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有朋前些日子刚刚从好莱坞回来,传言他将与美国知名导演合作,接拍一部魔幻大片。采访中苏有朋证实了此事,但并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自己的又一次机会,我会好好把握”。
坐在记者面前的苏有朋,安静、优雅,脸上带着一贯的、毫无城府的微笑。从外表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绅士,礼仪周到,言语谦逊,却又无法遮掩骨子里的尊贵。采访时,他眼睛会专注地盯着你看,让你觉得备受重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还非常利落,说话利落,行动利落,似乎身上一切多余的附加的东西都被精简。
出道20年,从青春年少的偶像歌手,到十年前那部风靡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再到今天即将开拍的好莱坞大片,苏有朋始终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线。谈起其中的秘诀,苏有朋淡淡地说:“也许我还算比较努力吧,这些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房产投资中的高手
三年前,借着在上海拍戏的机会,苏有朋忙里偷闲购买了自己在内地的第一套房子。他的豪宅在新天地附近,而且拥有两户以上。等到他的房子刚刚装修好,居然就有房产投资者慕名以高出原价一倍的高价索购。但被苏有朋婉拒。理由很简单: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上海居住地标,很多人排队要住进来。当初自己还是通过关系才买到的,不可能轻易卖掉。仅这一笔投入,苏有朋现在已经赚得不亦乐乎了。
谈起房产投资,苏有朋侃侃而谈:相比于北京市区规划“摊大饼”式的不断扩张,上海的市区面积要小很多,所以,在上海投资房产的可预测性和掌控性要更强一些。加之对于上海市区的熟悉,苏有朋至今还没有在北京购置房产;而在上海,他在从市区到新天地都有房子,过手的至少有10栋之多;包括在台湾处在房价谷底时,他也迅速出手买下了大约300多平方米的豪宅,如今那里的房价已经持续飙升了好几年时间。
苏有朋早年间也曾投资过股票,但不是惨赔就是被深度套牢。后来他决定只做房地产投资,如今在中国内地、台湾和新加坡、美国等地均有他选购的房产。苏有朋说:“那么多房子基本上全是为了爸妈和弟弟们买的,我一直很努力赚钱,任何机会都会把握。”
苏有朋还向我们透露:自己长期在内地发展事业,所赚的钱都是人民币支领,他几乎全部都存在了内地的银行。如今人民币不断升值,相比于台湾的亲朋好友,苏有朋毫不费力的一夜之间,财富就暴增新台币数百万元。
少年成名后的低谷
20年前,15岁还在上初中的苏有朋,就跟着“小虎队”一夜成名了,随之而来的是他也一夜暴富了。买车、买楼、买股票出手阔绰、大胆的“那一段日子”持续了大约3年后,苏有朋考上了大学,专业是机械与电子工程。从此,好日子似乎到头了。考大学之前,苏有朋并未太多考虑自己究竟感兴趣什么专业,只是遵从长辈们的意见报了这个“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专业。不料深入其中后,枯燥、艰涩的专业课程令苏有朋越来越难以招架了,以至于每学期都有不及格的课程。终于,在苏有朋21岁的时候,他做出了让人跌破眼镜的选择:放弃学业,全身投入演艺圈。
苏有朋退学后,去英国游学半年后回到台湾,然后就进入到了他人生第一个低潮期。“那时候整个就是一个待业青年,没有学位,演戏也不是科班出身。表演过一段话剧,但不是很景气。”苏有朋回忆说,“小虎队”演唱组合的合约结束后,高额的演出收入一中断,还真是很不适应,那时他除了要负担家里面的开销,还要每月付出一大笔钱供楼、供车,“真的有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感觉”。
更糟糕的是,本指望在股票投资上能大赚一笔的苏有朋,又赶上了台湾股票市场的熊市,本来就对股票知之不多、又全权交给亲戚打理,结果他的股市投资损失惨重。人生中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多,但雪上加霜的倒霉事却有可能一桩接着一桩。那时苏有朋最惨的情形是:已经卖掉了几部车,唯一留着自己代步的车子,好端端停在路边也会让人撞坏。
“逆来顺受”的处世之道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苏有朋,身后拖着一串长长的成绩单,本以为以他起伏的岁月,会为我们讲述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经历和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他谈的更多的却是随缘,事业、感情、生活无一例外。
