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要面对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令教师爱恨交加。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就成为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今天,“基于学生发展的中小学校本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干预。运用这一手段,我和本班科任教师一起对班内迷恋网络游戏导致成绩差的学困生——小山(化名)给予引导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个案资料
  小山,男,13岁,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二中初一年级学生。他单薄瘦小,白净的脸上带着一副近视眼镜,大大的眼睛很有光彩,说话语速略慢,口齿略显不清。他从不迟到、早退,但上课时总是一副神游状,课间经常和一些同学大谈网络游戏,从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考试成绩极少及格。我们对他很头痛,同学们称他为“迷糊大王”、“压缩王”,这些都是指他的作业缺斤短两、三言两语。
  通过与他交谈及其他同学的介绍,我了解到小山不是一个人们常说的笨孩子,他十分迷恋网络游戏,是同龄人中的游戏高手。他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玩游戏,作业总是在晚上临睡前糊弄几笔,或是第二天早上来学校后抄几笔,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时候从未有过。鉴于这种情况,我再一次找到小山与他交流。当我问到他从网络游戏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快乐时,出乎我意料的是,除了一般孩子能感到的惊险刺激外,他还说:“我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这让我感到很意外,于是我继续追问,小山只是说:“妈妈像看犯人一样地看着我。”
  为了彻底地了解小山的情况,我到他家进行了家访。这时我才知道,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妈妈告诉我,小山的父亲游手好闲、好吃好喝,对妻儿一点儿都不负责任,为此,2008年双方离婚,小山的抚养权归父亲。然而,小山的父亲没有稳定收入,又一身劣习,小山的妈妈怕孩子沾染恶习就把他领到自己身边抚养、教育,但抚养权仍在小山父亲手中,小山每周六会到父亲家住一天。但是在仅仅一天和父亲相处的时间里,父亲只是给小山一些钱,自己继续外出与朋友吃吃喝喝,根本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于是本就好玩的小山有了所谓的“自由空间”,就去网吧玩网游。当妈妈发现这一情况时,小山已迷上网游,不能自控,根本无心学习。因此,小山的妈妈时刻监管他,布置的学习任务将他的业余时间完全占满,外出玩儿时他妈妈也会在后面跟着,为此,小山的妈妈还辞掉了工作。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小山会说出那样的话。但是令小山妈妈没想到的是,孩子非但没改,反而变本加厉,越管越不学,越管玩得越厉害。
  二、目标制定
  通过与小山的谈话以及和他家长的沟通,我认为小山机灵聪明,并非从心里厌倦学习,他从不因玩网游而旷课。我认为造成小山沉溺网游的原因众多,除了他天性好玩、对网络游戏不能正确认识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离异、父亲的不良行为与母亲教育管理不当。此外,我们对他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忽视导致他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也是让小山问题越积越多的一个因素。为此,我、班级任课教师、小山及其家长一起协商,分层次地确定帮扶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从开学初到期中考试,小山要减少玩网游的时间,每隔两周减少20分钟,直至每天只玩半小时游戏。同时,小山每天要在家长的监督帮助下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基础性作业,第二天到校时主动上交,争取在校听写成绩达到60分。从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小山每周五晚上可以玩一个半小时的网游,完成教师布置的全部作业,在校听写成绩要达到70~90分,期末考试成绩要高于及格线。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教师要帮助小山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教会小山正确利用网络促进自身的发展;小山要学会自控,成为好学、上进、有责任心的人。
  三、干预措施
  由于小山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不同,我们制定的具体干预措施也分为两部分。小山在校期间,我与其他科任教师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小山在家期间,主要是小山妈妈和我共同进行干预。如:
  (1)我和科任教师每天都会到小山身边询问,了解他听讲的情况、在家与妈妈相处的情况以及作业疑难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2)各科任教师每节课都会提醒小山要专心听讲,提出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及时地进行鼓励与肯定,分阶段地布置小山所要完成的作业。
  (3)我每天晚上九点半准时与小山及其家长电话联系,了解当晚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在电话中及时给予引导和解决。
  (4)我要帮助小山的妈妈找寻一些引导、教育沉溺网游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她对小山由一味的死盯死管变为引导与鼓励。
  (5)我、小山家长与小山一起上网,引导他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教给他怎样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有利于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加深对网络世界的认识。
  (6)科技课教师负责传授小山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将他吸纳到学校科技小组,让其正确地认识并运用电脑。
  (7)采用阳性强化法,即小山每减少20分钟的网游时间、每次按时完成作业后,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并在墙报上他的名字下面贴上一个笑脸。
  (8)每周,我、小山的妈妈和科任教师会坐在一起交流意见,研究小山有哪些进步,他的不足在哪,确定下一步的干预措施。
