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策的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无论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中还是在阳光体育运的开展中,统计数据都已充分显示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同行、专家、上级领导及全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的,还有来自家长和学生自身的。依据连年来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综合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呈现较为突出的为力量与耐力素质方面。学生近视、肥胖、患病等状况持续增长,体质明显减弱。结合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浅谈一下个人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观点,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 课程改革 终身体育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我在灯明寺中学工作了十几年,感受到经济浪潮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与生命力,感觉到学生身高长了,思想更活跃自主了,但身体素质下降,健康状况堪忧,很多老师颇有同感。
  一、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 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置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二)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響体质健康的发展。
  (三)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再加上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对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学校要加强组织力量,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体育教师应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在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
  (二)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获得健康体质与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干预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自觉行动,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
  (三)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在教学内容上,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组织注意分模块式教学,分男女教学,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贫困地区中学生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文号:GS[2014]GHB018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现今教育理念随着社会潮流发展逐渐改变,初中体育原本作为学生体能锻炼的课程,如今也需要有多元化的发展渠道。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中,学生需要拥有强壮的体魄和振奋的精神,以锻炼其意志的坚定,但是教学过程往往专注于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以各种器械、短跑、长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体育指导,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不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方法的运用范围狭窄,主要适用于准备活动和自由活动中,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游戏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对学生主动性、参与性的激发,更加重视游戏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方式的应用具有新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师应当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设置等原因,中学阶段的女同学对体育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一直呈較低状态,这也成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体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角度出发,探讨提高她们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女生 体育学习 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学
随着融入世界的进程加快,我国逐步加强了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和初中英语教育的重视力度,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局面对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本文将以初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排球的快乐教学是我们中职体育教育中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探讨内容,尤其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和主动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们应从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评价考核等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中职体育排球快乐教学法的落实,促进排球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中职体育 排球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近年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己逐步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现阶段对普通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职业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中学教师 体育教师 专业素质  一、前言  有专家认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教师的素质结构应
为了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赋予小学数学教学新的活力,进行恰当的教学创新.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合适的教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艺术类的体育项目,在我国部分体育学院和高校体育院系相继增设,但由于各个院校的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培养出的体育人才也良莠不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河南省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修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体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在当前社会不断地发展下,我国各个体育高等院校对体育教学方案的制定也越来越大众化,选修与理论课比例加大,田径实践课的比例缩减,导致了跨栏课程教授难度加大。本文将以迁移理论为理论背景,将对田径项目中的短跑与跨栏课程进行大胆的一体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一体化 迁移理论 短跑 跨栏  自
在信息技术引发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反思和重建,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改革模式,数字化微课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