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聆听为主是我国大多数音乐课教授方式的通病,这种教学陋习对于音乐综合素养普遍不足的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降低其学习兴趣,进而使音乐课变得黯淡无光。要改变音乐教育事业这种尴尬的处境,我认为律动教学十分具有参考意义。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肢体的运动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学生的音乐和自身审美等多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体态律动教学与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与身体活动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是经过提炼加工过的动作,是通过动作来展示力量和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进行律动教学?本文试从激发兴趣、鼓励创造、注重评价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初中律动教学有所裨益,切实提升初中生的音乐体验。
【关键词】初中音乐 律动教学 应用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与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与身体活动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是经过提炼加工过的动作,是通过动作来展示力量和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意境。瑞士的达尔克烙兹创立的体态律动学中提到:“身体是一种乐器,可以再现音乐。通过律动,能唤起人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在初中中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进行律动教学?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从“被动律动”变为“主动律动”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音乐作为一门美育学科,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于音乐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对于音乐还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追求,有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兴趣的引导为方向,在律动教学中变“被动律动”为“主动律动”,让学生徜徉于优美的音乐世界中,进而爱上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律动的情境之中,激起他们一起律动的兴趣,进而形成律动动机。有时我让学生自由律动,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时我请同学做“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们一起律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还有我与学生一起参与律动,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同学们都是平等的、和谐相处的,借此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的同学往往不喜欢“动”,特别是男同学,他们认为跳舞是女孩的“专利”,跟男孩子无关,有的要么不跳,有的要么特别生硬,羞涩,施展不开,这给教师们出了一道难题。为了改变他们的看法,在教学中,我发挥作为男教师的“优势”,主动与同学们一起跳、一起动,通过我的示范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改进他们的学习心理。此外,我常常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些舞蹈片段(特别是有男舞蹈演员表演的舞蹈片段),一边欣赏我一边表演,鼓励学生们也一起跳一起舞。有时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一些有律动教学的优秀课例,让学生了解律动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同学们慢慢地提高了认识,改变了看法。他们参与律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主动参与律动,在律动中品尝律动带来的欢乐。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自然律动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提倡的是唤起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自由的创作。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诉求,其创造思维和能力也有所发展,在律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潜能,积极鼓励学生按他们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来表现和创造音乐,提倡自由讨论、小组合作、平等对话,引导每一位学生发表他们的不同见解,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时,我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黄河船夫怎样划船,怎样喊号子,怎样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同学们通过欣赏、讨论、综合所掌握的知识,他们想出了许多划船动作,配合音乐还是像模象样的。此外我还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几段有关《黄河大合唱》视频内容,让学生从视频中人物的划船动作中感受律动的魅力和精彩,借此加深学生对音乐律动提升音乐表现力中的重要作用。
律动教学虽然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每一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足,对音乐的理解也因人而异,要想切实拉近学生和音乐的距离,让学生在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如在小组讨论、创作过程中,我不会闲着站在一角,而是常常会充当一个“顾问”的角色,适时给他们建议或意见,指导他们的创作。在指导中,我注意了既不代替学生思考,又能使学生得到适度的帮助去同化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这一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好容易启发学生相应情绪、联想、想象的乐曲之后,组织学倾听、分析、体验音乐,让学生自己探索、创编出相应的动作。此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表现点,将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相融合,有选择地对学生稍加点拨,从而引申和扩展出新的动作。
如教学歌曲《茉莉花》时,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通过拼茉莉花、说茉莉花、闻茉莉花、唱茉莉花、创茉莉花、演茉莉花、比茉莉花等多个环节让学生感受茉莉花。在创茉莉花中,我让学生分小组用动作表现茉莉花,我观察到他们都用了绕手花的动作,我及时引导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到了用手來绕出茉莉花,但是同学们想想,花的样子有很多种,想想用其他动作表示。”经过我的提醒,有些同学想到了双手握拳、合并就形成了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手指稍为分开的就形成开了一点的茉莉花;手指伸直的就形成了盛开的茉莉花。还有的同学摆动身体、手臂表现微风轻轻吹动的茉莉花。 创造活动给学生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教学的魅力充分彰显,而教师适时的指导,使他们的创造性更充满活力,发展潜力更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既是律动教学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律动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能力远比小学生丰富,通过激发和带动他们的情感智能,既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律动教学的成效也会有较大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完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我注重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情感感受音乐律动的魅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基础不一,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比较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对学生行为的转变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我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显示因人而异的特点,突出因材评价。
运用丰富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学生自信心,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而稳固的平台。在评价中,我不是盲目地追求肯定,而是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给予更多鼓励,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无定法,律动教学的方法因教师素质不同,学生的差异不同,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对音乐、律动反应的差异而各不相同。针对有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律动,有的学生在听完音乐后,往往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动作上等现象,我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给予恰当的分析、示范、启迪、肯定和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提高表现能力,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
