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纲要》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的范畴内,强调了对儿童审美感受的引导。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使人从自然的人变为审美创造的人。这是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孩子,孩子对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等多种形式的美表现出由衷的喜爱,对美的敏感性得到了发展,使幼儿具备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增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融美; 教学渗美; 生活蕴美; 活动创美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96-002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而艺术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今天,我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对《纲要》中关于艺术审美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一、实践“环境融美”,强调审美感受,增进幼儿审美情感
《新纲要》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的范畴内,强调了对儿童审美感受的引导。从儿童的活动看,儿童的感受是用多通道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常常用身体感觉来对应于外在审美对象的结构和自己内在的情感结构。最直接的感觉是视觉。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条件,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所以教师不仅应对儿童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为孩子创设具有艺术美的环境是开启美的心灵的重要途径。
策略一:以环境融美,增进幼儿审美情感。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健康、丰富、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以满足幼儿艺术审美的需要。我们在走廊、楼梯、过道、教室外墙饰等都精心挑选布置各种风格的艺术品、名画、中国剪纸及幼儿美术作品等美好的形象,直接刺激幼儿视觉,在美的环境中幼儿情绪饱满,情感丰富。
策略二:重视室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们边实施边操作边讨论布置,再经过老师的艺术加工,一幅幅丰富多样的、师幼共同参与的充满艺术美感的主题墙饰便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这时儿童的躯体不是单纯的物,它是一种“人体-主体”,是他们精神的、具体把握世界的身心统一体。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身心统一体”是他们产生审美感受的开端,也是开启儿童审美情感的基础。美丽的环境,启迪了智慧,伸展了天性,他们的审美情操也得以萌发。
二、实践“教学渗美”,发挥美育整合功能,提高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味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习得,很少把它和各领域活动联系起来,即便在综合主题教育中也只能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新《纲要》中要求“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而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由于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性,它的情感渗透性,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的,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以优秀的文学音乐作品唤醒幼儿内在的美感,文学作品能帮助幼儿发现美。
策略一:在日常生活中用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熏陶。开展日常生活中的文学活动,使儿童经常处在有意无意地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中,如墙饰布置中用故事和诗歌,听觉背景中出现故事或诗歌,虽然从未正面注意过,却已无意识地渗入大脑。组织每日一听,利用每天餐前、睡前、离园前后让幼儿欣赏著名的童话故事,优美的儿童散文、诗歌等,让幼儿在比较自由和放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从而达到艺术熏陶,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策略二: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整合,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艺术是相通的,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艺术的整合也就是挖掘出音乐、美术、语言等学科中存在的共同的艺术因素,并将它们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巧妙沟通、有机联系,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用流畅的、优美的、舒缓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性质的感受。当幼儿知道这是描写春天主题的乐曲时,他们很快抓住主题进行联想,首先用躯体动作来扮演春天的动植物,表达对乐曲的感受,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联想,有的说:“小芽儿从泥土里冒出来了。”有的说:“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有的说:“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花衣裙在花丛中跳舞呢!”在综合活动《桃花瓣儿》中,通过欣赏音乐、配画的童话故事,让音乐、画面和语言一起把幼儿带进童话的意境中,引起幼儿感受、理解、再造想象的心理过程,产生了一种与实物观察中绝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再如综合活动《小蜘蛛的网》,通过欣赏故事、看动画,感受风魔的情绪变化程度,并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最后配上与故事较吻合的音乐,这样加快了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总之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将美育、艺术渗透在幼儿园各个课程中,让幼儿在融入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享受到了无穷的审美乐趣,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策略三: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蕴美。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世界上许多优美的音乐,特别是优美的钢琴曲,曾陶醉了世界多少人的耳朵,陶冶了多少人的情操。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每天与这些优美的音乐亲密接触,让孩子每天都沐浴在美的氛围中。每天早晨迎接孩子的是优美、欢快、活泼的“园歌”——成长的摇篮:张张笑脸像花儿一样好看,阵阵歌声像铃儿一样震天……梁幼!你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摇篮!许多孩子走在校园里都会跟着哼唱这熟悉的旋律,开始了他们快乐的一天。
三、实践“生活蕴美”,塑造幼儿完美人格,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生活是美好的,在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在美的生活中,孩子们愉快和谐地生活着,这为塑造幼儿完美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氛围,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满足孩子的需要,有利于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的充分发展。