“我会相信有些东西是注定的。我没有觉得单凭借人力就能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我的观念,我是比较随缘的。但我觉得努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又觉得有些结果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我不会强求结果,你只能自己尽力,但结果确实不是我努力就能够决定的。”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心态,苏有朋终于挺过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苏有朋的随缘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但却既不争锋芒也不强求,看破了无谓的抗衡与勉强。他既已了解事件内在的因缘性,当然也就不再做不必要的扭转,于是放下。
“我觉得没所谓啊,人生本来就是高高低低的,高的时候有高的做法,低的时候有低的做法。其实人生也不是只有事业,如果你工作不顺利事业不顺利,那就赶快谈恋爱啊,你可以做其他事情吧,或者正好有机会跟家人相处啊,或者要是我就去旅行啊,我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但是工作运势来的时候你就只能好好工作,而其他的东西就被牺牲掉了。”苏有朋最后总结说:其实简单一句话,要想生活始终保持愉快,就必须学会“逆来顺受”。
关于“小虎队”
说起出道时的情景,苏有朋就先忍不住“哈哈哈”笑了几声,然后才开口讲起来。“出道的时候好好玩啊!因为我之前都只是会念书的那种,没想到初中毕业却成了明星。”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苏有朋的爸爸长得非常帅,帅到走在路上都会有星探跑来挖掘。但苏爸爸的观念却非常传统,认为男人不该靠脸吃饭,当然也就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跟这个行业有什么瓜葛。所以,当时苏有朋其实是和妈妈联合瞒着爸爸,参加“小虎队”选拔的。
那个时候,苏有朋只是把“小虎队”作为打工的工作在做,并没有什么经营事业的想法。为了不影响功课,还和公司签订了上课期间不准请假上通告的协议。所以,那时“小虎队”都是一年两张唱片,寒暑假各一张。
明星对话:
■ “一定要在闹市区投资房产”
《钱经》:你选房子的第一条标准是什么?
苏有朋:一定要在闹市区。
《钱经》:投资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苏有朋:演艺圈里面是有很多诱惑,作为我自己来讲,因为有过低谷,所以做这一行,不是那么有安全感,能做的时候就多努力存些钱,这样生活上就比较有安全感,那也曾是我阶段性的目标。现在呢,有了些基本的存款,就不需要再为工作而工作了,生活上也可以开始调整了。
《钱经 》:台湾、香港、内地,哪里的艺人最会理财?有哪些特点?
苏有朋:台湾演艺人员理财观念较为狭窄,不是投资台湾房地产就是开店,而且一投资往往就是“倾囊而出”,容易“晚年不饱”。与之相比,港星的理财就国际化许多。
《 钱经 》:逆来顺受可以理解成不思进取吗?
苏有朋:我不知道这要怎么说,其实我对待工作的过程会很认真。可是你要我弄到很狼狈地跟大家去争去抢,我就觉得很不优雅,那种事情我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如果在那种情况之下我会觉得无所谓啊,我宁愿要优雅的生活。
《钱经》:“乖乖虎”就是你的标签吗?
苏有朋: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我一直都相当叛逆,所谓的“乖乖虎”截取的是我学业的部份,因为我当时念的是台湾最好的高中,于是被树立成一个榜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在我正在形成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一棵树苗,还没有很完整的生出自己该长的样子,就受到了外力的压迫,强迫我长得笔直端正,长成中国人心目中最标准的乖宝宝的样子。
《钱经》:如今对待自己事业的态度有变化吗?
苏有朋:演戏、唱歌这两项主业依旧会继续,区别在于,会更加随心和自我,只挑喜欢的角色和自己想唱的歌。
《钱经》: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改变自己的荧屏形象吗?
