师尤其在歌剧方面的创作有着巨大贡献,和他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音乐创作天才。莫扎特的歌剧音乐研究在国际上可以说是数量多、时期长、质量高,西方学者对莫扎特音乐的研究丝毫不亚于我国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他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罕见的天才音乐家,以至于他的创作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音乐发展史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直到今天还保持着他坚强的生命力。莫扎特的音乐充满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由于莫扎特个人性格的关系,周围的环境似乎并不能满足他对于艺术个性和对音乐创作手法 的种种探索,所以在思想上奠定了莫扎特的歌剧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对于音乐表现上有着自己的想法。莫扎特歌剧的种类繁多,重点是喜歌剧,他的喜歌剧创作占据了最大的比重,九部歌剧之中有六部是喜歌剧,其代表作品几乎全是喜歌剧或者是喜歌剧同其他歌剧的结合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莫扎特的歌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喜歌剧的改革。喜歌剧在17世纪中叶之前只是歌剧中间所安排的一种引人发笑的滑稽场面,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正歌剧的改革人们就把这种“插剧”独立出成为意大利喜歌剧。18世纪欧洲喜歌剧的发展对于莫扎特创作的影响十分显著,同样莫扎特对于歌剧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在18世纪的奥地利也是正处于社会的重要变革时期“人生儿平等”这样的思想广为流传,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莫扎特,他把这样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融入到了自己的歌剧创作里面。
  莫扎特的喜歌剧基本是运用社会底层的人物的故事来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在人物的刻画上用音乐的语言复活了歌剧脚本的人物,让他们在音乐中真的活了过来,通过音乐媒介让观众了解剧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每一个角色的音乐有着符合他们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始终保持他们的基本面貌。这也是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之中厉害的地方,每个人物的音乐就像是与情节融为一体般。莫扎特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把他们的个性形象和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莫扎特的歌剧里每一位人物有着自己的角色特点和性格特色但是他们并不是独立孤立的不管是在宣叙调、独白都是有着相互连接前因后果的,准确的把握好前后剧各个角色的转换关系,也是演唱莫扎特歌剧不可缺少的。在演唱中除了要在意演唱风格和技巧以外,注重每个人物剧中的性格特征非常重要。歌剧是莫扎特钻研最深的体裁领域,莫扎特主张,歌剧创作中应当以音乐发展的原则为基础,歌词必须绝对地服从于音乐,而不应拘泥于剧本的创作原则,古典歌剧艺术中歌词的通俗典雅、深刻流畅、秀丽明朗和音乐中的朴实自然的风格,使莫扎特歌剧中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简洁性和抒情性,从而达到了古典歌剧艺术中的完美。而且,莫扎特常常以他所熟悉的意大利式的歌词写作和始终不脱离人声的旋律创作,以及一种出于音乐本能的自然表情的歌唱,从而使得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歌唱性和抒情性获得了升华,增添了天籁般的简洁与优美。这也是莫扎特在喜歌剧的创作上如此的成功,自然的音乐虽然并没有过于华丽的修饰却能将歌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通过抒情的音乐完美的诠释出来将剧本升华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活。
  莫扎特的喜歌剧音乐创作给这类歌剧人物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难怪说“莫扎特音乐艺术的精妙和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优美,而主要在于它深深刻画了人类的灵魂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次炤.  含着眼泪的歌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作品介绍[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2]. 吴一帆.  声乐艺术理论[M].  江西省高校出版社,1994
  [3]. 刘新丛,刘正夫.  欧洲声乐史[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4]. 赵鑫珊,周瑜明.  莫扎特之魂[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
其他文献
摘要:莫扎特,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从小就显现出极高的音乐天分,在他短暂的 35 年生涯中写了 600 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瑰宝。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 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它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本文所述的也是《费加罗的婚礼》里凯鲁比诺角色所唱的咏叹调
期刊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和算法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实体,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了深度学习、自主思维并执行决策的能力。鉴于法学界对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地位的见解莫衷一是,且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律地位的界定直接关乎其侵权之责任归属。文拟结合相关文献、国内外行业资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律地位进行探讨,以确定和解构其侵权责任,进而引导和规制人工智能的深向度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关键作用,提出对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完善并加强,以此全面提升运算效率与质量,同时在数据化信息处理方面实现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具体介绍了大数据的具体含义,同时分析了计算机处理技术自身具备的信息多样化、规模化以及效率化等基本特征,同时针对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比如信息安全、存储、传输以及加工等各种技术。此外,针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
期刊
摘要:《牡丹亭》作为我国古典戏剧的扛鼎之作,书写了闺阁少女冲破封建束缚,终成眷属的浪漫佳话。戏剧作品刻画出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独立的思想和坚韧的灵魂。笔者试图探析杜丽娘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以此为普世意义的女性精神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牡丹亭;女性意识;戏剧  一.规训、支配、固化——压抑的闺阁文化  在中国封建早期,女性通常作为男性的附庸价值符号而存在。在儒家传统思想的主导下,女
期刊
摘要: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社区文化有利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居民的联系,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居民的社区参与率,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 文化发展 建构  引言:  社区是居民最重要的生活区域,是满足居民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动场所,社区文化作为满足居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为居
期刊
作者简介:  党雨雨,女,出生于1992年10月,汉族,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名:《游》  李悦,女,出生于1994年3月,汉族,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名:《临摹人体》  楊萧,男,出生于1990年4月,汉族,贵州紫云人,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东野圭吾的小说极具商业价值,形成了“东野”热的现象。东野小说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缜密的推理,而是在其悬疑色彩背后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深刻的挖掘。本文通过对东野圭吾《白夜行》、《幻夜》和《嫌疑人X 的献身》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寻隐藏在女性背后的社会性问题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来彰显小说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东野圭吾;人性之恶;社会现实;女性歧视  引言  在商业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文化巨人灿若星辰,北宋中期的苏轼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不仅集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于一身,而且作为一个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人生呈现为丰富、优美、高妙的艺术样貌。他的一生相当一部分时间都遭遇着政治贬谪的痛苦,然而可贵的是这些苦难不但没有让他的人生灰暗下去,反而深化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他的人生在困顿中有快乐,在平凡中有诗意,并结晶为诸多艺术成就。他的作品
期刊
摘要:绘画界有幻想现实主义画派,如代表人物豪斯纳;文学界有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如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作品《百年孤独》。而戏剧界也有一种幻想现实主义,那就是由俄罗斯著名戏剧家瓦赫坦戈夫开创的一种戏剧流派。瓦赫坦戈夫早年曾悉心学习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后来提出幻想现实主义,强调“演员的体验应该通过戏剧的手法传达给观众,戏剧表达需要创造形式,需要幻想,所以我们把这称为‘幻想现实主义’”,并且
期刊
摘要:利维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其创作于1948年的《伟大的传统》对英国小说进行了甄别以重新确立文学经典,本文围绕“伟大传统”的指向,反思当下中国如何立足于文学传统,进行文学批评标准和文学经典的甄别。  关键词:“伟大传统”;文化研究;文学批评  纵观大众文化研究的先河,马修·阿诺德最先将其引入社会批评与学术研究的视野,利维斯继承了他的文学观,认为真正的文化只能被少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