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都与英语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与碰撞,从近代时期的“洋泾浜”英语到当今的英语热潮席卷中国,汉语和英语为了共存,都做出了妥协和让步。本文透过“洋泾浜”现象,剖析当代汉语纯洁性危机的产生和影响,从而端正对外来语的态度,规范汉语使用,维护汉语纯洁性。
关键词:洋泾浜; 纯洁性; 态度
中图分类号:H3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09-136-003
一、引言
洋泾浜原是黄浦江一条支流的名字,曾是英、法租界的界河。由于洋商华贾经常在其附近做生意,来往周旋免不了要进行交谈,于是当地人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便学来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即洋泾浜英语。它是交际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沟通交流的临时性语言工具,反映了租界华洋杂处的时代特征。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和现实来探索“洋泾浜英语”这一语言现象。就历史层面,本文将就洋泾浜英语不同时期的两种主要形态——广州英语和上海英语进行阐述,介绍其主要成因和语言特征;就现实层面,本文则站在语言学的角度从洋泾浜英语谈起看当今社会汉语纯洁性危机,并谈谈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二、洋泾浜英语的主要成因和基本特征
(一)洋泾浜英语产生的原因
早在1715年,在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口岸城市广州,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洋泾浜英语广州英语。广州英语是广州人为了和西洋人进行商贸交易和往来交流而发明的一种独特的英语变体。1840后至20世纪30年代,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迫于列强威势,把上海辟为商埠,由于上海所具有的独特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五口通商后上海的对外贸易地位很快就超过广州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广州英语也随着贸易迁延至上海区,上海洋泾浜英语逐渐形成。
总的来说,洋泾浜英语的产生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19世纪初,英美是清末时期与清政府进行贸易往来的两个主要国家。在此时中外贸易盛行的情况下,开放的广州和上海自然就为洋泾浜英语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语言和地理环境。
其次,清政府从1723年起实行禁教闭关政策,禁止广州的西洋人教授华人英语,也不许华人向西方人教授汉语,否则以卖国罪论处。开埠以后,当时的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除了政治交流外,最多的应当就属经济往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贸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外国人在语言方面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弱势地位就决定了在语言方面的妥协。
(二)洋泾浜英语的特点
洋泾浜英语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共同特点是一种语言经过当地语言的改造,语法规则大大减少,同时由于词汇数目较少,往往借助曲折迂回的说法来指称事物。下面我们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对洋泾浜英语的特点做概略的总结。
首先,从语音上看,洋泾浜英语主要是一种口头交际语言,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其发音方面与真正的英语有相当的距离。由于说汉语的人把握不住英语词尾塞音轻度爆破的特点,就在其后加上个/?誽/或/i/,在广州英语中,就常将make发成makee,send发成sendee,等等。其次,洋泾浜英语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如上海洋泾浜英语中经常有将/r/发错的例子,如把red读成/led/,把very读成
/veli/,把right读成/lait/等等。
其次,从词汇上看,由于洋泾浜主要用于商业贸易,故词汇量非常有限。广州英语最常用的词汇在400个左右,其中名词最多,占三分之一以上,数词次之,再次是一些常用的动词,形容词很少,而且多与生意有关,副词和介词则基本没有。相比之下,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词汇略多,大约在700左右,词汇的分类也更细,它打破了原来只有简单词汇和短语的格局,提供了较多的表达语式,如简单会话之类。
最后,从语法上看,洋泾浜英语的语法较真正的英语有大量的简化与删改。广州英语没有人称、数、格、时态和语态等语法变化,所有的单词基本上时只有一种形态,各句子成分基本上按照汉语或广州方言的词序来排列。上海英语中,单词的自由形式代替了词尾语有变化的粘着形式,性、数、格、人称一致的语法现象在上海洋泾浜英语中看不到,它的句法结构被最大限度的简化。
中英混合的洋泾浜英语在中国约有200余年的历史。由于社会发生了变化,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已经失去了他们赖以滋生和发展的殖民土壤,无论是早期的广州洋英语,还是后期的上海洋泾浜英语,他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国式的语言思维特点,都是英语汉语结合的产物,也最能体现中国人固有的语言思维习惯。尽管这两种洋泾浜英语已经消失,但是作为中国特有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了解。
三、由洋泾浜看现代汉语纯洁性危机
洋泾浜英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历经百年之久,这种语言现象既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在综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条件下的自然衍生的,人与人为方便交流自觉形成的一套语言规则。尽管存在于上世纪的洋泾浜英语已经消亡,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却面临着与上述现象相类似的汉语纯洁性危机。以校园为例,我们经常能听见类似如下这样的对话:
“Oh my god,今儿这课可真boring啊!”
