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教育者。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本论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较为具体地介绍了小学生礼仪教育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33-01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展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小学生培养崇高的品德、健全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方式,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这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在社会上,有如下几种社会现象
(一)不尊重长辈、父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少年对父母的情感即是依恋父母,又有抱怨,因为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昔日在他们看来是最完美的父母和老师,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尤其是当父母和老师继续把他们当孩子看时,他们就会产生反感,认为是对自己不尊重,不信任的反映,所以他们把成年人正确的规劝也看成“监护”来反对。对父母和长辈就产生了不尊重的表现。
(二)对长辈、祖辈的称呼改变。称呼也应该是一种礼仪。可是现在流行的称呼似乎都不规范了,比如“老爸、老妈”早就成为孩子们最常用的称呼父母的称谓了,对祖父祖母的称呼就更是别说了“老头子,老太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向来重视礼仪,称呼更是倍显尊敬,可是这样的流行在我看来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称谓看成是一种“时髦”或者看成是一种“亲近”。但是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对父母长辈确实不很尊重。
(三)在学校里,学生看见老师也常常是视而不见。或者故意避开,如果离开了学校,在校外遇见老师,就更加不予理睬。
(四)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人情谈泊,同学间彼此对立,同伴之间不尊重等现象比比皆是。
二、提出加强礼仪教育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礼仪习惯形成十分重要。《论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说,他研究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法等,他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提出要求,中国的传统礼仪也是中国论理学的要求。自古以来,礼仪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教育中,诗、书、礼、乐,就是一起提出的。
德育学的研究任务也为礼仪教育提供了依据。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改革变化的时代,开拓的时代,人们观念更新十分迅速。德育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德育的任务,就是研究新时期,新形式对德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解决新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之一——如何保持民族的优秀传统。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所解决的是人的方向、动力、表现的问题。培养人,必修以德为本。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如果在思想上,品德上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走上生活就起了一个定向的作用,在良好的条件下,能够成为一个良好品德的人,人们的道德观念、觉悟水平和文明行为和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程度密切相关。
在我们德育中,集体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体中必定会和同伴产生交往,交往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遇到礼貌待人这个问题。如果在集体中发生了集体和个人的冲突,要克服个人的小利,顾全大局。
三、培养小学生的礼仪应该做到
(一)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1.称谓礼仪。2.问候礼仪。3.就餐礼仪。4.穿着礼仪。5.尊师礼仪。6.同学交往礼仪。7.升旗礼仪。8.活动礼仪。9.接待礼仪。
(二)把知识教育和文明教育结合起来。文明是从知识开始的,没有知识的原始人是不讲礼仪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礼仪教育就显得分外重要了。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增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至立身处事,大至定国安邦,都得从小事做起。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我们应从学生人生发展的这一高度加以重视和培养。
(三)要和其他各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体育中结合礼仪教育,在各种体育竞技中,比赛重要还是文明礼貌重要,学生常常有停止自己的比赛,去帮助他人,教育者就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礼仪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还有在劳动教育中,互帮互助也常常见到。德育本来就是渗透在各育之中的,离不开教育,就像在语文教育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比比皆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起来,背名句,读故事。语文教育只能德育渗透其中,缘文释道,因到解文,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受到熏陶。
(四)提出行的要求指导孩子去实践。有一位教师是这么做的,他在执教《爸爸妈妈的手》这么一课,在课上提出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一年级的孩子还不会主动对父母表示感谢,这位教师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他说:“我就是你的爸爸,现在我回家了,很累,你会对我说什么,为我做些什么呢?”孩子们马上动起来,有的帮“爸爸”捶背,有的倒水,有的对“爸爸”说:“爸爸,今天你辛苦了,我来做饭吧。”小孩子们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为了让礼仪教育真正有实效性,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而且良好的礼仪行为,让他们终生受益。