  (9)采用奖励与惩罚并举的形式。在小山进步得到奖励的同时,我们也会对他有所惩罚,如小山若违背既定要求一次,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再犯相同错误时,我们就会让小山一天或两周不玩电脑,也会摘掉一个笑脸。
  (10)在小山进步的基础上,我们会利用他聪明、数学领悟快的优势,让他做数学学困生的师傅,培养他的自豪感、责任心和爱心,让他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四、干预矫正过程
  在与小山、小山妈妈及各科任教师共同研制目标和干预措施基础上,我们正式对小山进行干预,并将干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学到期中考试。在刚刚开始干预的前五天,小山信心十足,由于每天都能得到我们的关注与鼓励,这让他很兴奋。然而,到了周末,面对妈妈的一双眼睛,他就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周六一下子就会玩三个小时的游戏。小山妈妈打电话将这种情况告诉我之后,我立即来到了小山家,告诉他万事开头难,坚持则更难,但一旦坚持下来就会取得挑战自我的巨大胜利,它的意义远胜于打无数小时的网游,我们一定要坚持。听了我的话后,小山很自责,主动取消了周日打网游的计划。连续坚持一个月后,他不但得到了一连串的笑脸,而且科技课教师还将他吸纳进学校的科技小组,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针对他以前因为不好好学习造成的知识不足,各科任教师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时间为他补课,帮助他自主完成基础性作业。由于小山自身的努力、教师与家长的不断鼓励,小山顺利地实现了第一阶段的预定目标。
  第二阶段:从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由于第一阶段打下的基础,小山这一阶段在网游时间的控制上相对自觉,偶尔一两次超时,但在家长的提醒下都能自觉地从下次网游时间中扣除所超时间。因为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全部作业,这对他来说有不小的难度,在这一点上他有些反感。发现这一情况之后,我和其他科任教师及时沟通,决定除了课上与课间加强对他的指导之外,将各科任教师的家庭电话告诉他,以便他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为此,小山很感动,觉得老师在休息时间都不忘关心他,自己再不努力学习就对不起老师了,于是学习上逐渐地主动起来,学习成绩进步得很快。
  五、干预效果
  上学期结束时,小山的面貌焕然一新。小山的网游时间上从一开始的每天两小时变成每周五的一个半小时,从开始的需要监督提醒变为自觉遵守时间规定。同时,小山不断地转变学习态度,到学期结束时,他基本上都会主动地完成作业,正确率较高。在期末考试时,他的各科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数学成绩提高的幅度最大。令人欣喜的是,小山从刚开始干预时的精神不振、松懈懒散变为精神头十足、做事有板有眼。因为他知道他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都会得到他人的关注,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爱护他,期待他的进步。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小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好。在家中,小山与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事实证明,我们对小山的干预是成功的。
  六、思考与收获
  通过对小山一个学期的干预转化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学困生的成长与进步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程度和教育手段是否科学。以往我们对一些学困生常常抱有一种认为他们不可救药的思想,在心理上反感、厌倦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何谈科学地干预转化学困生。因此,教师必须要正确地认识这些学困生。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带有行为习惯或心理上的缺陷,他们身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后天形成的。因此,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境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干预和引导来解决,是可以改变的。教师转变思想认识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教师对这些学困生要进行前期调研,准确分析他们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集所有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制定切合该生实际的长、短期目标及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密切关注该生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地调整干预手段。此外,对一般学生而言,微小的进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学困生而言就代表着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教师对这些学困生要多用并善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使他们感到被认可,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当然,适度的惩罚也是科学干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教师在运用时要慎重,以免适得其反。在转化这些学困生的问题上,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科学的干预手段,同时,教师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以及家长的鼎力协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立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用我们的爱心与智慧,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促成学困生的转化与进步,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被转化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二中)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这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普及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个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历史、区域差异等系列原因,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它引起了人们关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广泛热议。为此,2005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均衡发
