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返乡青年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生活环境决定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表现出更为复杂,在生活生不再单纯的追求经济上的收益,在从业观上也追求更多的发展,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使得返乡的青年农民工在价值实现上与表现出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路径。
关键词: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价值实现
河南是我国重要农民工输出大省,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到沿海各地进行务工,成为当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之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制造业遭受影响,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回河南进行创业和二次就业,河南农民工的这种返乡的趋势在近年有迅速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近年河南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东部大量的制造业基地迁入河南,再加上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回到河南进行就业创业。在返乡的农民工群体中,青年农民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大多数接受过完整的高中甚至大专阶段的教育,在农村生活时间较短,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熟悉程度要远远低于父辈的农民工,即使是不外出务工也较少的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不同的特色造就了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同的价值取向,有着有父辈不同价值实现路径。
一、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
价值观念的形成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成长环境以及价值主体在生活中所接受的不同文化影响。青年农民工与父辈的农民工在成长环境上有着巨大不同,父辈的农民工大多数一直生长的在农村的社会环境,较少的接受教育,多数是文盲和小学的文化程度,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及时是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较少与外界社会接触,从文化的根上是根植与农村的,每年都会返回农村进行秋收和过年,因此在价值取向上更趋向与农村的文化价值取向。而当代的青年农民工则不同,这个群体虽然也生活的在农村,但由于受到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变,这个群体大多数并不经常从业农业劳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教育层次的提升,促使青年农民工有着更多的价值追求,在具体的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下内容:
首先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更为明显的冲突。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工作,但在文化根源上更趋向与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在老一辈的农民身上表现的并不突出,因为上一辈的农民工及时是在城市与城市文化的接受也是有限的。但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同,在城市文化的熏陶下,青年农民工较容易的接受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即使是在返乡之后,则会表现出于农村文化格格不入的状态。因为城市文化已经在返乡的青年农民工的价值取向上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返乡青年农民工意识到自身处于一个激烈的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之中,其观念上向往城市文化,但由于受到城市户籍、社会保障等体制的限制,其不可能在城市落户,返乡创业就业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返乡青年农民工在返乡之后发现其观念上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与乡村文化上表现中完全不同的状态,对乡村文化的接受程度在降低,尤其是在与父辈的交流,在对农村社会环境的适应上都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冲突使得返乡青年农民工身上表现出一种文化上取舍的两难状态。
其次是在工作的选择上,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再仅仅局限在实现基本的找工作上,对工作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生存的方式,而对工作有着更为高的追求,对工作的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前景以及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有着更为准确的追求。父辈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劳动收入,因此在工作的选择上大多数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城市人口不愿意从事的行业,同时也兼顾着农村中农业生产的任务,在农忙时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在农闲季节则外出务工,因此在工作的选择上较少的考虑职业、事业发展的前景。返乡的青年农民工则不同,这个群体对工作的需求不仅仅是生存的需求,其在农村中对工作的选择也很少将从事农业生产作为其工作的一个选择,而大多数在农业之外选择从事工商业或是创业,尤其是在创业的选择上,父辈的农民工较少的涉及。在对河南返乡青年农民工的调查中显示,河南返乡青年农民工选择创业的比例较高,由于在城市中接受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对工商业的运行模式熟悉,知道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创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再次在金钱观念上,功利性更加明显。本身农民工在城市进行务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因此对金钱等物质利益的追求可以说是推动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根本动力。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二元差距的存在使得返乡青年农民工在返乡后,对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不满足,农民社会不同于城市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农村是一个费孝通所言的“熟人”社会,这个社会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在血缘关系上功利性的价值要求表现的较为弱,返乡青年公民工由于在农村生活较短,对农村血缘关系的融入程度较低,在物质利益上表现出更加功利性的追求。
最后在社会交往上,返乡青年农民工希望获得更大的社会承认度。返乡青年公民工在城市中接受教育,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在返乡之后,也希望通过创业、就业等形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作为得到别人承认的基础。这种渴求承认的价值取向使得返乡青年农民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通过人际交往的努力在人际关系从构建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关系,更加注重对人际关系的经营,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社会承认。
二、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实现路径
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上特殊性,决定青年农民工在价值实现上不在像父辈那样,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进行创业,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返乡青年农民工群体是大多数经历过较为完整教育,知识教育使得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表现为,创业意愿突出、创业知识基础健全、创业机遇把握能力较强的特色,这些都构成了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基础。
