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中华儿女多奇志”,站在历史的高台回望,犹可见木兰“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还似文成公主“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耳畔而闻得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睹巾帼风采,果然不让须眉,在新时代之下,女性依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回首那段红色历史,不乏巾帼英雄,为国站在了革命前沿。
于黑暗中的先辈们,她们以身为火炬,照亮千万国人迷茫的道路。可谁又知道,她们也曾困顿,也曾迷茫,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封家书,来了解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她是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的结发妻子,她也是一名慷概激昂的革命斗士!她叫杨开慧。
杨开慧出生在中国最黑暗的时期。世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鸦片战争炮火一声巨响,轰醒了醉生梦死的封建王朝,面对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引颈就戮,是多么可悲!可气!漫长的探索救国之路,也从此开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还有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皆以失败告终,军阀混战,世道崩坏,民不聊生,遭到列强欺凌,唯唯诺诺,不堪一击,这就是百年前的中国,黑暗,毫无生机。杨开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成长了起来,深受父亲杨昌济的影响,她自幼就饱读诗书,在外留学期间,也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崇尚自由与解放。
五四运动后,“热爱祖国、积极创新和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后世青年的标杆,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杨开慧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革命道路上,1922年,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从此,她的终身都奉献给了“布尔什维克”,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她把这,奉为“希望的种子”。为乱世见真英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敢于发声,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真理。她成为了毛主席最知心的贤内助,积极投身到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革命斗争中去,去播撒革命的种子,宣扬人民的希冀。她奔走在大街小巷之间,她站在斗争最前沿,振臂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共产党人敢于斗争风骨,这是共产党人不惧艰险的精神。
他最终还是倒下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毛主席领导的工农武装斗争,已成为了诸多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宣扬马克思主义更是历经重重阻碍,他们拿毛主席没办法,就把魔爪伸向了他的妻子——杨开慧。1930年,杨开慧在军阀高额的悬赏下,不幸被捕。在这期间,敌人多次对她实施酷刑,企图从她口中撬出毛主席的行踪,她至死不渝,坚决不向敌人低头。无奈之下,敌人妄图让杨开慧对外宣告她和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以达到诋毁毛主席的目的。不料坚贞的杨开慧,掷地有声的说:“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她倒下时,只有29岁。面对胁迫,她绝不低头,这是革命伉俪最至美的爱情,面对死亡,她大义凛然,这是杨开慧对信仰和真理的矢志不渝,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华丽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生的道德追求。
时隔56年,杨开慧的家书在她的故居中被发现,字字皆情谊,段段是革命,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她和毛主席至臻至尚的爱情讴歌,也能读到她在“五四”思潮影响下,一代新女性的思想光辉。在跨越半个世纪的维度下,这封尘迹斑斑的家书显得尤为珍贵,历久弥新。
“亦余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追寻真理的途中,我们见到了血,也同样看见了光,大道多坎坷,杨开慧就是在证道的路上,看到了光,也牺牲了自己。革命伉俪终究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所有的思念都付诸笔尖。毛主席写下“我失骄杨君失柳”,悲戚之情跃然纸上,但见光明终到来,“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胜利的喜悦泪水,也是对挚爱无限思念的泪水,是多么渴望,这美好的一天,能让你也看到?