苏有朋:我想演一些时装剧,演一些符合自己个性的戏,进入而立之年的有朋想做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给人以安全感的大男人。
《钱经》建议:购买储蓄型年金保险刻不容缓
储蓄型年金类保险有如下主要的特点:交费期比较短(3-5年);保费较高而保障偏低;定期超额返还。对于大多数白领、中产家庭来说并不建议购买,但这类保险特别适合高收入、但收入来源并不稳定的演艺圈人士。
演艺界人士普遍存在资产单一化、投资单一化的状况,对阶段性资本高成长有信心,却缺乏良好的财富管理规划及中长期的准备。
比如苏有朋,目前只有单一性的房产类投资,而一旦投资遇到风险,不但财富缩水,生活品质大受影响,财富传承也成空话。
在不确定的投资过程中,演艺圈人士更需要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既能保证资产运用自如,又能获得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承诺,以保证资产不贬值,保持生活品质不下降,并实现财富的传承。
很显然,十几年前的那次人生低谷,至今仍令苏有朋心有余悸。但愿今后苏有朋的事业和生活不再面临低谷,但慢慢人生路尤其是风险极大的演艺生涯,未雨绸缪的“准备”做得越完善就越让人增加安全感。
如果单单从医疗、养老方面考虑,明星和企业家等高收入群体一样,基本都不需要买保险。他们不缺赚钱的渠道和能力,但是,他们需要资产规划和保全的方法。
有相当一部分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有足够的能力打拼自己的事业,却无法不陷入商场三角债和银行巨额贷款的窘境之中。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如果偶尔有什么变故,很难保证弱妻幼子和高龄父母的未来生活品质。
因此,留出一部分资金通过保险的特殊保全功能,对家庭和公司资产做个有效的分离,可以很好的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生活。因为如果哪个公司破产被清算或其他原因账户被银行冻结的话,那么他名下的一切资产都是无法保证的。在难测的未来生活中,只有保险可以保证他和家庭的最后一桶金。
对于苏有朋而言,这样的资产规划需求和企业家是相同的,购买一份储蓄型年金保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他可以先拿出一笔不急用的钱,购买短期缴费类的保险,主要目的并非获取高额的风险保障,而是在自己日后某个时间段演艺事业再次面临低潮,或者年纪偏大之时,很可能将再次重演第一次人生低谷时的困境:现金流中断。这时,储蓄型年金类保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这张保单可以让投保人每年定期从保险公司领到一笔保险金,保证目前的生活现状不会迅速降低。
坐在记者面前的苏有朋,安静、优雅,脸上带着一贯的、毫无城府的微笑。从外表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绅士,礼仪周到,言语谦逊,却又无法遮掩骨子里的尊贵。采访时,他眼睛会专注地盯着你看,让你觉得备受重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还非常利落,说话利落,行动利落,似乎身上一切多余的附加的东西都被精简。
出道20年,从青春年少的偶像歌手,到十年前那部风靡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再到今天即将开拍的好莱坞大片,苏有朋始终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线。谈起其中的秘诀,苏有朋淡淡地说:“也许我还算比较努力吧,这些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房产投资中的高手
三年前,借着在上海拍戏的机会,苏有朋忙里偷闲购买了自己在内地的第一套房子。他的豪宅在新天地附近,而且拥有两户以上。等到他的房子刚刚装修好,居然就有房产投资者慕名以高出原价一倍的高价索购。但被苏有朋婉拒。理由很简单: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上海居住地标,很多人排队要住进来。当初自己还是通过关系才买到的,不可能轻易卖掉。仅这一笔投入,苏有朋现在已经赚得不亦乐乎了。
谈起房产投资,苏有朋侃侃而谈:相比于北京市区规划“摊大饼”式的不断扩张,上海的市区面积要小很多,所以,在上海投资房产的可预测性和掌控性要更强一些。加之对于上海市区的熟悉,苏有朋至今还没有在北京购置房产;而在上海,他在从市区到新天地都有房子,过手的至少有10栋之多;包括在台湾处在房价谷底时,他也迅速出手买下了大约300多平方米的豪宅,如今那里的房价已经持续飙升了好几年时间。
