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无论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中还是在阳光体育运的开展中,统计数据都已充分显示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同行、专家、上级领导及全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的,还有来自家长和学生自身的。依据连年来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综合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呈现较为突出的为力量与耐力素质方面。学生近视、肥胖、患病等状况持续增长,体质明显减弱。结合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浅谈一下个人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观点,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 课程改革 终身体育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我在灯明寺中学工作了十几年,感受到经济浪潮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与生命力,感觉到学生身高长了,思想更活跃自主了,但身体素质下降,健康状况堪忧,很多老师颇有同感。
一、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 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置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二)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響体质健康的发展。
(三)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再加上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对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学校要加强组织力量,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体育教师应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在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
(二)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获得健康体质与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干预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自觉行动,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
(三)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在教学内容上,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组织注意分模块式教学,分男女教学,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贫困地区中学生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文号:GS[2014]GHB0185。
摘 要 无论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中还是在阳光体育运的开展中,统计数据都已充分显示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同行、专家、上级领导及全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的,还有来自家长和学生自身的。依据连年来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综合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呈现较为突出的为力量与耐力素质方面。学生近视、肥胖、患病等状况持续增长,体质明显减弱。结合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浅谈一下个人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观点,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 课程改革 终身体育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我在灯明寺中学工作了十几年,感受到经济浪潮带给学校的巨大变化与生命力,感觉到学生身高长了,思想更活跃自主了,但身体素质下降,健康状况堪忧,很多老师颇有同感。
一、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 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置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二)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響体质健康的发展。
(三)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再加上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对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学校要加强组织力量,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体育教师应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在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
(二)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获得健康体质与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干预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自觉行动,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
(三)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在教学内容上,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组织注意分模块式教学,分男女教学,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贫困地区中学生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文号:GS[2014]GHB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