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不同的会计科目和后续处理方法,会对当期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2007年1月1日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为例,在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一年多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准则利用的实际情况后,对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动因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 公允价值会计 盈余管理 短期证券投资
一、会计政策介绍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将投资分为四类,分别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而2007年之前的会计准则将投资分为三类,分别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其中短期投资又有短期股权投资和短期债权投资之分。
2006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不为零的企业,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时面临短期投资重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依据新准则的规定以及新准则实施一年多以来企业的实际操作,旧准则下的短期股权投资在开始实施新准则时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可供选择的重分类科目,短期债权投资在开始实施新准则时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两个可供选择的重分类科目。
选择不同的会计科目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不同。依据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确认股票和债券的持有利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不确认持有利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而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不确认持有利得。因此,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政策会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影响;而短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政策,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一般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在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上的会计政策选择。
二、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所有盈余管理动因方面的因素对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的会计政策选择都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达到增加报告盈余的目的,从而获得再融资、股票增值等方面的好处,这时倾向于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受各方因素影响从而起伏不定,当整个市场面的起伏比较大时,企业投资的股票和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跟随市场面发生大的波动,这时企业会希望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减少公允价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大牛市时,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很多企业都想获得金融资产持有利得对利润增长的好处,因此 2007年1月1日80%以上的上市公司将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在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几次动荡,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也跟随大盘上下起伏,前期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短期证券投资对利润的影响出现波动,很多企业纷纷卖掉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将持有的证券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此来减少利润波动。
1.政治成本。规模越大的企业,其政治敏感性越强。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仍然是政府宏观调控和重点监督的对象,其政治敏感性尤为强烈。此外,规模较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公众和媒体对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的声誉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面,规模较大的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往往会考虑企业或个人的政治声誉,从而避免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形象等产生不好影响。因此,在资本市场不能预期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越要避免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润波动,从而有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的倾向。
2.报酬契约。经理是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的核心契约主体。由于经理的努力行为不便于观测,因此股东为了保护和增加其投资利益,同时也为了预防经理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在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很早就有将经理的报酬和企业业绩挂钩的做法。在这种激励制度下,经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会采用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有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短期投资重分类科目的倾向。但是同时,当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大,这便造成利润波动加大,给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人造成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局面,因此经理又要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从而选择不影响利润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短期投资的重分类科目。到底选择哪种会计政策要看经理在增加利润和减小利润波动两种经济后果中的选择。
3.债务契约。企业债务水平越高,受债权人的限制条件就越多。债权人不希望它的债务方出现大的利润波动。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时,它的投资将受到债权人的制约。因此,负债比率越高的企业,越会在债权人的限制下采取保守的会计政策选择,既选择公允价值变动不会影响当期利润的政策,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
本文以短期证券投资为例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动因,这些分析同样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企业在增加利润和减少利润波动两方面的权衡。在资本市场股价普遍上扬时,增加利润的目的成为主要驱动因素;但当资本市场震荡严重、股价下挫严重时,企业选择公允价值会计政策时便会主要考虑减少利润波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 公允价值会计 盈余管理 短期证券投资
一、会计政策介绍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将投资分为四类,分别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而2007年之前的会计准则将投资分为三类,分别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其中短期投资又有短期股权投资和短期债权投资之分。
2006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不为零的企业,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时面临短期投资重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依据新准则的规定以及新准则实施一年多以来企业的实际操作,旧准则下的短期股权投资在开始实施新准则时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可供选择的重分类科目,短期债权投资在开始实施新准则时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两个可供选择的重分类科目。
选择不同的会计科目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不同。依据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确认股票和债券的持有利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不确认持有利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而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不确认持有利得。因此,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政策会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影响;而短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政策,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一般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在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上的会计政策选择。
二、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所有盈余管理动因方面的因素对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的会计政策选择都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达到增加报告盈余的目的,从而获得再融资、股票增值等方面的好处,这时倾向于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受各方因素影响从而起伏不定,当整个市场面的起伏比较大时,企业投资的股票和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跟随市场面发生大的波动,这时企业会希望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减少公允价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大牛市时,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很多企业都想获得金融资产持有利得对利润增长的好处,因此 2007年1月1日80%以上的上市公司将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在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几次动荡,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也跟随大盘上下起伏,前期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短期证券投资对利润的影响出现波动,很多企业纷纷卖掉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将持有的证券投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此来减少利润波动。
1.政治成本。规模越大的企业,其政治敏感性越强。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仍然是政府宏观调控和重点监督的对象,其政治敏感性尤为强烈。此外,规模较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公众和媒体对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的声誉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面,规模较大的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往往会考虑企业或个人的政治声誉,从而避免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形象等产生不好影响。因此,在资本市场不能预期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越要避免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润波动,从而有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的倾向。
2.报酬契约。经理是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的核心契约主体。由于经理的努力行为不便于观测,因此股东为了保护和增加其投资利益,同时也为了预防经理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在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很早就有将经理的报酬和企业业绩挂钩的做法。在这种激励制度下,经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会采用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有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短期投资重分类科目的倾向。但是同时,当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大,这便造成利润波动加大,给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人造成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局面,因此经理又要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从而选择不影响利润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短期投资的重分类科目。到底选择哪种会计政策要看经理在增加利润和减小利润波动两种经济后果中的选择。
3.债务契约。企业债务水平越高,受债权人的限制条件就越多。债权人不希望它的债务方出现大的利润波动。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时,它的投资将受到债权人的制约。因此,负债比率越高的企业,越会在债权人的限制下采取保守的会计政策选择,既选择公允价值变动不会影响当期利润的政策,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短期证券投资重分类科目。
本文以短期证券投资为例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动因,这些分析同样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表现为企业在增加利润和减少利润波动两方面的权衡。在资本市场股价普遍上扬时,增加利润的目的成为主要驱动因素;但当资本市场震荡严重、股价下挫严重时,企业选择公允价值会计政策时便会主要考虑减少利润波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