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的8点建议等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的8点建议
  李 经
  
  监测强调的是“自我”,意思是检测要自己做,不要靠别人。只要有能力。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必依靠。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
  检查强调的是“定期”,依照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疾病的监测与检查必须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有些检查需要天天做或随时做.有的检查需要2~3个月做一次,有的检查需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每种检查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1.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00~7:00的血糖)
  笔者认为,“空腹血糖”一词在血糖监测概念中不应再用,因为患者为了测“空腹血糖”早上不吃饭,不用降糖药,到医院8:00以后,甚至九、十点钟才能抽血化验,确实是空着腹做血糖化验。然而,这所谓的“空腹血糖”与正常生活时的空腹血糖完全不一样,血糖往往很高,不能体现平时真正的状态,完全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所以在正规的血糖监测中,应将早晨6:00~7:00没吃饭时所测血糖称作“早餐前血糖”。所以,对于“空腹血糖”来说必须有时间的概念。
  
  2.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
  餐前血糖一般体现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说明降糖药的作用时间较长。如果降糖药的作用时间短,也许餐后2~3小时的血糖最低,到了下顿餐前会升高,此时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3.夜间血糖
  如果早餐前血糖高,需要确定是夜间血糖一直高,还是夜间血糖控制得不错,只是凌晨时才高的(黎明现象)。因为针对这两种情况的治疗手段不一样,所以有必要进行鉴别。故可以自行监测夜间血糖,比如0:00、2:00、4:00、6:00的血糖。
  
  4.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日、晚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1小时往往是血糖最高的时候,也是最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时候,胰岛素会使血糖降下来;到了餐后2小时,正常人血糖一般恢复到空腹水平,至少应降到7.8mmol/L以下。有糖耐量低减(IGT)或糖尿病的人餐后2小时血糖肯定达不到这个水平。经过治疗是否能达到这个水平,体现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如果没有经过任何治疗,餐后2小时血糖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
  注意事项:
  ①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不是从吃完饭算时间。
  ②为体现治疗的效果,故验血日吃饭、运动、用药等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③正规的餐后血糖监测应于三餐后都要监测,不能只做某一餐后的血糖,因为每餐后的血糖变化都不一样,某餐后的血糖代表不了其他餐后的血糖。
  
  5.餐后0.5~1小时血糖
  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等,血糖可能升高得很快,故需要及时测进食这些食物后短时间的血糖,比如餐后0.5小时的血糖。
  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物或吃一般水果(像苹果、梨、桔子等)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6.随机血糖
  很多特殊情况对患者血糖的影响非常大又非常敏感,比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剧烈运动、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血糖都会明显波动。捕捉特殊情况对患者的血糖是否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是调整生活的依据,也是临时调整治疗的依据。
  应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发生低血糖后,身体中很多升血糖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而且会大大高出平时水平(称“索莫基反应”)。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如果测晚了,可能出现血糖正常或高血糖,此时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持续的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治疗完全相反。不测血糖,治疗的更改将无所依据。
  
  7.血糖测试频率及注意事项
  ①磁是用口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当血糖未达标时,每周需至少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
  ②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胜规测一天7次血糖。
  ③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1~2周必须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因胰岛素剂量或种类的调整需依据一天7次血糖的结果甚至更多次的结果,一天4次的血糖结果不够全面。
  ④只测“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或早餐后2小时血糖),是不全面的,应当纠正。
  ⑤医院门诊只能测早餐后2小时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其他血糖的测试是满足不了的,需患者在家自己测试,故每位糖尿病患者必须自备一台血糖仪,并且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如果一家有两位糖尿病患者则需两台血糖仪,出门在外可按时测血糖,也可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如果血糖仪未随身带,当出现特殊情况后回家再测,是捕捉不到当时血糖的真实情况的。
  
