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效性也成为了衡量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堂实效性十分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最为重要的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效果、效益以及效率等诸多方面。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尽量灵活应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1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难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安静的将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某一目标之上。尤其是若其发现学习某一门课是一件不快乐、没有乐趣的事时,若要求其认真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最佳的教学模式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容易培养,给他们一个空间,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这样,老师要注意不要打压学生想出来的方法,反而要多加鼓励,但一个引导者,多让孩子作为教学的主体。另外,老师要注意,可以将兴趣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去。数学这门学科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若在教学中,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反复计算,枯燥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将兴趣教学法引入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困难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應,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3采用多种教学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好动和爱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等多种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动画,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和生动。另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轻松地突破难点,还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定期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探寻和创新教学方式,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的书写课堂。
  4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情境是数学问题产生的土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产生求知欲。新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情境应具有应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同时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5开展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当前教育重视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学的评价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仍采用分数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有效合理的评价是教学中充满神奇效果的一个环节。运用合理,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将学生个体作为评价的重点,而不是对学生的作业或者分数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看到教师关注的是其个人,他自己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能够被老师所看到并加以赞赏,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这样也就能够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
  6总结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汤晓红.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上).
  [2]何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
  [3]王有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4]赵春勇.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
  [5]赵令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关键词:如何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  1导言
一、课题的提出  (一)小课题研究  “整合教材,群文阅读”是我校“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这个大课题中的一个小课题。高效课堂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快八年了。2010年,吕静校长刚来到我校不久就深入到我们组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2014年,我和吕校整理了一下研究成果,共同撰写了《精备、简讲、少练提高語文课堂效率》在《吉林教育》第9期上发表。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提出了“整合教材,群文阅读”的小课题的
期刊
目的:本实验利用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及高脂血症模型,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骨密度、骨组织微结构、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超声对血清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且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老师较多地偏重学生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而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本文是笔者針对当前新课程下的作业观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童趣性
摘 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如何从课堂情境的创设、自主意识的培养、阅读氛围的营造等几方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效率;策略;情境;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摘 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抽象特征,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研究,要求学生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善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在点滴进步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走上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基礎教育事业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有赖于教
摘 要: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诵读能力,这是对古诗词的一份积累,同时也是对古诗文的一份继承。所以在对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对于古诗词与感和意境感悟的能力问题。本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古典文学;教学策略;古诗词教学  古诗文化是民族的一份传承,是我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