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发光技术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高敏发光底物结合脱磁清洗技术及滤镜转换技术的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临床性能。

方法

实验性能验证。验证该检测技术定量检测HBsAg的基本性能,包括重复性、功能灵敏度、线性、准确性,以及HBsAg血清转换检测的敏感性。从2014年10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常规标本中纳入1 007例阴性标本和82例潜在干扰标本,对其特异性进行评估,同时进行阴性"灰区"标本比率的分析;采用高敏化学发光酶免疫法(HISCL)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两种方法检测HBsAg 0.03~2 500 IU/ml范围内的阳性标本259例及弱阳性标本27例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程、Spearman检验、Bland-Altman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HISCL定量分析两个浓度的日间精密度(CV值)分别为1.55%和2.02%,日内精密度(CV值)分别为0.34%和1.34%;功能灵敏度达0.007 IU/ml;在0~2 300 IU/ml范围内线性良好(低浓度:y=3.262x+0.082,r=0.994;高浓度:y=2 303.608x–33.006,r=0.999)。HISCL HBsAg检测系统能准确判断CAP质控品的结果,符合率为100%。HISCL在检测HBsAg血清转换时呈高敏感性。其分析特异性达99.91%;"灰区"样本比率为1.66%。HISCL和Elecsys HBsAg定量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为r=0.995,一致性为LOA:–0.3~0.19 log10 IU/ml。

结论

HISCL HBsAg检测系统具有HBsAg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性能、阴性"灰区"样本比率较低,能满足临床检测线性范围宽和快速检测的要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 537-542)

其他文献
期刊
遗传因素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病例总数的30%,开展分子和遗传检测对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开展的男性不育分子和遗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染色体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基因突变筛查以及精子质量和功能的相关检查,本文就目前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及面临的挑战作一评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511–513)
目的建立多种细胞因子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并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比较其诊断准确性,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天津海河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47例,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组)95例和恶性胸腔积液组(对照组)52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所有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γ-干扰素(IFN-γ)、趋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尿紧张素Ⅱ(U–Ⅱ)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期间入住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96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81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及68名年龄和孕周匹配的正常孕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PDGF–BB、sFlt–1、U–Ⅱ水平
产前诊断技术对出生缺陷的控制至关重要。孕妇外周血生化标志检测的产前筛查、羊水脱落细胞、绒毛、脐血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等技术的成熟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核酸体外扩增、基因测序、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前诊断水平得以大幅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应用迎来了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的新阶段。面对不断更新、日益增多的检测项目,需要客观地评估各项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才能科学地选择与组合各项技术进行产
目的了解孕中期羊水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分子技术应用于临床产前诊断时可能的漏诊风险。方法对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2001至2010年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按21三体高风险、18三体高风险、高龄、不良妊娠史、异常家族史、胎儿超声异常以及其他等7组产前诊断适应证进行染色体异常分布及风险性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当前常用分子技术靶向检测范围对其中的高风险染色体异常分两个组合做进一步分析:21三体、18三体和1
高度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在出生缺陷与遗传病检测领域中得到迅速推广。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特殊性,国内尚缺乏相应的室间质评,但目前很多临床实验室正在或准备开展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及产前诊断工作。本文从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单基因遗传病诊断的难点,探讨与思考该类疾病实验室诊断的质量保证。(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508–510)
目的探讨检测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OAD)患者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上海市东方医院和浦东新区部分老年医院诊断为脑血管病(CVD) 55例、LOAD 61例、2型糖尿病(T2DM)51例、T2DM合并LOAD 37例;以及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C)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IgG亚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集83例台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1例疾病对照组和5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采用抗原特异性ELISA方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IgG)及其IgG亚型阳性率及浓度。采用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及其IgG亚型阳性率
目的探讨影响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邢台市第三医院检验科2014年1至6月住院急诊血常规标本,随机选取5周数据,共904份,记录标本信息包括:测定日期、送到时间、审核时间、标本状态、消耗时间、测定时段、操作者、项目组合、延时因素、血小板计数、30 min处理结果及测定星期。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以上指标先行COX单因素分析,再行逐步COX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