“是啊,下午没课,要不要去high一下?”
“Great!走!”
这种英汉夹杂的语言现象属于汉英语码混用的典型。所谓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语码混用是指“以一种语码为主、再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1】汉英语码混用,也就是以汉语为主,夹杂一些英语词汇或词组的语言表述。就此现象,我们在校园内及周边进行了一次较具规模性的调查,在随机抽取的1000个被调查者中,约24%的人经常在口语交际中夹杂英文,而只有18%的人从未有过英汉混用的现象,剩余占据主体的58%左右的被调查者偶尔混用。为了调查的普适性,调查对象涉及到各年龄层次,统计结果表明,从未英汉混用的人当中很大程度以中老年人为主,换句话说,在青少年一代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汉英语码混用最突出的表现是在网络语言方面。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表达“新生报到快来注册本校的BBS论坛、“ladies and 乡亲们”、“谁的icon最fashion”。网络的发展加速了英语的传播,同样也加剧了英语等外来语对汉语的冲击,这种现象已逐渐被大众认同,并且渗透到生产生活当中。据我们调查统计,约39%被调查者对网络上的流行语言如:BBS、ATM、CEO、CU(see you)等外来词被大量使用这一现状持赞成态度,约57%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只有剩下的4%认为这种语码现象不应该被提倡。可想而知,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已十分巨大,维护汉语纯洁性迫在眉睫。
认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这里对英语作为外来语对汉语侵蚀现状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类分析,认为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英语外来词的大量涌入
外来词的入侵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汉语本身的句法结构,但其数目之巨大、种类之繁多是造成英汉语码混用的根本原因。外来词涉及的范围甚广,主要可归结到以下几点:
(1)英语外来词对电信、网络用语的渗透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及网络的应用,大量的网络计算机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机”)、软件(software)、电子邮件(E-mail)、因特网(Internet)等等,除此之外,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聊天平台脸谱网(Facebook)和维特(Twitter)的广泛使用,也都打通了外来词大量涌入的渠道。
(2)英语外来词对广告和商业用语的渗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及广告业极为活跃,其中以品牌名称为主,如:卡西欧(Casio),诺基亚(Nokia),索尼(Sony)等;服饰首饰有香奈儿(CHANEL)、路易·威登(LV),迪奥(Dior);除此之外还有品牌车等等,衣食住行均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3)英语外来词对文化娱乐方面的渗透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使文化外来词不断出现,如代沟(generation gap)、白领(white collar)、可口可乐(coco-cola)等。娱乐方式的多种多样使得体育、音乐等领域的外来词不断更新,如保龄球(bowling)、爵士乐(Jazz),以及派对(party)等等。
以上列举的三个方面属于所受影响力较大的领域,当然外来词涉及的范围远不止这些。其实,仅仅外来词本身并没有对汉语造成影响,因为通常来说我们对外来词的引用和使用采用音译和直译的方法。如sofa音译成沙发,shampoo音译成香波,hardware直译为硬件等。音译和直译扩充了汉语的词汇宝库,是一种正向的影响。但除了以上两种对外来词的引用法外,还有诸如拼接法等,它们对汉语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所谓拼接法就是有汉字和英文字母组合的, 如:B超、T恤衫、IC卡等,这种英汉参半的构词法其实是英汉语码混用在词汇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这样造出的汉语词汇不伦不类,不符合汉语规范,却被广泛使用,让人费解。
(二)英文缩略词的与日俱增
汉语面临的另一种威胁是大的英语缩写词的涌入。似乎一夜之间的工夫,缩写词便成群结队地长驱直入汉语系统,如APEC、ATM、CA、CEO、CD等等。就连上厕所的地方, 放着好好的汉字不用,也要换成“WC”。
其实,英文外来词看似一夜间“火”了,中英混杂的表达方式越发喜闻乐见,究其根源,除了政治经济等大坏境的影响外,还和民众的心理动机和英语自身等因素有关。一方面,会讲英语似乎是身份的象征, 在汉语中插上几句英语, 被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者或是海归人士,彼此之间具有认同感和优越感,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 越喜欢在说话中夹杂英语。另一方面,有些英文表达(这里特指英文缩略词的使用)起到言简意赅方便快捷的作用。
四、透过“洋泾浜”端正语言态度
无可否认,英语的大量涌入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语言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洋泾浜”英语的出现也是一种英汉两种语言互相碰撞的结果,那么18世纪初的洋泾浜语言现象和当今的汉语纯洁性危机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一)“洋泾浜”与当代英语热之对比
首先,我们从这两者产生的背景来看,洋泾浜英语产生于中国被英法侵略,沦为英法租界的近代战争时期,而当今的汉语纯洁性危机则出现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经济强国的中国想要融入世界的时期,在以英语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当下,学习英语走向世界成为了大势所趋。