  8.血糖试纸要在4个月内用完
  有部分自己在家测血糖的患者,血糖监测没那么勤,有时一瓶试纸能用上半年甚至是一年。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血糖试纸开瓶后,保质期只有4个月,一定要在4个月内用完。影响,过冷、过热、过潮的环境和试纸被污染,都会影响血糖检测的准确度。
  另外,从试纸瓶中取试纸时,不能将试纸全部倒出,必须将剩余试纸保留在原装的试纸瓶里,取完试纸后,马上密闭瓶盖,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保存。还要定期用标准试纸条和质量控制溶液进行测试,来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
  (编辑/李景仁)
  
  血糖监测四问
  王建华
  
  一.血糖监测适合于哪些人?
  监测血糖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掌握病情、指导用药。所以,糖尿病患者均应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药物调整初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应用胰岛素泵、糖尿病妇女妊娠期间、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平时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更应加强血糖的监测。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检测次数。
  
  二.测血糖当天用降糖药吗?
  答案是肯定的。为了保证对血糖的平稳控制,糖尿病患者在进餐时间和用药间隔上均应相对固定,否则将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及病情反复,因此,要尽可能避免因抽血化验对正常进餐及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自己备有血糖仪的患者来讲,早晨空腹测血糖的时间可以自行学握,但不应因测血糖而影响当天的用药和进餐。门诊病人则不然。因为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病人,晚餐前的胰岛素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到次日清晨六七点钟,故上午的胰岛素应在7:00之前注射,而医院门诊的采血时间多在8:30以后,倘若病人到医院去化验空腹血糖,势必使病人无法按规定时间注射胰岛素。由于早晨升血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头天晚上注射的胰岛素药效持续时间已过,故病人血糖可能会比平常高。如果抽血的时间太迟(超过10:00),空腹时间过长,血糖也可能比平日偏低。而化验空腹血糖,必须要在早餐前采血,如病人平时在早上7:00注射胰岛素,则必须在早上7:00之前采血。倘若去门诊看病,采血时间上保证不了。建议患者早晨在家正常治疗及进餐,然后去医院测餐后2小时血糖,这样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而且能更好地反映进餐量及服药量是否合适。
  对于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化验空腹血糖时若采血时间偏晚,使得早晨的药和中午的药相隔太近,此时应酌情减少中午的药量,以免因两次药物作用叠加造成低血糖。
  
  三.多长时间监测一次血糖为宜?
  血糖监测的频率因人而异。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可以每周检测一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药物调整初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3天检测一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至少每天测4次(空腹、中餐前半小时、晚餐前半小时、睡前);使用胰岛素泵、平时血糖波动大、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应于早晨空腹、餐前半小时、餐后2小时和睡前7次测定血糖,以调整胰岛素;夜间有出冷汗、心慌、饥饿感者或早晨血糖始终控制不好的病人还应检测午夜血糖以便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以及时调整药物。
  
