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灵魂的恐怖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的爱伦·坡在其哥特式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运用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反讽,象征等文学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因仇恨而心灵扭曲的人的报仇经历,带给我们极度的恐惧体验和心灵震撼。
  关键词:哥特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内心独白;反讽;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18-02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和形式精致、优美,内容多样。被誉为西方颓废文学的鼻祖,唯美主义文学的先驱和美国侦探小说的开拓者。坡主张死亡美学和恐怖美学,他的小说注重描写灵魂的恐怖,无意识,潜意识以及变态心理。《一桶白葡萄酒》描写了一次精心策划的复仇谋杀过程:蒙特里梭对福图纳托的侮辱怀恨在心,并发誓要报仇雪恨。于是在狂欢节的夜里,以鉴别白葡萄酒的真伪为借口,利用对方爱品酒和虚荣心强的弱点,将其骗进地窖深处,也就是墓穴尽头(在当时的意大利,地窖和家族墓穴是相连的),用铁链将他锁在墓穴壁龛的墙上,并在壁龛入口处砌了一堵墙,将之活埋。
  一、令人心惊胆颤的哥特式小说
  贺拉斯·瓦尔普的《奥特朗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1764)是哥特式小说的开山之作。哥特小说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强奸、复仇、乱伦,甚至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1]爱伦·坡的大部分小说都充斥着哥特因素:充满没落死亡气息的古堡,荒凉抑郁的乡间,惊悚骇人的哥特情节等。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爱尔兰血统中对神秘、超自然事物的向往促使他“用细致而科学的、具有骇人效果的方式描写飘浮在神经质的人周围的、并将他引向恶的想象之物”。[2]另一方面,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也产生极大影响。1815年曾就读于苏格兰一所文法学校,在书法课上到附近的坟场临摹墓碑上的铭文使他对死神有了初步认识。之后留学英国,开始对哥特城堡、公共墓碑和历史遗迹进行了解,为他描绘现实以外的世界寻找模本。蒙特里梭把谋杀的地点选在其家族古堡的地窖深处,这是典型的哥特式场景。地窖内阴森潮湿、空气混浊、尸骨遍野;墓穴里“堆着成排的尸骨,一直堆到拱顶,就跟巴黎的那些大墓窖一个样。里头那个墓穴有三面墙也是这样堆着。还有一面的尸骨都给推倒了,乱七八糟地堆在地上,形成一个相当大的尸骨堆。”白骨累累的地下室令人毛骨悚然,为整篇文章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气氛。《一桶白葡萄酒》也涉及了哥特小说中常见的主题:复仇与谋杀。复仇是人性的阴暗面,坡通过刻画一个虚伪、狡诈、残忍的人物蒙特里梭,暴露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并且在不断出现的复仇快感中将阴暗面扩大,使小说笼罩在阴暗压抑的氛围中,令读者对蒙特里梭充满仇恨的心灵及扭曲变态的心理感到不寒而栗。小说开篇便展示了蒙特里梭报复的原因和决心。“The thousand injuries of Fortunato I had borne as I best could,but when he ventured upon insult,I vowed revenge.You,who so well know the nature of my soul,will not suppose,however,that I gave utterance to a threat.”在蒙特里梭看来,只有既报了仇,让仇家知道他是谁,而自己又不遭报应才算真正的报仇雪恨。“I must not only punish,but punish with impunity.A wrong is unredressed when retribution overtakes its redresser.It is equally unredressed when the avenger fails to make himself felt as such to him who has done the wrong.”他正是以这个标准来一步步地实施复仇计划的,由此表现了此人的心狠歹毒。在面对福图纳托时,表面上一如既往地笑脸相迎,热情地称他“my friend”,时刻关心他的身体,提醒他地窖阴冷,说着奉承的话语;实则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工于心计,一个阴险、虚伪、狡诈的复仇者形象跃然纸上。当砌墙砌到一半时,甚至“干脆放下手里的活,在骨堆上坐下来”(I ceased my labors and sat down upon the bones.)听福图纳托拼命挣扎的声音,在看着对方慢慢死去的过程中享受复仇的快感。如此扭曲病态的心理也让读者感到恐惧。
  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与内心独白
  根据Leech和Short的观点,“选择第一人称叙述者,也就是故事的主人翁‘我’,可以与读者建立私人关系,从而使读者不可避免地偏向叙述者。”[3]坡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写成,并且通过内心独白来揭示主人公真实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状态。坡把人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清醒理智的状态;另一种是关涉现在和未来的状态。后者由暗影和怀疑构成,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和疯狂。坡在恐怖小说的创作中经常借用主人公之口,描绘这种恐惧和疯狂,让叙述者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细腻而精确地描绘变态心理,以使读者直接面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强烈的共鸣。《一桶白葡萄酒》便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与内心独白的完美结合。小说第一段就是“我”的直接登场:福图纳托对我百般伤害,我都尽量忍着。可是当他斗胆侮辱我,我就发誓要报仇雪恨了。您早就摸透了我的性情,总不会认为我只是说说吓唬人。总有一天我要报仇雪恨;这点绝不动摇。我既然下了这个决心,就不怕冒险赌一把。我不仅要干掉他,而且还要干得不留后患。报仇的人自己得到报应,这笔仇就没报。复仇的不让冤家知道是谁害他,这笔仇也没报。不消说,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没引起福图纳托的怀疑。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笑脸相迎,他也没察觉这笑容背后暗藏的杀机。坡通过内心独白与简短对话不仅详细描写了蒙特里梭实施复仇的全过程,还将他变态扭曲的阴暗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爱伦·坡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将第一人称作僵化代言人,插在作品和读者之间进行说教的做法,在选择第一人称“我”作为戏剧化叙述者的同时,赋予“我”以故事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身份,令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4]   三、文学手法:反讽与象征
