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相信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诸如“大学生马加爵丧心病狂地向朝夕相处的同窗举起利刃”,“清华学子刘海洋残酷地把硫酸倒向无辜的黑熊”,“开封大学生过年要钱不成,刀捅父母,砍断父亲脚筋”这一则则消息时,心中一定会像被一把把利刃,深深地刺痛着。这一切让我们再次看到德育教育工作的任重道远。是的,德育教育仅仅靠几节政治课,班会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也是要求语文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下面,笔者浅谈一下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篇目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许多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所涉及的德育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点,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1、在古诗文教学中树立德育榜样
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体现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涵盖许多方面:有强调个人道德与修养的,如《论语》;有论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论述逆境对人成才,国家兴衰的重要性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教读古诗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比较,树起德育的榜样。
教读《论语》,可以让学生与先贤对话,学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还可古今贯穿,与学生讨论今天的一系列毒奶粉,食品添加剂事件。让学生在比较中唤起良知,在今后的人生路中谨记孔子这一榜样,不亦乐乎?在教读时《岳阳楼记》时让学生诵读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感受范仲淹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倾听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的苦难联想到天下人的苦难,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喊,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树起忧国忧民的典范——范仲淹、杜甫。这样的榜样很多,如孝的代表可树李密,忠的代表可树屈原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个缺乏榜样的年代,多一些正能量的解读,是很有必要的。
2、在解读小说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说引人入胜,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它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显示人情世态。可以说,一部小说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读小说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其中宝贵的德育资源。
小说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上课时教师硬贴上去的。要注意方法。如上《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绘声绘色的演读中,学生自然会鄙视菲利普夫妇的势力与市侩,而无需老师多言;还可让学生联系身边生活,深入思考人际关系。可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在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金钱真的是万能的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从积极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人物。如有的学生答: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亲情,怎能抛弃自己的的亲弟弟呢?有的学生狠狠批评了这种金钱至上观。在交流中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在小说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3、在散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散文在初中语文中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实现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重视,把散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结合起来。
教读叙事类散文,可以侧重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经历及其美好品质。如《阿长与山海经》,通过作者追忆与阿长相处的几件事,让读者看到:阿长尽管粗鄙,但是如此的质朴善良热心。“我”也并不因为其粗鄙,只是一个保姆而对她失去敬重与怀念。从阿长与作者的身上,让学生感受到人物身上所闪烁出的人格美的光辉,心灵受到震荡。从而热爱真挚的人性,学会感恩平凡的人。文学作品的濡染,也许比我们一次次空洞的说教更有力。
议论类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层感悟,有对世态人情深刻的洞察并由此获得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教读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思想的睿智,受到哲理的启迪。如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适值“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横加侵略,国民党政府软弱无能,国内悲观论调甚强。国民党御用文人发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之类论调,为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目光洞悉这一切,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振聋发聩。自然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总之,在文本教学中只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就能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文本教学之中。如果语文教师在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德育渗透的目标就可以达成。
二、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舞台。在《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的状况,了解土地浪费,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这样在活动中渗透着浓烈的德育,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在《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收集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方面的诗歌、名人故事、回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失败或善待他人或善于合作的典型事例,进行演讲。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要以怎样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给学生打开一片精神的空间、思想的领域。形成乐观、宽容、合作等良好品格。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受到人生启迪。
三、日记批语体现暖暖德育
日记是学生真实生活的记录,学生会在其中记下自己青春期的各种困惑与烦恼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它和作文不一样。教师更能从中看到学生的实际思想。教师也可以借助日记批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周批改学生的日记,我都要认真写上批语。比如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早恋的倾向,我就会写上“早恋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常常被无情地刺伤”;与同学有矛盾,心中有怨恨,我就会用雨果地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与之共勉;当看到学生在日记中记下对父母的感激,我就会及时的写上“老师为你高兴,因为你懂得感恩了!”……
通过日记的暖暖批语,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心靠得更近,老师通过文字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潜移默化地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有效的德育渗透应深深扎根于语文教学这一沃土之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独特作用,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中。
