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语言学知识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便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特点,以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了解第二语言习得,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因为作为影响最广泛的理论,适当的了解借鉴一定可以有所启发。因此,本文以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中的核心——语言输入假说为对象,阐述这一假说的内容和特点,并讨论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语言输入假说;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曹敏玲(1970.12-),女,广东新会人,珠海市平沙镇华丰小学,小学英语一级教师,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著名的语言学家H.Widdowson曾说过:“不管教师采用多么实用的教学态度,这种态度总是建立在对语言性质和语言学习过程的看法基础之上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这个观点意味着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必须对“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以及“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有明确的见解。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应用语言学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二语习得理论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二语习得理论中——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对“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和“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什么特点”作出解释,探讨该假说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二语习得理论与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简述
1.二语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指习得母语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作为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二语习得综合了Linguistics、Psychology、Sociology等多种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最终以达到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为目的。这么多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层见迭出,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2.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克拉申于1985年在《Input hypothesis: Theory and Enlightenment》一书中正式提出以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为内容的输入假说理论。
简单概述这五个内容就是只有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辅之以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地去构建语言系统,才能达到习得的目的。
二、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的核心部分。
1.语言输入假说遵循的原则。语言输入假说应该遵循“此时此地”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语言习得者必须在真实的环境里面才能习得语言,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在语言输入中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都是真实的。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交流才能够排除母语的干扰,达到音、形、意等各个层面的一致,从而体现出有效的意义。
2.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的4个特点。
(1)可理解性。这个特点对应着上文的“输入信息的有效性。”即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有语言输入材料是可理解的,语言的习得才能往下进行。
(2)既有趣又相关。这个特点对应着上文的“此时此地”原则。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与习得者越相关,习得者的兴趣便会越浓厚。
(3)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最重的是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學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这里对应着“i 1”公式,但是要注意信息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三、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前面两个部分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词汇、听说、阅读四个方面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对照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论述这一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1.对语音教学的指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语音的学习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学生体现出较强的语音感知能力、语音辨析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集中体现为他们对于单音节词或者开音节词的敏感度更强,例如pen、car这种类型的单词更容易被他们习得。而对于以爆破音结尾的单词或者其他辅音结尾的单词,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吞掉词尾的较弱的音。
举例来讲,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很好地掌握了bee [bi:]和car[ka:(r)]这两个单音节单词,那么这两个单词代表的水平就是“i”,因为他们对以爆破音结尾或辅音结尾的单词学习感到困难,那么beef [bi:f]和card [ka:d]则是略高于他们如今水平的“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采用“i 1”公式进行教学,在易掌握的单词后面搭配形式相近水平稍高的单词,通过卡片或者儿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这样的教学不是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最终也能达到1 1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语言输入假说;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曹敏玲(1970.12-),女,广东新会人,珠海市平沙镇华丰小学,小学英语一级教师,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著名的语言学家H.Widdowson曾说过:“不管教师采用多么实用的教学态度,这种态度总是建立在对语言性质和语言学习过程的看法基础之上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这个观点意味着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必须对“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以及“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有明确的见解。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应用语言学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二语习得理论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二语习得理论中——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对“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和“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什么特点”作出解释,探讨该假说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二语习得理论与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简述
1.二语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指习得母语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作为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二语习得综合了Linguistics、Psychology、Sociology等多种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最终以达到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为目的。这么多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层见迭出,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2.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克拉申于1985年在《Input hypothesis: Theory and Enlightenment》一书中正式提出以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为内容的输入假说理论。
简单概述这五个内容就是只有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辅之以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地去构建语言系统,才能达到习得的目的。
二、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的核心部分。
1.语言输入假说遵循的原则。语言输入假说应该遵循“此时此地”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语言习得者必须在真实的环境里面才能习得语言,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在语言输入中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都是真实的。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交流才能够排除母语的干扰,达到音、形、意等各个层面的一致,从而体现出有效的意义。
2.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的4个特点。
(1)可理解性。这个特点对应着上文的“输入信息的有效性。”即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有语言输入材料是可理解的,语言的习得才能往下进行。
(2)既有趣又相关。这个特点对应着上文的“此时此地”原则。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与习得者越相关,习得者的兴趣便会越浓厚。
(3)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最重的是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學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这里对应着“i 1”公式,但是要注意信息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三、 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前面两个部分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词汇、听说、阅读四个方面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对照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论述这一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1.对语音教学的指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语音的学习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学生体现出较强的语音感知能力、语音辨析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集中体现为他们对于单音节词或者开音节词的敏感度更强,例如pen、car这种类型的单词更容易被他们习得。而对于以爆破音结尾的单词或者其他辅音结尾的单词,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吞掉词尾的较弱的音。
举例来讲,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很好地掌握了bee [bi:]和car[ka:(r)]这两个单音节单词,那么这两个单词代表的水平就是“i”,因为他们对以爆破音结尾或辅音结尾的单词学习感到困难,那么beef [bi:f]和card [ka:d]则是略高于他们如今水平的“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采用“i 1”公式进行教学,在易掌握的单词后面搭配形式相近水平稍高的单词,通过卡片或者儿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这样的教学不是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最终也能达到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