其次,我们从主被动关系来看,两种现象也有很大差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洋泾浜一带成为英法殖民地,英语的使用是占主导地位的,这里的主导并不是指使用人数的多少,而是处于强势地位。经济基础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国人,不得不在交流中模仿英语口语,因而产生了中英夹杂混用的洋泾浜英语;而在世界和平的今天,知识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成为一个国家变强变大的关键因素,要想掌握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懂得这种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主动的,自主的。
最后,我们再来从结果和影响上对比一下两种语言现象。洋泾浜英语无论从语法或语用层面都是碎片化的,是英语对汉语的一种妥协;而在如今,英语已经不再碎片化了,从媒体到产品,从标识到解说,无一不活跃着英语的身影,在日常用语中,当代的年轻人更是表现出对英语的极大的青睐和追捧,相比之下,汉语的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在与英语的共存中呈现出妥协和让步,汉语的纯洁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维护汉语纯洁性的态度及措施
汉语是世界语言中最为独特的语言之一,是几千年来我们应该引以为豪的名族智慧的结晶,如果因为外来语种的使用而造成汉语自身规律的打乱和特点的消失,那将成为中华名族不可挽回的一大损失。 就语言使用而言,英汉夹杂的语言是否真的更有利于沟通交流呢?其实不然,对于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年纪偏大的人来说,许多英文缩略词和英语口头用语是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的,尤其是一些公共场所的标识使用英语,给那些不懂英文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从汉语自身所承载的文化上来说,虽然现在汉文化正在朝着走向世界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在本民族内部的语言都不能保证顺畅的交流,那么又何谈走向世界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种文化,首先必须很好的保证自身的完整性和规律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维护汉语纯洁性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这一点,正是许多人所忽略的。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是名族团结和融合得以巩固的基础,每个流淌着中华血液的人,都应当担负起这一重要使命。
综上所述,维护汉语纯洁性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明确和端正对于英语这一外来语的态度。面对蜂拥而来的外来词,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那么如何维护汉语纯洁性呢?对此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首先是加强和规范汉语的学习,这一点上,教育部门应该予以汉语学习以足够的重视,当今的大学生,许多毕业时已经过了英语专四专八,普通话却远远不达标,古文繁体字更是一窍不通,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汉语的了解掌握程度却还不及对英语,这是教育的悲哀。
其次是加大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总结,规范使用标准,虽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作为语言本身,在一定时期内,其规则和规律应该是具有稳定性的,否则就很难保证其统一性,反过来也就不利于人们交流沟通了。
最后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应该端正对外来语的态度,抵制崇洋媚外的语言心理,树立名族语言的自豪感,以汉语为荣,摒弃崇洋媚外的虚荣心理,把说好、写好、用好汉语作为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无论是近代时期的“洋泾浜”英语,还是当代汉语纯洁性危机的出现,都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交流和碰撞的结果。语言作为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工具,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我们应该予以它足够的重视,对于中华名族的语言——汉语,我们更应如此。端正对外来语的态度,规范对汉语的使用,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汉语的尊严,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捍卫中华名族的尊严。
参考文献:
[1]施光.浅析洋泾浜英语的形成及其特征[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
[2]周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
[3]张秀芝,马巧正.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刘院琴,谢银峰.捍卫汉语言的尊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现象透析[J]2004
[5]文永超.英语缩略语在汉语存在的理据—兼论汉语的纯洁性[J]2012
关键词:洋泾浜; 纯洁性; 态度
中图分类号:H3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09-136-003