相信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诸如“大学生马加爵丧心病狂地向朝夕相处的同窗举起利刃”,“清华学子刘海洋残酷地把硫酸倒向无辜的黑熊”,“开封大学生过年要钱不成,刀捅父母,砍断父亲脚筋”这一则则消息时,心中一定会像被一把把利刃,深深地刺痛着。这一切让我们再次看到德育教育工作的任重道远。是的,德育教育仅仅靠几节政治课,班会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也是要求语文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下面,笔者浅谈一下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篇目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许多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所涉及的德育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点,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适时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1、在古诗文教学中树立德育榜样
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体现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涵盖许多方面:有强调个人道德与修养的,如《论语》;有论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论述逆境对人成才,国家兴衰的重要性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教读古诗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比较,树起德育的榜样。
教读《论语》,可以让学生与先贤对话,学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还可古今贯穿,与学生讨论今天的一系列毒奶粉,食品添加剂事件。让学生在比较中唤起良知,在今后的人生路中谨记孔子这一榜样,不亦乐乎?在教读时《岳阳楼记》时让学生诵读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感受范仲淹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倾听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的苦难联想到天下人的苦难,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喊,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树起忧国忧民的典范——范仲淹、杜甫。这样的榜样很多,如孝的代表可树李密,忠的代表可树屈原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个缺乏榜样的年代,多一些正能量的解读,是很有必要的。
2、在解读小说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说引人入胜,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它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显示人情世态。可以说,一部小说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因此,语文教师在教读小说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其中宝贵的德育资源。
小说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上课时教师硬贴上去的。要注意方法。如上《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绘声绘色的演读中,学生自然会鄙视菲利普夫妇的势力与市侩,而无需老师多言;还可让学生联系身边生活,深入思考人际关系。可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在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金钱真的是万能的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从积极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人物。如有的学生答: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亲情,怎能抛弃自己的的亲弟弟呢?有的学生狠狠批评了这种金钱至上观。在交流中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金钱观,亲情观。在小说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3、在散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散文在初中语文中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实现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重视,把散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结合起来。
教读叙事类散文,可以侧重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经历及其美好品质。如《阿长与山海经》,通过作者追忆与阿长相处的几件事,让读者看到:阿长尽管粗鄙,但是如此的质朴善良热心。“我”也并不因为其粗鄙,只是一个保姆而对她失去敬重与怀念。从阿长与作者的身上,让学生感受到人物身上所闪烁出的人格美的光辉,心灵受到震荡。从而热爱真挚的人性,学会感恩平凡的人。文学作品的濡染,也许比我们一次次空洞的说教更有力。
议论类散文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层感悟,有对世态人情深刻的洞察并由此获得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教读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思想的睿智,受到哲理的启迪。如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适值“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横加侵略,国民党政府软弱无能,国内悲观论调甚强。国民党御用文人发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之类论调,为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目光洞悉这一切,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振聋发聩。自然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总之,在文本教学中只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就能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文本教学之中。如果语文教师在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德育渗透的目标就可以达成。
二、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舞台。在《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的状况,了解土地浪费,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这样在活动中渗透着浓烈的德育,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在《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收集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方面的诗歌、名人故事、回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失败或善待他人或善于合作的典型事例,进行演讲。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要以怎样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给学生打开一片精神的空间、思想的领域。形成乐观、宽容、合作等良好品格。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受到人生启迪。
三、日记批语体现暖暖德育
日记是学生真实生活的记录,学生会在其中记下自己青春期的各种困惑与烦恼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它和作文不一样。教师更能从中看到学生的实际思想。教师也可以借助日记批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周批改学生的日记,我都要认真写上批语。比如学生在日记中流露出早恋的倾向,我就会写上“早恋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常常被无情地刺伤”;与同学有矛盾,心中有怨恨,我就会用雨果地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与之共勉;当看到学生在日记中记下对父母的感激,我就会及时的写上“老师为你高兴,因为你懂得感恩了!”……
通过日记的暖暖批语,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心靠得更近,老师通过文字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潜移默化地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有效的德育渗透应深深扎根于语文教学这一沃土之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独特作用,让德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