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编排上看新教材中实验的比重加大了,实验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改变。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在实验课上就必须转变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课教学;创新教育;学生角色;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创新是人类战胜客观原因得以存在和进步的根本,也是培育人才的根本。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创新才能使其人尽其才。为落实创新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改编。新教材中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教材中无论是实验内容还是实验形式都有较大改变。添加了更多的生活实验让化学与学生生活更贴近了在课堂设置上也不再是让学生“按圖索骥”做完实验和标准答案对比而是现象和结论都有学生完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以前不思考只按图纸建造的建筑师转变为有思想的设计者,这样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角色的转变得以实现
要实现实验课上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神坛”上走下来做好配角。放手让学生做不要瞻前顾后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1、教师要从管理者、监督者转变成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以前的教学观念中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就是实验课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只要管好了纪律,实验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和实验课上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设计本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步骤、顺序,使学生成了教师教鞭下的“陀螺”,从而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意识不足。化学新课程主张“教”要服从于“学”,“教”要为“学”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已的行为,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根据新课程精神,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参与,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角,学生能自主完成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实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都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倡导体验性,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阐述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的是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教师在实验课上要重视实验过程而不是只强调结论
新教材中的实验过程一般按“实验、问题、讨论、结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的程序进行。如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中在讲过滤和蒸发时书上要求做的是粗盐的提纯实验就是先让学生设计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报告。并且后面还附有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得到的氯化钠中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他们?这样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的方法采用的就是前一种过程。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两种方式究竟哪一种更合适,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事实上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目的越简约,限制越少,学生越会提出不同的实验设想,有的方案甚至超出教师的预料,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标新立异。他们的设想有对有错、有简有繁,那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即使是错误的,也有其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象“淘金者”那样耐心细致地去披沙拣金,珍惜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只要可行就应采用之。我们关注实验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有意义。
3、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开发实验资源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
化学新教材为学生“科学探究”创设了平台。但是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特别是像我们农村高中更是如此导致有的实验做不了影响了教学。因此教师不但要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还要开发新资源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当地、学校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开发一些使探究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做原电池实验时学校没有做盐桥用的琼脂我们就用滤纸代替也得到了预期的结果。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实验课上角色的转变创造条件
1、实验课上让学生由"建筑师"向“设计师”方向转变
旧教材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教材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方法从“教”设计实验转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课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过度到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这就是新教材中所提倡的探究学习。在新教材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因此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课上将学生分组进行试验设计,然后对各小组的设计进行相互评价最后将评出的较好的设计进行分组试验探讨其可行性。比如我在讲比修2第三章第三节中乙酸的酯化反应时让学生先设计实验。结果在一(9)班讲时第六组和第四组设计的防倒吸装置在末端竖装一个干燥管比教材上的防倒吸装置更好。这样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新教材中实验内容添加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
旧教材中只重视理论而新教材中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新教材中提倡的化学更贴近生活。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学科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像做焰色反应使学生联想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化学能与电能》一节中的水果电池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静止对照过渡到师生的互动交流
旧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结束后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并依照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只讲实验学生记住结论就达到目的了。新教材的实验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比如我在讲比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的性质时做喷泉实验时我把学生分成六组,结果四组做出了美丽的喷泉,有两组却没做出来我鼓励他们别灰心找找失败的原因并提议做出来的四组帮助他们。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并且总结出了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我只是对此做了简单的总结。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這就是新教材中提倡的合作学习。
三、树立实验安全意识为学生角色转变提供保障
化学实验与其它实验的最大不同在于:实验时,实验者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和易裂、易碎的玻璃仪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仪器破损,轻者影响实验顺利进行,重者会造成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为学生成为实验课主角提供保障。
1、抓岗前培训,防止学生因操作不当发生事故,如浓酸浓碱的使用,溶液的蒸发等。俗话说,讲一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培训时,可用水代替酸、碱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用水代替溶液练习蒸发操作等。
2、抓科学态度,防止学生因无知、粗心大意发生事故。化学实验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一个实验药品用量的多少,每一步操作的先后都有其科学道理,如: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要注意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银氨溶液放置时间长了会生成叠氮化银而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前应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化学实验,做到不熟悉实验内容、不了解注意事项、不掌握仪器使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不动手。
3、抓安全预案,防止在突发事故发生时措手不及。作为教师其服务的对象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知识不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在准备实验时就要制订好突发事故的处理预案,如《中毒救治方案》、《外伤急救方案》、《火灾扑救措施》等,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广大的化学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围绕实验展开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学特色的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只要真正得到落实,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也为化学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发挥出独特的功能。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是一次挑战,让我们有所准备,勇于面对这一挑战。
参考文献:
1、蔡亚萍.化学实验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化学教学”,2008,7
2、吕世虎,肖鸿民.《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2002,7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姚新平.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