  在《一桶白葡萄酒》中,爱伦·坡运用反讽与象征来烘托阴森恐怖的气氛和揭示文章复仇主题。首先,反讽的运用体现在人物的名字上。福图纳托(Fortunato)与“幸运”(fortunate)的英文发音相似,但他最后反而非常不幸的被活埋于地窖中。还体现在蒙特里梭称呼福图纳托为“我的朋友”,与他在狂欢节夜晚相遇时热情地打招呼,“My dear Fortunato,you are luckily met.How remarkably well you are looking to-day!”假装担心他有事要做,“As you are engaged,”“My friend,no;I will not impose upon your good nature.I perceive you have an engagement.Luchesi—”,担心他的身体,“My friend,no.It is not the engagement,but the severe cold with which I perceive you are afflicted.”假意奉承他,“we will go back;your health is precious.You are rich,respected,admired,beloved;you are happy as once I was.You are a man to be missed”,实则欲擒故纵用激将法将其骗入早已设下的陷阱里,以此实现复仇大计。象征则表现在蒙特里梭和福图纳托的穿着上。蒙特里梭带着黑绸面具,身披大氅,“putting on a mask of black silk and drawing a roquelaire closely about my person”,一副恐怖的死神形象;而福图纳托打扮成小丑,“The man wore motley.He had on a tight-fitting parti-striped dress and his head was surmounted by the conical cap and bells.”结果也在意料之中,蒙特里梭如死神般夺去福图纳托的生命,自大愚蠢的福图纳托像小丑一样被一步步诱进圈套最终丧命。狂欢节象征着生命和人间;墓穴则象征着死亡和地狱。蒙特里梭的家徽,“一片天蓝色的背景下,偌大的一只人脚,金子做的,把一条腾起的蟒蛇踩烂了,蛇牙就咬着脚跟。”(A huge human foot dor,in a field azure;the foot crushes a serpent rampant whose fangs are imbedded in the heel.)蒙特里梭是“蛇”,福图纳托就是“脚”,如同蒙特里梭的家训一样“凡伤我者,必遭惩罚”(Nemo me impune lacessit.),最终蒙特里梭报了仇,让对方受到死的惩罚。
  《一桶白葡萄酒》被公认为是爱伦·坡最完美的一篇短篇小说,篇幅虽短,但在坡极力渲染的恐怖氛围和复仇主题下,我们获得了极度的恐惧体验和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2):90-100.
  [2]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88.
  [3]Leech,Geoffrey N.,Short Michael H.STYLE IN FIC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朱振武.《泄密的心》——爱伦·坡短篇小说(评注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42.
其他文献
摘要:无政府主义是民国时期的主导思想,它对巴金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巴金小说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20-02  在五四以前,中国当时有着各种思潮,其中无政府主义是当中一个重要思想,并且对巴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如何合理配置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教育和社会问题。以教育公平为视角,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实地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在对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制度,加强督导、转变观念、加大投资、提高教师劳动力价格、做好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等方面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
期刊
摘要:双性化气质,也叫双性化人格特征。带有双性化气质的人兼具男女两性人格优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榆树下的欲望》的女主角爱碧就拥有双性化气质。她既坚强自信、敢作敢为,但又不失女性的温柔细腻。  关键词:双性化气质;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榆树下的欲望》;爱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12-02  男性气质是指“成就取向、对完成任务的关注或
期刊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总是存在着语用失误。本文浅析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措施和途径,希望对广大外语学习者有所贡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语用能力;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26-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地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宗教背景的人因各
期刊
摘要: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一故事经过了各个时代的改造,从最初简单的人蛇危险相处发展到同时杂有爱情、宗教等色彩的复杂故事,其中白蛇形象的变迁反映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白蛇传;人蛇恋;危险;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21-02  白蛇传故事的流传主要基于《李黄》(出自李昉《太平广记》)、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得到大力发展,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高职院校能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出属于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87-02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近
期刊
摘要:无标记被动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而又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分析其句法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动词和附加成分,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无标记被动句。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0-01  一、从主语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是受
期刊
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其“实录”已被史家所证;《史记》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亦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描写方面,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以《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为典例,浅论《史记》描写人物的典型方法。  关键词:《史记》;描写手法;《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对比描写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
期刊
摘要: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塑造了一个从懵懂无知、缺乏主见到冲破世俗牢笼,敢于驾驭自我的儿童—哈克的传奇经历。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的专制和黑暗,以及作者对民主、文明社会的强烈向往。  关键词:哈克贝利;无知;缺乏主见;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1-0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是小说
期刊
摘要:学界对畲族语言的研究起步较晚,起初是研究畲族语言的系属问题,近来更关注畲族语言的变体和社会文化成因等社会语言学问题。畲语是已经濒危的畲语言,畲话在畲族年轻一代中也只有很少人会说了,应大力开展畲语畲话普查,加大保护力度。同时,畲族学生通用的汉语言文字能力也相对较弱,有待提升。  关键词:畲族;畲话传承;通语提升  中图分类号:H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