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神品阎立本之一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立本(601—673),初唐著名的画家兼工程师,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关陇贵族,是北周武帝的外孙。其父阎毗,北周驸马,母为清都公主(武帝之女)。兄阎立德,唐将作大匠,工部尚书。主持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阎立本家学深厚,父兄三人皆为闻名当世的画家和建筑工程师。因贵族出身的原因,阎立本最为擅长的是政治题材的绘画。闻名于世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石刻《昭陵六骏》皆出自其手笔。《西域图》《外国图》《异园斗宝图》,均为唐与当时各国各民族交往的外交题材绘画,歌颂唐王朝的强大。《魏徵进谏图》是颂扬唐太宗善于听取臣下意见的美德。《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是描绘帝王召见臣子时的情景。现流传于世的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等也都是政治色彩浓郁的作品。因其画作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名噪一时,被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歷代帝王图卷》局部 唐 阎立本

  唐高祖时,阎立本入仕,在秦王府任库值,随侍李世民左右。唐太宗时,阎立本为刑部侍郎、将作少监。开启了其人生的辉煌篇章。贞观十年,为赞太宗征战四方,建立唐朝之功德,奉命绘制《昭陵六骏》之图样;贞观十四年,吐蕃遣使来长安,为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奉命绘制了传世名作《步辇图》;贞观十七年,为表彰追随太宗开国之功臣,奉命在长安太极殿凌烟阁绘制《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李世民亲撰赞词,褚遂良书赞词;贞观二十年,为唐太宗避暑修翠微寺为翠微宫。唐高宗年间,阎立本继续得到李唐王室的信赖,官做越大,累官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直至官拜右相,封博陵县男。其绘画技艺也精进不辍,时人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可见阎立本画名已誉满当时。
  阎立本秉承家学,长于工程,善于绘画。后师法张僧繇、郑法士等大家。相传其在荆州见到张僧繇的壁画时,在画作前留宿十余日,坐观立赏,不舍离去。其画作中的人物、车马、台阁的造型、笔法都受到了张僧繇的影响。有趣闻曰,张僧繇有幅《醉僧图》,唯妙唯肖,道士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感到羞辱,于是凑钱,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以为还击。可见阎画的也是颇为传神,更为庆幸的是,两幅画作都流传了下来。
其他文献
『没兴趣,无利益,不参与』 来自作者李雅婷文章,语出作家朱天文,新近荣获“华语文学人物奖”,在答谢词里,朱天文援引汉娜·阿伦特的话,赞美“身处一个干净位置”的青年学子,称之。“没兴趣,无利益,不参与”:“那么大家要问了,是对什么没兴趣,无利益,不参与?我回答大家,对声誉,对财富,对权势。”朱天文的转述很文学(分拆解说),但那温婉里自带确定和确信。  『实力派路人甲』 语出作者瘦驼文章标题《杂色狼,
期刊
王子罕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我是子罕,今年二月,我还真的到现实中的地狱之门走了一遭。  深夜三四点钟,零下二十多度,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下了一整晚的暴风雨,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周围的世界除了沙丘就是低矮的沙棘灌木丛,耳边回响着沙沙沙的诡异声响。  整个世界都被一片诡异的暗红色光芒包裹住,远处的大地裂开了一个狰狞的口子,一片红光从熊熊烈焰中冲天而起。  这就是地狱之门。  漆
期刊
张华  英国牛津大学资深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其受到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多次提到今天中东地区在过去时代的一些文学著作。这些文学著作记录的“历史”,成为他梳理和撰写这部全新的世界史的重要史料来源和依据。  比如,在该书前言中,彼得·弗兰科潘说:非常幸运的是,我在学校学了俄语。我的老师是迪克·哈登(Dick Haddon),一个曾在海军情报部工作过的非常聪明的人,他坚信掌
期刊
历代帝王图卷之周武帝、陈后主、陈废帝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是阎立本的又一传世力作。这幅画卷最大的特色是通过对人物神情姿态的细致的刻画,来表现帝王的性格和气质的特点。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以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等一统江山的开国帝王。除却个人形象特点外,总体上都是神情丰满,庄严有度;而另一类则是南朝偏安一隅之主,如陈朝的几位君主,总给人一种气量不足,胸无大志之感,
期刊
余秋雨一  那天中午,在香港,企业家余志明先生请我和妻子在一家饭店吃饭。  慢慢地吃完了,余志明先生向服务生举手,示意结账。一个胖胖的服务生满面笑容地过来说:“你们这一桌的账,已经有人结过了。”  “谁结的?”余志明先生十分意外。  服务生指向大厅西角落的一个桌子,余志明先生就朝那个桌子走过去,想看看是哪位朋友要代他请客。但走了一半就慌张地回来了,对我说:“不好,给我们付账的,是金庸先生!”  余
期刊
朱军  风中的树,雨中的树,属于上天的馈赠,也属于命运的牵引。  当你看到一棵棵树木在大地或高坡上亭亭如盖,把一片绿荫铺洒在视野中的时候,当你看见满树的果子在秋风中摇曳的时候,当你回到久违的乡间,忽然发现从前的树长高长大的时候,你难道不会觉得眼前一亮吗?此时此刻,你大抵是喜悦的,为了日子的悠长,为了生命的丰盈,也为了时间之于树木抑或树木之于时间的地久天长。可这时候,你要是略略地回过头来,就会想起那
期刊
张华  过去,会说汉语的外国人比较少,精通中文的外国人更少。所以,如果有那么一两位外国人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好一些的甚至能够说些方言,常常会被我们夸赞为“中国通”。  这些年,来中国学习、旅游、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通”看似也变得越来越多。然而,在我看来,“中国通”之说从最初到如今,都只不过是具有某种夸张意味的客套话而已,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通”连中国人自己都难以做到,外国人怎
期刊
我自己只要不捧杀自己,没人能捧杀我 语出演员任素汐: “最近夸我的朋友不少,但我知道自己哪兒差劲。我会改进。我不怕被捧杀。我自己只要不捧杀自己,没人能捧杀我。”自己捧杀自己听起来怪怪的,可它确为事实—— — 你自己不晕,旁人再晕也白搭。  否则你朋友会跳出来写普希金口吻的诗 语出网友回床师微博: “不要吸毒,否则你朋友会跳出来写普希金口吻的诗。”这则吐槽针对的是陈羽凡搭档胡海泉回应陈羽凡吸毒时的那
期刊
陈剑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较为冷落萧条的。即使被誉为“散文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在我看来同样尚未达到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小说创作那样的“轰动效应”。但影响力不及小说、诗歌或者说整体的思想艺术成就不及“五四”时期的散文,并不意味着当代的散文创作没有成就,没有“热点”和“亮点”。事实上
期刊
王军  读中文系有什么用?从我1978年考上西北大学中文系那一天起,就有不少人不断的问过我,我在上学期间,乃至整个干部职业生涯中也不断地问过自己。  那些深奥的理论,那些优美的词章,已被岁月冲刷得不见踪影。而课堂上先生们的音容却时常在我耳边回响。讲授《诗经》的张先生是陕西人,有着浓重的陕西口音,直到如今我都能模仿他的腔调,抑扬顿挫地朗诵《诗经·卫风》这一段:“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