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21—22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原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本刊编辑部主办,西北大学和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承办的第八届“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300余所高校和教学研究机构的8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两方面的改革如双轮驱动比翼齐飞;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要真正实现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的“双一流”;不能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代替全体学生的培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分类、百花齐放,既不要以1%的课程面向99%的受众,也不要变成大校名校的课程超市,还应以学校为主体开展规范有序的学分认定,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教育+互联网,以互联网达成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在会上就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部署了下一阶段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在信息化技术加速与教育教学理念融合,重构高等教育教学生态,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向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泛在化变革的背景下,新时期课程建设应用与共享、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创新、师资队伍与支撑条件建设等,成为我们当前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教育部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我国教育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教司密切关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态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稳步推进中得到快速发展,在课程挖掘和制作、平台课程建设、共建共享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育部于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的设想,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意见》强调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三项原则,提出七大重点任务,要求“建好”“用好”“管好”。建好,就是要建好课程、建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强调“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管好,就是要管好课程、管好平台、管好安全、管好服务。
张爱龙进一步解读《意见》指出: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开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在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课程本身,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技术应用、上线课程数量和用课人数上,时刻要牢记教育的本质,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鼓励创新是重点。由于美国和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同,慕课的发展途径也不尽相同。如果简单效仿美国慕课的发展途径改革中国的教育教学,或者用美国慕课的发展预测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未来,都是曲解了我们利用慕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本意。借力慕课,绝不“唯慕课论”,鼓励符合国情的自主建设、建以致用、创新多种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才是《意见》的本意。第三,观念转变要先行。《意见》特别强调“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第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是关键。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第五,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是基本要求。《意见》鼓励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第六,示范引领,推进落实。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高校和一批专家学者在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将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
张爱龙还指出,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着重推动解决“认识”“动力”“技术”问题。他重申了林蕙青副部长在“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会议上提出的几点意见:一要进一步提
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进一步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目标。三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四要着力推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他还向参与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高校和课程平台再次强调了保障课程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内容安全和教学过程安全)问题,要求各方严格依照《意见》要求,认真履行各自的主体责任。
杨祥代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截至2015年11月17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课程992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课程2 714门,爱课程网首页面浏览量累计98亿次,课程页面浏览量(PV)累计为2.43亿次,网上评论230万条,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目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三级课程应用体系初具规模,运行顺畅;形成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还将在推进国家开放课程项目成果持续建设与应用、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在线开放课程校际共享和学分认定机制、以公共服务平台为窗口,稳步探索“走出去”,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影响力方面发力,打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和服务生态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西北大学副校长王正斌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怀民少将、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陆昉教授也分别围绕研讨会主题作大会报告。
会议还在三个分会场安排了20场专题报告。
本届研讨会部分专家报告的PPT已上传至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网站(www.crct.edu.cn)。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两方面的改革如双轮驱动比翼齐飞;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要真正实现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的“双一流”;不能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代替全体学生的培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分类、百花齐放,既不要以1%的课程面向99%的受众,也不要变成大校名校的课程超市,还应以学校为主体开展规范有序的学分认定,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教育+互联网,以互联网达成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在会上就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部署了下一阶段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在信息化技术加速与教育教学理念融合,重构高等教育教学生态,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向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泛在化变革的背景下,新时期课程建设应用与共享、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创新、师资队伍与支撑条件建设等,成为我们当前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教育部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我国教育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教司密切关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态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稳步推进中得到快速发展,在课程挖掘和制作、平台课程建设、共建共享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育部于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的设想,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意见》强调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三项原则,提出七大重点任务,要求“建好”“用好”“管好”。建好,就是要建好课程、建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强调“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管好,就是要管好课程、管好平台、管好安全、管好服务。
张爱龙进一步解读《意见》指出: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开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在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课程本身,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技术应用、上线课程数量和用课人数上,时刻要牢记教育的本质,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鼓励创新是重点。由于美国和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同,慕课的发展途径也不尽相同。如果简单效仿美国慕课的发展途径改革中国的教育教学,或者用美国慕课的发展预测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未来,都是曲解了我们利用慕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本意。借力慕课,绝不“唯慕课论”,鼓励符合国情的自主建设、建以致用、创新多种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才是《意见》的本意。第三,观念转变要先行。《意见》特别强调“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第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是关键。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第五,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是基本要求。《意见》鼓励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第六,示范引领,推进落实。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高校和一批专家学者在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将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
张爱龙还指出,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着重推动解决“认识”“动力”“技术”问题。他重申了林蕙青副部长在“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会议上提出的几点意见:一要进一步提
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进一步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目标。三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四要着力推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他还向参与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高校和课程平台再次强调了保障课程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内容安全和教学过程安全)问题,要求各方严格依照《意见》要求,认真履行各自的主体责任。
杨祥代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截至2015年11月17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课程992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课程2 714门,爱课程网首页面浏览量累计98亿次,课程页面浏览量(PV)累计为2.43亿次,网上评论230万条,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目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三级课程应用体系初具规模,运行顺畅;形成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还将在推进国家开放课程项目成果持续建设与应用、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在线开放课程校际共享和学分认定机制、以公共服务平台为窗口,稳步探索“走出去”,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影响力方面发力,打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和服务生态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西北大学副校长王正斌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怀民少将、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陆昉教授也分别围绕研讨会主题作大会报告。
会议还在三个分会场安排了20场专题报告。
本届研讨会部分专家报告的PPT已上传至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网站(www.crc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