一、引言
洋泾浜原是黄浦江一条支流的名字,曾是英、法租界的界河。由于洋商华贾经常在其附近做生意,来往周旋免不了要进行交谈,于是当地人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便学来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即洋泾浜英语。它是交际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沟通交流的临时性语言工具,反映了租界华洋杂处的时代特征。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和现实来探索“洋泾浜英语”这一语言现象。就历史层面,本文将就洋泾浜英语不同时期的两种主要形态——广州英语和上海英语进行阐述,介绍其主要成因和语言特征;就现实层面,本文则站在语言学的角度从洋泾浜英语谈起看当今社会汉语纯洁性危机,并谈谈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二、洋泾浜英语的主要成因和基本特征
(一)洋泾浜英语产生的原因
早在1715年,在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口岸城市广州,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洋泾浜英语广州英语。广州英语是广州人为了和西洋人进行商贸交易和往来交流而发明的一种独特的英语变体。1840后至20世纪30年代,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迫于列强威势,把上海辟为商埠,由于上海所具有的独特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五口通商后上海的对外贸易地位很快就超过广州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广州英语也随着贸易迁延至上海区,上海洋泾浜英语逐渐形成。
总的来说,洋泾浜英语的产生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19世纪初,英美是清末时期与清政府进行贸易往来的两个主要国家。在此时中外贸易盛行的情况下,开放的广州和上海自然就为洋泾浜英语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语言和地理环境。
其次,清政府从1723年起实行禁教闭关政策,禁止广州的西洋人教授华人英语,也不许华人向西方人教授汉语,否则以卖国罪论处。开埠以后,当时的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除了政治交流外,最多的应当就属经济往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贸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外国人在语言方面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弱势地位就决定了在语言方面的妥协。
(二)洋泾浜英语的特点
洋泾浜英语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共同特点是一种语言经过当地语言的改造,语法规则大大减少,同时由于词汇数目较少,往往借助曲折迂回的说法来指称事物。下面我们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对洋泾浜英语的特点做概略的总结。
首先,从语音上看,洋泾浜英语主要是一种口头交际语言,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其发音方面与真正的英语有相当的距离。由于说汉语的人把握不住英语词尾塞音轻度爆破的特点,就在其后加上个/?誽/或/i/,在广州英语中,就常将make发成makee,send发成sendee,等等。其次,洋泾浜英语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如上海洋泾浜英语中经常有将/r/发错的例子,如把red读成/led/,把very读成
/veli/,把right读成/lait/等等。
其次,从词汇上看,由于洋泾浜主要用于商业贸易,故词汇量非常有限。广州英语最常用的词汇在400个左右,其中名词最多,占三分之一以上,数词次之,再次是一些常用的动词,形容词很少,而且多与生意有关,副词和介词则基本没有。相比之下,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词汇略多,大约在700左右,词汇的分类也更细,它打破了原来只有简单词汇和短语的格局,提供了较多的表达语式,如简单会话之类。
最后,从语法上看,洋泾浜英语的语法较真正的英语有大量的简化与删改。广州英语没有人称、数、格、时态和语态等语法变化,所有的单词基本上时只有一种形态,各句子成分基本上按照汉语或广州方言的词序来排列。上海英语中,单词的自由形式代替了词尾语有变化的粘着形式,性、数、格、人称一致的语法现象在上海洋泾浜英语中看不到,它的句法结构被最大限度的简化。
中英混合的洋泾浜英语在中国约有200余年的历史。由于社会发生了变化,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已经失去了他们赖以滋生和发展的殖民土壤,无论是早期的广州洋英语,还是后期的上海洋泾浜英语,他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国式的语言思维特点,都是英语汉语结合的产物,也最能体现中国人固有的语言思维习惯。尽管这两种洋泾浜英语已经消失,但是作为中国特有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了解。
三、由洋泾浜看现代汉语纯洁性危机
洋泾浜英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历经百年之久,这种语言现象既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在综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条件下的自然衍生的,人与人为方便交流自觉形成的一套语言规则。尽管存在于上世纪的洋泾浜英语已经消亡,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却面临着与上述现象相类似的汉语纯洁性危机。以校园为例,我们经常能听见类似如下这样的对话:
“Oh my god,今儿这课可真boring啊!”