河南城镇化的发展也为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创业提供了条件,城镇化发展提速,对农村社会的改造在不断增强,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了较大的改变。经过在城市工业化生产的熏陶,青年农民工学习到了城市工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技术,以及基础的工业化生产基本运行模式,这些都增强了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创业的意愿。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对农村带动功能的增强,农村社会的基础社会环境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这些为农民工进行创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农村社会已经具备进行创业的条件。 但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不同的是,青年农民工本身的创业能力却是存在不足,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创业能力与其他群体的创业存在不足,首先青年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大多数是在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不同与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同时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也多是倾向与农村特殊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需要关注农村社会特殊的环境,这也对返乡的青年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提出特殊的要求。
创业是实现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其价值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政府而言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创业能力培训中,首先需要河南各级劳动管理部门积极的发展协调作用,建立包括学校、行业协会以及各个社会培训机构在内的创业培训体制,依托完善的培训体制,将各种创业知识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教授给青年农民工。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更加强调,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其创业能力,帮助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其价值。
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同教育、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在价值取向上不同于传统的父辈,对人生价值有着更为高的追求,在返乡之后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追求,将自身在城市所接受的城市工作的技术与经验应用的农村中,实现创业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通过创业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其追求更好物质文明的追求,实现其对事业上追求,也实现其在社会交往上的成功,而对农村社会而言,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创业也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贵成. 价值冲突与精神皈依: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5)
[2] 甄月桥,朱茹华,陈薇,王谦,吴凡. 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冲突分析——以杭州新生代农民工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2)
[3] 许叶萍、石秀印.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4] 栾云云、张广胜. 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分析——基于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 农业经济,2010,(8)
[5] 李虹.论“90后农民工”的自我价值实现[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作者简介:
霍娟娟(1981~ ),河南濮阳人,铁道警察学院助教,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价值实现
河南是我国重要农民工输出大省,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到沿海各地进行务工,成为当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之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制造业遭受影响,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回河南进行创业和二次就业,河南农民工的这种返乡的趋势在近年有迅速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近年河南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东部大量的制造业基地迁入河南,再加上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回到河南进行就业创业。在返乡的农民工群体中,青年农民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大多数接受过完整的高中甚至大专阶段的教育,在农村生活时间较短,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熟悉程度要远远低于父辈的农民工,即使是不外出务工也较少的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不同的特色造就了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同的价值取向,有着有父辈不同价值实现路径。
一、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
价值观念的形成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成长环境以及价值主体在生活中所接受的不同文化影响。青年农民工与父辈的农民工在成长环境上有着巨大不同,父辈的农民工大多数一直生长的在农村的社会环境,较少的接受教育,多数是文盲和小学的文化程度,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及时是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较少与外界社会接触,从文化的根上是根植与农村的,每年都会返回农村进行秋收和过年,因此在价值取向上更趋向与农村的文化价值取向。而当代的青年农民工则不同,这个群体虽然也生活的在农村,但由于受到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变,这个群体大多数并不经常从业农业劳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教育层次的提升,促使青年农民工有着更多的价值追求,在具体的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下内容:
首先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更为明显的冲突。农民工虽然身在城市工作,但在文化根源上更趋向与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在老一辈的农民身上表现的并不突出,因为上一辈的农民工及时是在城市与城市文化的接受也是有限的。但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同,在城市文化的熏陶下,青年农民工较容易的接受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即使是在返乡之后,则会表现出于农村文化格格不入的状态。因为城市文化已经在返乡的青年农民工的价值取向上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返乡青年农民工意识到自身处于一个激烈的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之中,其观念上向往城市文化,但由于受到城市户籍、社会保障等体制的限制,其不可能在城市落户,返乡创业就业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返乡青年农民工在返乡之后发现其观念上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与乡村文化上表现中完全不同的状态,对乡村文化的接受程度在降低,尤其是在与父辈的交流,在对农村社会环境的适应上都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冲突使得返乡青年农民工身上表现出一种文化上取舍的两难状态。