策略一:为孩子创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位孩子,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每天早晨来园老师用笑脸迎接每个孩子,并辅以躯体接触(摸一下头,拉一下手,拥抱一下等),让每个孩子的一天,从微笑、关爱开始,从美开始。孩子有了不开心的事老师会蹲下来悉心询问,及时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游戏中老师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理发店、出租车、娃娃家、大舞台到处有老师和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孩子和老师在这样美好的其乐融融的幼儿园大家庭里生活的快乐、幸福。此外,关注孩子的需要,包括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当孩子缺乏信心不敢在集体面前展现自我时,他需要的是信任和鼓励;当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整天玩积木时,他需要的是引导和督促;当能力弱的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时,他需要的是“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当能力强的孩子有了成绩时,他需要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给他指明新的努力目标,激励他不断向前。 策略二:为孩子们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家”。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个温馨、美丽的娃娃家,充满艺术气息的表演区,具有隐蔽性的秘密谈心小天地……孩子们在充满生活气息、宽松和谐的区角中尽情感受着美、表现着美、诠释着美。从审美活动本身来看,审美过程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
策略三: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生活美劳室。从美劳室的壁挂到一碗一盆,都经过我们集体策划决定的。一走进美劳室,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家的温馨,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里做做、吃吃、玩玩,将是一种无尽的享受,他们的创造性和对美的感受将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发挥。
四、实践“活动创美”,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老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儿童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他们年龄小,认识不完整,常常会毫不费力地把局部的、不同特征的属性的事物杂乱地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形象。他们依靠直觉行动、瞬间的和虚幻的感觉表现生命,因而比平常人更能接近意象、隐喻。
策略一:开展丰富的主题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开启幼儿智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具有操作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在主题“沙石土”中,一枚枚普通的鹅卵石经过孩子们的构思、创作,变成了美丽的艺术作品和有趣的玩具;单色的细沙经老师精心染色后,再由幼儿创作成一幅幅精美的沙画。
策略二:开展形象生动的艺术审美活动,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艺术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艺术是形象语言,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艺术的形象性特征便天造地设地是年幼儿童自我的最佳方式。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理解线条的“流畅性”,让幼儿“用给小弹珠到有颜色的水中洗个澡,然后让他在白纸上做游戏”的趣味美术活动,来引领幼儿逐渐进入艺术殿堂,逐渐学习用线条来表现事物。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来自于人的创造,注意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亲自去组装、探索,通过做和玩,来真实地反映他们向往的“现实生活”,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感、愿望,在相互观摩评价中共享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审美和创造能力。
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使人从自然的人变为审美创造的人。这是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孩子,孩子们对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等多种形式的美表现出由衷的喜爱,对美的敏感性得到了发展,使幼儿具备了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我深信:“环境融美”“教学渗美”“生活蕴美”“活动创美”这一以美育人的理念,将会增强孩子艺术审美感受,开启孩子美好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孩子更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因此我们将最美的教育带给了最可爱的孩子。
关键词:环境融美; 教学渗美; 生活蕴美; 活动创美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96-002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而艺术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今天,我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对《纲要》中关于艺术审美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一、实践“环境融美”,强调审美感受,增进幼儿审美情感
《新纲要》把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的范畴内,强调了对儿童审美感受的引导。从儿童的活动看,儿童的感受是用多通道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常常用身体感觉来对应于外在审美对象的结构和自己内在的情感结构。最直接的感觉是视觉。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条件,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所以教师不仅应对儿童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为孩子创设具有艺术美的环境是开启美的心灵的重要途径。
策略一:以环境融美,增进幼儿审美情感。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健康、丰富、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以满足幼儿艺术审美的需要。我们在走廊、楼梯、过道、教室外墙饰等都精心挑选布置各种风格的艺术品、名画、中国剪纸及幼儿美术作品等美好的形象,直接刺激幼儿视觉,在美的环境中幼儿情绪饱满,情感丰富。
策略二:重视室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们边实施边操作边讨论布置,再经过老师的艺术加工,一幅幅丰富多样的、师幼共同参与的充满艺术美感的主题墙饰便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这时儿童的躯体不是单纯的物,它是一种“人体-主体”,是他们精神的、具体把握世界的身心统一体。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身心统一体”是他们产生审美感受的开端,也是开启儿童审美情感的基础。美丽的环境,启迪了智慧,伸展了天性,他们的审美情操也得以萌发。
二、实践“教学渗美”,发挥美育整合功能,提高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味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习得,很少把它和各领域活动联系起来,即便在综合主题教育中也只能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新《纲要》中要求“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而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由于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性,它的情感渗透性,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的,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以优秀的文学音乐作品唤醒幼儿内在的美感,文学作品能帮助幼儿发现美。