敬爱的卢先生,  仁者、智者——我们衷心爱戴的乐山先生,  各位尊敬的前辈和领导,  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庆贺中国学前教育界共同的前辈,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卢乐山先生95岁华诞,见证先生大作《卢乐山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以下简称《口述史》)的首发,并就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讨论。  卢先生从教育世家的天津一路走来,学贯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简称“1751”工程)是由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主管、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支持的一场教育革新工程。它旨在解决山东省一些中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过分依赖行政推进,自主发展愿望缺失,“被发展”现象普遍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学校虽然有自主发展愿望,但发展思路不清、管理方式单一,存在“形式化”“模仿”现象等问题。通过专业引领,
研读新课标 共议新教改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施专题访谈  编者按:化学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开始学习的。作为一门中考科目,学生如何在时间紧迫的九年级里既能享受到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之魅力,又能考出好成绩,是诸多初中化学教师实施化学新课程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期《热点争鸣》特邀请我国化学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研员与大家深层次地探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问题,
《中国教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与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一脉相承,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理应在各个时期都得到重视,但为什么当前我们要突出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潘文莉:我想先举个例子,我们在建房子时,要想盖得比较高,就要将地基挖得深,打得牢,当我们在建房的过程中或者建房完成后发现“地基”并不够坚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吗?在我看来,我们民族的优
某日与一位外出研学的博士朋友调侃,曰:二师兄是否已到高老庄?岳丈可好?岳母是否还貌美如花?嬉笑间我们对猪八戒的评价有了新的思考,心灵碰撞,智慧生花,我竹筒倒豆般说出以下观点:做学问要学猪八戒追求女孩,百折不挠。  猪八戒未婚配,是合理合法的追求,很多的时候,一心一意,甚至不惜一切,能放下,就是大智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从这一层面,猪八戒令人尊敬。  被无数美女妖怪戏弄之后,依旧自信满满,没有屈
曾纪洲老师的《教书,不简单》,充满了传奇的教育经历、快乐的校园生活、精彩的教育故事以及烂漫的山野风光,直如一股弥漫了栀子花清香的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故事中,有爱心,有智慧,更有哲理,使人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内心感动。他的教育故事,不只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心灵的启迪,更是所有教育入门者的“宝典”。    师生角色,一个曾经清晰却已模糊的问题    在《角色转换》中,曾老师阐述了课堂中的
绿色教育为引领,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编者按:大学(University),地区(District)(特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School)的伙伴合作与文化融合,简称“UDS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核心模式之一。面对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大学、地区与学校的合作共生模式促使三种不同文化的教育改革主体,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与合作,为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改革、
时间无情。算起来,童庆炳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日子里,精神稍有安宁或者即便在忙于俗务时,童老师离去所带来的震惊仍然会突然袭来,令我久久难安。教师节很快又要到了,清楚地记得,去年的教师节,童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院士、资深教授一道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就在当天下午,他不顾劳累,还激情饱满地为新入学的同学做了专题报告,阐述了他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理解与践行。师恩难忘,然而,无论
这次我们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组到无锡市调研素质教育和校园足球开展的情况,又到了家乡江阴,使我想起学生时代在南菁中学踢足球的事。我们初中入学时(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当时学校已被日军炸成断垣残壁,只剩下几间平房,而平房的北面沿河,是一片荒芜的操场。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踢小足球,就在这荒芜的操场上踢起来。初中二年级时,尹俊华同学从上海回到家乡上学,他也是个足球迷,而且在上海练得脚上的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