礼仪教育则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礼仪素质的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人格教育。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是基础,对于对小学生礼仪特点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礼仪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33-01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展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小学生培养崇高的品德、健全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方式,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这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在社会上,有如下几种社会现象
(一)不尊重长辈、父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少年对父母的情感即是依恋父母,又有抱怨,因为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昔日在他们看来是最完美的父母和老师,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尤其是当父母和老师继续把他们当孩子看时,他们就会产生反感,认为是对自己不尊重,不信任的反映,所以他们把成年人正确的规劝也看成“监护”来反对。对父母和长辈就产生了不尊重的表现。
(二)对长辈、祖辈的称呼改变。称呼也应该是一种礼仪。可是现在流行的称呼似乎都不规范了,比如“老爸、老妈”早就成为孩子们最常用的称呼父母的称谓了,对祖父祖母的称呼就更是别说了“老头子,老太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向来重视礼仪,称呼更是倍显尊敬,可是这样的流行在我看来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称谓看成是一种“时髦”或者看成是一种“亲近”。但是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对父母长辈确实不很尊重。
(三)在学校里,学生看见老师也常常是视而不见。或者故意避开,如果离开了学校,在校外遇见老师,就更加不予理睬。
(四)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人情谈泊,同学间彼此对立,同伴之间不尊重等现象比比皆是。
二、提出加强礼仪教育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礼仪习惯形成十分重要。《论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说,他研究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法等,他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提出要求,中国的传统礼仪也是中国论理学的要求。自古以来,礼仪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教育中,诗、书、礼、乐,就是一起提出的。
德育学的研究任务也为礼仪教育提供了依据。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改革变化的时代,开拓的时代,人们观念更新十分迅速。德育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德育的任务,就是研究新时期,新形式对德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解决新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之一——如何保持民族的优秀传统。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所解决的是人的方向、动力、表现的问题。培养人,必修以德为本。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如果在思想上,品德上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走上生活就起了一个定向的作用,在良好的条件下,能够成为一个良好品德的人,人们的道德观念、觉悟水平和文明行为和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程度密切相关。
在我们德育中,集体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体中必定会和同伴产生交往,交往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遇到礼貌待人这个问题。如果在集体中发生了集体和个人的冲突,要克服个人的小利,顾全大局。
三、培养小学生的礼仪应该做到
(一)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1.称谓礼仪。2.问候礼仪。3.就餐礼仪。4.穿着礼仪。5.尊师礼仪。6.同学交往礼仪。7.升旗礼仪。8.活动礼仪。9.接待礼仪。
(二)把知识教育和文明教育结合起来。文明是从知识开始的,没有知识的原始人是不讲礼仪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礼仪教育就显得分外重要了。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增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至立身处事,大至定国安邦,都得从小事做起。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我们应从学生人生发展的这一高度加以重视和培养。
(三)要和其他各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体育中结合礼仪教育,在各种体育竞技中,比赛重要还是文明礼貌重要,学生常常有停止自己的比赛,去帮助他人,教育者就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礼仪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还有在劳动教育中,互帮互助也常常见到。德育本来就是渗透在各育之中的,离不开教育,就像在语文教育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比比皆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起来,背名句,读故事。语文教育只能德育渗透其中,缘文释道,因到解文,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受到熏陶。
(四)提出行的要求指导孩子去实践。有一位教师是这么做的,他在执教《爸爸妈妈的手》这么一课,在课上提出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一年级的孩子还不会主动对父母表示感谢,这位教师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他说:“我就是你的爸爸,现在我回家了,很累,你会对我说什么,为我做些什么呢?”孩子们马上动起来,有的帮“爸爸”捶背,有的倒水,有的对“爸爸”说:“爸爸,今天你辛苦了,我来做饭吧。”小孩子们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为了让礼仪教育真正有实效性,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而且良好的礼仪行为,让他们终生受益。
礼仪教育则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礼仪素质的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人格教育。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是基础,对于对小学生礼仪特点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礼仪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