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德语听力是全国德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听也是人与人交流中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听力是学外语的学生必须要过硬的基本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们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也正是学生们的听力水平,是较之其他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笔者通过试分析了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障碍,找出症结,努力探索一些提高德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听力理解;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52-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发展,对于外语人才对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小语种,更是要求高精尖人才。因此各个高校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也越发重视,很多高校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办小语种专业。渤海大学也在2010年紧跟需求开设了德语专业,招收本科生。作为一名基础课老师,在近三年的基础德语视听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
(一)主观因素
很多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之出心理状态还没调整好,19岁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外语,确实没有像英语那样容易,人的感官上的通病就是先入为主。受英语和母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很难较快的转换到德语模式,因此表现在有的学生很长时间都是在用英语思维,而更多的则使用母语思维,来回答德语问题。德语的语序,单词的复数跟英语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了学生反应不够迅速。
(二)心理因素
在很多学生看来,听力课无聊、枯燥,加之听不懂所放音频材料。因此学生们在上课时也总是表现得不积极。另外,有学生总觉得自己的其他语言基础不如另一些的好,在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担心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好,或者难听,说出的答案有错误,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批评,担心老师和同学的否定评价。因此他们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或者拒绝回答,也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便很难再有所改观。这些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心理障碍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语言因素
1、词汇障碍
词汇是构成理解听力的一个必要前提,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进行听力训练,进而提高听力水平。但是德语单词跟英语有着极大的差别,一个完整的德语单词是由词性,单词本身以及复数形式组合而成,且词性和复数大多没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背起来必然没有英语单词那样好记,这在无形当中也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2、语速障碍
由于学生们都是上大学才刚接触到这门新的语言,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听得更清楚明白,经常会使用比较慢的语速,但真正的德国人说话语速还是较课堂上的快些,因此,一旦到了听力课中,在正常语速的环境下学生会有些不适应。如再遇到一些单词,句子的连续、重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语调变化,加之单词记忆不够准确,学生便更是无所适从,甚至是反复放音好几遍也听不出是什么意思。
3、文化背景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学习了德语这门语言,那就还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些德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其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假若这方面知识有所欠缺的话也会增加听力的难度。比如在一次听力训练时,听力材料是关于前东德的内容,很多学生对前东德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于是便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听懂和理解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听力理解其实是一个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过程。它不仅与听者的语音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还与听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信息量的大小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听力障碍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训练策略。
二、针对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提出的几点应对策
(一)听力理解练习中总会出现听短文,回答问题这样的题目,短文一般听两遍。笔者个人的建议是,第一遍时不记,第二遍时再做记录。当你边听边记时,大脑专注的是细节而不是总体。第一遍不记,便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第二遍再去记录文章的细节。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总体上已经听了一遍,所以在你第二遍做记录之前你心里就已经有底了,知道文段大致讲的内容是什么了,也就知道大概要记录哪些东西了。即使在关键的地方没听懂或者没记下来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文章的整体思想和作者的观点,不懂的地方可以凭借你对文章的印象去猜测,这种猜测往往八九不离十,虽然不一定能猜全,但答案的方向肯定不会错。
(二)建立一个使用德语的氛围。由于学习德语的环境不如英语,因此更要利用好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语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将日常用语融入课堂中,比如在周末下课时我会跟他们说:“Schnes Wochenende!”祝学生们周末愉快。再如,每天的天气不同,课前就简单的跟一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互相问候,聊聊天气。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很自然的听出来了,同时也锻炼了口语。
(三)跟学生们建议看有中文或德文字幕的德语原版影片或是德语版的卡通片。这些都是学生们相对感兴趣的东西。例如笔者在听力课堂中播放了德语版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还有最近在德国很火的轻喜剧短片《Knallerfrau》,在边看的同时边讲解一些重要的词汇,语法现象,这样的效果要比单纯的听书中的听力短文效果要好。因此在课下,建议学生们也可这样做。虽然他们的听力能力还不够强,但这是一种比较舒服的练习,即使进步不快,但总比不做的好,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四)要充分利用清晨和睡前的时间。人的精力在清晨是最旺盛的,在洗漱锻炼了之后,会更加清醒,这时候练习听力是再好不过了,哪怕听15分钟都好。因为睡醒了,你的大脑便是“清洁”的,你的心情便是愉快的,这时做听力精力会很集中,不容易分心。睡前倒不是一定要听听力的,这段时间最好用来背诵单词,尤其是像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未学习过的单词,因为科学家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人的睡眠能够有效的保持大脑在睡前最后所做的事情,因此何不好好利用这一时段呢?
参考文献:
[1]Mischian,Hamymo,Chinesische Lerngewohnheiten,Evaluierungen für den Deutsch-als-Fremdsprache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M].Frankfurt am Main:Verlag für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1991.
[2]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张建青.论英语教学应加强听写训练[J].外语电化教学,2004,(2).