闻一多先生曾发出这样的呐喊:“一个我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杨开慧就是无数时代女性的楷模,她的精神,与“五四”精神交相辉映,成为了大海里最灿烂的一颗珍珠。五四运动虽已百年,但五四精神却如薪火相传永远,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值得我辈去学习,去传承。在那段充满了血与泪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生离死别,流离失所了,但是这些都没有打倒我们中国人,相反,这种悲壮情怀所涤荡出了更多积极向上的青年,杨开慧不会是最后一个,更有千万新时代青年男女正奋发而为。
有幸,我们能在和平的年代中追忆前人种种,在历史丰碑上,感念他们的贡献,缅怀他们的精神,她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创新精神。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用属于我们的智慧,与党肩并肩,去开创祖国的新未来。为时代女性,当有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开慧同志虽然倒下了,但是她的精神,却感召着千万女性,以她为榜样,立青云之志,以她为楷模,燃情于岗位之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我们在党的指引下,与时代并进,但先辈们的光辉我们要始终牢记在心,不能忘却,这是我们未来征途中,最为扎实的根,也是我们未来人生中,最为踏实的魂。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紧跟党的步伐,引领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谭方(1990.8.18- ),笔名远山含黛,新晋女作家,中共党员,江苏扬州人。现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主要从事大数据数字經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散文、学术性论文、自由体诗见长。
于黑暗中的先辈们,她们以身为火炬,照亮千万国人迷茫的道路。可谁又知道,她们也曾困顿,也曾迷茫,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封家书,来了解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她是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的结发妻子,她也是一名慷概激昂的革命斗士!她叫杨开慧。
杨开慧出生在中国最黑暗的时期。世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鸦片战争炮火一声巨响,轰醒了醉生梦死的封建王朝,面对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引颈就戮,是多么可悲!可气!漫长的探索救国之路,也从此开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还有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皆以失败告终,军阀混战,世道崩坏,民不聊生,遭到列强欺凌,唯唯诺诺,不堪一击,这就是百年前的中国,黑暗,毫无生机。杨开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成长了起来,深受父亲杨昌济的影响,她自幼就饱读诗书,在外留学期间,也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崇尚自由与解放。
五四运动后,“热爱祖国、积极创新和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后世青年的标杆,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杨开慧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革命道路上,1922年,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从此,她的终身都奉献给了“布尔什维克”,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她把这,奉为“希望的种子”。为乱世见真英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敢于发声,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真理。她成为了毛主席最知心的贤内助,积极投身到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革命斗争中去,去播撒革命的种子,宣扬人民的希冀。她奔走在大街小巷之间,她站在斗争最前沿,振臂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共产党人敢于斗争风骨,这是共产党人不惧艰险的精神。
他最终还是倒下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毛主席领导的工农武装斗争,已成为了诸多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宣扬马克思主义更是历经重重阻碍,他们拿毛主席没办法,就把魔爪伸向了他的妻子——杨开慧。1930年,杨开慧在军阀高额的悬赏下,不幸被捕。在这期间,敌人多次对她实施酷刑,企图从她口中撬出毛主席的行踪,她至死不渝,坚决不向敌人低头。无奈之下,敌人妄图让杨开慧对外宣告她和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以达到诋毁毛主席的目的。不料坚贞的杨开慧,掷地有声的说:“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她倒下时,只有29岁。面对胁迫,她绝不低头,这是革命伉俪最至美的爱情,面对死亡,她大义凛然,这是杨开慧对信仰和真理的矢志不渝,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华丽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生的道德追求。
时隔56年,杨开慧的家书在她的故居中被发现,字字皆情谊,段段是革命,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她和毛主席至臻至尚的爱情讴歌,也能读到她在“五四”思潮影响下,一代新女性的思想光辉。在跨越半个世纪的维度下,这封尘迹斑斑的家书显得尤为珍贵,历久弥新。
“亦余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追寻真理的途中,我们见到了血,也同样看见了光,大道多坎坷,杨开慧就是在证道的路上,看到了光,也牺牲了自己。革命伉俪终究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所有的思念都付诸笔尖。毛主席写下“我失骄杨君失柳”,悲戚之情跃然纸上,但见光明终到来,“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胜利的喜悦泪水,也是对挚爱无限思念的泪水,是多么渴望,这美好的一天,能让你也看到?
闻一多先生曾发出这样的呐喊:“一个我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杨开慧就是无数时代女性的楷模,她的精神,与“五四”精神交相辉映,成为了大海里最灿烂的一颗珍珠。五四运动虽已百年,但五四精神却如薪火相传永远,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值得我辈去学习,去传承。在那段充满了血与泪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生离死别,流离失所了,但是这些都没有打倒我们中国人,相反,这种悲壮情怀所涤荡出了更多积极向上的青年,杨开慧不会是最后一个,更有千万新时代青年男女正奋发而为。
有幸,我们能在和平的年代中追忆前人种种,在历史丰碑上,感念他们的贡献,缅怀他们的精神,她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创新精神。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用属于我们的智慧,与党肩并肩,去开创祖国的新未来。为时代女性,当有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开慧同志虽然倒下了,但是她的精神,却感召着千万女性,以她为榜样,立青云之志,以她为楷模,燃情于岗位之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我们在党的指引下,与时代并进,但先辈们的光辉我们要始终牢记在心,不能忘却,这是我们未来征途中,最为扎实的根,也是我们未来人生中,最为踏实的魂。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紧跟党的步伐,引领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谭方(1990.8.18- ),笔名远山含黛,新晋女作家,中共党员,江苏扬州人。现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主要从事大数据数字經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散文、学术性论文、自由体诗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