苏有朋早年间也曾投资过股票,但不是惨赔就是被深度套牢。后来他决定只做房地产投资,如今在中国内地、台湾和新加坡、美国等地均有他选购的房产。苏有朋说:“那么多房子基本上全是为了爸妈和弟弟们买的,我一直很努力赚钱,任何机会都会把握。”
苏有朋还向我们透露:自己长期在内地发展事业,所赚的钱都是人民币支领,他几乎全部都存在了内地的银行。如今人民币不断升值,相比于台湾的亲朋好友,苏有朋毫不费力的一夜之间,财富就暴增新台币数百万元。
少年成名后的低谷
20年前,15岁还在上初中的苏有朋,就跟着“小虎队”一夜成名了,随之而来的是他也一夜暴富了。买车、买楼、买股票出手阔绰、大胆的“那一段日子”持续了大约3年后,苏有朋考上了大学,专业是机械与电子工程。从此,好日子似乎到头了。考大学之前,苏有朋并未太多考虑自己究竟感兴趣什么专业,只是遵从长辈们的意见报了这个“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专业。不料深入其中后,枯燥、艰涩的专业课程令苏有朋越来越难以招架了,以至于每学期都有不及格的课程。终于,在苏有朋21岁的时候,他做出了让人跌破眼镜的选择:放弃学业,全身投入演艺圈。
苏有朋退学后,去英国游学半年后回到台湾,然后就进入到了他人生第一个低潮期。“那时候整个就是一个待业青年,没有学位,演戏也不是科班出身。表演过一段话剧,但不是很景气。”苏有朋回忆说,“小虎队”演唱组合的合约结束后,高额的演出收入一中断,还真是很不适应,那时他除了要负担家里面的开销,还要每月付出一大笔钱供楼、供车,“真的有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感觉”。
更糟糕的是,本指望在股票投资上能大赚一笔的苏有朋,又赶上了台湾股票市场的熊市,本来就对股票知之不多、又全权交给亲戚打理,结果他的股市投资损失惨重。人生中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多,但雪上加霜的倒霉事却有可能一桩接着一桩。那时苏有朋最惨的情形是:已经卖掉了几部车,唯一留着自己代步的车子,好端端停在路边也会让人撞坏。
“逆来顺受”的处世之道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苏有朋,身后拖着一串长长的成绩单,本以为以他起伏的岁月,会为我们讲述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经历和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他谈的更多的却是随缘,事业、感情、生活无一例外。
“我会相信有些东西是注定的。我没有觉得单凭借人力就能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我的观念,我是比较随缘的。但我觉得努力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又觉得有些结果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我不会强求结果,你只能自己尽力,但结果确实不是我努力就能够决定的。”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心态,苏有朋终于挺过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苏有朋的随缘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但却既不争锋芒也不强求,看破了无谓的抗衡与勉强。他既已了解事件内在的因缘性,当然也就不再做不必要的扭转,于是放下。
“我觉得没所谓啊,人生本来就是高高低低的,高的时候有高的做法,低的时候有低的做法。其实人生也不是只有事业,如果你工作不顺利事业不顺利,那就赶快谈恋爱啊,你可以做其他事情吧,或者正好有机会跟家人相处啊,或者要是我就去旅行啊,我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但是工作运势来的时候你就只能好好工作,而其他的东西就被牺牲掉了。”苏有朋最后总结说:其实简单一句话,要想生活始终保持愉快,就必须学会“逆来顺受”。
关于“小虎队”
说起出道时的情景,苏有朋就先忍不住“哈哈哈”笑了几声,然后才开口讲起来。“出道的时候好好玩啊!因为我之前都只是会念书的那种,没想到初中毕业却成了明星。”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苏有朋的爸爸长得非常帅,帅到走在路上都会有星探跑来挖掘。但苏爸爸的观念却非常传统,认为男人不该靠脸吃饭,当然也就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跟这个行业有什么瓜葛。所以,当时苏有朋其实是和妈妈联合瞒着爸爸,参加“小虎队”选拔的。
那个时候,苏有朋只是把“小虎队”作为打工的工作在做,并没有什么经营事业的想法。为了不影响功课,还和公司签订了上课期间不准请假上通告的协议。所以,那时“小虎队”都是一年两张唱片,寒暑假各一张。
明星对话:
■ “一定要在闹市区投资房产”
《钱经》:你选房子的第一条标准是什么?