策略一:在日常生活中用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熏陶。开展日常生活中的文学活动,使儿童经常处在有意无意地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中,如墙饰布置中用故事和诗歌,听觉背景中出现故事或诗歌,虽然从未正面注意过,却已无意识地渗入大脑。组织每日一听,利用每天餐前、睡前、离园前后让幼儿欣赏著名的童话故事,优美的儿童散文、诗歌等,让幼儿在比较自由和放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从而达到艺术熏陶,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策略二: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整合,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艺术是相通的,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艺术的整合也就是挖掘出音乐、美术、语言等学科中存在的共同的艺术因素,并将它们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巧妙沟通、有机联系,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用流畅的、优美的、舒缓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性质的感受。当幼儿知道这是描写春天主题的乐曲时,他们很快抓住主题进行联想,首先用躯体动作来扮演春天的动植物,表达对乐曲的感受,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联想,有的说:“小芽儿从泥土里冒出来了。”有的说:“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有的说:“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花衣裙在花丛中跳舞呢!”在综合活动《桃花瓣儿》中,通过欣赏音乐、配画的童话故事,让音乐、画面和语言一起把幼儿带进童话的意境中,引起幼儿感受、理解、再造想象的心理过程,产生了一种与实物观察中绝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再如综合活动《小蜘蛛的网》,通过欣赏故事、看动画,感受风魔的情绪变化程度,并用相应的词语来表达,最后配上与故事较吻合的音乐,这样加快了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总之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将美育、艺术渗透在幼儿园各个课程中,让幼儿在融入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享受到了无穷的审美乐趣,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策略三: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蕴美。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世界上许多优美的音乐,特别是优美的钢琴曲,曾陶醉了世界多少人的耳朵,陶冶了多少人的情操。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每天与这些优美的音乐亲密接触,让孩子每天都沐浴在美的氛围中。每天早晨迎接孩子的是优美、欢快、活泼的“园歌”——成长的摇篮:张张笑脸像花儿一样好看,阵阵歌声像铃儿一样震天……梁幼!你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摇篮!许多孩子走在校园里都会跟着哼唱这熟悉的旋律,开始了他们快乐的一天。
三、实践“生活蕴美”,塑造幼儿完美人格,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生活是美好的,在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在美的生活中,孩子们愉快和谐地生活着,这为塑造幼儿完美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氛围,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满足孩子的需要,有利于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的充分发展。
策略一:为孩子创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位孩子,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每天早晨来园老师用笑脸迎接每个孩子,并辅以躯体接触(摸一下头,拉一下手,拥抱一下等),让每个孩子的一天,从微笑、关爱开始,从美开始。孩子有了不开心的事老师会蹲下来悉心询问,及时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游戏中老师又是孩子的合作伙伴,理发店、出租车、娃娃家、大舞台到处有老师和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孩子和老师在这样美好的其乐融融的幼儿园大家庭里生活的快乐、幸福。此外,关注孩子的需要,包括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当孩子缺乏信心不敢在集体面前展现自我时,他需要的是信任和鼓励;当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整天玩积木时,他需要的是引导和督促;当能力弱的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时,他需要的是“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当能力强的孩子有了成绩时,他需要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给他指明新的努力目标,激励他不断向前。 策略二:为孩子们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家”。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个温馨、美丽的娃娃家,充满艺术气息的表演区,具有隐蔽性的秘密谈心小天地……孩子们在充满生活气息、宽松和谐的区角中尽情感受着美、表现着美、诠释着美。从审美活动本身来看,审美过程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
策略三: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生活美劳室。从美劳室的壁挂到一碗一盆,都经过我们集体策划决定的。一走进美劳室,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家的温馨,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里做做、吃吃、玩玩,将是一种无尽的享受,他们的创造性和对美的感受将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发挥。
四、实践“活动创美”,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老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儿童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他们年龄小,认识不完整,常常会毫不费力地把局部的、不同特征的属性的事物杂乱地融合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形象。他们依靠直觉行动、瞬间的和虚幻的感觉表现生命,因而比平常人更能接近意象、隐喻。
策略一:开展丰富的主题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开启幼儿智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具有操作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在主题“沙石土”中,一枚枚普通的鹅卵石经过孩子们的构思、创作,变成了美丽的艺术作品和有趣的玩具;单色的细沙经老师精心染色后,再由幼儿创作成一幅幅精美的沙画。
策略二:开展形象生动的艺术审美活动,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艺术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艺术是形象语言,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艺术的形象性特征便天造地设地是年幼儿童自我的最佳方式。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理解线条的“流畅性”,让幼儿“用给小弹珠到有颜色的水中洗个澡,然后让他在白纸上做游戏”的趣味美术活动,来引领幼儿逐渐进入艺术殿堂,逐渐学习用线条来表现事物。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来自于人的创造,注意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亲自去组装、探索,通过做和玩,来真实地反映他们向往的“现实生活”,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感、愿望,在相互观摩评价中共享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审美和创造能力。
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使人从自然的人变为审美创造的人。这是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孩子,孩子们对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等多种形式的美表现出由衷的喜爱,对美的敏感性得到了发展,使幼儿具备了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我深信:“环境融美”“教学渗美”“生活蕴美”“活动创美”这一以美育人的理念,将会增强孩子艺术审美感受,开启孩子美好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孩子更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因此我们将最美的教育带给了最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