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直以来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的逐渐强大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英语的重视方向也在慢慢的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更注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所以,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能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否恰当地采取有效的听力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指导课堂教学,不但是关系到听力训练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听力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阶段各种各样的英语课,不难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使劲地讲课,学生又是跳又是唱的开始了英语学习。一些实物、图片等教学工具能搬上课堂的都不放过,学生积极性甚高,为了能得到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小学生们手都举酸了,喉咙都喊破了,单词和句子都不在话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小组合作不亦乐乎……整个课堂真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呀!可是一遇到听力,学生的态度就不似先前般积极了,声音也不似先前般洪亮了;短的句子还好说,长的句子就更加含糊不清了;再加上语速的增快,学生们整个就囫囵吞枣了。显然,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我们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对教学现状的思考
英语毕竟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虽然从小学开始就有很多小学生在学英语,英语教师也各显神通,花了很多心思在英语教学上,可一碰上听力,特别到高年级学生真正听懂的又有几个?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呢?
1. 影响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首先源于依赖母语的习惯。课堂上使用中式化英语,即“Chinese-English”。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一部分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不使用英语授课,小学生做英语听力时往往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把汉语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中去,于是就产生了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Chinese-English”,显然,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有意识的把这种负迁移降低到最低限度。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常纠缠在一两个单词上,错过了掌握大意的机会,致使全篇听不懂。当然,也不能否认有时某些关键词的作用,但不能被它们卡住。因为,我们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或其他词组来帮助理解。学生听音时喜欢一边看原文材料一边听录音,觉得这样听得清楚,省时又少力,或是听不懂就翻看原文。单词的音与形、义的分离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之一。
3.教师迁就学生,不注重标准的语音、语调。
部分学生掌握了听力训练所需的词汇量等方面的知识,然而一到听句子或短文时就手足无措。这常常是因为教师怕学生听不懂而故意放慢速度来迁就学生,通常会把一句中每个词都清楚的读出来,但在正常的会话中会出现很多同化、减弱、连音的现象。这对听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为听惯了语速放慢的英语,在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就很难适应,甚至听不懂他们正常语速的英语。
4. 学习条件有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很难,学生只有在学校英语课堂中进行听的技能训练,平时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三)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从基础入手,训练辨音,提高听力。
小学生听力教学属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良好的听力环境的营造,因为只有将学生置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使学生进入听力状态,产生良好的听力教学效果。在英语听力教学开始之前播放音乐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播放英语课文和听力材料,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浓厚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并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听力能力。
虽然小学学生有一定的辨音能力,但部分学生长期形成了音、形、义分离的词汇学习方法。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必须重视其完整性,把好信息储存关。很多学生有这种体验,听的句子很简单(看文字材料并无生字),而且听得很清楚,甚至当时能把句子重复出来,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要过一会儿才能反应过来。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归咎于词汇学习方法的不当。也许有人认为只记词的形、义,即仅眼睛看单词省时省力。事实上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能加强对大脑的刺激,有利于提高记忆活动的效率。记单词应手、眼、耳、舌并用;即眼睛看着手里在写的字,嘴里念出起读音,心里想着(从意义上理解)该词所指的事物或概念,并尽可能将概念与一具体事物或行为相联系,在脑子里显示出视觉形象。这样记单词既快又牢,不仅能保持单词音、形、义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提高在快速听音过程中准确理解奠定基础。
2.坚持运用全英教学,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帮助小学生练习听力,强学生学法指导,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掌握听力的方法,仿地道的英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形成准确的语音和语调。
教学中让学生大声朗读英语,通过听觉、视觉和大脑的相互作用,将单词牢牢地、清晰地印在脑子里。朗读是一种运动记忆,像骑车、唱歌、弹琴一样,一旦被掌握就很难忘记,以至于成为永久性记忆,所以经常练习讲英语是很重要的。据调查发现,听、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听英语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讲英语。因此,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家要经常听录音,并鼓励学生收看“大耳朵、智慧树”等少儿英语节目,模仿那些地道的英语,包括语音、语调、重读、非重读音节及连读等等。这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多层次化的思维理解心理过程。听力教学前,我们应当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听力过程中就显得更为轻松。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必须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单词理解大意。不要一味咬住小问题不放,从而因小失大。在听力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这“四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听力实践的最终目的。
一直以来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的逐渐强大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英语的重视方向也在慢慢的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更注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所以,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能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否恰当地采取有效的听力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指导课堂教学,不但是关系到听力训练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英语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听力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阶段各种各样的英语课,不难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使劲地讲课,学生又是跳又是唱的开始了英语学习。一些实物、图片等教学工具能搬上课堂的都不放过,学生积极性甚高,为了能得到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小学生们手都举酸了,喉咙都喊破了,单词和句子都不在话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小组合作不亦乐乎……整个课堂真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呀!可是一遇到听力,学生的态度就不似先前般积极了,声音也不似先前般洪亮了;短的句子还好说,长的句子就更加含糊不清了;再加上语速的增快,学生们整个就囫囵吞枣了。显然,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我们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对教学现状的思考
英语毕竟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虽然从小学开始就有很多小学生在学英语,英语教师也各显神通,花了很多心思在英语教学上,可一碰上听力,特别到高年级学生真正听懂的又有几个?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呢?