5、马晓霞.对现代教师素质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7,(14)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课教学;创新教育;学生角色;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创新是人类战胜客观原因得以存在和进步的根本,也是培育人才的根本。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创新才能使其人尽其才。为落实创新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改编。新教材中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教材中无论是实验内容还是实验形式都有较大改变。添加了更多的生活实验让化学与学生生活更贴近了在课堂设置上也不再是让学生“按圖索骥”做完实验和标准答案对比而是现象和结论都有学生完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以前不思考只按图纸建造的建筑师转变为有思想的设计者,这样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角色的转变得以实现
要实现实验课上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神坛”上走下来做好配角。放手让学生做不要瞻前顾后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1、教师要从管理者、监督者转变成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以前的教学观念中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就是实验课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只要管好了纪律,实验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和实验课上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设计本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步骤、顺序,使学生成了教师教鞭下的“陀螺”,从而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意识不足。化学新课程主张“教”要服从于“学”,“教”要为“学”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已的行为,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根据新课程精神,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参与,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角,学生能自主完成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实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都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倡导体验性,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阐述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的是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教师在实验课上要重视实验过程而不是只强调结论
新教材中的实验过程一般按“实验、问题、讨论、结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的程序进行。如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中在讲过滤和蒸发时书上要求做的是粗盐的提纯实验就是先让学生设计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报告。并且后面还附有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得到的氯化钠中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他们?这样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的方法采用的就是前一种过程。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两种方式究竟哪一种更合适,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事实上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目的越简约,限制越少,学生越会提出不同的实验设想,有的方案甚至超出教师的预料,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标新立异。他们的设想有对有错、有简有繁,那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即使是错误的,也有其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象“淘金者”那样耐心细致地去披沙拣金,珍惜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只要可行就应采用之。我们关注实验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有意义。
3、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开发实验资源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
化学新教材为学生“科学探究”创设了平台。但是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特别是像我们农村高中更是如此导致有的实验做不了影响了教学。因此教师不但要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还要开发新资源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当地、学校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开发一些使探究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做原电池实验时学校没有做盐桥用的琼脂我们就用滤纸代替也得到了预期的结果。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实验课上角色的转变创造条件
1、实验课上让学生由"建筑师"向“设计师”方向转变
旧教材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教材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方法从“教”设计实验转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课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过度到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这就是新教材中所提倡的探究学习。在新教材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因此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课上将学生分组进行试验设计,然后对各小组的设计进行相互评价最后将评出的较好的设计进行分组试验探讨其可行性。比如我在讲比修2第三章第三节中乙酸的酯化反应时让学生先设计实验。结果在一(9)班讲时第六组和第四组设计的防倒吸装置在末端竖装一个干燥管比教材上的防倒吸装置更好。这样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新教材中实验内容添加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
旧教材中只重视理论而新教材中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新教材中提倡的化学更贴近生活。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学科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像做焰色反应使学生联想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化学能与电能》一节中的水果电池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静止对照过渡到师生的互动交流
旧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结束后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并依照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只讲实验学生记住结论就达到目的了。新教材的实验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比如我在讲比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的性质时做喷泉实验时我把学生分成六组,结果四组做出了美丽的喷泉,有两组却没做出来我鼓励他们别灰心找找失败的原因并提议做出来的四组帮助他们。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并且总结出了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我只是对此做了简单的总结。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這就是新教材中提倡的合作学习。
三、树立实验安全意识为学生角色转变提供保障
化学实验与其它实验的最大不同在于:实验时,实验者接触到的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和易裂、易碎的玻璃仪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仪器破损,轻者影响实验顺利进行,重者会造成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为学生成为实验课主角提供保障。
1、抓岗前培训,防止学生因操作不当发生事故,如浓酸浓碱的使用,溶液的蒸发等。俗话说,讲一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培训时,可用水代替酸、碱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用水代替溶液练习蒸发操作等。
2、抓科学态度,防止学生因无知、粗心大意发生事故。化学实验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一个实验药品用量的多少,每一步操作的先后都有其科学道理,如: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要注意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银氨溶液放置时间长了会生成叠氮化银而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前应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化学实验,做到不熟悉实验内容、不了解注意事项、不掌握仪器使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不动手。
3、抓安全预案,防止在突发事故发生时措手不及。作为教师其服务的对象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知识不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在准备实验时就要制订好突发事故的处理预案,如《中毒救治方案》、《外伤急救方案》、《火灾扑救措施》等,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广大的化学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围绕实验展开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学特色的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只要真正得到落实,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也为化学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发挥出独特的功能。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迫切要求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是一次挑战,让我们有所准备,勇于面对这一挑战。
参考文献:
1、蔡亚萍.化学实验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化学教学”,2008,7
2、吕世虎,肖鸿民.《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2002,7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姚新平.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
5、马晓霞.对现代教师素质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7,(14)