苏有朋:一定要在闹市区。
《钱经》:投资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苏有朋:演艺圈里面是有很多诱惑,作为我自己来讲,因为有过低谷,所以做这一行,不是那么有安全感,能做的时候就多努力存些钱,这样生活上就比较有安全感,那也曾是我阶段性的目标。现在呢,有了些基本的存款,就不需要再为工作而工作了,生活上也可以开始调整了。
《钱经 》:台湾、香港、内地,哪里的艺人最会理财?有哪些特点?
苏有朋:台湾演艺人员理财观念较为狭窄,不是投资台湾房地产就是开店,而且一投资往往就是“倾囊而出”,容易“晚年不饱”。与之相比,港星的理财就国际化许多。
《 钱经 》:逆来顺受可以理解成不思进取吗?
苏有朋:我不知道这要怎么说,其实我对待工作的过程会很认真。可是你要我弄到很狼狈地跟大家去争去抢,我就觉得很不优雅,那种事情我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如果在那种情况之下我会觉得无所谓啊,我宁愿要优雅的生活。
《钱经》:“乖乖虎”就是你的标签吗?
苏有朋: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我一直都相当叛逆,所谓的“乖乖虎”截取的是我学业的部份,因为我当时念的是台湾最好的高中,于是被树立成一个榜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在我正在形成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一棵树苗,还没有很完整的生出自己该长的样子,就受到了外力的压迫,强迫我长得笔直端正,长成中国人心目中最标准的乖宝宝的样子。
《钱经》:如今对待自己事业的态度有变化吗?
苏有朋:演戏、唱歌这两项主业依旧会继续,区别在于,会更加随心和自我,只挑喜欢的角色和自己想唱的歌。
《钱经》: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改变自己的荧屏形象吗?
苏有朋:我想演一些时装剧,演一些符合自己个性的戏,进入而立之年的有朋想做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给人以安全感的大男人。
《钱经》建议:购买储蓄型年金保险刻不容缓
储蓄型年金类保险有如下主要的特点:交费期比较短(3-5年);保费较高而保障偏低;定期超额返还。对于大多数白领、中产家庭来说并不建议购买,但这类保险特别适合高收入、但收入来源并不稳定的演艺圈人士。
演艺界人士普遍存在资产单一化、投资单一化的状况,对阶段性资本高成长有信心,却缺乏良好的财富管理规划及中长期的准备。
比如苏有朋,目前只有单一性的房产类投资,而一旦投资遇到风险,不但财富缩水,生活品质大受影响,财富传承也成空话。
在不确定的投资过程中,演艺圈人士更需要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既能保证资产运用自如,又能获得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承诺,以保证资产不贬值,保持生活品质不下降,并实现财富的传承。
很显然,十几年前的那次人生低谷,至今仍令苏有朋心有余悸。但愿今后苏有朋的事业和生活不再面临低谷,但慢慢人生路尤其是风险极大的演艺生涯,未雨绸缪的“准备”做得越完善就越让人增加安全感。
如果单单从医疗、养老方面考虑,明星和企业家等高收入群体一样,基本都不需要买保险。他们不缺赚钱的渠道和能力,但是,他们需要资产规划和保全的方法。
有相当一部分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有足够的能力打拼自己的事业,却无法不陷入商场三角债和银行巨额贷款的窘境之中。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如果偶尔有什么变故,很难保证弱妻幼子和高龄父母的未来生活品质。
因此,留出一部分资金通过保险的特殊保全功能,对家庭和公司资产做个有效的分离,可以很好的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生活。因为如果哪个公司破产被清算或其他原因账户被银行冻结的话,那么他名下的一切资产都是无法保证的。在难测的未来生活中,只有保险可以保证他和家庭的最后一桶金。
对于苏有朋而言,这样的资产规划需求和企业家是相同的,购买一份储蓄型年金保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他可以先拿出一笔不急用的钱,购买短期缴费类的保险,主要目的并非获取高额的风险保障,而是在自己日后某个时间段演艺事业再次面临低潮,或者年纪偏大之时,很可能将再次重演第一次人生低谷时的困境:现金流中断。这时,储蓄型年金类保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这张保单可以让投保人每年定期从保险公司领到一笔保险金,保证目前的生活现状不会迅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