“是啊,下午没课,要不要去high一下?”
“Great!走!”
这种英汉夹杂的语言现象属于汉英语码混用的典型。所谓语码,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语码混用是指“以一种语码为主、再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1】汉英语码混用,也就是以汉语为主,夹杂一些英语词汇或词组的语言表述。就此现象,我们在校园内及周边进行了一次较具规模性的调查,在随机抽取的1000个被调查者中,约24%的人经常在口语交际中夹杂英文,而只有18%的人从未有过英汉混用的现象,剩余占据主体的58%左右的被调查者偶尔混用。为了调查的普适性,调查对象涉及到各年龄层次,统计结果表明,从未英汉混用的人当中很大程度以中老年人为主,换句话说,在青少年一代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汉英语码混用最突出的表现是在网络语言方面。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表达“新生报到快来注册本校的BBS论坛、“ladies and 乡亲们”、“谁的icon最fashion”。网络的发展加速了英语的传播,同样也加剧了英语等外来语对汉语的冲击,这种现象已逐渐被大众认同,并且渗透到生产生活当中。据我们调查统计,约39%被调查者对网络上的流行语言如:BBS、ATM、CEO、CU(see you)等外来词被大量使用这一现状持赞成态度,约57%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只有剩下的4%认为这种语码现象不应该被提倡。可想而知,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已十分巨大,维护汉语纯洁性迫在眉睫。
认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这里对英语作为外来语对汉语侵蚀现状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类分析,认为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英语外来词的大量涌入
外来词的入侵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汉语本身的句法结构,但其数目之巨大、种类之繁多是造成英汉语码混用的根本原因。外来词涉及的范围甚广,主要可归结到以下几点:
(1)英语外来词对电信、网络用语的渗透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及网络的应用,大量的网络计算机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机”)、软件(software)、电子邮件(E-mail)、因特网(Internet)等等,除此之外,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聊天平台脸谱网(Facebook)和维特(Twitter)的广泛使用,也都打通了外来词大量涌入的渠道。
(2)英语外来词对广告和商业用语的渗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及广告业极为活跃,其中以品牌名称为主,如:卡西欧(Casio),诺基亚(Nokia),索尼(Sony)等;服饰首饰有香奈儿(CHANEL)、路易·威登(LV),迪奥(Dior);除此之外还有品牌车等等,衣食住行均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3)英语外来词对文化娱乐方面的渗透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使文化外来词不断出现,如代沟(generation gap)、白领(white collar)、可口可乐(coco-cola)等。娱乐方式的多种多样使得体育、音乐等领域的外来词不断更新,如保龄球(bowling)、爵士乐(Jazz),以及派对(party)等等。
以上列举的三个方面属于所受影响力较大的领域,当然外来词涉及的范围远不止这些。其实,仅仅外来词本身并没有对汉语造成影响,因为通常来说我们对外来词的引用和使用采用音译和直译的方法。如sofa音译成沙发,shampoo音译成香波,hardware直译为硬件等。音译和直译扩充了汉语的词汇宝库,是一种正向的影响。但除了以上两种对外来词的引用法外,还有诸如拼接法等,它们对汉语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所谓拼接法就是有汉字和英文字母组合的, 如:B超、T恤衫、IC卡等,这种英汉参半的构词法其实是英汉语码混用在词汇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这样造出的汉语词汇不伦不类,不符合汉语规范,却被广泛使用,让人费解。
(二)英文缩略词的与日俱增
汉语面临的另一种威胁是大的英语缩写词的涌入。似乎一夜之间的工夫,缩写词便成群结队地长驱直入汉语系统,如APEC、ATM、CA、CEO、CD等等。就连上厕所的地方, 放着好好的汉字不用,也要换成“WC”。
其实,英文外来词看似一夜间“火”了,中英混杂的表达方式越发喜闻乐见,究其根源,除了政治经济等大坏境的影响外,还和民众的心理动机和英语自身等因素有关。一方面,会讲英语似乎是身份的象征, 在汉语中插上几句英语, 被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者或是海归人士,彼此之间具有认同感和优越感,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 越喜欢在说话中夹杂英语。另一方面,有些英文表达(这里特指英文缩略词的使用)起到言简意赅方便快捷的作用。
四、透过“洋泾浜”端正语言态度
无可否认,英语的大量涌入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语言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洋泾浜”英语的出现也是一种英汉两种语言互相碰撞的结果,那么18世纪初的洋泾浜语言现象和当今的汉语纯洁性危机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一)“洋泾浜”与当代英语热之对比
