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既有主客体因素,又有机制因素,既有认知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因此,要从澄清思想认识、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政课;实效性;因素;对策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既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目前与其他普通高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思政课的教育效果还不尽人意。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公安院校必须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探析
1、思想观念因素。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公安院校领导者或管理者本应对思政课更应重视和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专业技能、轻道德修养,重认定结果、轻发展过程,重形式口号、轻具体保障等认知偏向,导致思政课教学的地位作用与实际效果弱化。
2、客观环境因素。一是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道德失范、诚信危机、信仰危机等消极现象客观存在,给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二是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网络具有的环境虚拟、个性张扬、开放自由等特点,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理想信念带来严重冲击。
3、教师主体因素。一是对思政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少数老师对思政课的作用和地位认识有偏差:要么期望过高,过分夸大思政课的作用;要么妄自菲薄,过分淡化思政课的意义;二是自身执教能力不强。一些教师对思政课畏难自卑,悲观失望,不注重理论研究,忽视教学能力提升。
4、学生客体因素。一是学生主观认知有偏差。公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忽视人文基础,导致一些学生错误认为学好侦查破案、治安管理等专业课才是“主业”,学习思政课是“副课”;二是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的政治理论接受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如果忽视这一事实,采用相同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挫折感、失败感,失去学习思政课的动力。
5、运行机制因素。一是组织机构的缺失。有些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独立的二级机构,出现思政课组织缺乏、管理缺位;二是经费保障不力。公安院校财政经费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制约,有的用于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的经费难以保证,有的院校经费没有单列,无法保障专款专用,挫伤教师积极性。
6、科研能力因素。一是学科专业建设薄弱。公安院校对思政学科专业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少、师资相对紧缺,课程教学失去学科专业的依托;二是科研建设基础薄弱。与其他普通高校、科研组织之间的交流不多、融合有限、合作有度,想靠“外在输血”条件不齐。自身内部科研平台有限、视野受阻、起点较低,想靠“内部挖潜”效果不佳。
二、增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析
1、澄清认识误区,提高重视程度。一是领导要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对公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要把它放到同其他专业课程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来看待,切实加强组织队伍、学科专业等建设;二是任课教师要重视。要真信、真学、真教,坚守思政课教学的“阵地”和“底线”,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2、丰富教学内容,展现公安特色。一是要丰富理论基础。要以超凡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捕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夯实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展现公安特色。要结合公安专业和学生特点,准确恰当地引入如警务改革、警民关系、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等公安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问题,展现公安教育特色,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新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一是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时间和活动空间;二是要加强互动交流,掌握思想动向。要重视课后微博、微信、邮件等互动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流;三是要探究案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4、搭建多种平台,提升队伍素质。一是要建立准入制度,优化队伍结构。要以人才为核心,优化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形成老中青的可持续发展队伍;二是要开展全面培训,提升队伍素质。要定期与不定期的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前沿理论、先进理念、实用教法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强化学科建设,搭建科研平台,培养教研骨干和领军人物,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
5、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考评体系。一是要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在课时安排上,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保证教学课时;在课程编排上,鼓励小班教学,统一教学内容;二是要客观、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思政课教师要在职级职务、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要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要在内容设计上增加运用能力考核,采取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议。
6、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环节。一是要延伸教学范围,构建思想教育网络。即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纳入“大思想教育”范围,构建立体式思想教育网络;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内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重视社会实践,增强教学效果。要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等多种实践形式,实现课内与课外、讲授与体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涛,《关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年07期。
[2]王新,《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李淑文,《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1期。
[4]马建之,《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12期。
[5]黄婷婷,《淺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7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政课;实效性;因素;对策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既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目前与其他普通高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思政课的教育效果还不尽人意。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公安院校必须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探析
1、思想观念因素。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公安院校领导者或管理者本应对思政课更应重视和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专业技能、轻道德修养,重认定结果、轻发展过程,重形式口号、轻具体保障等认知偏向,导致思政课教学的地位作用与实际效果弱化。
2、客观环境因素。一是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道德失范、诚信危机、信仰危机等消极现象客观存在,给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二是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网络具有的环境虚拟、个性张扬、开放自由等特点,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理想信念带来严重冲击。
3、教师主体因素。一是对思政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少数老师对思政课的作用和地位认识有偏差:要么期望过高,过分夸大思政课的作用;要么妄自菲薄,过分淡化思政课的意义;二是自身执教能力不强。一些教师对思政课畏难自卑,悲观失望,不注重理论研究,忽视教学能力提升。
4、学生客体因素。一是学生主观认知有偏差。公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忽视人文基础,导致一些学生错误认为学好侦查破案、治安管理等专业课才是“主业”,学习思政课是“副课”;二是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的政治理论接受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如果忽视这一事实,采用相同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挫折感、失败感,失去学习思政课的动力。
5、运行机制因素。一是组织机构的缺失。有些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独立的二级机构,出现思政课组织缺乏、管理缺位;二是经费保障不力。公安院校财政经费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制约,有的用于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的经费难以保证,有的院校经费没有单列,无法保障专款专用,挫伤教师积极性。
6、科研能力因素。一是学科专业建设薄弱。公安院校对思政学科专业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少、师资相对紧缺,课程教学失去学科专业的依托;二是科研建设基础薄弱。与其他普通高校、科研组织之间的交流不多、融合有限、合作有度,想靠“外在输血”条件不齐。自身内部科研平台有限、视野受阻、起点较低,想靠“内部挖潜”效果不佳。
二、增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析
1、澄清认识误区,提高重视程度。一是领导要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对公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要把它放到同其他专业课程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来看待,切实加强组织队伍、学科专业等建设;二是任课教师要重视。要真信、真学、真教,坚守思政课教学的“阵地”和“底线”,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2、丰富教学内容,展现公安特色。一是要丰富理论基础。要以超凡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捕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夯实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展现公安特色。要结合公安专业和学生特点,准确恰当地引入如警务改革、警民关系、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等公安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问题,展现公安教育特色,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新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一是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时间和活动空间;二是要加强互动交流,掌握思想动向。要重视课后微博、微信、邮件等互动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流;三是要探究案例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4、搭建多种平台,提升队伍素质。一是要建立准入制度,优化队伍结构。要以人才为核心,优化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形成老中青的可持续发展队伍;二是要开展全面培训,提升队伍素质。要定期与不定期的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前沿理论、先进理念、实用教法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强化学科建设,搭建科研平台,培养教研骨干和领军人物,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
5、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考评体系。一是要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在课时安排上,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保证教学课时;在课程编排上,鼓励小班教学,统一教学内容;二是要客观、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思政课教师要在职级职务、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要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要在内容设计上增加运用能力考核,采取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议。
6、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环节。一是要延伸教学范围,构建思想教育网络。即要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纳入“大思想教育”范围,构建立体式思想教育网络;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内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重视社会实践,增强教学效果。要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等多种实践形式,实现课内与课外、讲授与体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涛,《关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年07期。
[2]王新,《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李淑文,《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1期。
[4]马建之,《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12期。
[5]黄婷婷,《淺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