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 创设情境 巧妙点拨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可爱。但为什么在学习上却又产生了“优秀生”和“学困生”两极分化了呢?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爱开小差,搞小动作。作为教师如何控制这两极分化,重新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显得极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会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办法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才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师。
面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没得到足够重视的情形下,深挖阻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根源,清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
(一)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让他树立自信;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問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师生教学民主,教学相长,互相质疑,共同提高。现在的社会网络发达信息共享,获得知识的渠道异常广阔,学习渐趋社会化,社会日趋学习化,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积累较多,超过教师乃是常有之事。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和自己争论
。如在教《最后一分钟》中。第1节教学时老师提出问题: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甲:高兴、兴奋的心情;
学生乙:自豪、骄傲的心情;
学生丙:所有中国人都激动无比的,要读出(激动无比的心情)这种情感。
从第2、3、4节开始,教师不设问题,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设问题,自己小组找出答案。
问题一: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
问题二:又认为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4节?
问题三:提出的问题:“第一朵紫荆”是指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等问题。
就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启思路。集思广益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学生的提问独具慧眼,回答更是精彩至极。这样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这就是敢问带来的收益。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爱问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双方都处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的会更多。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使学生爱问,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时,出示了第七自然段中的一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句:“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猜猜老师在读这句话时曾有过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兴致盎然,众说纷纭:1.这句话是谁说的?2.“简朴”是什么意思?3.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又是写出了他生活的简朴呢?4.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本教学片断中,学生能主动提问题,正是因为执教者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打开了学生思路,激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提问的浓厚兴趣。只有不断的训练,才会使学生主动提问题成为家常饭。
三、巧妙点拨,使学生会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质疑,就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新知。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巧妙点拨、指导,才会逐步使学生达到会问的境界。
(一)教师起带头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 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必要时也要做好提“问题”的示范。要蹲下来看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作示范。如我在教《鲸》一文的第四段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做示范:①.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②.假如你是一位渔民,你怎样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接着,我就让学生模仿我的做法,紧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力求使学生能提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好多学生接着就提出了富有思考性的问题:“鲸睡觉时为什么要几头聚在一起,而且要头朝里,尾朝外,这与什么有关?”老师示范得法,长期训练,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二)把握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题的时机很多,对课题进行质疑;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矛盾处进行质疑等。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要启发学生透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经过实践,我认为对于课题的质疑大多放在初读课文前,当然有时也可以放在课文学习中,或是学完课文后再进行一次质疑,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课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如能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激活思维,解决问题,定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推动了活跃课堂的生成,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很难保证在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做到一蹴而就。这就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问题意识面对的最大困难,只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才能实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出版社,2001.07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和反思[M]。是否大学出版社,2004.09
[3]李永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005.01
【关键词】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 创设情境 巧妙点拨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可爱。但为什么在学习上却又产生了“优秀生”和“学困生”两极分化了呢?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爱开小差,搞小动作。作为教师如何控制这两极分化,重新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显得极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会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办法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才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师。
面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没得到足够重视的情形下,深挖阻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根源,清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
(一)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让他树立自信;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問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师生教学民主,教学相长,互相质疑,共同提高。现在的社会网络发达信息共享,获得知识的渠道异常广阔,学习渐趋社会化,社会日趋学习化,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积累较多,超过教师乃是常有之事。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和自己争论
。如在教《最后一分钟》中。第1节教学时老师提出问题: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甲:高兴、兴奋的心情;
学生乙:自豪、骄傲的心情;
学生丙:所有中国人都激动无比的,要读出(激动无比的心情)这种情感。
从第2、3、4节开始,教师不设问题,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设问题,自己小组找出答案。
问题一: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
问题二:又认为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第4节?
问题三:提出的问题:“第一朵紫荆”是指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等问题。
就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启思路。集思广益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学生的提问独具慧眼,回答更是精彩至极。这样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这就是敢问带来的收益。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爱问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双方都处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的会更多。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使学生爱问,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时,出示了第七自然段中的一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句:“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猜猜老师在读这句话时曾有过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兴致盎然,众说纷纭:1.这句话是谁说的?2.“简朴”是什么意思?3.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又是写出了他生活的简朴呢?4.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本教学片断中,学生能主动提问题,正是因为执教者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打开了学生思路,激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提问的浓厚兴趣。只有不断的训练,才会使学生主动提问题成为家常饭。
三、巧妙点拨,使学生会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质疑,就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也就不能很好的接受新知。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巧妙点拨、指导,才会逐步使学生达到会问的境界。
(一)教师起带头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 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必要时也要做好提“问题”的示范。要蹲下来看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作示范。如我在教《鲸》一文的第四段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做示范:①.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②.假如你是一位渔民,你怎样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接着,我就让学生模仿我的做法,紧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力求使学生能提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好多学生接着就提出了富有思考性的问题:“鲸睡觉时为什么要几头聚在一起,而且要头朝里,尾朝外,这与什么有关?”老师示范得法,长期训练,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二)把握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题的时机很多,对课题进行质疑;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矛盾处进行质疑等。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要启发学生透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经过实践,我认为对于课题的质疑大多放在初读课文前,当然有时也可以放在课文学习中,或是学完课文后再进行一次质疑,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课文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课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如能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激活思维,解决问题,定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推动了活跃课堂的生成,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很难保证在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做到一蹴而就。这就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问题意识面对的最大困难,只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才能实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出版社,2001.07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和反思[M]。是否大学出版社,2004.09
[3]李永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