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为期10天的“福州象园木雕精品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园木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学善创作的《长征》《创业艰难百战多》等木雕精品,备受业界关注。
在“西班牙2017中国工艺美术展”和“2017美国·洛杉矶·长滩第五届国际木文化(根)艺术节”等国际工艺美术大展上,林学善大师的木雕作品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中国风”。
福州木雕看象园
作为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象园木雕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且代代有传承人。2007年,福州象园木雕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在木雕界,有“中国木雕看福建,福建木雕看福州,福州木雕看象园”一说。象园木雕何以名扬天下?这还得从象园木雕悠久的历史说起。在福州,众多木构古寺和民宅建筑的顶、檐、窗、栏等位置均使用木雕制品作装饰,尤其是寺院的佛像也是木雕制成。宋《三山志》载:“郡北绍因寺,为晋太康三年(282)所建,相传寺中佛像由象园木雕高手陈某所雕作。”明末清初,福州木雕发展达到兴盛时期,木雕艺人聚居在象园村,并产生辐射效应,逐渐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三大艺术流派,技艺特点各有不同。
据林学善大师介绍,象园派艺人以龙眼木、荔枝木、黄杨木、樟木、杉木、楠木等为主要材料,以圆雕、半圆雕人物、动物为主,造型简朴粗犷,刀法刚劲,讲究神韵,雕作人物有真、奇、古、怪、绝等特色,被誉为“福州古董”,出口世界各地。
象园地区的老艺人们在为福州木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普及与传播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奠定了象园木雕艺术之乡的地位。
清晚期,许多木雕艺人前往台湾谋生,也带去精湛的木雕技艺,影响了台湾地区木雕业的发展。民国时期,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象园里开办福州工艺传习所,聘请象园派陈春润等传习师教授木雕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木雕传人。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木雕迎来鼎盛期。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58年成立福州第一木雕厂,地点就在象园附近,集结了三大流派的众多工艺家,职工最多逾千人,众多名家作品屡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奖。莆田、厦门和吉林长春等地纷纷聘请福州名师前往送宝传经授徒。
化腐朽为神奇
象园木雕以精湛的技艺、深沉的意蕴和明晰的流派为显著特点,成为福州木雕的形象代表。
“象园木雕以刀、斧、凿、锯等传统木工工具雕刻木材,其凿坯、修光、磨光、上色、上蜡、镶嵌等技法极具福州地方特色,注重利用木材自然形状和木质天然疤节进行雕刻,即使是沉木、朽木、枯木、根茎等也可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作品。”林学善说,清末民国初发展的根雕技法变废为宝,独步中国木雕艺坛,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誉。
现代象园木雕又吸取了其他民间艺术和西方美术的营养汇融而成,所雕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作品,讲求天工与人工结合,做工精细玲珑,造型自然逼真。
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林学善,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其作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大胆运用中国画的虛实相生原理和书画印的画面构图,擅长雕刻达摩,被业界人尊称为“达摩善”。
“树桩、树根都有灵性,把这些‘璞玉’雕琢成器,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林学善说。
他早年曾在寺庙捡到一小截废弃的空心树根,上面不但有白皮还长着木瘤。同行不以为意,他却如获至宝,捧在手上,仔细揣摩,竟雕出一尊达摩像,掏空的树桩成了达摩面壁的岩洞,小木瘤蜕变为达摩坐禅的石头。当他在白皮上刻下自己的名款时,朽木奇迹般地复活了。
把传统工艺传下去
20世纪80年代,福州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象园成为街道社区,大量的木雕艺人要么转行,要么因场地问题迁到闽侯等地办厂。目前,在晋安区的象园街道、鼓山镇等地仅有100多人从事木雕业。
如何让民间技艺活起来传下去?2005年,在福州木雕工艺的发源地象园村,福州市晋安区象园木雕协会成立。2010年象园村拆迁,象园木雕协会依托象园小学,办起木雕兴趣班,还邀请大师授课。
“值得警惕的是,学习木雕艺术的青少年逐渐减少,象园木雕人才断层,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象园木雕协会秘书长杨清说,“要想方设法让民间技艺生活化。我们小时候没有现在的小孩那么多玩具,父亲随手刻的金鱼、大象、乌龟、花篮等小型木雕就是最好的玩具,几乎家家都有。”
与象园木雕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学善大师,矢志要把象园木雕这项传统工艺传下去。他说,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并且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发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只有发展才有活力。他认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推进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林大师积极传承传统工艺的精神熏陶和影响着家人。他的女婿汪方寒在位于温泉公园的福州艺博园开了木雕艺术馆,展示大量木雕艺术精品,常年向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免费开放。近年来,他们还开设了工艺学堂,大力推广木雕技艺。
去年秋天,在福州艺博园木雕实训基地,来自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2015届雕塑系的36名学生跟着林学善学习象园木雕传统技法,大师精湛的技法令学生们惊叹不已。“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把这里作为实训基地,每年都派学生来参加木雕实训。”林学善的女儿林秀敏说。
艺博园的工艺学堂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在温泉小学、融侨小学、晋安二附小等学校开设兴趣班,举办讲座,教学生学做简单的小手作,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热爱象园木雕的种子。