首先,我们从这两者产生的背景来看,洋泾浜英语产生于中国被英法侵略,沦为英法租界的近代战争时期,而当今的汉语纯洁性危机则出现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经济强国的中国想要融入世界的时期,在以英语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当下,学习英语走向世界成为了大势所趋。
其次,我们从主被动关系来看,两种现象也有很大差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洋泾浜一带成为英法殖民地,英语的使用是占主导地位的,这里的主导并不是指使用人数的多少,而是处于强势地位。经济基础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国人,不得不在交流中模仿英语口语,因而产生了中英夹杂混用的洋泾浜英语;而在世界和平的今天,知识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成为一个国家变强变大的关键因素,要想掌握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懂得这种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主动的,自主的。
最后,我们再来从结果和影响上对比一下两种语言现象。洋泾浜英语无论从语法或语用层面都是碎片化的,是英语对汉语的一种妥协;而在如今,英语已经不再碎片化了,从媒体到产品,从标识到解说,无一不活跃着英语的身影,在日常用语中,当代的年轻人更是表现出对英语的极大的青睐和追捧,相比之下,汉语的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在与英语的共存中呈现出妥协和让步,汉语的纯洁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维护汉语纯洁性的态度及措施
汉语是世界语言中最为独特的语言之一,是几千年来我们应该引以为豪的名族智慧的结晶,如果因为外来语种的使用而造成汉语自身规律的打乱和特点的消失,那将成为中华名族不可挽回的一大损失。 就语言使用而言,英汉夹杂的语言是否真的更有利于沟通交流呢?其实不然,对于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年纪偏大的人来说,许多英文缩略词和英语口头用语是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的,尤其是一些公共场所的标识使用英语,给那些不懂英文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从汉语自身所承载的文化上来说,虽然现在汉文化正在朝着走向世界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在本民族内部的语言都不能保证顺畅的交流,那么又何谈走向世界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种文化,首先必须很好的保证自身的完整性和规律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维护汉语纯洁性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这一点,正是许多人所忽略的。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是名族团结和融合得以巩固的基础,每个流淌着中华血液的人,都应当担负起这一重要使命。
综上所述,维护汉语纯洁性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明确和端正对于英语这一外来语的态度。面对蜂拥而来的外来词,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那么如何维护汉语纯洁性呢?对此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首先是加强和规范汉语的学习,这一点上,教育部门应该予以汉语学习以足够的重视,当今的大学生,许多毕业时已经过了英语专四专八,普通话却远远不达标,古文繁体字更是一窍不通,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汉语的了解掌握程度却还不及对英语,这是教育的悲哀。
其次是加大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总结,规范使用标准,虽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但作为语言本身,在一定时期内,其规则和规律应该是具有稳定性的,否则就很难保证其统一性,反过来也就不利于人们交流沟通了。
最后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应该端正对外来语的态度,抵制崇洋媚外的语言心理,树立名族语言的自豪感,以汉语为荣,摒弃崇洋媚外的虚荣心理,把说好、写好、用好汉语作为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无论是近代时期的“洋泾浜”英语,还是当代汉语纯洁性危机的出现,都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交流和碰撞的结果。语言作为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工具,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我们应该予以它足够的重视,对于中华名族的语言——汉语,我们更应如此。端正对外来语的态度,规范对汉语的使用,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汉语的尊严,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捍卫中华名族的尊严。
参考文献:
[1]施光.浅析洋泾浜英语的形成及其特征[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
[2]周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
[3]张秀芝,马巧正.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刘院琴,谢银峰.捍卫汉语言的尊严—外来语种侵蚀汉语言现象透析[J]2004
[5]文永超.英语缩略语在汉语存在的理据—兼论汉语的纯洁性[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