[5]Hansen Zuber.Zwischen den Kulturen,Langenscheidt,2003.
关键词:听力理解;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52-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发展,对于外语人才对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小语种,更是要求高精尖人才。因此各个高校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也越发重视,很多高校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办小语种专业。渤海大学也在2010年紧跟需求开设了德语专业,招收本科生。作为一名基础课老师,在近三年的基础德语视听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
(一)主观因素
很多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之出心理状态还没调整好,19岁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外语,确实没有像英语那样容易,人的感官上的通病就是先入为主。受英语和母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很难较快的转换到德语模式,因此表现在有的学生很长时间都是在用英语思维,而更多的则使用母语思维,来回答德语问题。德语的语序,单词的复数跟英语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了学生反应不够迅速。
(二)心理因素
在很多学生看来,听力课无聊、枯燥,加之听不懂所放音频材料。因此学生们在上课时也总是表现得不积极。另外,有学生总觉得自己的其他语言基础不如另一些的好,在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担心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好,或者难听,说出的答案有错误,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批评,担心老师和同学的否定评价。因此他们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或者拒绝回答,也不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便很难再有所改观。这些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心理障碍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语言因素
1、词汇障碍
词汇是构成理解听力的一个必要前提,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进行听力训练,进而提高听力水平。但是德语单词跟英语有着极大的差别,一个完整的德语单词是由词性,单词本身以及复数形式组合而成,且词性和复数大多没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背起来必然没有英语单词那样好记,这在无形当中也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2、语速障碍
由于学生们都是上大学才刚接触到这门新的语言,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听得更清楚明白,经常会使用比较慢的语速,但真正的德国人说话语速还是较课堂上的快些,因此,一旦到了听力课中,在正常语速的环境下学生会有些不适应。如再遇到一些单词,句子的连续、重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语调变化,加之单词记忆不够准确,学生便更是无所适从,甚至是反复放音好几遍也听不出是什么意思。
3、文化背景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学习了德语这门语言,那就还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些德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其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假若这方面知识有所欠缺的话也会增加听力的难度。比如在一次听力训练时,听力材料是关于前东德的内容,很多学生对前东德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于是便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听懂和理解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听力理解其实是一个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过程。它不仅与听者的语音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还与听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信息量的大小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听力障碍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训练策略。
二、针对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提出的几点应对策
(一)听力理解练习中总会出现听短文,回答问题这样的题目,短文一般听两遍。笔者个人的建议是,第一遍时不记,第二遍时再做记录。当你边听边记时,大脑专注的是细节而不是总体。第一遍不记,便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第二遍再去记录文章的细节。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总体上已经听了一遍,所以在你第二遍做记录之前你心里就已经有底了,知道文段大致讲的内容是什么了,也就知道大概要记录哪些东西了。即使在关键的地方没听懂或者没记下来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文章的整体思想和作者的观点,不懂的地方可以凭借你对文章的印象去猜测,这种猜测往往八九不离十,虽然不一定能猜全,但答案的方向肯定不会错。
(二)建立一个使用德语的氛围。由于学习德语的环境不如英语,因此更要利用好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语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将日常用语融入课堂中,比如在周末下课时我会跟他们说:“Schnes Wochenende!”祝学生们周末愉快。再如,每天的天气不同,课前就简单的跟一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互相问候,聊聊天气。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很自然的听出来了,同时也锻炼了口语。
(三)跟学生们建议看有中文或德文字幕的德语原版影片或是德语版的卡通片。这些都是学生们相对感兴趣的东西。例如笔者在听力课堂中播放了德语版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还有最近在德国很火的轻喜剧短片《Knallerfrau》,在边看的同时边讲解一些重要的词汇,语法现象,这样的效果要比单纯的听书中的听力短文效果要好。因此在课下,建议学生们也可这样做。虽然他们的听力能力还不够强,但这是一种比较舒服的练习,即使进步不快,但总比不做的好,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四)要充分利用清晨和睡前的时间。人的精力在清晨是最旺盛的,在洗漱锻炼了之后,会更加清醒,这时候练习听力是再好不过了,哪怕听15分钟都好。因为睡醒了,你的大脑便是“清洁”的,你的心情便是愉快的,这时做听力精力会很集中,不容易分心。睡前倒不是一定要听听力的,这段时间最好用来背诵单词,尤其是像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未学习过的单词,因为科学家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人的睡眠能够有效的保持大脑在睡前最后所做的事情,因此何不好好利用这一时段呢?
参考文献:
[1]Mischian,Hamymo,Chinesische Lerngewohnheiten,Evaluierungen für den Deutsch-als-Fremdsprache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M].Frankfurt am Main:Verlag für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1991.
[2]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张建青.论英语教学应加强听写训练[J].外语电化教学,2004,(2).
[5]Hansen Zuber.Zwischen den Kulturen,Langenscheidt,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