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体态律动不仅帮助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授课,而且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鉴赏力。当然,体态律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音乐艺术素养、探索创新能力,以及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方面,都要有较高的水平,需要教师深入钻研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音乐素养,唯此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则平, 廖应文. 高中音樂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中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 律动教学 应用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与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各种与身体活动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是经过提炼加工过的动作,是通过动作来展示力量和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意境。瑞士的达尔克烙兹创立的体态律动学中提到:“身体是一种乐器,可以再现音乐。通过律动,能唤起人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在初中中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进行律动教学?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从“被动律动”变为“主动律动”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音乐作为一门美育学科,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于音乐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对于音乐还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追求,有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兴趣的引导为方向,在律动教学中变“被动律动”为“主动律动”,让学生徜徉于优美的音乐世界中,进而爱上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律动的情境之中,激起他们一起律动的兴趣,进而形成律动动机。有时我让学生自由律动,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时我请同学做“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们一起律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还有我与学生一起参与律动,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同学们都是平等的、和谐相处的,借此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的同学往往不喜欢“动”,特别是男同学,他们认为跳舞是女孩的“专利”,跟男孩子无关,有的要么不跳,有的要么特别生硬,羞涩,施展不开,这给教师们出了一道难题。为了改变他们的看法,在教学中,我发挥作为男教师的“优势”,主动与同学们一起跳、一起动,通过我的示范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改进他们的学习心理。此外,我常常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些舞蹈片段(特别是有男舞蹈演员表演的舞蹈片段),一边欣赏我一边表演,鼓励学生们也一起跳一起舞。有时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一些有律动教学的优秀课例,让学生了解律动的形式。通过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同学们慢慢地提高了认识,改变了看法。他们参与律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也主动参与律动,在律动中品尝律动带来的欢乐。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自然律动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提倡的是唤起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自由的创作。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诉求,其创造思维和能力也有所发展,在律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潜能,积极鼓励学生按他们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来表现和创造音乐,提倡自由讨论、小组合作、平等对话,引导每一位学生发表他们的不同见解,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时,我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黄河船夫怎样划船,怎样喊号子,怎样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同学们通过欣赏、讨论、综合所掌握的知识,他们想出了许多划船动作,配合音乐还是像模象样的。此外我还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几段有关《黄河大合唱》视频内容,让学生从视频中人物的划船动作中感受律动的魅力和精彩,借此加深学生对音乐律动提升音乐表现力中的重要作用。
律动教学虽然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每一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足,对音乐的理解也因人而异,要想切实拉近学生和音乐的距离,让学生在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如在小组讨论、创作过程中,我不会闲着站在一角,而是常常会充当一个“顾问”的角色,适时给他们建议或意见,指导他们的创作。在指导中,我注意了既不代替学生思考,又能使学生得到适度的帮助去同化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这一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好容易启发学生相应情绪、联想、想象的乐曲之后,组织学倾听、分析、体验音乐,让学生自己探索、创编出相应的动作。此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表现点,将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相融合,有选择地对学生稍加点拨,从而引申和扩展出新的动作。
如教学歌曲《茉莉花》时,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通过拼茉莉花、说茉莉花、闻茉莉花、唱茉莉花、创茉莉花、演茉莉花、比茉莉花等多个环节让学生感受茉莉花。在创茉莉花中,我让学生分小组用动作表现茉莉花,我观察到他们都用了绕手花的动作,我及时引导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到了用手來绕出茉莉花,但是同学们想想,花的样子有很多种,想想用其他动作表示。”经过我的提醒,有些同学想到了双手握拳、合并就形成了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手指稍为分开的就形成开了一点的茉莉花;手指伸直的就形成了盛开的茉莉花。还有的同学摆动身体、手臂表现微风轻轻吹动的茉莉花。 创造活动给学生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教学的魅力充分彰显,而教师适时的指导,使他们的创造性更充满活力,发展潜力更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既是律动教学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律动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能力远比小学生丰富,通过激发和带动他们的情感智能,既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律动教学的成效也会有较大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完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我注重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情感感受音乐律动的魅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基础不一,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比较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对学生行为的转变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我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显示因人而异的特点,突出因材评价。
运用丰富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学生自信心,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而稳固的平台。在评价中,我不是盲目地追求肯定,而是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给予更多鼓励,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律动教学打破了传统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无定法,律动教学的方法因教师素质不同,学生的差异不同,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对音乐、律动反应的差异而各不相同。针对有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律动,有的学生在听完音乐后,往往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动作上等现象,我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给予恰当的分析、示范、启迪、肯定和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提高表现能力,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
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体态律动不仅帮助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授课,而且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鉴赏力。当然,体态律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音乐艺术素养、探索创新能力,以及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方面,都要有较高的水平,需要教师深入钻研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音乐素养,唯此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则平, 廖应文. 高中音樂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