1. 影响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首先源于依赖母语的习惯。课堂上使用中式化英语,即“Chinese-English”。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一部分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不使用英语授课,小学生做英语听力时往往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把汉语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中去,于是就产生了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Chinese-English”,显然,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有意识的把这种负迁移降低到最低限度。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常纠缠在一两个单词上,错过了掌握大意的机会,致使全篇听不懂。当然,也不能否认有时某些关键词的作用,但不能被它们卡住。因为,我们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或其他词组来帮助理解。学生听音时喜欢一边看原文材料一边听录音,觉得这样听得清楚,省时又少力,或是听不懂就翻看原文。单词的音与形、义的分离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之一。
3.教师迁就学生,不注重标准的语音、语调。
部分学生掌握了听力训练所需的词汇量等方面的知识,然而一到听句子或短文时就手足无措。这常常是因为教师怕学生听不懂而故意放慢速度来迁就学生,通常会把一句中每个词都清楚的读出来,但在正常的会话中会出现很多同化、减弱、连音的现象。这对听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为听惯了语速放慢的英语,在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就很难适应,甚至听不懂他们正常语速的英语。
4. 学习条件有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很难,学生只有在学校英语课堂中进行听的技能训练,平时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三)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从基础入手,训练辨音,提高听力。
小学生听力教学属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良好的听力环境的营造,因为只有将学生置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使学生进入听力状态,产生良好的听力教学效果。在英语听力教学开始之前播放音乐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播放英语课文和听力材料,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浓厚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并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听力能力。
虽然小学学生有一定的辨音能力,但部分学生长期形成了音、形、义分离的词汇学习方法。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必须重视其完整性,把好信息储存关。很多学生有这种体验,听的句子很简单(看文字材料并无生字),而且听得很清楚,甚至当时能把句子重复出来,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要过一会儿才能反应过来。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归咎于词汇学习方法的不当。也许有人认为只记词的形、义,即仅眼睛看单词省时省力。事实上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能加强对大脑的刺激,有利于提高记忆活动的效率。记单词应手、眼、耳、舌并用;即眼睛看着手里在写的字,嘴里念出起读音,心里想着(从意义上理解)该词所指的事物或概念,并尽可能将概念与一具体事物或行为相联系,在脑子里显示出视觉形象。这样记单词既快又牢,不仅能保持单词音、形、义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提高在快速听音过程中准确理解奠定基础。
2.坚持运用全英教学,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帮助小学生练习听力,强学生学法指导,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掌握听力的方法,仿地道的英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形成准确的语音和语调。
教学中让学生大声朗读英语,通过听觉、视觉和大脑的相互作用,将单词牢牢地、清晰地印在脑子里。朗读是一种运动记忆,像骑车、唱歌、弹琴一样,一旦被掌握就很难忘记,以至于成为永久性记忆,所以经常练习讲英语是很重要的。据调查发现,听、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听英语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讲英语。因此,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家要经常听录音,并鼓励学生收看“大耳朵、智慧树”等少儿英语节目,模仿那些地道的英语,包括语音、语调、重读、非重读音节及连读等等。这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多层次化的思维理解心理过程。听力教学前,我们应当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听力过程中就显得更为轻松。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必须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单词理解大意。不要一味咬住小问题不放,从而因小失大。在听力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这“四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听力实践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