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积极响应绍兴县教育局提出的“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精神培育,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升幼儿园办园品位,我园积极尝试践行以“构建励志教育,凸显海涂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创建,遵循“环境即课程”的指导思想,将特色环境布置视作一种隐性课程,视作励志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不断创新,以文艺开拓励志传播新途径。
一、环境彰显海涂特色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在特色园创建中,我们积极构思,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中、大班“海涂的昨天、今天、明天”园本课程内容,分板块创设环境,彰显海涂特色。
(一) 班级活动室环境的创设
班级活动室环境主要由主题墙和活动区两部分构成,它们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不断更新和丰富。如:在大班“抗洪救灾”园本主题教学活动中,主题墙和活动区跟随活动的进程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海涂昨日谈”,每个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海涂昨天的信息,并将其资料合理投放到主题墙、区域角;二是“长虹闸的来历”,通过徐长洪叔叔等抗洪英雄的故事,促进孩子对以前海涂的认识,并初步感知海涂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在主题墙布置“长虹闸与抗洪救灾”的背景图,让一名幼儿作讲解员,手持话筒,向语言区的其他幼儿讲解长虹闸的来历;三是“抗洪剧场”,教师将表演区搭建成“抗洪剧场”,并与建构区形成有效互动,让孩子们扮演抗洪英雄,模拟表演救灾过程。在中班“家乡的芦苇”主题环境则是呈现幼儿的探索线索。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和家长共同收集芦苇、芦杆(实物及照片),并制作成各类芦苇作品,构建“芦苇工艺品展”。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做工精巧的芦苇手工品,立刻吸引了孩子的眼光,生发了孩子操作的兴趣。在交流中,孩子们凝聚在几条探究主线上:这些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制作?还能做什么?我们将这些线索以标记的形式反映在主题墙上,并将需要的材料(图片、芦苇、废旧盒子等)科学的投放在各区域角中,引导幼儿沿着那几条主线,进行有效探究。
在两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阶段,我们打破年段界限,让大班幼儿给中班的弟弟妹妹导播“抗洪救灾”,巩固大班孩子对该主题知识的掌握;让大班孩子与中班弟弟妹妹在区域角中互动,一方面可以欣赏弟弟妹妹的探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相互讨论与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对芦苇的探究深度与广度。
(二) 园内公共环境的创设
我们在公共环境中创造性的建构三个区域角—— “作品秀”、“巧手创意坊”、“海涂名嘴”,而且三个区域角是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并从不同侧面彰显我园海涂特色,引发孩子对特色创建的关注与喜爱。
1. 进口:作品秀
各班在特色创建中,呈现在主题墙、区域角中的优秀作品,如:绘画,用贝壳、芦苇等制作的工艺品,搜集的有价值的图片等,经“作品秀”区域角负责教师检验通过,可以在其对应的展区展出。这些“展区”基架是由轮胎组建的,展台则是大竹筛,在区角负责教师的监管下,各班是有序在“作品秀”中参观,之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回室,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述“观后感”,捕捉可以生发新意的点子,并将其记录下来。
2. 加工:巧手创意坊
各班班主任将“创新点子”交给“巧手创意坊”负责教师,该教师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讨论,确定有新意的,有再创造价值的点子,定时安排其主人在巧手创意坊进行再次创作,进行超越式探究,提高作品质量。
3. 出口:海涂名嘴
作品“秀”之后,经过“巧手创意坊”再次加工,师幼互动,将“创新作品”根据板块,有机布置展出。当该区域向小朋友、家长、社会开放的时候,由“海涂名嘴”(小朋友)向他们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来历、用途等等,让特色经“海涂名嘴”,扩大其影响面,使他人对我们的特色知晓的更深、更广。
二、文艺传播励志精神
好的东西需要共享,特色的东西需要认可!当特色框架基本形成时,当逐渐成熟的园本课程诞生时,我们积极思考,开拓以文艺的形式展现特色,传播励志精神。
(一) 慧心策划文艺方案
每场文艺演出,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我们策划的特色文艺专场其主题是“展现海涂特色,传播励志精神”。各班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经过讨论,预设一个节目,以避免形式的单一、内容的枯燥。再将“预想节目”情况表,交给文艺总策划,作一定的调整或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文艺方案。
(二) 全心整合励志音乐
在全身心地欣赏各教师提供的音乐后,根据节目形式,确定所需音乐,如:《永远的潮声》、《拉拉爱》、《好收成》、《不怕不怕》、《鱼儿欢欢》等,经过多遍仔细地倾听,寻找最佳波段,进行歌曲的有效剪切、整合。
(三) 精心制作演出道具
在整合励志音乐的伴奏下,通过教师们多次精心的排练,节目基本定型。接下来,就是精心制作演出道具,以凸显特色。
首先,罗列、拟定制作材料。如:贝壳、螺蛳、小竹筛、芦苇、芦杆、土箕、蓑衣、斗笠、麻袋、稻草等,以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其次,整合、美化乡土材料。如自制打击乐器:将芦杆切成长短不一的节状,和贝壳、螺蛳有序穿成串,再将这些“串”固定在长的芦杆上,把它放置在芦杆搭建的三角架上,操作简单,收取方便。
(四) 开心演出自编节目