其次是在工作的选择上,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再仅仅局限在实现基本的找工作上,对工作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生存的方式,而对工作有着更为高的追求,对工作的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前景以及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有着更为准确的追求。父辈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劳动收入,因此在工作的选择上大多数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城市人口不愿意从事的行业,同时也兼顾着农村中农业生产的任务,在农忙时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在农闲季节则外出务工,因此在工作的选择上较少的考虑职业、事业发展的前景。返乡的青年农民工则不同,这个群体对工作的需求不仅仅是生存的需求,其在农村中对工作的选择也很少将从事农业生产作为其工作的一个选择,而大多数在农业之外选择从事工商业或是创业,尤其是在创业的选择上,父辈的农民工较少的涉及。在对河南返乡青年农民工的调查中显示,河南返乡青年农民工选择创业的比例较高,由于在城市中接受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对工商业的运行模式熟悉,知道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创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再次在金钱观念上,功利性更加明显。本身农民工在城市进行务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因此对金钱等物质利益的追求可以说是推动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根本动力。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二元差距的存在使得返乡青年农民工在返乡后,对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不满足,农民社会不同于城市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农村是一个费孝通所言的“熟人”社会,这个社会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在血缘关系上功利性的价值要求表现的较为弱,返乡青年公民工由于在农村生活较短,对农村血缘关系的融入程度较低,在物质利益上表现出更加功利性的追求。
最后在社会交往上,返乡青年农民工希望获得更大的社会承认度。返乡青年公民工在城市中接受教育,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在返乡之后,也希望通过创业、就业等形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作为得到别人承认的基础。这种渴求承认的价值取向使得返乡青年农民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通过人际交往的努力在人际关系从构建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关系,更加注重对人际关系的经营,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社会承认。
二、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实现路径
返乡青年农民工价值取向上特殊性,决定青年农民工在价值实现上不在像父辈那样,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进行创业,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返乡青年农民工群体是大多数经历过较为完整教育,知识教育使得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表现为,创业意愿突出、创业知识基础健全、创业机遇把握能力较强的特色,这些都构成了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基础。
河南城镇化的发展也为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创业提供了条件,城镇化发展提速,对农村社会的改造在不断增强,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了较大的改变。经过在城市工业化生产的熏陶,青年农民工学习到了城市工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技术,以及基础的工业化生产基本运行模式,这些都增强了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创业的意愿。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对农村带动功能的增强,农村社会的基础社会环境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这些为农民工进行创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农村社会已经具备进行创业的条件。 但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不同的是,青年农民工本身的创业能力却是存在不足,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创业能力与其他群体的创业存在不足,首先青年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大多数是在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不同与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同时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也多是倾向与农村特殊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需要关注农村社会特殊的环境,这也对返乡的青年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提出特殊的要求。
创业是实现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其价值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政府而言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创业能力培训中,首先需要河南各级劳动管理部门积极的发展协调作用,建立包括学校、行业协会以及各个社会培训机构在内的创业培训体制,依托完善的培训体制,将各种创业知识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教授给青年农民工。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更加强调,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其创业能力,帮助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其价值。
返乡青年农民工不同教育、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在价值取向上不同于传统的父辈,对人生价值有着更为高的追求,在返乡之后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追求,将自身在城市所接受的城市工作的技术与经验应用的农村中,实现创业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通过创业返乡青年农民工实现其追求更好物质文明的追求,实现其对事业上追求,也实现其在社会交往上的成功,而对农村社会而言,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创业也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贵成. 价值冲突与精神皈依: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5)
[2] 甄月桥,朱茹华,陈薇,王谦,吴凡. 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冲突分析——以杭州新生代农民工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2)
[3] 许叶萍、石秀印.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4] 栾云云、张广胜. 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分析——基于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 农业经济,2010,(8)
[5] 李虹.论“90后农民工”的自我价值实现[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作者简介:
霍娟娟(1981~ ),河南濮阳人,铁道警察学院助教,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