“从事木雕必须耐得住寂寞,3年学徒,想有所成就起码得花10年以上的功夫。一些从业者因赚不到钱改行了,还在坚持的多半是凭着兴趣爱好和一份情怀在守艺。”林学善对年轻一代的木雕业者表示,只要在这条看似枯燥乏味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成功。
在“西班牙2017中国工艺美术展”和“2017美国·洛杉矶·长滩第五届国际木文化(根)艺术节”等国际工艺美术大展上,林学善大师的木雕作品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中国风”。
福州木雕看象园
作为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象园木雕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且代代有传承人。2007年,福州象园木雕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在木雕界,有“中国木雕看福建,福建木雕看福州,福州木雕看象园”一说。象园木雕何以名扬天下?这还得从象园木雕悠久的历史说起。在福州,众多木构古寺和民宅建筑的顶、檐、窗、栏等位置均使用木雕制品作装饰,尤其是寺院的佛像也是木雕制成。宋《三山志》载:“郡北绍因寺,为晋太康三年(282)所建,相传寺中佛像由象园木雕高手陈某所雕作。”明末清初,福州木雕发展达到兴盛时期,木雕艺人聚居在象园村,并产生辐射效应,逐渐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三大艺术流派,技艺特点各有不同。
据林学善大师介绍,象园派艺人以龙眼木、荔枝木、黄杨木、樟木、杉木、楠木等为主要材料,以圆雕、半圆雕人物、动物为主,造型简朴粗犷,刀法刚劲,讲究神韵,雕作人物有真、奇、古、怪、绝等特色,被誉为“福州古董”,出口世界各地。
象园地区的老艺人们在为福州木雕艺术的传承、发展、普及与传播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奠定了象园木雕艺术之乡的地位。
清晚期,许多木雕艺人前往台湾谋生,也带去精湛的木雕技艺,影响了台湾地区木雕业的发展。民国时期,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象园里开办福州工艺传习所,聘请象园派陈春润等传习师教授木雕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木雕传人。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木雕迎来鼎盛期。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58年成立福州第一木雕厂,地点就在象园附近,集结了三大流派的众多工艺家,职工最多逾千人,众多名家作品屡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奖。莆田、厦门和吉林长春等地纷纷聘请福州名师前往送宝传经授徒。
化腐朽为神奇
象园木雕以精湛的技艺、深沉的意蕴和明晰的流派为显著特点,成为福州木雕的形象代表。
“象园木雕以刀、斧、凿、锯等传统木工工具雕刻木材,其凿坯、修光、磨光、上色、上蜡、镶嵌等技法极具福州地方特色,注重利用木材自然形状和木质天然疤节进行雕刻,即使是沉木、朽木、枯木、根茎等也可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作品。”林学善说,清末民国初发展的根雕技法变废为宝,独步中国木雕艺坛,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誉。
现代象园木雕又吸取了其他民间艺术和西方美术的营养汇融而成,所雕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作品,讲求天工与人工结合,做工精细玲珑,造型自然逼真。
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林学善,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其作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大胆运用中国画的虛实相生原理和书画印的画面构图,擅长雕刻达摩,被业界人尊称为“达摩善”。
“树桩、树根都有灵性,把这些‘璞玉’雕琢成器,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林学善说。
他早年曾在寺庙捡到一小截废弃的空心树根,上面不但有白皮还长着木瘤。同行不以为意,他却如获至宝,捧在手上,仔细揣摩,竟雕出一尊达摩像,掏空的树桩成了达摩面壁的岩洞,小木瘤蜕变为达摩坐禅的石头。当他在白皮上刻下自己的名款时,朽木奇迹般地复活了。
把传统工艺传下去
20世纪80年代,福州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象园成为街道社区,大量的木雕艺人要么转行,要么因场地问题迁到闽侯等地办厂。目前,在晋安区的象园街道、鼓山镇等地仅有100多人从事木雕业。
如何让民间技艺活起来传下去?2005年,在福州木雕工艺的发源地象园村,福州市晋安区象园木雕协会成立。2010年象园村拆迁,象园木雕协会依托象园小学,办起木雕兴趣班,还邀请大师授课。
“值得警惕的是,学习木雕艺术的青少年逐渐减少,象园木雕人才断层,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象园木雕协会秘书长杨清说,“要想方设法让民间技艺生活化。我们小时候没有现在的小孩那么多玩具,父亲随手刻的金鱼、大象、乌龟、花篮等小型木雕就是最好的玩具,几乎家家都有。”
与象园木雕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学善大师,矢志要把象园木雕这项传统工艺传下去。他说,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并且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发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只有发展才有活力。他认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推进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林大师积极传承传统工艺的精神熏陶和影响着家人。他的女婿汪方寒在位于温泉公园的福州艺博园开了木雕艺术馆,展示大量木雕艺术精品,常年向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免费开放。近年来,他们还开设了工艺学堂,大力推广木雕技艺。
去年秋天,在福州艺博园木雕实训基地,来自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2015届雕塑系的36名学生跟着林学善学习象园木雕传统技法,大师精湛的技法令学生们惊叹不已。“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把这里作为实训基地,每年都派学生来参加木雕实训。”林学善的女儿林秀敏说。
艺博园的工艺学堂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在温泉小学、融侨小学、晋安二附小等学校开设兴趣班,举办讲座,教学生学做简单的小手作,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热爱象园木雕的种子。
“从事木雕必须耐得住寂寞,3年学徒,想有所成就起码得花10年以上的功夫。一些从业者因赚不到钱改行了,还在坚持的多半是凭着兴趣爱好和一份情怀在守艺。”林学善对年轻一代的木雕业者表示,只要在这条看似枯燥乏味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