  四.末梢血与静脉血测得的血糖结果为何存在差异?
  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包括红细胞和血浆)的血糖,而病人在医院化验室抽血测的是静脉血浆的血糖,由于血浆滤去了含糖少的红细胞,所以,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浆的血糖值通常比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高10%左右。进食后,由于胃肠道吸收的糖首先进入动脉,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进行代谢后再回到静脉系统,因此,毛细血管内的全血血糖浓度要高于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但由于化验室測的是不含红细胞的静脉血浆血糖,故两者相抵,用血糖仪测得的餐后血糖值与同时抽血测得的餐后静脉血浆血糖值结果大致相当。
  (编辑/李景仁)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少、边、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家住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05年8月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我被查出了糖尿病,后到遵义医学院住院治疗时,确定为1型糖尿病。2006年11月,我申请加入《糖尿病之友》俱乐部,次月被批准。收到证书时,我非常高兴,感觉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明灯。在困境中,有单位、医院和《糖尿病之友》俱乐部对我的关心和关注,一方面我深受感动,另_方面也激发了我与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关
期刊
我今年78岁,患糖尿病18年。在“糖协”科普教育讲座、媒体和专家、医生的全方位教育下,我一直坚持自我监测和管理。多年来,我的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0mmol/L以下),精神饱满,身心健康,许多病友都向我“取经”,我的体会是:    1.在思想上要牢记:“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做到四点:“多懂点、少吃点、多动点、放松点”。    
期刊
创刊2002    2002年1月出版的《糖尿病之友》杂志,我们称之为创刊号,这也成为我们的一个标志性日期。原历史,这并不是我们出版的第一期杂志。在正式创刊前的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就进入了出刊的准备期,并先后于2001年8月和11月推出了试刊(1)和试刊(2),免费发放了10万册,以获得读者的反馈,事实上,当时读者的态度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在总结两期试刊的经验与分析反馈的基础上,2002年1
期刊
时光荏苒,《糖尿病之友》已经创刊五年了。  为了感谢几年来读者的殷殷诚意,杂志社策划出版了五周年纪念刊,也就是您现在拿在手上的这本。  纪念刊总共有160个页码,其中有领导的鼓励,社长、主编的叮嘱,也有专家的支持,读者的厚望,厂家的祝福,更多的,则是我们对糖尿病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出版时间紧,工作量却是日常的一倍。为了出版这本纪念刊,杂志社上上下下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從组织选题、邀约专家到策划
期刊
继2004年首次进行读者调查活动后,2006年岁末,本刊再次推出了大型读者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得到本刊读者及广大患者的大力支持。通过患者的反馈,我们不仅看到了患者对本刊的热诚关爱。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年来患者健康意识的大幅度提高。  本刊将从2007年第1期起。分期刊出报告中关于教育、血糖检测、口服药、胰岛素、并发症等方面的分析性文章,相信会对您的日常生活和治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背景资料  
期刊
1.美国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NDEP)由美国慢性病预防及健康促进中心(CDC)和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自1997年起制定并实施,是美国影响范围最广泛的群众性糖尿病防治活动。截至2003年,已有10亿读者通过印刷品和广播传递的信息而受益。该计划向糖尿病患者及其亲属、卫生保健专家、教育者、社区组织等广泛分发的出版物已达200万份,电视和广播的公共广告价值超过30
期刊
昨天——单纯胰岛素治疗阶段    从1921年发现胰岛素,到1956年第一个磺脲药甲磺丁脲用于临床之间的30多年,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惟一药物。1922年,班廷医生为14岁的汤姆森打了第一针胰岛素,他是应用胰岛素后活下来的第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  第一个用胰岛素的女病人是20年代美国国务卿查尔斯的女儿艾兰斯。她1907年出生,12岁患1型糖尿病,15岁时身高152厘米,体重20公斤,骨瘦如柴,不能
期刊
Q:怎样才能让肾功能不再恶化?  我61岁,患糖尿病多年,今年又并发了肾病,肌酐为166.0mmol/L,尿素氮为11.2mmol/L。听说肾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发展到需要透析,不但要花很多钱,还会危及生命,所以我现在心理负担很重,四处求医,吃了好多药,肌酐也不下降。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肾功能,使之不再恶化呢?    黑龙江 闫 某    答:该病友已经存在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应采取综
期刊
拜唐苹可以替代二甲双胍?  李 经    吴女士今年68岁,患糖尿病4年多,一直坚持服用二甲双胍。自从患病后,她很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每天坚持去公园锻炼身体,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病友。前两天她听别人说用二甲双胍疗效不好,现在她有了并发症,就问病友什么药好。有人说拜唐苹好,就自己去药店买了拜唐苹服用,还把原来服用的二甲双胍私自停掉。结果,前些天在公园跳舞时,吴女士突然昏迷,被送入医院。解读  吴阿姨犯了
期刊
“闲人”马大姐的戴泵生活  悠 悠    熟人都称马阿姨为“马大姐”,退休后的她也真有着《闲人马大姐》中马大姐的那种热情如火、爱人如己的性格,而且她的“闲”也是那种闲不住的闲。马阿姨患2型糖尿病十几年了,刚开始几年,通过药物控制效果尚可。后来因为看外孙比较劳累,血糖有波动,就改用胰岛素治疗。但去年年底,马阿姨生活在上海的小女儿又给她添了一个外孙女,这下可忙坏了马阿姨,又是看小的,又是照顾大的,心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