穿着教师、家长精心制作的、独一无二的服装,孩子们开心地表演节目。在时装表演舞蹈——“听爷爷讲海涂昨天的故事”中,孩子们穿着麻袋、稻草为主材料,镶嵌着贝壳类物品,点缀着海涂特产“西瓜、鱼、稻穗”等显性材料的服饰,手持自制的农用工具,以时装表演的形式带领朋友走进“海涂的昨天”,回味海涂艰难的岁月。之中穿插的舞蹈“好收成”,通过孩子手捧丰收的稻穗,用活泼、欢快的动作,引领朋友共同展望“海涂美好的明天”。
一、环境彰显海涂特色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在特色园创建中,我们积极构思,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中、大班“海涂的昨天、今天、明天”园本课程内容,分板块创设环境,彰显海涂特色。
(一) 班级活动室环境的创设
班级活动室环境主要由主题墙和活动区两部分构成,它们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不断更新和丰富。如:在大班“抗洪救灾”园本主题教学活动中,主题墙和活动区跟随活动的进程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海涂昨日谈”,每个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海涂昨天的信息,并将其资料合理投放到主题墙、区域角;二是“长虹闸的来历”,通过徐长洪叔叔等抗洪英雄的故事,促进孩子对以前海涂的认识,并初步感知海涂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在主题墙布置“长虹闸与抗洪救灾”的背景图,让一名幼儿作讲解员,手持话筒,向语言区的其他幼儿讲解长虹闸的来历;三是“抗洪剧场”,教师将表演区搭建成“抗洪剧场”,并与建构区形成有效互动,让孩子们扮演抗洪英雄,模拟表演救灾过程。在中班“家乡的芦苇”主题环境则是呈现幼儿的探索线索。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和家长共同收集芦苇、芦杆(实物及照片),并制作成各类芦苇作品,构建“芦苇工艺品展”。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做工精巧的芦苇手工品,立刻吸引了孩子的眼光,生发了孩子操作的兴趣。在交流中,孩子们凝聚在几条探究主线上:这些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制作?还能做什么?我们将这些线索以标记的形式反映在主题墙上,并将需要的材料(图片、芦苇、废旧盒子等)科学的投放在各区域角中,引导幼儿沿着那几条主线,进行有效探究。
在两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阶段,我们打破年段界限,让大班幼儿给中班的弟弟妹妹导播“抗洪救灾”,巩固大班孩子对该主题知识的掌握;让大班孩子与中班弟弟妹妹在区域角中互动,一方面可以欣赏弟弟妹妹的探究成果,另一方面,在相互讨论与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对芦苇的探究深度与广度。
(二) 园内公共环境的创设
我们在公共环境中创造性的建构三个区域角—— “作品秀”、“巧手创意坊”、“海涂名嘴”,而且三个区域角是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并从不同侧面彰显我园海涂特色,引发孩子对特色创建的关注与喜爱。
1. 进口:作品秀
各班在特色创建中,呈现在主题墙、区域角中的优秀作品,如:绘画,用贝壳、芦苇等制作的工艺品,搜集的有价值的图片等,经“作品秀”区域角负责教师检验通过,可以在其对应的展区展出。这些“展区”基架是由轮胎组建的,展台则是大竹筛,在区角负责教师的监管下,各班是有序在“作品秀”中参观,之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回室,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述“观后感”,捕捉可以生发新意的点子,并将其记录下来。
2. 加工:巧手创意坊
各班班主任将“创新点子”交给“巧手创意坊”负责教师,该教师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讨论,确定有新意的,有再创造价值的点子,定时安排其主人在巧手创意坊进行再次创作,进行超越式探究,提高作品质量。
3. 出口:海涂名嘴
作品“秀”之后,经过“巧手创意坊”再次加工,师幼互动,将“创新作品”根据板块,有机布置展出。当该区域向小朋友、家长、社会开放的时候,由“海涂名嘴”(小朋友)向他们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来历、用途等等,让特色经“海涂名嘴”,扩大其影响面,使他人对我们的特色知晓的更深、更广。
二、文艺传播励志精神
好的东西需要共享,特色的东西需要认可!当特色框架基本形成时,当逐渐成熟的园本课程诞生时,我们积极思考,开拓以文艺的形式展现特色,传播励志精神。
(一) 慧心策划文艺方案
每场文艺演出,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我们策划的特色文艺专场其主题是“展现海涂特色,传播励志精神”。各班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经过讨论,预设一个节目,以避免形式的单一、内容的枯燥。再将“预想节目”情况表,交给文艺总策划,作一定的调整或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文艺方案。
(二) 全心整合励志音乐
在全身心地欣赏各教师提供的音乐后,根据节目形式,确定所需音乐,如:《永远的潮声》、《拉拉爱》、《好收成》、《不怕不怕》、《鱼儿欢欢》等,经过多遍仔细地倾听,寻找最佳波段,进行歌曲的有效剪切、整合。
(三) 精心制作演出道具
在整合励志音乐的伴奏下,通过教师们多次精心的排练,节目基本定型。接下来,就是精心制作演出道具,以凸显特色。
首先,罗列、拟定制作材料。如:贝壳、螺蛳、小竹筛、芦苇、芦杆、土箕、蓑衣、斗笠、麻袋、稻草等,以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其次,整合、美化乡土材料。如自制打击乐器:将芦杆切成长短不一的节状,和贝壳、螺蛳有序穿成串,再将这些“串”固定在长的芦杆上,把它放置在芦杆搭建的三角架上,操作简单,收取方便。
(四) 开心演出自编节目
穿着教师、家长精心制作的、独一无二的服装,孩子们开心地表演节目。在时装表演舞蹈——“听爷爷讲海涂昨天的故事”中,孩子们穿着麻袋、稻草为主材料,镶嵌着贝壳类物品,点缀着海涂特产“西瓜、鱼、稻穗”等显性材料的服饰,手持自制的农用工具,以时装表演的形式带领朋友走进“海涂的昨天”,回味海涂艰难的岁月。之中穿插的舞蹈“好收成”,通过孩子手捧丰收的稻穗,用活泼、欢快的动作,引领朋友共同展望“海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